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原则总结(箴言)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一、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是指根据力学原理和钢筋的力学性能,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布置、数量和直径的选择,以满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并保证其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设计原则。

本文将从配筋原则、布筋原则、钢筋直径选择和钢筋数量计算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

二、配筋原则1. 按混凝土受力状态进行配筋混凝土受力状态有受拉、受压和受弯三种状态。

在受拉状态下,应在混凝土中设置纵向钢筋;在受压状态下,应在混凝土中设置箍筋和纵向钢筋;在受弯状态下,应在混凝土中设置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

2. 按构件受力状态进行配筋不同构件受力状态不同,其配筋方式也应根据受力状态进行选择。

例如,梁的主要受力状态是弯曲和剪切,因此应设置梁底部的纵向钢筋和箍筋,以增加梁的抗剪能力和抗弯强度。

3. 按钢筋的屈服强度进行配筋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钢筋在拉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值。

在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屈服强度,并根据其屈服强度确定配筋的数量和直径。

三、布筋原则1. 确定基本布筋基本布筋是指为满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而必须设置的钢筋。

在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要求,确定基本布筋的位置、数量和直径。

2. 适当设置附加布筋附加布筋是指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而设置的钢筋。

在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要求,适当设置附加布筋,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抗裂性能。

3. 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和箍筋的间距纵向钢筋的间距和箍筋的间距是决定混凝土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重要参数。

在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和箍筋的间距,以满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四、钢筋直径选择1. 根据受力状态和受力大小选择钢筋直径在混凝土结构中,不同受力状态和受力大小需要不同直径的钢筋。

在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直径。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doc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doc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柱柱设设计计相相关关规规定定汇汇总总结结构构类类型型注注意意部部位位相相关关规规定定柱柱纵纵向向钢钢筋筋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2、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箍箍筋筋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

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框框架架柱柱截截面面尺尺寸寸1、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3、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梁配筋设计总结

梁配筋设计总结

梁配筋设计总结梁配筋设计总结一、概述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受荷载的构件,而配筋是为了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而进行的加强措施。

本文将从梁配筋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基本原则1. 合理确定截面尺寸和形状:根据荷载大小和受力状态,合理确定梁截面尺寸和形状,使其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 合理布置钢筋:钢筋应按一定距离布置在混凝土中,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粘结作用。

3. 控制裂缝宽度:通过合理设置配筋量和布置方式,控制裂缝宽度在允许范围内。

4. 经济性: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

三、计算方法1. 构造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梁所受到的构造荷载。

2. 永久荷载计算:梁自重、楼板重量等永久荷载的计算。

3. 活荷载计算:人员、设备等活荷载的计算。

4. 配筋计算:根据受力状态和截面尺寸,确定梁所需的配筋量和钢筋直径。

5. 检验计算:将所得结果与规范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钢筋间距过大或过小:过大会导致裂缝宽度增大,过小会影响混凝土的浇注和加固效果。

解决方案是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合理的钢筋间距。

2. 配筋不均匀:造成梁的强度和刚度不均匀,解决方案是合理布置钢筋,保证配筋均匀。

3. 钢筋弯曲或错位:导致梁受力不均匀或产生裂缝。

解决方案是在浇注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和调整。

4. 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影响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解决方案是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五、结论梁配筋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梁配筋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和布置,以确保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结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梁板柱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组合形式,在设计和构造方面要求相对较高。

本文将从规范的角度出发,总结一下梁板柱配筋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梁的配筋规范1.梁的受力特点:梁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梁截面布置要求:梁的截面应该布置合理,能够满足受力要求,同时尽量减小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利用率。

3.配筋率:梁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0.01~0.08之间。

配筋率过小会导致截面受力不均匀,配筋率过大则会浪费材料。

4. 钢筋直径和数量:梁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12mm、16mm、20mm等。

5.最小配筋率:梁的最小配筋率是指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截面中钢筋的最小面积占截面面积的比例。

一般按规范规定的数值计算。

6.钢筋的保护层:钢筋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

二、板的配筋规范1.板的受力特点:板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板的厚度和配筋率:板的厚度和配筋率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板的厚度越大,配筋率越小。

3. 钢筋直径和数量:板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6mm、8mm、10mm等。

4.面筋和肋筋:板的配筋主要有面筋和肋筋两种形式。

面筋一般平行于板的一侧,用于抵抗板的弯矩。

肋筋一般垂直于面筋,用于增加板的刚度和强度。

5.钢筋的保护层:与梁相同,板的钢筋也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三、柱的配筋规范1.柱的受力特点:柱一般主要承受压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柱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3.配筋率:柱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0.01~0.08之间。

梁柱配筋

梁柱配筋

1、不要超过计算值太多,可能超筋。

2、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支座上部钢筋不能比下部钢筋大太多,这是强制性条文,具体见规范。

3、注意梁宽范围内能容许并排放几根钢筋,根数太多要分层。

4、计算的钢筋强度都是预先设置的一定的,而实际配筋可以改变,要等强代换。

5、抗震设计注意加密区箍筋间距不要大于梁高的1/4。

6、腹板净高超过450时要设置侧向构造钢筋。

7、附加箍筋和吊筋应该看内力包络图中的剪力图来设置。

8、悬臂梁上部纵筋应该放大40%以上,箍筋要全长加密。

9、注意梁宽和箍筋肢数之间的关系。

2、柱:1、注意不要超筋。

2、注意满足角筋最小面积的要求。

3、注意形成短柱的地方,如楼梯间半平台位置的柱子,箍筋也是要全长加密的。

4、要验算核心区体积配箍率。

5、要验算双向偏心受压。

6、和梁一样,箍筋等级变化的时候要等强代换。

3、G0.4-0.4 指的是梁上的箍筋截面面积为40mm2,4、7-0-7指的是梁两端上部钢筋面积需700mm2 ,5、3-5-3指梁的底部中钢筋需500mm2,两端为300mm2.6、1.5指柱的角筋面积为150mm2,7、5指柱子的这一侧钢筋面积需500mm2,8、3指柱子的另一侧钢筋需300mm2,9、0.44指柱的轴压比为0.44,10、G1.1-0.0指柱的箍筋面积需140mm2板配筋率就是单位截面办所配钢筋的面积所点的面分率了。

10@200 每米钢筋用量为:393mm2。

如果在100厚,1000长的板内,按单层算的配筋率。

这个是可查表的。

(看样子人旬学这个的,,你以前学的混凝土结构书上就有。

讲梁方面的。

)然后393/100*1000=0。

392% 这个得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第9。

5。

1看看。

上面的最小配筋率的相关规定。

祝你好运。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1.配筋的选择:根据结构荷载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规格的钢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一般使用HRB335或HRB400等钢筋。

2.钢筋的弯曲:钢筋的弯曲半径应满足要求,不得弯曲过度。

在弯曲钢筋时,应采用专用弯机,确保钢筋弯曲度达到规定标准。

3.钢筋的间距: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结构荷载进行合理的布置。

钢筋的间距一般不超过柱或梁截面的1/44.钢筋的排列:钢筋的排列应符合构造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在柱和梁中,钢筋应平行于主应力方向,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5.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与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柱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6.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胶结连接等。

7.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进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8.钢筋的弯曲角度:9.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强度、刚度和变形性能。

10.钢筋的锈蚀: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防止其锈蚀。

如发现钢筋已经生锈,应及时处理,刷一层防锈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钢筋的选择、弯曲、间距、排列、保护层厚度、连接、锚固长度、弯曲角度、变形限度和防锈等方面。

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可以有效地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结构设计——梁配筋原则

结构设计——梁配筋原则

二.梁配筋平面图1.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号、次梁定位、节点编号以外,其他的图层线都应与平面布置图一致。

2. 梁配筋放大原则:超静定次数越多,放大系数越小;超静定次数越少,放大系数越大。

这样,悬挑梁和单跨梁、框支梁应适当放大,大跨度梁可适当放大。

其它梁配筋可以少放大甚至不放大。

楼梯间的梯梁梯柱布置与平面输入可能有不符,楼梯边梁应考虑这些原因,适当放大。

另,注意三跑四跑楼梯,荷载不要漏3. 梁配筋尽量配一排;配筋大可考虑配两排;尽量避免在简单的梁里出现三排钢筋-----因外排钢筋更有效。

另可以定个这样的原则,梁高470以内不允许出现三排钢筋的配法。

4. 拉通筋尽量可以用小的钢筋-----应用在住宅等小跨度梁里。

多直径搭配直径差距不宜超过两级。

如果在公建、商铺等跨度较大、荷载较大的梁中,尽量用大钢筋拉通,以减少根数,达到第3条的要求。

5. 第4条拉通筋用小的时候,局部可考虑2ф16+2ф20、2ф16+4ф20这样的配法,以满足配筋要求以及第3条要求;梁端支座如果宽度240,尽量用16及以下的支座筋,满足锚固平直段0.4LaE的要求。

(LaE看《高规》6.5.5)6. 局部薄弱部位和屋面可考虑3根面筋拉通,或者局部加强。

7. 梁底筋有条件的尽量用3根,比如原来配2ф16,可考虑配成3ф14。

小梁可配成2ф14。

框架梁建议梁底不少于3ф148. 顺梁方向支座(墙、柱)宽度为240时,梁纵筋单排尽量不超过3根。

支座宽度大于梁宽不受此限制。

9. 隔墙下小梁和简支次梁,其架立筋和支座筋可用2Ф12。

局部梁支座或与剪力墙搭牢的小梁计算负筋较大,实际配筋减小时,应注意本梁的调幅以及相关搁置梁抗扭、抗弯的受力变化。

10. 注意双节点柱的计算,以及两个方向梁计算与配筋的变化,可考虑实际受弯情况和约束可能人为调整。

11. 要注意:标准层的梁高,到最上一层和最下一层(特别是下面与商铺交接的部位)是否有必要和标准层一样,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变截面和过小截面。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一、梁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根据梁的受力情况,主筋主要承担弯矩作用,剪力筋则主要承担剪力作用。

根据受力计算,确定梁主筋和剪力筋的截面积和间距。

2.肋筋和箍筋:梁的承载力不仅与主筋有关,还与肋筋和箍筋的设置有关。

肋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和抗剪承载力,而箍筋则主要起到约束主筋和肋筋,提高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一般为梁宽的最小值。

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梁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4,直径不大于梁宽的1/8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梁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二、板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板在竖向的弯曲和剪切力作用下,需要设置主筋来承担弯矩,剪力筋来承担剪力。

2.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板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板厚的1/3,直径不大于板厚的1/8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同样要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一般为板厚的最小值。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板的钢筋连接应保证牢固可靠,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5.钢筋的受力构造:板的钢筋设置需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限度的要求,一般采用等距或等间距分布的方式。

三、柱的配筋要求1.纵向钢筋:柱的纵向钢筋一般采用螺旋绕筋和直筋两种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直径和弯起长度。

2.箍筋:柱的箍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纵向钢筋、提高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柱宽的最小值,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柱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方式。

5.装配式柱的配筋要求:对于装配式柱,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模数和连接配筋的要求。

框架纵梁配筋要求

框架纵梁配筋要求

框架纵梁配筋要求咱来说说框架纵梁配筋的要求哈。

一、基本原则。

1. 足够的强度。

这就好比一个人要能挑得起很重的担子。

框架纵梁得能承受住它上面传来的各种重量,像楼板的重量啊,还有人啊、家具啊这些活荷载。

所以配筋得让梁有足够的能力来抗住这些压力,不然梁就可能会被压坏,那房子可就危险喽。

2. 一定的延性。

延性就像是人的柔韧性。

梁要是太脆了,一旦受到比较大的力,可能一下子就断了。

有好的延性呢,梁在受力比较大的时候还能有一些变形的能力,就像橡皮筋一样,能拉一拉还不断,这样可以给楼里的人更多的逃生时间啥的,很重要哦。

二、具体配筋方面。

1. 纵向受力钢筋。

数量。

要根据梁的跨度、承受的荷载大小来确定。

跨度大、荷载重的梁,那肯定需要多一些的纵向钢筋。

就好像是大货车需要更多的轮胎来支撑重量一样。

一般来说,在梁的底部,要配置足够多的纵向受拉钢筋,因为梁的下部主要是受拉的。

直径。

直径不能太小,太小了就跟细面条似的,没什么劲儿。

但也不能太大,太大了在梁里面不好摆放,而且和混凝土的粘结性可能也会受影响。

通常会有一个合适的范围,比如说在16 25毫米之间比较常见,当然这得看具体的工程情况。

间距。

纵向钢筋之间的间距也得合适。

如果间距太小,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屋子里,大家都不舒服,混凝土也不好浇筑到钢筋之间。

间距太大呢,梁的受力就不均匀了,就好像一群人拉手排成一排,要是中间隔老远一个人,那这一排的力量就不连贯了。

一般间距要满足规范要求,不能小于一定的值,比如25毫米之类的。

2. 箍筋。

形式。

箍筋有不同的形状,像封闭式箍筋就比较常用。

它就像一个小笼子一样把纵向钢筋给箍住,让它们团结一致,共同受力。

间距。

箍筋的间距得合理。

间距太大的话,对纵向钢筋的约束就不够了,梁就容易变形。

间距太小呢,就有点浪费钢材了。

一般在梁的端部,因为受力比较复杂,箍筋的间距会加密,就像在关键的地方多安排几个保安一样,确保梁的安全。

直径。

直径也是根据梁的高度、受力情况等来确定。

梁配筋原则

梁配筋原则

梁配筋原则本工程为二级框架,纵筋、箍筋全部采用二级钢筋φ。

1、底筋按计算结果的0.95~1.1As配置,不要超配太多,并进行适当选筋,例如As=21cm2,可以配3φ25+2φ20(或者3φ25+2φ22),不要配5φ25。

配筋率不得大于2.5%,在计算中有部分框架梁配筋率略大于2.5%,在配筋时将之调整到2.5%以下,差额部分加到面筋上。

2、面筋按计算结果的0.95.0~1.05As配置,注意框架梁、连梁的配筋率不得大于2.5%,在计算中有部分框架梁配筋率略大于2.5%,在配筋时将之调整到2.5%以下,差额部分加到底筋上。

框架梁面筋必须25%通长,梁宽大于350mm时,至少4条面筋通长。

连梁面筋全部直通。

首层次梁中间加架立筋2φ12,二层C、D区的平台花园部分次梁至少25%通长(消防车),其它加架立筋2φ12。

3、腰筋若是构造时不标注,统一按说明要求加腰筋。

4、箍筋最小直径取φ8a、计算是按φ级钢筋、@100输入的,连梁、框架梁加密区间距取@100,注意区分连梁与框架梁,两端与墙相接且跨高比小于5一般定义为连梁,连梁箍筋全跨加密。

b、梁宽b>300mm时箍筋取4肢,b≤300mm取2肢。

c、次梁按计算结果配箍筋,例如最大处(一般在支座)Asv≤0.5cm2时则全跨φ8@200,0.5<Asv≤0.67cm2时则配φ8@150/200,依次类推。

若有较大集中力作用则全跨按最大处的计算结果通长配箍筋。

d、无集中荷载作用时框架梁箍筋间距取@100/200,有较大荷载作用时若根据计算结果@150(@200)最大处(一般在支座)能满足,则配@100/150(@100/200)。

e、框架梁、连梁的配筋率(底筋或者面筋,此配筋率为实际配筋,而不是计算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为φ10。

5、加密箍、吊筋a、框架梁一般按说明加加密箍、吊筋,集中力特别大时另外标注。

b、有集中力作用的次梁另外标注,一般6个加密箍能满足要求。

【干货】结构施工图梁配筋原则

【干货】结构施工图梁配筋原则

结构施工图梁配筋原则1:使用钢筋:除拉结筋采用HPB300钢筋外,所有钢筋采用HRB400钢筋,C区大跨度范围受力筋可采用HRB500钢筋。

2:梁配筋:2.1:编号顺序:先沿Y向,后沿X向;先左侧,后右侧;先下侧,后上侧。

位于同一线上的梁,按同一编号+a、b、c...,(如KL11a、KL11b)以便编辑。

2.2:拉通筋:所有框架梁均设置拉通钢筋,拉通钢筋根数同箍筋肢数,按支座筋直径拉通,若支座筋相差较大,可拉通小直径支座筋,1/3处焊接,如800宽的梁设置5肢箍,则拉通5根面筋。

所有次梁设置拉通钢筋,拉通筋根数为两根,直径同支座面筋,超过两肢箍时,设置架立筋,架立筋同下表。

2.3:铰接支座按除按拉通筋配置外,且应满足不小于底筋面积1/4;单跨简支梁支座面筋210212214210(157)310(236)210+112(270)210+114(311)212(226)312(339)212+114(380)212+116(427)214(308)314(461)214+116(509)214+118(562)注:根面筋,300、350时设三根,不小于400设四根支座面筋。

)350宽设置三肢箍。

2.4:腰筋配置:①非抗扭梁不必标注腰筋,腰筋配置详《腰筋表》;②抗扭梁应标注腰筋N***;当仅有个别梁高于1000时可采用以下简化表:2.5:箍筋配置:①箍筋原则上不标注,详《箍筋表》,但应按计算结果复核《箍筋表》配置是否满足计算要求,箍筋表仅按规范要求最小值配置;②连梁应全长加密(强条)(表中已经注明);③跨高比(净跨/梁高)不大于5的框架梁应注明箍筋全长加密;④当梁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为10(强条)。

2.6:跨度较大的梁应复核挠度裂缝。

2.7:梁纵筋根数:注:1、优先采用25以下的钢筋2、优先采用:"最优先单排最大放置根数"-->"次优先单排最大放置根数",实在放不下才考虑:"极限根数"。

梁配筋原则

梁配筋原则

梁配筋原则1、底筋(可适当提高)底筋按计算书配,略大于计算书,钢筋之间级差不宜大于2级,配筋率通常小于2%,2、面筋(不低于计算结果即可)底筋与面筋面积比:一级抗震0.5;二、三级抗震0.3 [除按计算确定外,还要注意的事项] 即框架梁:面筋=计算结果次梁:底筋=计算结果悬臂梁:面筋=计算结果底筋≥1/3面筋面筋≥1/4底筋底筋≥1/4面筋对于小次梁跨度Lo<3m,采用统一截面150×400,上2 12,下2 14,底筋或面筋要配三层时,宜考虑加大截面,近量避免三层的配筋。

3、架立筋(统一于说明中)选取:一、二级抗震:≥ 14;三、四级抗震:≥ 12;跨度L≥7m时,用 16;当与负筋相差不大时,拉通;架立筋配筋面积≥1/4Max(面筋,底筋)(不存在此问题)4、箍筋(统一于说明表中)纵筋配筋率ρs>2%时,提高一级直径(即直径从φ8→φ10);梁宽b<350mm时用2肢箍;b≥350mm时用4肢箍以上(含4肢箍);梁中受力处优选加密箍3φ(每边);计算结果中如G1.0以上用φ10,以下用φ85、腰筋G(统一于说明表中)[抗扭筋N]注:每侧腰筋配筋面积A s= 0.001×b×h W [hw=ho-hf(hf为楼板厚)ho=h-as《砼规》10.2.16]腰筋G与抗扭筋N布置一样,但锚固长度不一样,腰筋G为15d与抗扭筋N为Lae[G是N的构造配筋]主梁上剪力小于127 KN时该主梁不要再加吊筋, 每侧用3根附加 8双肢箍筋即可,即每根 8双肢附加箍筋能承受的集中力为:127/6=21.1)。

集中荷载处加密箍,宜优先考虑箍筋,不足时,再用吊筋。

主次梁同高或相差很小时,集中荷载主要由吊筋承担。

查看PKPM的剪力结果书,用主梁上的剪力同号相减后得的绝对值跟上表核对,查出相应的配筋。

1。

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

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

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引言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垂直荷载和水平力的作用。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配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能够提供梁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梁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满足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设计原则、计算方法以及施工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配筋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强度原则:梁的截面应能承受设计荷载,并满足弯曲、剪切和扭转等方面的强度要求。

2.刚度原则:梁的刚度应满足使用要求和挠度限值,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3.经济原则: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配筋量,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配筋计算方法弯曲配筋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时,主要由横向钢筋(又称为主筋)承担弯曲力。

弯曲配筋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截面尺寸和受力状态: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情况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状态。

2.计算弯矩:根据受力分析和截面尺寸计算出梁的弯矩分布。

3.确定截面高度:根据弯矩分布确定梁的截面高度。

4.确定受压区高度:根据混凝土受压区的性能和受力状态确定受压区高度。

5.计算配筋面积:根据受压区高度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参数计算出所需的钢筋面积。

6.确定钢筋布置:根据钢筋直径和间距等要求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

7.检验和调整: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检验配筋是否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剪切配筋钢筋混凝土梁在承受剪力时,需要进行剪切配筋以保证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剪切配筋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截面尺寸和受力状态: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情况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状态。

2.计算剪力:根据受力分析和截面尺寸计算出梁的剪力大小。

3.确定配筋面积:根据剪力大小和钢筋的抗剪能力计算出所需的钢筋面积。

4.确定钢筋布置:根据钢筋直径和间距等要求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

5.检验和调整: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检验配筋是否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配筋原则钢筋配筋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决定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和延性等方面。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合理的钢筋配筋原则是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所在。

一、强度设计原则钢筋配筋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荷载时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强度设计中,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遵循:1. 强度匹配原则:钢筋的抗拉强度应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匹配。

一般而言,钢筋的强度应大于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在结构发生破坏时,先发生的是钢筋的屈服而不是混凝土的压碎。

2. 强度逐级递减原则:结构的不同部位受力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受力需求在相应部位设置适当的强度和配筋量。

常见的递减原则是从底部到顶部,由大到小递减。

3. 平衡原则:结构的内力应在各组件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因配筋不均匀而导致的内力集中。

在布设钢筋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荷载特点,合理分配钢筋的数量和位置。

二、稳定性设计原则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发生整体或局部失稳的能力。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以下原则需要考虑:1. 拉杆效应原则:钢筋的布设应满足承受受拉力部分的需要。

通过在梁的底部设置下弯区的主筋和箍筋,实现承受受拉力、扭转力和剪力的要求。

2. 剪力加强原则:在混凝土结构中,剪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破坏形式。

为了增强结构的抗剪能力,通常在受剪部位设置适量的钢筋。

常用的方式包括设置剪力筋和剪力加固带等措施。

3. 抗折性能原则:为了提高梁的抗弯承载能力,需要合理设置梁的截面形状和钢筋布设方式。

在梁的受压区域增加受压钢筋和箍筋,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弯承载能力和延性。

三、耐久性设计原则钢筋配筋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也有重要影响。

以下原则可帮助提高结构的耐久性:1. 防止钢筋锈蚀:在设计中,需考虑到结构受到潮湿、腐蚀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常规措施包括使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钢材、合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一、梁板柱配筋的基本原则1.承载力原则:梁板柱的配筋应满足承载力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能。

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钢筋用量,保证结构的经济性。

3.可施工性原则:配筋应符合施工工艺要求,方便施工操作。

二、梁板柱配筋的具体规范要求1.钢筋的种类和规格:(1)采用HRB或HPB等钢筋,一般为Φ6-Φ50,根据结构要求选择适当的规格。

(2)钢筋的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2.钢筋的保护措施:(1)钢筋应与混凝土保持足够的保护层,以防止钢筋锈蚀。

(2)钢筋与混凝土的附着性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梁的配筋规范要求:(1)梁的主筋一般布置在底面,受力方向为横向。

主筋的直径、间距和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梁的箍筋应按设计要求布置,具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3)梁的温度和收缩应力筋的布置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4.板的配筋规范要求:(1)板的主筋应按设计要求布置,在板的底面受拉区布置钢筋,便于抵消弯矩产生的拉应力。

(2)板的箍筋应按设计要求布置,具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3)板的温度和收缩应力筋的布置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5.柱的配筋规范要求:(1)柱的主筋应按设计要求布置,通常布置在柱的四个角上,具有足够的抗弯能力。

(2)柱的箍筋应按设计要求布置,具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和抗弯刚度。

(3)柱的温度和收缩应力筋的布置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三、配筋施工质量要求1.钢筋的长度、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的转角、弯曲半径和锚长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钢筋的预留孔洞和穿越板缝的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

4.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焊接和扭转机械连接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5.配筋的过渡和连接处应满足规范的要求,避免钢筋的净挠和局部破坏。

通过以上规范要求,能够确保梁板柱配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为结构的稳定和可靠提供保障,并且能够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总结原则

梁配筋框架梁的有关规定抗震结构截面要求纵向钢筋计算要求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

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配筋面积】《混规》11.3.6、《抗规》6.3.3条文2【钢筋间距、直径要求】《混规》9.2.1注:条文说明【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0.41 l ae,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10cm2C14;10~12 cm2C16;12~15 cm2C18;15~18 cm2C20;配筋率要求1、非抗震《混规》8.5.12、有抗震要求《混规》11.3.6《混规》11.3.7《混规》9.2.6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受扭纵筋《混规》9.2.5注:构造要求1、通长钢筋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2、钢筋直径要求《抗规》6.3.4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混规》9.2.64、梁纵向钢筋连接位置图集06G901 1-1图集06G901 2-23、腰筋《混规》9.2.13受扭腰筋:《混规》9.2.5箍筋1、配置要求《混规》9.2.9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第2条第3条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混规》9.2.13注:(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不大于84mm及96mm。

不得不看的梁配筋总结要点

不得不看的梁配筋总结要点

不得不看的梁配筋总结要点来源:⼟⽊在线 kentlj 感谢原PO主的爱⼼贡献!①编号如屋⾯层梁编号应留意WKL。

②跨数③箍筋a、抗规6.3.3第3条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于2%时,表6.3.3中箍筋最⼩直径数值应增⼤2mm。

配筋率如下:强规啊!④通长筋与⽀座负筋对应不上⑤两个“1/4a、梁端铰接设计时,其上部纵筋截⾯⾯积不应⼩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钢筋计算值的1/4L5(1)端部按铰接设计,上部纵筋2根14=308,5根18=1272,308/1272<1/4b、沿梁全长顶⾯、底⾯的配筋,⼀、⼆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底⾯两端纵向配筋中较⼤截⾯⾯积的1/42根18=509,7根20=2199,509/2199<1/4⑥锚固不⾜端部按铰接计算,梁混凝⼟等级为C25,其需要的最⼩锚固长度:0.35×40×18=252>200底筋锚固长度12d=12×18=216>200⑦纵向钢筋⼀排放不下根据混凝⼟结构设计规范:9.2.1第3条,梁上部钢筋⽔平⽅向的净间距不应⼩于300mm和1.5d;5×22 4×22×1.5 8×2 25×2=308>300,⼀排放不下。

4×16 3×30 8×2 25×2=220>200,⼀排放不下⑧抗规6.6.3第2条梁端截⾯的底筋和顶⾯纵向钢筋配筋量的⽐值,除按计算确定外,⼀级不应⼩于0.5,⼆、三级不应⼩于0.33根16=603,9根20=2827,603/2827=0.213<0.3,强规⑨底筋应注意把⼤直径的放⾓部,可以增加抗扭,更合理⑩有条件时,钢筋尽量减少排数,使有效⾼度达到最⼤其他的还有很多,如底筋6f20 2/4错写成6f20 4/2;上部通长筋尽量不要太⼤,太⼤会造成浪费;悬挑梁箍筋加密;连梁箍筋全长加密等等。

2016年05⽉5⽇(32期)开学,全国限额招⽣,欢迎咨询!详情请咨询⼴州⽼庄客服⼈员!2016年04⽉01⽇,第⼆轮(新课标B)⽹络框架班开学,欢迎咨询。

梁配筋原则共6页word资料

梁配筋原则共6页word资料

准确高效制图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结构布置合理,传力途径清楚,计算方法得当,受力模型准确,图面表达清晰。

主要讲这几方面在结构施工图图面中的反映。

注意和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制图更准确、高效,特别是新同学,可把握复杂受力构件的能力和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提高效率。

一.结构平面布置图结构平面布置图是所有结构施工图(上部结构)的基础,要把楼层上所有结构布置、高差、标高、洞口、楼层的外周轮廓以简练无疑义的方式表达清楚。

注意事项:1.结构线与非结构线:框架结构,砖砌体线是非结构线;砖混结构,砖砌体的线是结构线。

外装修(外挂石材等)是非结构线,挑板(包括线脚边线)是结构线。

结构线应用实线,非结构线用细线(条件图图层)甚至不用绘出。

特殊的不重要的结构线,比如线脚边线,与梁线、翻边线等叠合较多,影响图面表达的部位,也可用细线或减少绘出。

2.结构平面图的剖断方向:自楼层上方向下看。

剖断线、高差线、洞口线、边线、折板转折线,看见线――实线结构布置线(普通梁、结构板带等)――虚线注意事项:楼梯剖断面位置可选择半楼层处;阁楼层(坡屋面)剖断面可选择近阁楼层,剖到屋面斜板,且不遮挡阁楼层梁板布置的反映;其它特殊部位以能用最简练的图面准确反映梁板处理的制图方式为宜。

3.楼层标高应注出。

斜屋面必要时可每根梁注标高,便于定梁高。

4.梁布置尽量传力途径清晰,减少多级次梁。

少出现3级次梁,避免4级次梁。

5.避免多梁梁端汇于一点。

拉通梁算一道,三道以上施工困难。

如难以解决,应考虑局部梁面降低,梁高减小。

6.考虑建筑空间要求和以后装修改造要求,特别注意住宅阁楼层、屋面层梁对下层的影响。

注意结构平面布置图的梁是对下层有影响。

7.有些柱子因建筑空间要求有一方向不能拉梁,各层应做构造措施:如楼板加厚,增设板带。

注意顶层和底层(二层)不影响空间的地方应把此梁加上。

8.楼电梯间前室、过道、门厅梁布置要考虑今后装修。

尽量避免直接对门和打破一个开敞空间的梁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配筋原则总结
1.能放一排绝不放两排;
2.300宽以上的梁应配置4肢箍;
3.A.当梁的宽度大于400毫米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三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毫米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余四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B.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毫米和20倍箍筋直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毫米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各抗震等级下,均不宜大于300毫米。

4.边框梁有次梁垂直相交时,腰筋应加注N
5.纯悬挑梁不注明跨数。

5.悬挑梁端负筋至少加大一级,箍筋全加密。

6.一端与墙垂直相交,另一端不与框柱或墙平接的梁,可编为次梁,箍筋不必设置加密区。

7.梁支座筋在柱两侧宜尽量贯通。

8.主梁高跨比不宜小于1/10-1/12,次梁不宜小于1/16. 当建筑净空间使用受限、梁高取值小于经验公式时,应进行严格的刚度和强度计算、且应进行严格的刚度和强度计算、且应满足规范要求。

10.梁大垮接小垮时,小垮梁负筋宜拉通。

其余情况,除架立筋外,负筋不得随意拉通。

11.
12.新高规增加连梁最大、最小配筋率要求。

13.剪力墙结构连梁中,非抗震设计时,顶面及底面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抗震设计时,顶面及底
面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宜符合下表,不符合则按实配钢筋进行连梁强剪弱弯的验算。

14.一端与墙或柱连接、另一端与梁连接的梁,如何编号及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