世界中古史——问答论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

1.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

1)日耳曼内部发生的变化引起的:B1-2世纪,日耳曼人氏族社会迅速解体,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加剧,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是各部落间的战争成为掠夺性战争,像邻人掠夺财富,成为最重要的生活目的,这种卑劣的动机是大迁徙的动力。

2)匈奴西迁和罗马帝国的衰落是引起氏族大迁徙的客观因素。

意义:

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日耳曼人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任务,摧毁了腐朽反动的罗马奴隶制帝国,为垂死的西欧注入新的生命力,为封建制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起了解放者的作用。

还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民族大迁徙的结果导致了罗马古典奴隶制的灭亡和西欧封建社会的开始。

2.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交叉,两种社会历史因素相互综合的结果。

特点:

1)形成了以劳役剥削为主的庄园制

2)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等级制

3.法兰克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封建化的过程和历史意义如何

——见笔记

4.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1)城市是社会进步的集中表现。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把西欧社会从原始简陋的农业状态中解脱出来,是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城市的再生产过程改变着客观条件和生产者自身,造就新的力量和观念,成为反天主教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2)对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乡村的自然经济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3)在城市的支持下,英、法等国家先后形成了等级议会君主制。逐渐发展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4)改变了中古时期的阶级构成,使阶级斗争发生新的变化。市民和农民阶级一起,构成了封建社会内部巨大的反抗力量,为推翻封建制度,创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拓了道路。

5.十字军东侵的后果及其影响

十字军东侵是中世纪的世界性的战争,是西欧教俗封建主对近东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历史之长,涉及的国家和社会阶层之广,地理范围之大,历史上是空前的,影响深远的。

1)对东方人民来说,十字军东侵破坏了生产力,摧残了文化,洗劫了许多城市和乡村,断送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严重阻碍了近东各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欧洲的广大劳动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牺牲。

2)十字军的东侵,对欧洲封建社会来说,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她它进一步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欧的工农业生产、贸易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市场的扩大。随着贸易的发展,东方的许多产品和技术也更多传到西方。从而改进了西方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式。

3)十字军东侵的结果,对西欧社会政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部分封建主在东侵中消耗了力量,而城市却在贸易增长的刺激下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市民的地位,从而导致等级议会君主制的产生,在城市市民的支持下,王权日益加强起来。

4)十字军东侵期间,封建主急需金钱,曾让部分农民通过金钱来买自由,减轻了一部分封建义务,也促进了封建奴隶制的解体。

十字军东侵的结果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是贵族阶级的削弱,市民阶级和王权的加强以及农奴解放的开始。

6.英法王权加强的过程

——见笔记

7.德国历史发展特点

1)封建关系产生的比较晚,封建化的进展缓慢。受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影响很少,长期保存了日耳曼二年的农村公社制度;公社里的自由农民爱好自由的精神,使得他们对于剥削和奴役进行顽强的抵抗,使德国封建关系发展比较缓慢,以致城市兴起较晚。

2)中央王权软弱,地方封建势力强大。国王往往是诸侯中的弱者,多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不甚关心国家的集权和统一;以个别城市为中心的地方市场反而加强了地方诸侯的势力,更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集权;新兴得富裕市民只关心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支持君权实现国家的政治统一。所以,德国在中古时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8.皇帝与教皇斗争的原因、经过及后果

原因:主教授职权问题

实质:教皇和皇帝为争土地和在西欧的霸权地位的斗争

经过:1)1075年教皇格利哥里七世召开宗教会议通过的决议直接触犯了皇帝的利益。

2)1076年德皇亨利四世召开了沃姆斯宗教会议,决议废黜教皇;教皇则在拉特兰召开宗教会议,开除亨利教籍,废其帝位,煽动大封建主反对皇帝。亨利害怕国内大诸侯造反,不得不暂时屈服。1077年亨利到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请罪。在大雪中等待三天,最后吻了教皇的鞋子,才恢复了教籍

3)亨利等到国内局势稳定以后于1084年出兵罗马,驱逐格利哥利,另立教皇,使其为自己加冕。

4)教皇与皇帝的斗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122年双方才达成协定,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授职权中象征着教会徒弟权力的权节由皇帝授予;象征教会权力的指环和笏杖由教皇授予。双方都有份,但都不满意。

后果:给德国带来严重的后果,政教之争以后的德国,皇权更加软弱,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局面,1125年法兰克尼亚王朝终结。

9.4~5世纪拜占庭政治发展的特点(为什么拜占庭没有与西罗马同时灭亡)

1)东罗马存在着许多经济成分:a奴隶制经济但规模不大,奴隶数量也不多,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阶级矛盾从来没有达到西罗马帝国那样的状况,这是东罗马帝国不至于因遭受奴隶制危机而衰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b农村公社经济,存在一定数量的自由农民,自由村社农民的存在,使东罗马帝国不仅有税源而且还有兵源,对政权的稳定起了促进作用。c隶农制经济,这种经济是东罗马帝国的农业的基础。隶农的处境要比西罗马帝国隶农的处境好,隶农的劳动积极性也比较高。它的存在也缓解了奴隶制的危机。

2)拜占庭兴旺的城市和发达的工商业,君士坦丁堡是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东西方贸易的‘金桥’国际贸易的集散地。国际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拜占庭工商业的发展。

3)政治上拜占庭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皇权被神化,各省官吏由皇帝任免,并对皇帝复杂。地方分权的现象也没有像西罗马那样显著,离心力不大,这对政权的巩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以上这些使得东罗马帝国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继续存在了一千年的原因。

10.俄国伊凡四世改革内容(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措施)

1)颁布了新法典,增强了国家机关在司法上的作用。

2)军事:提拔中小地主任军官,颁布军役法占领150俄亩的土地为国家出骑兵1人

3)行政:废除贵族世袭的领地机关,设置系统的管理机构-衙门,分管全国的财政军事外交等事务;提拔中小贵族为衙门的官吏。

4)经济:建立沙皇特辖区制度,专制统治的集中表现:从宫廷和国家机关开始设置全国的土地分成两部分即由杜马管理的普通区和沙皇特辖区,凡是土地富饶商业发达具有军事意义的“特辖区”分给支持王权的中小贵族。特辖区内的大贵族世袭领地一律收回,换成偏远的普通区。

11.拜占庭帝国历史地位和影响

1)政治上,拜占庭是保护西方的盾牌;2)文化上,保护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为以后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打下了基础;3)对东欧,拜占庭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对东欧国家和民族都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12.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

阿拉伯社会的各种矛盾,包括氏族部落的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交织,十分尖锐,各个阶级阶层,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要求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6世纪以来,半岛内陆大都处于原始公社制的阶段。内部出现了私有财产和剥削奴隶的现象,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半岛西部农业商业发达,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麦加城因此得以繁荣,社会急剧变化;麦加贵族把持统治权力,役使奴隶劳动,平民也受其压迫和奴役,社会矛盾尖锐;对于阿拉伯商路的争夺,使阿拉伯农业商业严重衰落,更激化了阿拉伯的社会矛盾。商人提高利率,贵族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