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金属学ch03 金属塑性变形的宏观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变形理论在确定变形物体的纵向和横向的变形关系时具 有重要意义. 压下量相同,轧制宽度相同轧件时,用大轧辊,宽展大。
3.3影响金属变形行为的因素及所呈现的现象
影响金属变形行为的因素 :
接触摩擦 变形物体的外端 变形物体的几何形状和工具形状 变形物体的温度不均和组织不均
3.3.1接触摩擦
一、呈现单鼓形的三个变形区 Ⅰ区:难变形区,硬取向,三向压应力状 态。附加拉应力较小.
Ⅱ区:易变形区,软取向,三向压应力状 态。附加压应力.
Ⅲ区:自由变形区,二压一拉应力状态: 环向拉,径向压。环向附加拉应力.
圆柱体镦粗时相对鼓形体积与试样几何尺寸的关系
鼓形程度开始时随着压下率增加而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 减小。原始H/d越小(短试样),鼓形越小,且在变形程度较小时, 达到鼓形的最大值。
工具与金属形状的差异,是造成金属沿各个方向流 动的阻力有差异,因而金属向各个方向的流动(即变形 量)也有相应差别。
工具形状典型实例:变形体横断面上延伸不均匀.
二凸形辊间轧制矩形断面坯料; 挤压或拉伸棒材的后端凹入; 平砧下镦粗圆柱体时出现的鼓形; 板材轧制时易出现舌头和鱼尾
典型实例: 二平辊轧制两侧厚中间薄的坯料
矩形件局部压缩时外端对延伸 及宽展的影响 1-工具, 2-外端,3-变形区
外端作用:变形物体的纵向变形的不均匀性减小,横 向变形的不均匀性增加.
沿变形区宽度方向(横向): 纵向延伸更均匀 中部:纵向附加压应力 边部:纵向附加拉应力 沿变形区长度方向(纵向): 外端加剧了横向变形的不均匀性 靠近外端:宽展小 远离外端:宽展大
铝—钢双金属轧制时由不 均匀变形产生的弯曲现象
3.3.5变形金属的材质不均
变形金属中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夹杂物、相的 形态等分布不均会造成金属各部分的变形和流动的差异。 如杂质和其周围晶粒的性质不同,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结果这种缺陷周围的晶粒必须发生不均匀变形,并会产 生晶间及晶内附加应力。
1. 2. 3.
自由变形理论基础:最小阻力定律--当物体各质点有在不同方向移动的可 能时,变形物体内的每一个质点都将沿 其最小阻力方向移动. 移动各点的轨迹在自由变形平面的投 影,与位于此平面的断面周边的最短法 线重合.因此最短法线方向就是最小阻 力方向. 意义:预测变形物体在自由变形平面内 的断面形状.
3.4.3增加工具局部磨损,使技术操作复杂
不均匀变形→应力分布不均→工具各部分受力不同→不均匀磨损,技 术操作增加困难。 举例:孔型轧制型材,压下量不均使轧辊孔型产生不均匀磨损,影响 产品形状和尺寸,给轧机调整增加困难。
避免或减少变形与应力的不均匀分布应采取的措施
尽量减少接触摩擦的有害影响: ↑工具表面光洁度、接触表面上加润滑剂、接触端加柔 软垫片。 正确选择变形温度-速度制度: 加热温度均匀、变形在单相区温度范围完成; 锻压H/d较大件时低速变形更深透, 锻压H/d较小件时高速变形使鼓形减小。 合理设计工具形状和正确选择坯料: 热轧薄板时,轧辊易热膨胀,采用凹辊;冷轧薄板时, 轧辊弹性弯曲和压扁大,采用凸辊。 尽量使坯料的成分和组织均匀: 冶炼和锭的浇铸质量,对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
3.1.2基本应力与附加应力
基本应力 :
物体在塑性变形状态中,完全根据弹性 状态所测出的应力. 当使物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外力去除后 弹性变形恢复,此基本应力消失. 基本应力是由于外力的作用所引起的 应力.
附加应力 :
物体产生不均匀变形时, 具有不同变形的各部分间 产生的相互平衡的应力. 由于内力所产生的应力. 外力去除变形终止后,此 附加应力仍将保留在变形 物体内.
3.5残余应力
3.5.1残余应力的概念
残余应力:塑性变形完毕后保留在变形物体内的附加应力。 总位能=释放位能+约束位能 释放位能作用:确定平衡外力作用的内力的数值。 约束位能作用:确定由塑性变形引起的相互平衡内力的数值。 也可以确定在每一变形瞬间附加应力的数值。 约束位能=塑性变形中由于软化释放的位能+残余应力的位 能,残余应力的位能<约束位能 残余应力产生原因:塑性变形、不均匀加热、冷却、淬火、 相变等过程中。
残余应力 :
此保留下来的附加应力
工作应力 :
对变形物体实测出来的应力. 是基本应力与附加应力的代数和. 当物体的变形绝对均匀时,其基本应力与工作应力相等. 变形不均匀分布时,工作应力等于基本应力与附加应力的代数和.
附加应力的分类
1.
2.
3.
变形物体的几个大部分间由于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相互 平衡的附加应力. 变形物体局部的各部分之间(如两个或几个晶粒间)由于 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相互平衡的附加应力. 变形物体的一个晶体内的各部分间由于不均匀变形所引 起的附加应力.
摩擦系数f不同时塑压件退 火后中心轴上晶粒大小分布
波浪
带状裂纹
横裂纹
星裂
气泡
轧制折叠
分层
结疤
白色非金属夹杂
金属夹杂物
3.4.2降低金属的塑性加工工艺性能
不均匀变形→附加应力→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升高→加工性能 变坏。 教材P80图3-25,挤压低塑性金属时,接触表面摩擦使物体产生强 烈不均匀变形,工作应力达到金属断裂强度时,表面周期性向内扩 展裂纹。 变形抗力升高原因: 附加应力的出现使工作应力变成三向同名应力状态,造成如:单向 拉伸,细颈处:单向拉→三向拉。
3
(平行)平面和直线 二阶曲面(如:球体)
几何相似且位置相似的单元体
(平行)平面和直线 二阶曲面(椭球体)
几何相似的单元体
均匀变形条件
变形物体为各向同性. 变形物体内各点处物理状态相同(温度、变形抗力等). 接触面上任一点的绝对压下量和相对压下量相同. 整个变形物体同时处于工具的直接作用下. 接触面上完全没有接触摩擦或没有接触摩擦引起的阻力.
被压缩体积的变形要影响到外端的 一定区域; 外端会阻碍被压缩体积的向外扩展. 外端体积小时:外端高度减小(向周 边减弱),外端向外扩展。 外端体积大时:变形很难进行。外 压力非常大时,工具压入,部分 金属沿工具周围被挤出。
封闭形外端可减小被压缩物体的不 均匀变形,使其三向压应力状态 增强。
封闭形外端下的塑压变形 1-工件,2-外端,3-工具
最小周边法则 :
当最小阻力方向即为最短法线方向时,任意断面形状 的柱体镦粗,断面形状将趋于圆形,因为圆形断面的周 界最小.
1.
最短法线方向是最小阻力方向的条件 :
接触摩擦为各向同性,即在任何方向上接触摩擦阻力 均相同. 接触摩擦系数具有较高的数值.
2.
接触摩擦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运动学图形的形式会产生重大影响: 试样长轴位于摩擦系数最小的方向上时,延伸大,宽展小。 试样长轴位于摩擦系数最大的方向上时,宽展大,延伸小。
由于接触摩擦的作用,在出现单鼓形 的同时出现的侧表面金属局部地转移 到接触表面上来的现象。
发生条件 :
侧表面面积的减小量大于接触面面积 的增加量。
接触面积的增加=接触表面上金属质 点滑动+侧面质点翻平
侧面金属翻平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
接触摩擦条件 变形物体的几何尺寸。
原侧面上aa和bb镦粗后转移到端面
二、呈现双鼓形
单鼓几何条件 :H/d≤2 双鼓几何条件 :H/d>2
Ⅳ区:圆柱体形状 垂直单向压应力 均匀的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 双鼓→单鼓: 随着压下率增加,H/d ↓ ,两个难变形 区锥Ⅱ区靠近时。
双鼓形影响因素 :
压下率,接触摩擦,变形区的几何因素, 变形速度。
三、侧面翻平现象
侧面翻平现象:
3.金属塑性变形的宏观规律
3.1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1.1均匀变形与不均匀变形
均匀变形:变形区某体积内的所有点的变形状态都相同,
则此体积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均匀变形物体中任一点处,立方体变为斜角六面体. 均匀变形后任一点的坐标为其变形前坐标的线性函数。
均匀变形的基本特点
变形前 变形后
1 2
云纹法、示踪原子法、光塑性法等
组合圆柱体的压缩
坐标网的方格变化
a -无剪变形时正方形变为长方形; b -有剪变形时正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 r0-原来的内切圆半径;a和b为无剪变形时椭圆形的轴径; r1和r2为有剪变形时椭圆形的轴径
3.2自由变形理论
自由变形 :
不由变形工具形成的空间尺寸所限定的变形. 如:直角六面体在二平锤头间压缩、板材在二平轧辊间轧制. 自由变形方向、自由变形平面. 自由变形理论可以用来确定: 自由特性变形彼此间的比值 金属塑性流动的运动学图形 由于不均匀变形,位于自由平面内的断面所得到的形状
中间: 附加拉应力; 两侧: 附加压应力. 实际情况: 两侧延伸>中间延伸
如两侧宽度>>中间宽度: 中部: σ>σc; 周期性断裂
如两侧宽度<<中间宽度: 中部不断裂,两侧产生皱纹
其他实例
型钻中拔长 a) 圆型砧 b) V型砧 c) 凸型砧
沿孔型宽度上延伸分布图
3.3.4变形物体温度分布不均
同一变形物体中: 高温部分:变形抗力低,变形大。 →附加压应力 低温部分:变形抗力高,变形小。 →附加拉应力 变形物体内因温度不同所产生热 膨胀不同而引起的热应力,与由 不均匀变形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相 叠加后,有时会加强应力的不均 匀分布,甚至引起断裂。 举例: 轧件轧后上翘、下翘:原因之一是 钢坯加热时上或下加热不足。 铝钢双层金属轧制:铝变形抗力低 于钢,轧件向钢侧弯曲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圆柱体镦粗时出现的粘着区及难变形区
五、接触表面上应力分布不均
试件边缘的应力等于变形金属的屈服点,由边缘 向中心应力逐渐增高。由于接触摩擦的作用.
3.3.2变形物体的外端
外端:变形过程中某一瞬间变形物体不直接承受 工具作用而处于变形区以外的部分。 外端分为封闭形外端和非封闭形外端。
封闭形外端
3.1.3研究变形分布的主要方法
坐标网格法:它是研究金属塑性加工中变形
区内金属流动情况应用最广的方法。其实质 是观察变形前后,各网格所限定的区域金属 几何形状的变化。目前网格法可作定量分析。 硬度法:变形程度越大,加工硬化越强,金 属硬度越大。是一种极粗略的定量法,适用 于对加工硬化敏感的金属 比较晶粒法:变形程度增大,晶粒变细。适 用于影响晶粒大小的因素之有变形程度而无 其它的情况。变形程度较大时,不适用。利 用再结晶图,近似地得出变形体内各处的变 形程度。此法也只能定性地显示变形分布情 况。对于热变形,因该过程中发生了再结晶 现象,就很难判断变形的分布。
3.4变形不均匀分布所引起的后果及防止措施
3.4.1使变形后的组织性能不均, 尺寸形状不合,产品质量下降
变形程度:造成变形后组织不 均,如晶粒大小和形状不均,夹 杂物分布不均,相状态不均等, 引起强度、塑性、韧性等不均. 接触摩擦:圆柱体镦粗,摩擦 系数越大,晶粒大小越不均,产 品质量越差. 不均匀变形影响产品形状和尺 寸:薄板轧制时压下率不均, 产生镰刀弯、翘曲、皱纹等; 不均匀变形造成残余应力
四、粘着现象
粘着现象:圆柱体镦粗,若接触摩擦较大和高径比H/d较大时,在端
面中心部位有一区域,金属质点对工具完全不产生相对滑动而粘着在 一起。 粘着区:此粘着在一起的区域。 难变形区:以粘着区为基底的圆锥形或近似圆锥形的体积 影响粘着区大小的因素: 1.变形区几何因素:H/d↑,粘着区↑。 2.接触摩擦:接触摩擦↑,粘着区↑。 全粘着现象:在接触摩擦较大,H/d增加到一定程度,接触表面上不 存在变形金属质点与工具间的相对滑动,即无滑动区时,接触面的面 积增加仅由侧面金属的翻平造成。 全滑动区:接触摩擦较小,H/d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粘着区完全消失, 接触表面为全滑动区。 接触表面上粘着区与滑动区同时存在。接触面积的增加=接触表面上 金属质点滑动+侧面质点翻平
变形区越长,外端对宽展影响越小。
H/l>2的高件局部压缩:
无外端时:双鼓 有外端时:拉齐:纵向不均匀性↓,横向不均匀性↑。 靠近外端的鼓形处:纵向附加压应力, 宽展增大; 沿变形区高度的中部:纵向附加拉应力,宽展减小.
3.3.3变形工具和坯料的轮廓形状
造成变形物体内变形与应力不均匀分布的根本原因 是沿某一方向上所经受的变形量不同.
非封闭形外端(锻造延伸、拉拔等)
1)H/l≤2: ①无外端时: 沿变形区高度,中部延伸和宽展较大, 端部较小. 单鼓; ABCD→A’B’C’D’; ②有外端时: 外端对变形物体沿高度方向的纵向延 伸有”拉齐”作用; 中部:附加压应力; 端部:附加拉应力; A’B’C’D’ →A”B”C”D” 由于外端对纵向延伸的”拉齐”作用, 使变形区沿高向的中部的宽展最大, 端部宽展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