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课堂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是目前数学学习的主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应该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内容。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1、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如,认识圆时,选择学生熟悉且喜欢的汽车大作为数学知识的切入点。课件出示动物汽车大赛中小鸭三角形车轮的汽车、老鼠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小猴圆形车轮的汽车三种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这三种设计方案进行评议,说说自己喜欢谁的设计,以及喜欢理由。这种具有童趣的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借助学生对车轮形状这一常见生活现象的经验,初步体会圆的特点。
2、选择真是的数据作为课程资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如,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选择我国的《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
的真实数据,利用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一定”来认识比例;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时,选择我国陆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和全球陆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等真实数据,讨论我国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还要植树造林多少平方千米。这些真实数据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反映、传递信息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意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安排的“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数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由此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因此这些非常好的可利用资料,要注意充分地利用。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知识都教给学生,我只能创设一个促使学生学习的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有时会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为了给学生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觉生活中的数学,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162-97”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爸爸带162元钱去给小刚买一台97元的英语复读机,同时出示162元钱(其中有1张是一百元的),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买卖中付钱、找钱的过程,引导学生把“付出100元,再找回3元”用算式表示。通过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处理,“162一97=162-100+3”,“162-97=100-97+62”的算理便不言自明了。
再如:在教学“实际测量”时,让学生自己做主,在日常生活中选定一个他们想测量的对象再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测量方法,进行一下实际测量。然后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室或生活中的测量物进行测量。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测量物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总的来说,教师要善于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活动等途径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式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如,在解决“把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置混凝土”问题中,学习解决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决“给一个长60厘米、寛5厘米的镜框画示意图”过程中,学习了按比例缩小画图并认识比例尺;在解决“镜面边缘金属条有多长”的过程中,学习已知直径求周长的方法。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都需要解决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的技能,经历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2、加强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如,在“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计算利息是,首先让学生进行实际调查,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和现实的利率,解决利息计算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这样的数学学习,既保证了学生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进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综合运用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如,在测量旗杆高度时,给学生创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分组测量、记录、计算及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