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合集下载

国外设备管理历史

国外设备管理历史

国外设备管理研究历史设备管理是在设备维修工程学和综合其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包括设备维修,还包括前期管理、现场管理、润滑管理、故障管理、精度管理、备件管理、技术改造管理以及其他各种专业管理。

国外设备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事后维修阶段(1950年以前)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的维修,他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充分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统的部件的寿命,但是由于是非计划性维修,一旦出现重大设备故障,就会对正常的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没有形成清晰的设备管理概念,设备维修代替了设备管理。

二、预防维修阶段(1950-60年代)(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自二十世纪50年代始,人们对设备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磨损规律见图1)为了使每个机件都达到安全可靠,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这种维修体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非计划停工,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局限性体现在维修工作量大、针对性差、好耗时多、费用高,而且可能因为拆装埋下一些新的故障隐患,降低力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这一阶段形成了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包括中国)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两大设备管理体系。

三、生产维修阶段( Product Maintain简称PM)(60—70年)六十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此种体制,它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他有时候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部分组成。

他的优点就是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也更经济。

另外为了提高设备性能,在修理中队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随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这也就是改善维修。

生产维修体制的提出区别了设备维修与设备管理,丰富和发展了设备管理的内涵。

四、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1970后至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英国设备工程学思想和日本全员生产维修体制(Total Product Maintain简称TPM )的提出,其他国家也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

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或有缺陷的阀
内燃机
阀或发射器故障, 散热管或油冷却器故障. 热
量分布过高的散热器进口/出口温度
重型设备 - 轮胎,轴承,刹车,液压,窑,
球蘑机,造纸机
刹车过热, 疲劳, 轴承, 滑轮, 齿轮, 齿轮或
滑轮未对中, 和液压系统阻塞
机械式涡轮驱动和小型涡轮发电单元,燃气
涡轮, 排气管道
高的润滑油温度, 高的轴承温度, 故障停机/
什么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故障是指机械设备丧失了原来所规定
的性能和状态。通常把机械设备在运
行中所发生的状态异常、缺陷、性能
恶化、以及事故前期的状态统统称为
故障,有时也把事故直接归为故障。
什么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状态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了解和掌握设
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利用监测与分析仪器
设备(定时的或非定时的,在线的或离线
各种电气设施;
电气开关、插头、插座、电工元器件
电气照明及装置
中央空调电气设施、电梯电气设施
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装置、接地装置
各种消防设备、设施的电气部分
电气系统预测性维护-外部故障
电力系统运行中,载流导体会因为电流效应产生电
阻损耗,而在电能输送的整个回路上存在数量繁多的连接
件、接头或触头。在理想情况下,输电回路中的各种连接
1.线路接头接触不良或氧化腐蚀
2.整体质量较差:线圈匝数不足、绝缘能力不够、线径过小、
铁芯面积过小、空间间隙太大、硅钢片插得不紧等等
3.供电网络问题。过载、谐波都会造成整流器内部温度过高
电气接头
电机控制中心
电气室
相不平衡
红外诊断的方法
表面温度判断法(参考国标)
相对温差判断法

转化思维理念,创新设备管理新模式

转化思维理念,创新设备管理新模式

当前 , 随着全国各省市 电视 台众多繁杂的频道竞争 的 日益加剧,电 能, 快速、准确 、高质 量地 完成设备管理工作, 提高 资产的使用率、完
视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 管理工作愈加显得至关 好率。运行率, 降低资产的报废率、维修率、丢失率、闲置率, 使资产
重要, 也迫切 需要 创新 。科 学的设备管理 是创造生产 力、促进 电视事业 更 好地 为 电视节 目制作 、 出发挥积极作 用。 播 而它正在不断提高来作为
输手段 有机 的统一起来, 为企业的集约 、集 中、集成管理创造有利的基 l .科 学的设备管理能够提 高设备利 用效率 I2 2 科 学管理。合理调用能够让设备物尽其 用, 如广角镜 、三角架、无
电 台的每一台设备作为 固定资产的形式 ,从 它的前 期合 理规划 、 础 。 视
可以说是一个科学 、 创新 、 高效 、实用系统的设备管理规范化工作 的完 线 话筒 的统一管理。申请领用可以提高设备综合利 用效率, 而不是面面 全体现, 是在原先一般性设备管理工作基础上 提升到技术人员思维理念 俱到、人手一只。 转化 创新 , 技术工作进步 的新方 法和新模式, 是一项高级 的技术管理工 作, 电 在 视事 业迅猛发展工作 中尤其重要 。 设备管理工作要能够真正体 现出效益, 创造 出价值,同时技术人 员 1 设备 管理 的经济学分析 . 3 科 学管理创造生产力, 高 电视生产效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就是 提 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设备 管理有三项直接影响 电视台的有形
维普资讯
转化思维理念,Leabharlann 创新设备管理 新模式 传播 ・ 翻译
转化思维理念, 创新设备管理新模式
冯军 ( 南通 市电视 台技 术部 江苏南通 260) 20 1

TPM的八大支柱

TPM的八大支柱

生产、设备部 设计、技术部 质量管理部 其他管理部门
个别改善




自主维修

专业维修


初期管理

质量改善




环境改善




事物改善

教育培训




6
Ⅰ、个别改善
T
(一)实施个别改善的意义
P
M

(二)个别改善的实施内容



(三)个别改善的展开步骤

7
Ⅰ、个别改善
(一)实施个别改善的意义
15
Ⅰ、个别改善
(二)个别改善的实施内容 1、零故障的改善方法
T
(3)设备故障的考虑方向
P
⑤劣化复原
M 的
一般的故障对策是对设备、工装夹具的劣化进行改善,对设 备故障位置只是部分恢复原状,仅做到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设备 在设计制作阶段就遗漏了它的强度、精度要求,应给予这些设备

必要的改造,或对故障容易出现的部位给予目视化管理
◇整理并修正设计上的弱点
◇改善使基本条件容易维持的方 法(发生源对策,困难场所对策)
◇寿命延长对策的检讨
◇机构改善
◇自主维护基准书的制订
5、基准书的制订及管理 (含不良、故障排除方法)
◇根据确认清单点检及修复劣化现象
◇根据设备总点检发现异常,并修正
◇制订定期维护基准书(各设备、构成 部件的寿命的把握)和恢复劣化
P
③遵守基本要求
M
的 八
基本要求是指设备的清扫、补油、紧固三要素。 遵守基本要求是防止设备的劣化,以及原因分析的 一项重要活动

设备管理新模式研究分析

设备管理新模式研究分析

工作 流于 形 式 ; 仪 表的 自控 率和 联锁 投用 率偏 低 , 部 分压 力容 器和 大 型储 ( 油) 罐、 管道等 存在超 期检验 现象 ; 一些设 备 、 管线锈 蚀严重 、 保 温破损 、 安全 附件 不 齐 全等 等 。 三. 改善 设备 管理 的对 策 要改善 机械设 备管 理 , 必须针 对其 设备管 理存 在的 问题 , 有针对 性地 采取
究 分 析
车燕 军
( 太原 煤 气化 公 司 山西 太 原 0 4 1 2 0 6 ) [ 摘 要] 本文 较详 细地 介绍 了设备 管理 的基础 理论 , 并针对 中 国煤矿 企业 的特 点 , 阐述 了设 备管理 的新 模 式 、 新 思维 , 并提 出了全 面规 范化 生产 维护 新概念 。 [ 关键词] 设备 管理 机 械设 备 新 模 式 中 图分类 号 : T D 3 5 3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 ) 0 9 ~ 9 1 4 x ( 2 O 1 4 ) 0 4 — 0 0 9 4 — 0 l

设备 维 护与 修理 理论 与技 术 由于 机械设 备管理 的重点是 设备 的维护 、 修理, 因此 , 本文将 重点概述 一下
设备 维护 和修 理 的理论 1 、 设 备磨 损 的 概念 设 备在 使用过 程 中必然 会发生磨 损 . 设 备磨 损一般 分为 两类 , 即有 形磨 损 与 无形磨 损 。 设备 的有 形磨损 又具 体可分 为两 种 : 一 是运 行 中的设备 在力 的作 用下, 零 部件 发生磨 损 、 振动 和疲 劳等 现象 , 致使 机器 的实 体产生 磨损 , 这 种磨 损称 为第一 种有形磨 损 ; 二是 设备在 闲置过程 中 , 由于 自然力 的作 用而锈 蚀 , 或 由于 管理 不善和缺 乏必要 的维护 而 自然丧 失其工作 能力 , 都会使 设备遭 受有形 磨损, 这 种有 形磨 损称 为第二 种有 形磨 损。 而无形 磨损 是 由于 经济 或科 技进步 的原 因而使 原有设 备贬值 所致 的磨 损 。 设备 的无 形磨损 也可分 为两 种形 式 : 一 是 由于相 同结构设 备重 置价值 的降低而 引起的原 有设备 的贬值 , 叫做 经济性 无 形磨损 ; 二是 由于 出现 性能更完 善 、 效率 更高 的设备 而使 原有设 备在 技术上 显 得 陈 旧和 落后 , 因 而产生 的 无形磨 损 叫做 技术性 无形 磨损 。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后续课程:毕业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要求。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机电设备管理技术课程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如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大修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提供知识、技能支持。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实际案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课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行业分析、核心能力、课程设计的思路。

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以设备为中心,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维修为主线,概括了设备前期管理、使用维护、设备修理、设备更新改造等相关知识,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应具备的机电设备管理的职业技能以及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创新创业技能。

五、课程的目标(一)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管理技术知识,了解设备立项、购置等前期管理和使用过程的保养、维护、修理和技术改造等管理的程序及相关技能。

浅析设备配件的信息化管理

浅析设备配件的信息化管理
理 配件档 案 ,优化 分类 ,有 利于进行 标准 化工作 ;管理 配
件 变动信 息 ,实 时反映配件 现状 ;为制定 生产计划 提供 配 件 支持 ;为保证合 理配件量 提供信息 ,系统 能够对 超量存
货 配件 与配件计划 不符 的情况 ,在配件 长途 运输 、到货卸 车入库 过程 中可能会发 生配件标 志牌掉 落缺 失 ,造 成配件
也对 配件 管理 提 出了很 高要 求 。配件 管理 工作 出 现失误 ,
由技术员 会 同设 备维修人 员和 配件管 理人员 共 同敲定
配件管理 软件 的具 体 内容 ,由专业 软件工 程师按要 求 为配
将造成 配件重 复定购 、正常维修 工作无 法开 展等后 果 。 目
前东 营压 气站 在配 件管理 方 面拥有 很 多好 的经 验 和做法 ,
不 能实 时反 映配件 库存 情况 ,对 配件 的查 询 也相 对 困难 。 配 件管理过 程 中因配件数量 大 、出入库频 繁等 一系列 因素 导致配件管理工作 出现失误 。 2提高配件管理水 平工作的建议 . () 针对 配件 库存 数量 大 ,出入库 频 繁 的实 际情 况 , 1 应安排 专业库 房管理人 员进行 配件管 理 ,同时尽 可能集 中 存 放 ,避免 因放 地点分 散 ,倒库 频繁 等原 因导致 配件管理
二、配件 管理 改进 建议
耗较 快或周期 稳定需要 足额储 备的零 件 ,而配件 无法预 计
使用寿命 因此无 法确认消耗量 的零件 。东营压气 站是2 h 4 连 续生产 单位 ,必须保证 极高 的设 备完好 率才 能满 足生产 要 求 ,这 就对压 气站设备 维修 工作 提件发 出提示信息 。
系统 的主要 功能 :①进行 出入库 操作 。配件 管理 系统 可进 行 出入 库操作 ,进而动态 地 了解所 有 配件 的详 细资料 及配 件数量发 生变化 的记 录。② 进行查 询操 作 。配 件管理 系统 可通过 配件名称 、入库 时间 、应 用途径 等条件 进行单 独或 组合查询 。③生 成报表 。配件管理 系统 可实现 配件信 息 的数字化管 理 ,对数 据库 内的数据进 行存 储打 印。④进 行数 据管理 。配件 管理系统可 实现数据 库 的在线管 理 ,对

论风电项目大型工程机械的管理

论风电项目大型工程机械的管理
主要论述如何在当前的施 工环境下, 提升风电项 目 工程机械 的管理效 果, 保证 工程机械 的完好率, 正确、 安全、 合
理 地 使 用好 工程 机 械 。
关键 词 :风 力发 电
新 能源 工程机械
中图分类号 :T 3 M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 - 67 (0 2 8 0 6 - 2 0 2 3 0 2 1 )0 - 0 3 0
安拆次数较过去显 著增加 ,维修 时间和资金投入相对 不 足 ,管理风险也逐 步加大 。随着 电力建设市场竞争的进

步加剧 ,大型电力施工机械 的管理将成为 电力施工企
业管理 的主要方面 ,也是其安全 的难点 。
2风 电项 目大型工程机械 管理的重点 工作 .
21建立完善各项机械管 理制度 。结合风 电项 目的 .
识 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因对措施 , 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 做 好大型机械施工过程中突发的防风 、 防雷 电措施, 并在
设备 的 E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 的运行处于安 t
全受 控 状 态 。
2 加强大型机械备 品、备件 的管理。风 电项 目地处 . 5 偏远地 区 ,远离 资源丰富 的大 中城市 ,交通不便给机械
6 3
定的管理能力 。
24加强机械 检查力 度 ,确保机械 的安 全运行 。机 . 械检查 应该作 为确保机械设备的安 全运行 的必要手段 。 制定 《 机械设备检查制度 》。首先 由司机 每天上班前对
机械进 行全面检查 ,重点查看跑 、冒、滴 、漏现象及安
3风 电项 目大 型机械 的管理重点 强化 人 员 . 和环境的管理。
实 际情况 ,制定 了 《 大型起 重机 械安全 管理 办法 》、 《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 机械设备检查制度 》、 《 机械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及 《 机械安装 、拆 卸 管理制度 》等一系列机械管理制度 ,使机械管理有章可 循 ,建立项 目安全保证体系和机械管理体系 。按照规定 加强 “ 三个 队伍 ” ( 安装 、拆卸 队伍 ,操作 队伍 ,检修

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新模式探索

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新模式探索

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新模式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新模式探索,强调了观念转变对模式转变的重要性。

在新模式下,设备管理与维修需要从被动修复转变为主动预防,将维修纳入设备管理整体规划,并将维修作为持续改进的手段,这样的转变有助于适应现代生产的需求,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模式引言: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是任何生产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传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产的要求。

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并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关注观念转变对新模式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实施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两手抓都过硬,以适应生产需求。

1概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是保障建筑工程正常运行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时已经显露出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因此,探索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新模式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新模式的探索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模式的探索可以有效整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

另外,新模式的探索可以优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流程和方法。

传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常常依赖人工的经验和判断,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而新模式的探索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故障预测,提高维修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通过引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和设备监控设备,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全面管理和优化,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新模式探索中,统一思想和转变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常常存在分散、被动和应急的管理模式,需要通过统一思想和转变观念来推动新模式的实施。

设备技术管理浅述

设备技术管理浅述

设备技术管理浅述内容提要:设备技术管理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设备技术管理知识包含的内容广,专业理论水平较高,要充分全面的认识到企业设备技术管理对生产、维修、科研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企业、设备技术管理1、什么是设备技术管理设备是企业生产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反复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劳动资料和物质资料的总称,是生产制造的得力工具也是获得利润的有力助手。

设备管理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技术管理是对设备使用周期全过程的管理,从设备的入厂验收、安装、使用、日常检查、维护保养、改造直至报废的的全过程。

2、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设备技术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选择,正确地使用,精心维护保养、修理、检查,使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才能保证生产任务正常进行。

做好设备技术管理工作,需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人员的职责,建立并完善设备技术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专责,全面综合管理。

做到专业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明确专业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设备技术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设备的使用性、完好性,确保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设备技术管理是生产任务产量、质量、效率的保证。

2.2设备技术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1)充分发挥新型设备先进性能,提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素质,增强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加强设备技术管理,提高运转效率,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零部件消耗,减少维修费用支出,延长大修周期。

3.设备技术管理3.1日常使用、巡检“定人定机”明确责任人,日常操作中责任人按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运行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与自主保养技术课件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与自主保养技术课件
1.设备故障模式分析 2.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 3.设备维修方式的分类 4.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5.设备大修网络计划
学习交流PPT
27
设备故障管理的内容
✓ 故障信息管理:
收集、储存、统计、整理 ✓ 故障原因管理:
采取故障模式分析 ✓ 故障处理管理:
计划(方案评审、工具备件准备、人员组织)、 实施、效果评估
设备 设备数量(条)
外锅生产线
4
产能/小时 (个)
400
产能/单条月 166400
总产能 665600
生产效率影响的原因统计
80
60
40
20
0 人工熟练程度
系列1
60
设备故障 46
模具故障 38
停工待料 21
学习交流PPT
16
生产和维修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投入
生产
产出
材料
设备、人、方法
产品
在大型制造业的工厂,从材料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人和设备是最关键的。 为了达成投入最小化,产出最大化,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和设备的控制,是非常重 要的,因此,我们在现场推进TPM活动的目的,正是针对制造过程中所包含的主体: “人和设备”来进行改善。通过TPM活动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对设备的维护来使 设备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得到控制,使我们的产出最大化。
= 微 小 缺 陷
认为似有非有的程度的微小缺陷引起的结果影响极小的想法
无视.放置
成长
= 哈因里希 的法则 微小缺陷
集积
相乘作用
① 诱发其他原因
= ② 与其他原因复合 ③ 与其他原因产生连锁反应
1 29 300
慢性浪费
学习交流PPT

全面生产维护——TPM1

全面生产维护——TPM1
1)维修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简称MP)。由将设备 改善成容易维护(Easy Maintenance)演变到在开始就将设备设计成 无维修(Maintenance Free)。 2)预防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vM)。 3)纠正性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简称CM)。针对设 备原设计进行改良,以提高可靠性及可维修性。
1)改善生产模具、设备与生产方法的可靠性、可维修 性及安全性,并且将这些关键点(Know-How)汇编成 为一套技术规范。 2)用现有的设备、模具、夹具,制造出质量稳定、满 足标准的产品,并将这些Know-How传授给全体一线员 工。 3)提升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及运行期间的生产能力。
4)培养对设备有兴趣、且爱护设备的企业文化,训练 一批对设备精通熟悉的专业人才。
1971
全面规范化生产 维护(TnPM)
全面生产维修时代(TPM)
1980
预知维修时代(PdM)
1995
预防管理时代
2002
精益TPM
基于时间的维修(TBM) 基于状态的维修(CBM) 24
三、TPM的演进过程
第一阶段 事后维修
在1950年前后,以半自动、手动操作设 备居多,设备结构简单,常采用的方法,在
◇严格的品质要求
竞争
要求设备效率最大化◇
◇合格率的提高
◇顾客需求的多样性 ◇因设备故障而发生的不良 品质角度
维持、管理费用的合理化◇
技术经验的积累◇ 提高产出投入比◇ 成本角度
5
一、为什么要进行TPM?
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
50年前世界财富500强,今天只有一半 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12.5年

《冶金机电设备点检培训》课程标准

《冶金机电设备点检培训》课程标准

《冶金机电设备点检培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冶金机电设备点检培训》课程是冶金、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以培养具备现代企业机电设备现代管理、状态检测、故障诊断、维护保养、设备检修、技术改造等诸多技能于一体,并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术技能型设备工程类复合人才为目标,满足现代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维护、点检、检修等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领域为学生冶金机电设备点检与管理技能的培养提供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必要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冶金机电设备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失效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失效的类型;理解摩擦和磨损的定义,分类(2)熟悉典型机械磨损率曲线,掌握磨损失效过程三个阶段的特性;理解各类磨损的概念,了解其影响因素、磨损机理及其分类;(3)理解腐蚀失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掌握防腐措施;理解断裂的定义、分类,了解各类断裂失效的机理、特征及预防措施;理解畸变与畸变失效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了解畸变失效分析方法。

(4)掌握设备故障的基本概念,理解设备故障分布规律,尤其是典型故障曲线(即浴盆曲线);(5)理解故障的分类,掌握设备故障的基本特性;了解故障的典型模式,理解故障成因;理解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基本概念与分类,(6)了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理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了解故障诊断技术的作用及意义。

(7)理解振动诊断的基础知识,掌握振动监测方法;熟悉声学监测方法,掌握温度监测方法;(8)理解油液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内容、方法、工作流程;理解油液理化性能分析;掌握铁谱技术及仪器了解光谱技术及仪器、及其它油液监测技术;(9)了解无损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了解涡流检测、磁粉探伤、声发射检测技术。

汽车生产总装车间设备管理流程缺陷与解决办法

汽车生产总装车间设备管理流程缺陷与解决办法

汽车生产总装车间设备管理流程缺陷与解决办法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较之国际上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仍存在很大差距。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存在工业起步晚、水平低、规模不足、高技术缺乏,产业结构不完善等问题。

1 汽车生产总装车间设备管理流程现状近些年来,我国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在总装车间引进信息化的设备管理,虽采用了多样化的开发方法和工具,但产生的结果却不明显。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创新精神,往往不会对其运营过程和管理组织进行研究,而是一味的照搬过去的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往往仅作为人工系统的代替品,埋没了信息系统管理的更高层次作用。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目前我国大多汽车总装车间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模式。

这种模式下,管理机构和人员被划分为直线领导机构人员以及职能机构和人员,前者主要是指以命令统一为准则对各级进行指导的人员;后者是指以专业化为准则实际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直线领导机构人员和职能机构和人员主要区别体现在是否具有领导权。

直线领导机构人员对于下级具有一定的指挥权,但其指挥权也具有一定的范围,并要对自己部门的一切事物负责。

职能机构和人员不具有指挥权,在工作中往往是一个监督者、指导者的作用,对车间的业务进行指导、监督,但不能直接下达命令。

这种直线-职能组织机构是一种金字塔结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分散维修。

董事会或厂长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其隶属部门主要就是设备动力处也称机动处,对企业设备进行宏观的综合管理,采取监督下级单位工作的方式来替代直接管理的方式。

下级部门并不对设备动力部负责,而是接受其直属领导的命令,并对其负责,而设备动力部在这一过程仅仅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工作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

2 这种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弊端(1)纵向层级设置过多,反应速度慢,信息的真实性很难保证。

如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处理,就会经过一个冗杂的处理程序。

首先由车间的维修工人进行最初步的判断,若能维修就可以直接内部解决,但是维修工若处理不了就需要技术维修人员,技术维修人员首先要确定设备是否在保修期内,若在保修期内则直接联系厂家进行维修,若保修期已过就要判断维修等级,即是需要大修还是局部处理。

“操检维调创造”的设备管理模式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操检维调创造”的设备管理模式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操检维调创造”的设备管理模式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摘要:在钢铁冶炼行业中设备管理是保障生产的根本,设备管理一直是钢铁行车的短板,设备事故及故障发生的频繁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生产指标、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的好坏。

现阶段冶金企业设备管理的模式中主要有点检定修模式、大维修模式、操检合一模式和TPM全员设备管理模式,在这些模式中都各有自己模式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规范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各企业都在追求极致效率,把产能发挥到最大,设备的保障就成了重点问题,通过探索天山钢铁巴州有限公司推行了“操检维调创造”设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兼顾了点检定修制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操检合一的缺点。

关键词:冶金行业;设备管理;点检定修;操检合一、操检维调创造;0引言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的根本,设备是保障生产的,没有设备就谈不上生产,所以近年来各企业都在探索新的设备管理模式,来带动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极致成本,点检定修制虽然专业性强管理稳定,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极致效率的发挥和极致成本的控制,大维修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推诿扯皮的弊端还是存在,操检合一的模式效率高单是专业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对目前各种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最终保障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更完善。

1、“操检维调创造”设备管理模式在设备管理中意义最早在检查的时候炼钢设备管理是外包的,炼钢厂设立的点检站,我们主要负责设备的检查不负责检修,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就是1、设备故障率高、生产和维修互相扯皮的问题比较突出。

2、设备维护的效率较低,主要是出现问题后需要下维修单,需要各级审批处理问题的周期比较长。

3、现场检修质量差,设备的问题都是能推到下个班就推下去。

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维修不及时,隐患较多。

后来炼钢厂成立了自己的大维修,大维修避免了检修质量差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设备和生产扯皮的问题,发生事故后还是存在生产和设备推诿扯皮的问题,同时处理的事故的效率也不高。

强化化工设备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强化化工设备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强化化工设备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方法1 前言就现代化工企业的生产来说,是完全离不开化工生产设备的,这些设备既是企业的生产工具,也是一种生产手段。

通过设备管理工作,能够保障企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防止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但是,时代的发展,设施设备的更新以及以往生产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对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进一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分析2.1 保障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安全始终都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安全是生产效率与生产效益的基础与前提。

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位,而搞好企业的设备管理则是落实安全问题的一个关键途径。

石油化工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行业领域,其生产所用到的设备也与其他生产设备有所不同,如果不加强管理就极易发生安全问题,而且影响范围广、时间长,不仅会导致直接的人员伤亡,更可能会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出现,保障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就必须要搞好设备管理。

2.2 保障企业生产的稳定性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产设备取代了许多的人力工作,成为了企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但是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会涉及到众多的问题,例如选型、预算、维护等等,只有通过设备管理,将这些问题有效的处理好,才能提高选型、预算以及维护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保障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2.3 保障企业的生产质量产品的质量需要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等等共同努力,也需要各种硬件的良好运转。

设备的良好运转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

化工设备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好设备,让设备的状态良好,才能保证设备有利于生产,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利于产品的良好的运用效果和市场反馈。

3 强化化工设备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3.1 加快实现网络化管理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覆盖面已经非常之广,各行各业都将计算机引入其生产过程当中,借助计算机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开支。

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1. 引言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设备管理日益成为企业乃至个人必不可少的任务,无论是办公室内的电脑、电话设备,还是生产线上的工业设备,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然而,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现实需求,需要寻找新的思维和模式来应对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种设备管理的新思维新模式,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加高效地管理设备,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2. 设备管理的传统模式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通常是基于手工记录和人工操作的,存在许多问题和限制。

以下是其中一些问题:2.1 设备信息难以跟踪和更新在传统模式下,设备信息通常记录在纸质文件或电子表格中。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信息丢失、过时或错误。

当设备信息需要跟新时,需要费时费力地手动修改记录,容易造成人为错误和遗漏。

2.2 设备维护和维修不及时在传统模式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往往是被动和临时性的。

当设备出现问题时,才会进行维修,这往往会导致生产中断和损失。

由于设备信息难以及时更新,很难提前预测和计划维护工作,进一步加大了风险。

2.3 设备利用率低下由于传统模式下设备信息的不透明和流程的不规范,很难准确评估设备的利用率。

有些设备可能长时间闲置或闲置率很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由于设备信息跟踪困难,也很难对设备利用率进行优化和改进。

3. 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为了应对传统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新思维和新模式,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这种新思维新模式的一些关键方面:3.1 数字化设备台账和信息管理新模式下,我们应该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记录设备信息和管理设备台账。

通过建立统一的设备信息数据库,可以方便地跟踪、更新和查询设备信息。

同时,可以设置权限和审批流程,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2 预防性维护和维修计划新模式下,我们应该建立预防性维护和维修计划,以减少设备故障和生产中断的风险。

通过定期检查设备状态、维护设备保养记录,可以更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RCM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全面推动带来的进步

RCM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全面推动带来的进步

RCM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全面推动带来的进步在2003年上半年推行RCM先进设备管理模式后,高线厂生产经营和设备管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阐述了邢钢人在认识和推行先进设备管理模式过程中的思索和创新,评价了RCM设备管理模式对设备管理工作全面推动带来的进步和发展。

1 概述邢钢高线厂共有2条高速线材轧线,2002年度设备作业率78.11%,全年最好水平12月份在无中修情况下达到82.75%,与其他同条件单位相比,指标位于中下水平。

现有设备管理手段已无法推进作业率进一步提高,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生产部和高线厂把2003年“利用现代化设备管理手段,提高高线设备作业率”作为今年机动系统工作要点之一。

经过调查讨论决定引进推行“RCM管理模式”,因为高线厂在全公司生产属于末端工序,2002年底经公司领导同意,生产部和高线厂合作在高线厂搞RCM试点。

2 状况调查我们根据具体情况,收集整理高线厂2002年设备指标完成统计表如下:另需说明:设备影响时间(计划检修、非计划检修、故障、事故等时间合计)。

3 原因分析与对策制定从上述调查内容可以看出,由于高线厂成套消化引进进口设备,设备装备组成较为特殊,高线厂的原来的设备管理采用原来苏联引进80年代推行的“地毯式”计划检修和点检定修模式存在过剩维修,根据2002年对比情况大规模设备检修后只是对整体技术状况有所改进,设备运行指标并无明显改进,应该采用符合高线厂设备实际的较为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

经过分析选择,我们针对高线厂具体情况采用了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的RCM管理模式,既可提高设备可靠性,用可降低维修费用,因为高线厂属于末端工序即便试验有所失误,也不会造成公司大范围生产受损。

4 对策实施RCM是一种用于确定某设施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的新兴管理模式,目前已在国际普遍推行。

RCM重点关注设备设施在先行使用环境下保持设计功能的状态,这种管理模式对故障后果关注多于故障本身,针对故障后果确定维修方式,针对后果对设备设施的功能故障开始控制,从而降低故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
一、计划维修制的含义
为了防止生产设备的意外故障,应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一 系列预防性修理。其目的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生产 能力,减少和避免设备因不正常的磨损、老化和腐蚀而造成 的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潜力。 计划预修制规定:设备在经过规定的运行时间以后,要 进行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调整和各类计划修理。在计划预修 制中,各种不同设备的保养、修理周期、周期结构和间隔期 是确定的。在这个规定的基础上,组织实施预防性的定期检 查、保养和修理。
(2)事后维修(Breakdown Maintenance,简称BM)事后维修是最早 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仍保留这种维修方式, 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 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对于故障后果不严重的故障,如不会严重影响 生产、安全以及环境,这种维修方式是最经济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 的有效使用时间,因此,事后维修是一种可行实用的维修策略之一。
15
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
三、后勤工程学
后勤工程学的英文是Logistics。它起源于军事工程,是研究武器装备 存储、供给、运输、修理、维护的新兴学科。后勤工程学在军事上和工业、 商业上有不同的定义。在军事上的定义为:计划和执行军事力量移动和维 修的科学。在工业、商业上的定义为:材料流通,产品分配、运输、采购、 存储及技术服务的科学。在军事上,后勤工程主要指系统和装备的保障, 涉及装备的维修计划、保养、物资供应、运输、装卸、技术资料管理及人 员培训等。 后勤工程学最早提出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它还吸取了可靠性的理论, 成为军事和工业、商业全系统综合管理和保障的比较细底的科学。后勤学 涉及军事行动的各个方面:①装备器材的设计与研制、接收、储存、运输、 分配、维修撤离以及淘汰处理;②人员的运送、撤离与送院治疗;③设施 与工厂的接收或施工、维修、经营及处理;④各种服务的获取和供给。
12
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
一、预防维修体制
美 国 于 1925 年 提 出 预 防 维 修 , 其 英 文 为 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预防维修基本上是以检查为主的维修体 制,其出发点是改变原有的事后维修做法,防患于未然,减少故障
和事故,减少停机损失,提高生产效益。这一维修体制相对于传统
1
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
20世纪设备管理的历史回顾
国际设备管理发展新趋势
2
20世纪设备管理的历史回顾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 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 英国的综合工程学
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
3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
一、计划维修制的含义
二、不同类型的计划预修制度
三、计划预修制产生的背景及优劣 四、计划预修体制的进步和发展
7
1、检查后修理制度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
二、不同类型的计划预修制度
计划预修制度的主要工作内容:
1)工作分类。把具体工作分成几类,明确各类的内容。 ①检查与维护:清洁、润滑、精度检查和技术状态检查;②计划性 修 理: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 2)确定结构。制订各种不同设备的维修周期、维修间隔期和维 修周期结构。①维修周期。正在运行的设备从一次大修理到下次大 修理的运行时间,又称“设备大修理周期”。②维修间隔期。两次 相邻的同级计划维修的运行间隔时间(这种计划维修不一定是大修 理)。③维修周期结构。 3)定出系数。即制定出各种不同类型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修 理复杂系数是计划预修制中的重要指标。维修定额如停机时间定额、 维修劳动量定额、日常维护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维修费用定额等 的计算,都离不开维修复杂系数。 4)组织实施。通过组织和监督来保障计划预修制度的落实。
在原预防维修体制的基础上,1954年美国又提出生产维修思想,英文为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也是PM。生产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 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四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简称MP)维修预防是一种 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 免维修。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概念也包含或吸收了美国维修预防的思想。
8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
三、计划预修制产生的背景及优劣
计划预修制度优劣:
计划预修制与传统的事后维修相比是一大进步。因为它可以把故障隐患消灭在 萌芽状态,避免大量严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因事后维修造成停机损失。 但是这一体制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一方面,由于强调预防维修,按规定时间安排维修,往往出现设备的劣化尚未 达到该修理的程度或远远超过该修理的程度的情况,也就是出现维修过剩或维修不 足的情况。维修过剩则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维修不足则可能造 成故障停机和事后维修,仍会影响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这一体制强调操作工和维修人员的明确分工,只注重专业维修人员 的修理,忽视广大操作工人的参与,忽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设备使用部门与维 修部门常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对立。形成用设备的人不管设备,管设备的人不 用设备的脱节现象。 另外,因为设备管理和修理计划的制订等一切都按预先的规定进行,不能确切 地反映客观实际,经济和技术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按管理顺序分工,职责呆板;维 修组织形式上缺乏经济性;管理层次也过于繁复等。
(4)预防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美国的预防维修 以检查为基础,包括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方面的内容。定期维修又称为 TBM,即时间间隔期为基础的维修。预知维修是利用检测、状态监测和诊断 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加以排除,从而避 免和减少故障停机损失。
14
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
二、生产维修体制
在原预防维修体制的基础上,1954年美国又提出生产维修思想,英文为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也是PM。生产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 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四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3)改善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简称CM)改善维修也称为纠 正性维修,一般是在设备耗损故障阶段使用的维修策略,是通过换件或者修 复活动恢复设备功能的过程。企业也可以利用先进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 进行局部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 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9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
四、计划预修体制的进步和发展
计划预修体制的进步
随着对原计划预修体制的不断实践和认识,这一体制引进了系统论 的思想,改变了片面依赖数理统计资料的做法;采用了“产品产量的综 合管理系统”,注重运用信息反馈概念处理问题;在组织和技术管理上 也引进了欧美的先进思想如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等。在设备管理与维修 的组织形式上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使传统的计划预修制朝着更科学化
16
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
三、后勤工程学
后勤工程学有以下基本用语: (1)后勤保障指为了使系统在计划的寿命周期内,具有有效和经济 的保障所需要考虑的全部内容,具体如下:维修规划、供应保障、试验和 保障设备、运输和装卸、人员和培训、设施。 (2)综合后勤保障是指管理职能,即向服务对象提供规划、资金和 手段上的支持,保证其获得满意性能的设备,并在寿命周期内能高效、经 济地得到后勤保障。 (3)后勤保障分析是指在系统研制初期,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后勤保 障的方案、内容、维修、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分析,并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后 勤保障能力进行评定。这种分析是反复进行的,旨在不断的反馈和优化。 (4)维修等级是根据作业复杂程度、对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及所需 设施来划分的。使用部门维修、中间维修、基地维修。
17
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
设备系统寿命周期费用
18
20世纪设备管理的历史回顾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 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 英国的综合工程学
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
19
英国的综合工程学
一、综合工程学的产生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英国人丹尼斯•巴克斯提出的。1970年,在国际设备 工程年会上,英国维修保养技术杂志社主编丹尼斯•巴克斯发表了一篇论文, 题目为《设备综合工程学一一设备工程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设
的方向发展。
修订后的新制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整套方法和定额, 据此组织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工作;第二部分包括各种定额、参考资料、
各项典型的技术维护和修理工作内容及设备修理复杂系数表;第三部分
包括各种参考资料表中未列入的确定修理复杂系数时所用的经验公式。
10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
四、计划预修体制的进步和发展
的维修,是一大进步。但由于当时的检查手段、诊断仪器设备还比 较落后,有些故障,尤其是深层次的故障,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因
而也就很难避免故障停机和事后维修。这一维修体制以设备实际状
况为根据,安排维修计划,比较注意了维修的经济性。与前苏联的 计划预修制比较,这也是它的特长。
13
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
二、生产维修体制
6
前苏联种不同的维修制度,都属于计划预维修制度。
这是以检查获得的状态资料或统计 2、标准修理制度 资料为基础的计划维修制。它建立于 20世纪30年代中期。检查或修理制度 这是一种以经验为根据的计划修理 3、定期修理制度 曾在前苏联得到相当广泛的推行。这个 制度。根据经验制订修理计划,计划一 定期修理制度有两大支柱: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所谓修理周期,是指两次大 制度是通过定期的设备检查,确定设备 这是以磨损规律为依据,以时间周 旦制订则按规定时间周期对设备进行强 修理之间的间隔时间;而修理周期结构,是指在一个修理周期中,按规定的顺序进行的不同 的状态,根据设备状态拟定修理时间周 期为基础的计划预防维修体制。20世 制性修理,即在规定的期限强制更换零 规模的计划维修或保养维护的次序,如定期检查、小修、中修、大修等。对于不同设备,按 期和修理类别(级别),然后再编制设 纪30年代初期自发产生的定期修理, 件;按事先编制的维修内容、工作量和 照其磨损程度和维修工作量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修理类别及其顺序、间隔时间。设备的修理 备修理计划。 在不断完善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工艺路线及维修标准进行强制性修理。 周期结构可以用数字代码或字母代码表示,如一台设备以1-2-6-9表示其修理周期结构,意思 1939年《机器制造企业设备定期修理 这种制度在1932-1933年建立,至1945 是一次大修(K)、两次中修(C)、六次小修(M),还有九次检查调整(O)。 制度》一书出版,并向各机器制造企业 年之前曾作过多次修订,但在前苏联推 修理复杂系数是表示设备复杂程度的一个基本单位,用它计算劳动量和物资消耗量,即 推广这一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比 行一直不甚成功。 确定维修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等。 较广泛地得到推行。 K-O-M-O-M-O-C-O-M-O-M-O-C-O-M-O-M-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