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重点(论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系功能比较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壁结构的异同。

四种动脉的管壁厚度相差很大,但管壁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它们的主要差别表现于中膜的结构。大动脉中膜含大量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因此属于弹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中膜主要含平滑肌纤维,属于肌性动脉。大动脉和心脏直接相连,当心脏收缩射血时,大动脉因其弹性而扩张,并储蓄了势能;当心脏舒张时,大动脉以其弹性回缩力而收缩,推动血液继续流动。因此大动脉将心脏的间断射血转变为血管中持续的血流。中动脉中膜平滑肌发达,并在神经的支配下收缩和舒张,可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平滑肌舒缩,一方面能显著的调节组织局部的血流量,另一方面决定了血流的外周阻力和血压。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的舒缩受到神经和多种体液因子(如心房钠尿肽)的调节。

2、结合功能比较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

大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较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主要由40~70层弹性膜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弹性膜之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环行平滑肌。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中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薄,内弹性膜明显, 管径大于1mm。中膜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故又称肌性动脉。外膜厚度与中膜

相近,和中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较大的小动脉,管径0.3~1mm,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3~9层环行平滑肌,一般没有外弹性膜。

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称为微动脉,中膜有1~2层环行平滑肌,外膜薄。

3、说明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化学突触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二者之间的间隙为突触间隙。突触前成分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形膨大,又称突触小体,内含许多突触小泡,还有少量线粒体、微管和微丝;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和调质。突触后膜中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受体。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即触发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成分,导致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释放小泡内物质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中相应的受体结合,使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神经元出现兴奋或抑制变化。

4、与相应动脉比较,静脉有何特点?

与相应动脉比较:静脉的数量多,管腔大,管径扁而不规则;管壁的内、外弹性膜不明显,故三层膜的分界线不明显;中膜较薄,外膜多较中膜厚,中膜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结缔组织较多,故静脉常呈塌陷状;静脉管壁的结构变异大。

5、描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化管各段的管壁一般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消化管的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内富含血管、淋巴管,胃肠的固有层含大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黏膜下层的结缔组织中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还有黏膜下神经丛。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内分别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在消化管两端,肌层为骨骼肌,其余部分均为平滑肌,一般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外膜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前者由结缔组织组成,后者在结缔组织表面有一层间皮覆盖。

6、描述肝小叶的结构。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体,长约2mm,宽约mm.人肝的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故分界不清。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肝板不规则,大致呈放射状,相邻肝板吻合连接成网,称为肝板网。肝板之间是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洞互相通连,形成网状管道称为肝血窦网。小叶周边的一层环形肝板称为界板。在切片中,肝板的断面呈索状,称为肝索。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为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也互相连接成网,称为胆小管网。肝细胞体积较大,直径20~30 m,呈多面体形,切片呈多边

形,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部分肝细胞有双核,肝细胞胞质丰富,

多呈嗜酸性,各种细胞器都很发达。

7、简述肺泡上皮结构

肺泡上皮包括I型和II型两种肺泡细胞。I型肺泡细胞扁平,是肺

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结构。II型肺泡细胞散在于I型肺泡

细胞之间,为立方形,核圆,细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胞质中含有

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结构,称嗜锇性板层小体。小体内含磷脂、

蛋白质和糖胺多糖。板层小体的分泌物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

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或

I型肺泡上皮细胞II型肺泡上皮细胞形态细胞扁平,体积大,无核部分极薄圆形或立方形,体积小数量占25%,覆盖95% 占75%,覆盖5%

结构细胞器不发达,有吞饮小泡,细胞

间紧密连接

有特征性的嗜锇性板层小体

(表面活性物质)

功能进行气体交换,参与构成气血屏障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并可增值分化为I型肺泡上皮细胞。

8、简述肾单位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体主要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其主要作用是滤过血液,形成原尿。

肾小管又可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段。近端小管与肾小体相连,又分曲部和直部两段,其主要功能是重吸收,可重吸收原尿中85%以上的Na+、水、全部的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等。另外,该段小管还向管腔内分泌氢离子、氨、肌酐和马尿酸等,并可排出外来的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药物。细段管壁薄,利于水分和离子通透。远端小管也分曲部和直部两段,其直部的细胞膜上有丰富的Na+ -- K+ ATP酶,能主动向间质内转运钠离子,造成从肾锥体至肾乳头间质内的渗透压逐步增高,这有利于集合小管内尿液的浓缩。曲部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可重吸收水、Na+,排出K+、H+等,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9、肾血循环的特点。

①肾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血流量大

②肾小体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内血流量大,血压高,有利于滤过。

③在肾内血管通路内出现两次毛细血管,即血管球毛细血管和球后毛细血管网,由于血流经血管球时大量水分被滤出,因此球后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进入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