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教研究2011.3~4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教学观的形成,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学生物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密切相关。观察时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是不可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做实验必须手脑并用,不假思索的机械操作将无法提高实验水平;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一定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对其它能力的发展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目的。明确思维目的,
其实质就是通过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为最终解决矛盾找到恰当的途径。首先,让学生在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思维目标指引、激励下,通过分解、简化、归类等方法,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从而明确为解决具体问题而设置的思维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拾级而上,在不断的成功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飞跃。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各学科考查的重点,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而思维的有效性是长存的。因此,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的目的,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思维的活力。
二、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把问题的答案一下子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善于为学生架设“台阶”,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思维的目的。
1.通过课堂提问启迪思维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提问过程都是思维教学过
程。如果所提的问题过难或过易、
缺乏提问的方式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要启迪学生思维,除了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等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提问要难易适度。在目标教学实施中,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要按从低到高,由易到难逐层展开,既不能高不可攀,徘徊不前,也不能唾手可得,失去兴趣,而是“跳起来摘果子”,做到伸手不得,跳而可获。实践证明,过难过易的提问均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2)提问要艺术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艺术又不新颖,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引起较强的注意,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被新奇之感所吸引,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
(3)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2.通过思路教学激发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研究教材编写思路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基础,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设计一条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线索去探索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思路,联系自己的领悟,理清思维脉络,先讲科学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再导出思维的结果,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中关注并坚持
“三思”(教材思路、教师思路、
学生思路)相结合,以教师思路引导学生思维,就可以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得巩固的、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笪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周
云
教学指导
27
中教研究2011.3~4
灵活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通过生物实验活跃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生物实验以其丰富的生物对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深入细致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无疑可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组织生物实验,努力改进、增补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在生物学习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个部分联系成有机整体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
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按照一定规则得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各种事物和现象中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更多现象,从而更深入地掌握和领悟知识。
3.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事物的异同程度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分类,它可以使大量繁杂的生物知识条理化、
系统化,为有序地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学习细胞的结构知识中,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和类比可以认识到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使对细胞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知识也可以通过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进行比较、分类,使知识得到深入和升华。
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这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逐渐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反应灵敏,推理过程简捷、快速。这种思维品质可以在生物学习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比如辨析概念,归纳类比,遗传计算等。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
“迁移”,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改变思考的程序,求得更新更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地钻“死胡同”。这种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缜密的思维习惯,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遗传推断题,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种品质使学生从简单的或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思维的升华,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素质。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关系时,从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不同现象中归纳出都是适应现象,从而更有利于认识生物适应的普遍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这种品质能使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方法和途径,而是独僻蹊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案,具有强烈的独创意识。比如鼓励学生“独思”、“善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设创造性思维的氛围,让学生进行“一题多用”的训练,即教师借题发挥,给学生创造较多的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
教学指导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