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ACJS基因家族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研究进展关键词:高等植物、脂氧合酶、功能与调控、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高等植物脂氧合酶是一种关键的酶,它在植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理和代谢过程。

近年来,随着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的作用和调控机制越来越受到。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是一种多基因家族,根据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多个亚家族。

这些亚家族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和功能,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和代谢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参与植物防御反应和信号转导过程。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还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如种子萌发、根系生长等。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还与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密切相关。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的调控和信号转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基因和蛋白的相互作用。

在植物防御反应中,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的调控主要受到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这些调控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磷酸化、蛋白降解等方式实现。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还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如水杨酸、乙烯等。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分析、生化特性分析、免疫共沉淀、酵母双杂交等。

其中,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的基因结构和表达模式;生化特性分析可以揭示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的酶学特性和底物偏好;免疫共沉淀和酵母双杂交可以用于研究高等植物脂氧合酶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等植物脂氧合酶进行预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可以预测和筛选潜在的高等植物脂氧合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高等植物脂氧合酶基因,该基因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还发现这个新基因的表达受到水杨酸和乙烯的调节。

在生化特性分析方面,我们发现这个新基因编码的脂氧合酶具有独特的底物特性和催化效率,与已知的高等植物脂氧合酶有所不同。

植物抗病性基因的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与挑战

植物抗病性基因的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与挑战

植物抗病性基因的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与挑战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植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威胁,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为了生存和繁衍,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抗病机制,其中抗病性基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植物抗病性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为农业生产中病害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

植物抗病性基因的功能多种多样。

首先,它们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分泌的特定分子,从而启动抗病反应。

这种识别通常非常精准,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例如,一些抗病基因可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特定蛋白质,一旦接触到这些蛋白质,就会迅速激活植物体内的一系列防御信号通路。

其次,抗病性基因能够编码产生抗菌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就像是植物自身的“武器库”。

有的抗菌物质能够破坏病原体的细胞壁,有的能够干扰病原体的代谢过程,从而使其无法正常生存和繁衍。

此外,植物抗病性基因还参与调控植物的免疫系统。

它们可以调节植物细胞的生理状态,增强细胞壁的强度,促进细胞凋亡等,以限制病原体的扩散和侵染。

在应用方面,植物抗病性基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将具有优良抗病性基因的植物品种与其他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抗病新品种。

这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为植物抗病性的改良提供了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科学家们可以将特定的抗病性基因导入到植物中,使其获得对特定病害的抗性。

例如,将编码抗病毒蛋白的基因导入到农作物中,成功地增强了农作物对病毒的抵抗力,减少了病害造成的损失。

然而,植物抗病性基因的研究和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植物抗病性基因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虽然已经发现了许多抗病性基因,但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如何与植物的其他生理过程相互协调,仍然存在许多未知。

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博士生的新突破

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博士生的新突破

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博士生的新突破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基因组学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为该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我们肩负着推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突破,以及这些突破对农业、环境和医药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一、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引入,研究人员可以直接对植物细胞进行基因组测序,而且不再依赖传统的组织或器官样本。

这种技术的突破使得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植物中不同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而揭示出植物发育、响应环境和抵抗病原体等关键过程中的遗传机制。

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已经引起了植物基因组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可以精确、高效地编辑植物基因组,从而改变相应基因的表达或功能。

这项技术的突破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加速了植物基因的研究和应用。

三、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功能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及其功能的学科,已经在植物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大规模的基因敲除、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可以系统地研究植物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进而阐明这些基因在不同生物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四、植物表观遗传学的前沿突破随着对植物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我们了解到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发育、环境响应和逆境耐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了植物表观遗传学的多个维度,揭示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机制在植物基因组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这些突破为我们深入理解植物基因组的调控网络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结起来,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博士生在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功能基因组学和植物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这些突破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基因组的组成、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高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高等植物基因组学是植物学中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

它关注的是高等植物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化。

该领域的发展不仅为我们理解植物基本生命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我们解决农业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

本文将系统介绍高等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植物基因组的组成高等植物的基因组由DNA序列和许多其他分子组成。

DNA序列是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碱基对组成的链状分子。

在物种之间,DNA序列的长度和复杂度存在很大差异。

大多数高等植物的DNA序列长度在1-2亿个碱基对之间,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植物,如匍茎草,它们的基因组只有不到一半的长度。

高等植物的基因组组成还包括其他分子,如RNA和蛋白质。

RNA是DNA的衍生物,它是复制基因并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分子。

蛋白质则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大分子,它负责催化各种代谢反应和搬运分子和离子。

第二部分:植物基因组的结构高等植物基因组的结构是由DNA序列和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DNA螺旋的两股单链相互作用、DNA和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NA和R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等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存在很大的复杂性。

在染色体中,DNA序列被卷曲成一种形式以适应空间限制。

这种分级卷曲在染色体上形成了一种结构,因为不同的DNA序列属于不同的染色体。

植物基因组还包括多个基因家族,这些家族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数量和结构。

这些家族在演化中经常经历复制和转换,其中一些基因会被重复,而其他基因则会失去归宿。

第三部分:植物基因组的功能高等植物基因组的功能与生命的各个方面有关。

基因组共性部分大约占整个基因组的60%左右,它包含一些与细胞基本过程相关的基因,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物转运等。

高等植物基因组的特异性部分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表型特征来源于基因组中表达的具有特异性的基因,包括调控基因、结构基因和其他调控蛋白质等。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_张胜利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_张胜利

Progress in Functional Genomics of PlantShengli Zhang1, Dongfang Li1, Yan Zhou1, Guifang Xu1, Hongwei Liu2, Jie He11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China, 4530032Crop Science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100081Email: slzhang2008@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decryption of genomic DNA sequences of various species, life science has stepped into post-genome era i.e. functional genomics era. Functional genomics is the science of exploring gene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law from the overall level of genome. The research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ing of gene function, qualit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lant traits. Thi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economy. This paper introduces briefly the concept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the T-DNA insertion, transposon technology,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technology, expressed sequence tag technology, bio-chips, etc.) and other recent advances.Keywords: functional genomics; biological chips; SAGE; EST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张胜利1,李东方1,周岩1,许桂芳1,刘宏伟2,贺杰11河南科技学院,新乡,中国,453003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中国,100081Email: slzhang2008@摘要: 随着对多种生物基因组序列的不断破译,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步入到一个后基因组时代即功能基因组学时代。

植物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研究

植物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研究

植物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氧气和食物,同时也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植物基因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基因是生物体内一个重要的遗传信息媒介,它可以指挥一系列蛋白质的合成,并进而影响各种生理和生化过程。

正是通过这些相关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保证植物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因此,掌握植物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对于提高植物产量、调节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基因的分类植物基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编码顺反式核酸(DNA)序列、编码RNA序列、控制基因转录活动和转录后修饰等类型。

其中编码顺反式核酸序列是最为普遍的类型,因为它们可以被转录成RNA序列,再进一步翻译成蛋白质。

此外,细胞核内的DNA不是在所有时刻都被表达,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被调控,从而影响其表达。

这也就意味着,植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植物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植物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植物基因的功能可以通过研究序列中的编码本领域的事情来得到。

例如研究编码调节生长激素反应的基因序列,可以揭示这些基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其次,植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可以通过基因转录的调节来实现。

基因转录是将DNA序列转换为RNA序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转录起始点和终止点以及RNA转录存在期限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基因表达。

对于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通过测量基因RNA激活或静默状态来探究。

此外,植物基因的表达调控也可以通过转录后修饰来实现,例如甲基化和乙酰化等化学修饰作用。

这些化学修饰作用可以影响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基因调控。

最后,植物基因的活动还可以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例如内部因素如激素和营养元素,外部因素如光照、气温、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等,都可以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调节细胞的生理响应过程。

未来展望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对许多植物基因进行了测序和分析。

【doc】高等植物Rac家族的结构与功能

【doc】高等植物Rac家族的结构与功能

高等植物Rac家族的结构与功能自.鞋科荸盈展第13卷第9期2003年9月901高等植物Rac家族的结构与功能*罗敏吴乃虎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摘要Rac家族是高等植物中惟一一类分布广泛的信号GTP结合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植物Rac蛋白参与细胞形态建成及极性生成,细胞凋亡,活性氧产生,细胞分化和激素反应等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并扮演着分子开关角色.结合本实验室近年有关水稻Rac基因的研究工作,综述了高等植物Rac家族发现至今10年的研究成果,以便系统认识植物Rac蛋白信号传导通路与其调控的生物学功能之间内在的联系.关键词Rac家族高等植物基因分布结构功能根据GTP结合蛋白作用方式的异同以及分子量大小的差别,可将其分为异源三聚体和低分子量两大类.Rac家族属于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家族中一个亚族,其分子质量大小在20~30ku之间.作为一种信号蛋白,Rac蛋白以单体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细胞形态建成,细胞极性的生成,细胞凋亡,活性氧产生,细胞分化和激素反应等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因此人们又将Rac蛋白称为”分子开关”.Rac蛋白的反应活性取决于它与GDP和GTP之间结合状态:当Rac蛋白与GTP结合时具有功能活性,而与GDP结合时则无功能活性】.根据氨基酸序列以及功能结构域分析,Rac蛋白可分为3个主要组成部分:(1)基本氨基酸序列区:该序列为小分子量GTP结合蛋白所共有,主要负责与GDP,GTP特异性结合以及GTP的水解作用;(2)下游因子作用区域;(3)由CAAL或CAAX等氨基酸基序组成的羧基末端:Rac蛋白通过此羧基末端的转录后酯化修饰作用定位于特定膜位置或胞质中(其中C代表半胱氨酸,A代表脂肪族氨基酸, L代表亮氨酸,x代表任意一种氨基酸)].1植物Rac家族的组成与分布自从1993年第1次发现植物Rac蛋白以来[3l,人们利用Rac基因高度保守特征设计兼并引物以及其他克隆方式,先后在17种植物中发现了52种Rac基因(表1).在命名过程中有人将Rac基因称为Rop(1ant的缩写),实际两者含义相同.为避免不同命名带来的误解,表2中列出了11种拟南芥Rac基因分别对应的Rop名称】.由表1可知,从低等的苔藓植物到高等的单子叶,双子叶植物中都存在着Rac基因;并且许多植物所含Rac基因的种类数目,均明显地多于动物和酵母的水平.如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口)含有11种Rac基因.6J,水稻(Oryzasativa)有7种Rac基因[7--10],而在美丽线虫(Caeorhabditiselegans)中只发现4种Rac基因,人类只有3种Rac基因.这说明在植物中Rac基因分布较为广泛,并且种类繁多,此现象引起了众多植物科学家的关注.众所周知,动物GTP结合蛋白家族中,只有异源三聚体GTP结合蛋白,Rac/Rho蛋白和Ras蛋白是真正的信号蛋白,其余GTP结合蛋白则直接参与囊泡或核运输的调节.而在植物体内,异源三聚体G蛋白种类极少,直到2000年研究者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才从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数据中推算出两个与动物G蛋白y亚基高度同源的蛋白,并据此认为植物体可能存在由a,B,73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同时,迄今为止人们只在低等植物中找到少数几种与动物Ras蛋白有较2003.03.10收稿,2003.04.23收修改稿*国家科技部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资助项目(批准号:JO0.A-005)**联系人.E.mail:****************.cn自.显科荸越展第13卷第9期2003年9月高同源性的Ras样蛋白.针对3种信号GTP结合蛋白在动植物中分布的悬殊差别,人们推测植物体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与动物的信号传导途径有较大的不同,并且Rac家族成员有可能在其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这也正是从首次发现植物Rnc基因到现在短短10年中,越来越多的植物学家投身植物Rac家族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表1高等植物Rac家族现有成员一览表表2拟南芥l1种Rac基因的两种命名2植物Rac基因结构特点2.1拟南芥Rac基因随着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出拟南芥的全部11种Rac基因,并对其染色体上毗邻基因进行了大量分析.因此分析拟南芥Rac基因的结构特点,可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植物Rac基因家族. Winge等对拟南芥11种Rac基因(简称为AtRaCs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图1),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具有以下4个特点:(1)AtRACs基因编码区大小在585~645bp之间;(2)AtRACs基因具有GTP酶活性结构域,Mg离子结合效应区,GTP结合位点,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位点,说明植物Rac基因具有依赖于Mg的GTP结合活性和GTP水解活性;(3)AtRACs基因彼此之间高度同源,其差别主要集中于蛋白羧基末端,暗示AtRACs蛋白之间细胞定位有较大差别;(4)Rac蛋白羧基末端半胱氨酸上游具有一多聚碱性氨基酸区域,使得Rac蛋白C末端形成一富集正电荷的游离尾部[61.根据蛋白羧基的不同,拟南芥Rac基因可分为两类:第1类包括AtRAC1~AtRAC6.AtRAC9和AtRAC118种基因,其蛋白羧基末端具有CAAL 基序,此序列中的半胱氨酸可被香叶基香叶基转移酶II(GGTaseII)香叶基香叶基化(geranylger—anylation).这种转录后酯化修饰,对Rac蛋白与膜结合以及与下游因子相互作用都是必需的,也意味着此类AtRACs很可能定位于植物细胞的膜部自.显科荸越屋第13卷第9期2003年9月位【2,.第2类包括AtRAC7,8,103种基因,三者在效应因子以及插入序列中的关键氨基酸与第一类成员存在差异,同时其编码蛋白均不具有羧基末端香叶基香叶基化基序,而是另一保守的半胱氨酸基序aaCG(a为脂肪族氨基酸),其与Ras蛋白中的十六烷酰化(palmitoyla同源性分析图框中颜色深浅代表氨基酸同源性高低,颜色愈浅同源性愈低2.2水稻Rac基因分析了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tRAC基因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osRac基因的结构特点.人们现已在水稻中发现了7种Rac基因,其中3种为日本KoShimamoto实验室分离的,分别被命名为OsRacl,OsRac2,OsRac3,现仅获得cDNA全长序列;美国V ejlupkova实验室分离了两个推测为Rac基因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osRop4,osRop5;另外两个基因由本实验室分离得到,分别命名为osRACB和osRACD,两者都已获得其转录区全长核苷酸序列以及启动区部分.101.我们利用Genetyx3.2软件对水稻7种Rac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图2),结果显示水稻Rac基因也具有AtRAC基因的各种特点.如osRACB,osRACD,osRop5的编码区大小都为597bp;OsRac1,OsRac2,OsRac3,osRop4编码区均为645bp;osRACB,osRACD,osRop5蛋白与OsRacl, OsRac2,OsRac3,osRop4的差别主要集中在羧基末端,前3者具有CAAL基序,后4者无此基序;同时7种水稻Rac蛋白都具有Rac蛋白基本结构域.904自.釜科乎.i毽,展第13卷第9期2003年9月osRAC161osP~C258OSRAC3590sP&CB57OSP&CD57OSR0P459osROP557osRAC1121osRAC2118OSRAC3119osRACB117osRACD117osR0P4119osROP5117CFA—CW—CFKS图2水稻Rac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我们以人Racl蛋白三级结构为模型[,利用InsightII软件包下的Homology和Discover等模块对osRACB和osRACD蛋白三级结构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两者三级结构均由6个a螺旋结构域,6 个折叠结构域,7个8转角结构域组成[加].并且osRACB,osRACD与Racl差异较大的部分离与Mg2和GDP结合的活性功能区域较远,其对蛋白的活性影响也不大.综合比较osRACB与osRACD, Racl,Cdc42以及其他PDB数据库中Rac类蛋白的三级结构,结果均显示上述蛋白与M和GDP结合的活性功能区域保守性极高,甚至很多蛋白与Mg,GDP结合的氨基酸完全保守;它们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富含正电荷的游离羧基尾部,而此羧基尾部主要影响Rac蛋白的生物定位.根据拟南芥和水稻Rac基因的结构特征,我们推测植物Rac家族成员主要通过细胞定位以及结合上游,下游作用因子的不同行使各自的生物功能,但其基本作用方式都根据相似机理进行【加J.osRACB,osRACD基因与A£RA基因转录区全序列比较显示,在基因组水平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Rac基因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1)两者Rac基因的内含子数目都为5~7个,其中osRACB,osRACD基因均含6个内含子;(2)这些基因的内含子中一般第1个内含子最大,但AtRacl,AtRac6,osRACD基因第4个内含子最大;(3)AtRAC1基因第6个内含子,AtRAC3基因第2个内含子以及osRACB,osRACD基因的第3 个内含子都具有”GC3”剪辑供体,而此剪辑供体在生物体中含量极少,如在拟南芥中只发现1%内含子具有此剪辑供体[;(4)两者的Rac基因除AtRacl1基因外,起始的6个剪辑位点100%保守,说明这些基因在进化上为亲缘关系非常密切的旁系遗传[10I.在研究低等植物展叶剑叶藓(Physcomitrella patens)Rac基因时发现,它与AtRACs基因也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内含子I#b显子结构.在进化距离较远的不同植物物种之间,Rac基因组存在如此高水平的相似性,说明Rac家族在进化上是属于高度保守的蛋白类型.现在普遍认为,植物原始R口c基因早在出现陆生植物的4亿年前就已基本进化完善J.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植物Rac家族成员除了发生一次分化成两个亚类的迅速进化之外. 078668607866864447757印卯舶舶地nnnnnn埔”“““““n nn坞n坞£;∞∞∞¨巧的∞∞∞∞∞∞∞∞自.鞋科荸遗屋第13卷第9期2003年9月905其他方面的变化是极小的.两个Rac亚类蛋白羧基末端不同的转录后修饰,说明了两者在生物功能以及细胞定位方面进行了分化.有趣的是,AtRACs基因的进化特征以及多样性与拟南芥肌动蛋白基因家族之间具有许多相似性.它们都是多样化的多基因家族.并在大约相同的进化时期分化成两个明显的亚类,其编码蛋白在分生与营养器官中均有明显的时空表达特异性;4个肌动蛋白ACT3,ACT4,ACT12以及T6D20.1染色体位置与AtRACs基因毗邻;因此人们猜想Rac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家族之间可能存在着共进化的关系引.对于为何高等植物在进化之初便将Rac蛋白进化成两个差异较大的亚类,以及进化过程中的选择压力来源于何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植物中Rac蛋白出现不同类型可能是Ras蛋白缺失后的一种进化适应.在许多低等植物如睡眠病藻类(Try—pa?‟losomaGruby)等均含有Ras类蛋白,而在高等植物中则无真正的Ras蛋白[引.现有植物Rac蛋白所具有的双元功能可能正是为何在高等植物中具有进化Rac多基因家族选择压力的原因.如果正如上述观点所说.高等植物中Rac蛋白具有Rac和Ras两类蛋白功能,那么我们便可以认为Rac蛋白在植物中可能起着控制性调控因子的作用.3植物Rac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在动物中,Rac蛋白具有构建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传导逆境诱导信号以及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等功能[25,26].而在植物中由于Rac蛋白一直到2O世纪9O年代才被发现,因此有关其功能的研究相对滞后,现在普遍认为植物的Rac基因主要具有以下5个方面功能:3.1调控植物细胞的形态建成和极性已知在动物和酵母细胞中,Rac蛋白通过改变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聚合比率,特征及定位等方式实现对细胞的形态建成和极性发生的调控作用.在植物细胞中,有关Rac蛋白参与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调控的证据很有限,其中最明显一例是Catherine等1999年进行的AtRAC1,AtRAC2转基因试验[26J. 在此试验中,他们观察到,烟草花粉管中AtRAC2基因组成型过表达可导致膨胀的花粉管顶端形成畸型肌动蛋白.在正常花粉管中,肌动蛋白束平行于花粉管的延伸方向;而在转化了组成型表达活性的AtRAC2基因的烟草花粉管中.形成了过多的围绕成螺旋状的粗肌动蛋白束(图3).有趣的是,胞外Ca浓度的增加.可局部地抑制因AtRAC2功能缺失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而Ca浓度的减少则可局部地增强影响效果[27,28].另外,将Rac抑制剂C3外毒素微注射入蚕豆花粉管中,可观察到细胞质流动受干扰的现象,而后者的流动已被证明是基于肌动蛋白的行为[29J.本实验室利用反义RNA技术获得的转水稻osRACD反义基因的拟南芥植株,经花粉离体萌发生长实验显示,转基因植株花粉萌发后的生长延伸过程受到抑制,形成短而粗壮的花粉管;而对照植株花粉萌发后的生长状况正常,形成长漏斗形的花粉管.此结果说明osRACD基因的功能之一是参与控制花粉管的延伸过程...图3AtRAC2突变体瞬问表达对烟草花粉管肌动蛋白组装的影响】粒子轰击法将AtRAC2注入烟草花粉管后,通过连续性聚焦光学设备观测轰击后6~10h时的瞬时表达.其中利用老鼠踝蛋白(一种膜下细胞骨架蛋白)的卜肌动蛋白结合域与GFP融合共表达,用以观察目标花粉管中细胞骨架的肌动蛋白.(a)GUS, (b)G”V—At-Rat2,(c)T20N—At-Rae2.标尺25/am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在调控花粉管的顶端生长过程中,Rac蛋白与一磷酸肌醇磷脂激酶(PtdlnsP—K)相互协调控制,其产物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tdlns4,5一P2)可通过调控Ca2梯度以及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如凝溶胶蛋白,绒毛蛋白抑制蛋白来调节肌动蛋白,引起细胞骨架调整,从而调控顶端生长[30--33].同时对AtRACA,AtRAC5,AtRAC1的研究表明,上述3种基因参与根毛的发生[34,35].根毛的发生包括表皮根毛形成细胞复杂的形态发生.首先每个根毛形成细胞的靠近基部末端的一点通过分散生长发生膨胀,随后在膨胀处的顶部发生类似花粉管延伸的顶端生长从而形成一根毛.利用抗AtRAC5抗体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AtRACA定位发自显科乎j焦,展第13卷第9期2003年9月现Racs位于拟南芥根毛延伸点,类似于其在花粉管中的位置.AtRACA,AtRAC5,AtRAC1组成型活性突变体的表达可导致拟南芥根毛各向同性生长以及长度增加.而AtRACA显性负突变体的表达可抑制根毛顶端生长.与花粉管中的Racs一样,控制根毛顶端生长的Racs也是通过调控顶部肌动蛋白和聚焦于顶端的Ca梯度两个下游途径来作用的.除参与顶端生长的调控,Racs还控制根发生过程中膨胀点的形成以及顶端生长点的确定.过表达AtRAC4会出现膨胀处错误定位,从单个根毛形成细胞发生出多个膨胀和从一个膨胀生成多根根毛以及根毛不断分枝的表型.由于膨胀的形成包括不依赖F一肌动蛋白的分散生长,而顶端生长点的确定是由微管调控的.因此,人们认为Racs调控根毛早期发生的机理不同于其控制根毛延伸期的顶端生长.AtRACA可控制根毛中细胞极性发生的不同阶段的现象与酵母的细胞极性控制不同,后者需3种不同的G蛋白即Ras蛋白或异源三聚体G蛋白, Cdc42,Rho1分别控制极性位点的选择,极性确定和极性生长.此观察现象与Rac是植物中惟一广泛存在的信号G蛋白的假设相一致,即Rac具有动物和酵母中由不同G蛋白控制的多种功能[38J.这也与上述分析得到的高等植物Rac多基因家族进化选择压力来源相符.3.2诱导活性氧产生.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纤维素合成在嗜中性粒细胞中,人们发现NADPH氧化酶复合物的组装及其活性的表达,都要求Rac蛋白移位到质膜上[.Racl和Rac2蛋白通过调节NADPH氧化酶的表达水平来控制活性氧的产生. 已证实在烟草细胞中,植物Rac蛋白可与NADPH 氧化酶复合物的一个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同时,在Kawasaki等.9J1999年进行的水稻OsRaf1转基因试验中,转OsRacl组成型活性基因的水稻可产生大量活性氧,对稻瘟病,枯萎病的抗病能力有所增强,同时植保素的生成以及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变化;并且用蛋白磷酸酶抑制剂花萼海绵诱瘤素A处理后无细胞程序死亡.同时.组成型活性OsRacl诱导的活性氧生成可被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diphenyleneiodonium)所抑制.相似的结果在过表达棉花GhRac13或人Racl的拟南芥或蚕豆悬浮培养体系也存在.DPI可抑制依赖Rac的H2O2的生成,说明Rac蛋白具有类似于人Racl激活NADPH氧化酶的活性.另外,将苜蓿MsRacl基因的反义载体转入烟草后,烟草在激化子的诱导下并不产生相应的抗病反应n.因此人们普遍认为Rac基因是植物抗病途径中的一员,结合在膜上的Rac蛋白首先活化磷酸酯酶,其后在胞内蛋白激酶被活化以及胞外Ca进入胞内的条件下,增加NAD(P)H氧化酶活性(可产生一),使质膜释放出H2O2等活性氧.活性氧一方面能直接攻击病原物,高浓度的H202可使细胞死亡,引发植物过敏反应;另一方面H2O2作为植物抗逆反应的二级信使将引起植物产生一系列抗逆反应.在棉花中,Rac13基因在初生细胞壁合成向次生细胞壁形成转变过程中高度表达,而此时正是细胞骨架发生再次重组过程【15].同时蚕豆悬浮细胞转入组成型人Racl基因后,活性氧生成被刺激,而转化了人Racl基因的显性失活体或反义载体后的悬浮细胞活性氧水平将降低u.本实验室进行的转水稻osRACB基因烟草试验显示,在不同盐处理条件下(0.9%NaC1浓度内)转osRACB正义载体的烟草植株生长基本不受影响,其差别只是在高盐条件下根的生长稍弱些;而转空载体的对照植株受盐影响较大.在不同的盐处理下植株生长有明显的减弱趋势,0.9%NaC1环境下的对照植株生长基本停止,根生长很弱,枯萎现象明显.与此同时,在不同盐浓度下转osRACB反义载体的烟草植株在前3 周生长状态明显较对照植株与正义植株差,但第4周后其生长恢复,并且状态明显较对照植株强.据此推测,osRACB基因并非植物抗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但此基因过表达后可能通过促使植株生成活性氧以及加快生长从而达到抗盐效果.因此反义植株在最初处理时期对盐反应明显,但在处理后期盐反应迟钝,甚至表现出抗盐性;而正义植株则一直呈现高抗盐性,特别在高盐浓度下抗盐表型明显(此部分数据尚未发表).这些充分证明,植物R口c 基因可诱导活性氧的生成,然后以活性氧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纤维素的合成,从而引起次生壁的生成以及细胞骨架运动,其中次生壁的形成也是植物抗逆反应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植物Rac基因各功能之间存在某些联系的交点,彼此并非是完全孤立的. 3.3参与育性调节转基因研究发现,AtRAC11可通过调控花粉管延伸位点的选择和生长速率控制花粉管延伸,从而影响植物育性[.如AtRAC11基因的表达被反自.婪科荸j毽,展第13卷第9期2003年9月义阻断后,花粉管的萌发将受到抑制,最终导致拟南芥败育或不育.有趣的是,位于AtRAC11基因上游的MS5类基因所编码的TPR蛋白(tetratri—copeptiderepeat),与雄性不育基因MS5/pollenless3高度同源.MS5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多四分体的形成(…polyads‟tetrads),即在小孢子细胞减速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多于四聚体H...T—DNA插入的Pollenless3 基因突变体,将无法生成有功能的小孢子,此突变导致细胞在花药室(antherlocules)中退化.同时人们还发现TPR蛋白可与GTP结合形式的人Racl蛋白以及phox67发生蛋白结合作用[41J.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osRACD基因,也是一个调控花粉育性的因子.转osRACD反义基因的拟南芥和水稻植株均表现出明显的不育或败育现象.而转osRACD正义基因的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可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我们发现osRACD基因对育性的控制与水稻58S长日照不育和短日照可育的光周期育性转换过程相关.在短日照处理的农垦58S育性材料的幼穗中,具有与osRACD基因启动子光应答元件结合的蛋白因子,而在长日照不育材料的幼穗中则不存在此因子,表明osRACD基因对育性的控制受光的调控L4.3.4参与脱落酸(ABA)反应的负调控表达AtRACA的显性负突变体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可加强或减弱由ABA诱导的种子发芽【4.在拟南芥中组成型活性AtRAC1的表达可抑制在野生型植株由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而AtRAC1显性负突变体表达可导致野生植株和abi一1突变体在缺乏外源ABA状态下的气孔关闭.此研究表明ABA可使一个或多个Racs失活,后者明显作用于ABI1蛋白磷酸化酶的下游,从而破坏保卫细胞肌动蛋白的组装导致气孔关闭.由于AtRAC1和A—tRACA均具有C一末端法呢基化基序,可能其中一个或两个作用于蛋白法呢基转移酶8亚基ERA1,后者参与保卫细胞运动和种子休眠中ABA反应的负调控[45,461.3.5参与光,激素信号调控下的细胞生长分化以及植物形态建成等发育过程众所周知,通过光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拟南芥中,免疫共沉淀方法显示,Rac蛋白可以和与AtRAC5基因毗邻的CL V1和CL V3蛋白以及一附着激酶的磷酸酶形成信号复合体[...而CL V1蛋白已被证明是调控芽及花分生组织大小的受体激酶,它通过WUSCHEL转录因子调节茎细胞分化与茎细胞发生之间的动态平衡.人们推测,Rac基因可能通过立即作用于细胞表皮受体下游以及MAPK级联循环的上游,然后再利用MAPK途径调控分生组织的生长H.同时通过转基因手段,在豆科植物以及拟南芥中还观察到了Rac基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现象[48,49],如AtRAC4组成型活性植株表现出许多类似于生长素或油菜素内酯过量的表型,而AtRACA显性负突变体则具有类似油菜素内酯缺乏或不敏感表型.AtRACA组成型活性植株光环境下种子下胚轴的延伸得到加强,而AtRACA显性负突变体则表现出下胚轴延伸受到抑制.同时, AtRACA组成型活性植株后期根的形成对外源吲哚乙酸(I从)诱导的敏感度增加.另外osRACB基因转基因烟草的研究显示,正义转基因烟草侧芽的生长较对照有明显的加强,甚至超过自身顶芽的生长(此部分数据尚未发表).综合上述现象,推测不同的Rac基因参与不同的生长素或油菜素内酯反应或积累调控,从而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4.另外人们通过图位克隆以及测序发现,AtRAC基因周边序列编码的众多蛋白与RAC蛋白功能紧密相关.这些蛋白包括参与囊泡运输,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成员,细胞信号蛋白(如组氨酸激酶, 类似激酶的受体),可能参与极性细胞生长以及茎延伸的蛋白,以及参与调控植物体内H2O2水平的蛋白(如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例如与AtRAC9共用一启动子的酪蛋白激酶II(CKII)8亚基,可与昼夜节律时钟相关蛋白CCA1(circadian clockassociated1)相互作用.在动物中,CKII在调控细胞分裂中起着中心作用.在裂殖酵母中,CKII参与顶端细胞生长的调控.当酵母细胞暴露于诱导DNA损伤的介质中时,CKII~亚基是细胞周期关卡机制的必需成分[川.图4概括了植物Rnf基因已知的功能及其调控途径,但对于Rac基因如何与其毗邻基因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怎样感受外界信号的变化并与其下游调控网络各因子间发生作用都还需大量研究.1)叶建荣,等.osRACD基因表达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转换的相关性.待发表908自.美科荸旭展第13卷第9期2003年9月油菜光受体图4Rae基因参与调控的途径图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已充分证明Rac蛋白在动物,酵母中扮演着重要的信号分子角色【2].在植物中,由于Rac蛋白发现较晚整体研究水平相对滞后.但Rac蛋白作为植物中目前发现的惟一一类。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是一门研究植物基因组的科学,它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功能元件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植物的生物学功能和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基因组的编码基因、转座子、非编码RNA等多种组分,并初步了解它们在植物的生物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同时,通过RNA测序技术可以揭示转录组水平上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模式,从而深入理解基因的功能。

其次,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植物的适应性进化机制。

通过对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基因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在不同环境中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

例如,对多种野生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植物适应干旱、抗病虫害等胁迫条件的相关基因。

这些发现对于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可以发现植物对于各种胁迫条件的生物学响应机制,进而研究植物资源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这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在揭示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植物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以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研究方法的不
断创新,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将继续推动植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等植物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免疫系统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通过不断努力,对高等植物免疫系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可以帮助生物体对抗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保证生命的健康和生存。

植物作为拥有自身免疫系统的生物,也会受到内外环境的挑战,包括各种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环境因素(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有毒金属等)。

与动物免疫系统的相同之处在于,植物免疫系统也包括系统性获得性免疫(SAR)和局部得性免疫(PTI/LPTI/ETI)两种基本反应模式,能够通过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来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病原反应。

SAR是指植物体内感染病原后,通过表观遗传修改和转录后的基因表现推出的系统性抗病能力,是植物免疫反应的第一道防线。

SAR的产生依赖于植物完整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基因调控、酶促修饰等多种调控机制。

在SAR反应中,植物能够释放大量抗病因子,如水杨酸,以抑制病原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会激活其他防御反应,包括PR基因的表达、酪氨酸诱导素的产生等。

SAR的反应范围较广,具有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但是对几乎所有病原体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局部得性免疫分为两种:基础面对非寄生性生物的常规性局部得性免疫和面对适应性寄生性生物的抗病性局部得性免疫。

常规性局部得性免疫(PTI/LPTI)是植物累积了长期进化产生的基于识别通路反应的免疫反应,对刺激的范围和反应强度有一定的限制。

足以抵御大部分入侵生物所产生的伤害和损伤。

PTI反应由核内和胞体质产的受体识别病原模式并导致反应,如核糖核酸(RNA)拆解和蛋白(RLK)进一步物理交互导致信号转导。

PTI反应被认为是一个强制的反应通路,能检测到所有被感染的病原菌,可对不同类型的病原菌或者同一种病原菌的不同菌株产生不同的PTI反应。

在PTI反应中,植物细胞上表达的多个受体识别到共性的病原菌特异性模式,触发一些共性的早期反应,如水杨酸途径和例行代谢的加速途径,并导致早期免疫因子的增加,如响应式氧化物物种(ROS)和脱落酸(ABA),最后引起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变化,如PR基因家族。

高等植物ACC合成酶基因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ACC合成酶基因研究进展
t h ef ut ur e .
Ke y wo r d s : e t h y l e n e ; AC C s y n t h a s e ; g e n e c l o n i n g ;g e n e r e g u l a t i o n
乙 烯 参 与 调 节 高 等 植 物 生 长 发 育 的 许 多 过 程, 如种 子 萌 发 、 幼苗 生长发育 、 叶 片 和 花 器 官 的 衰老 、 果 实 成 熟 等 。同 时 , 乙烯 在 植 物 应 对 逆境 胁
氨酸( S A M) 合成 l 一 氨基环丙烷一 1 一 羧酸 ( A C C ) 的
关键 限速 酶 ,它 在 植 物 组 织 内活性 往 往 决 定 着 乙 烯 产 生 的 速率 。因 而调 控 A C C合 成 酶 基 因 的表 达 就 能有 效 控 制 植 物 成 熟 衰 老 和植 物 对 逆 境 胁 迫 耐 受 能力 。近些 年 来 A C C合 成 酶 已经 成 为 研 究 乙烯 的重点 , 因此 , 笔 者 主要 综 述 了 高 等 植 物 AC C合
摘 要: 主要对 高等植物 A C C合成酶基因克隆及表达调控等方 面进行综述 ,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关 键词 : 乙烯 ; A C C合成 酶 ; 基 因克隆 ; 表达调 控
中图分类 号 : Q 7 8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5 0 0 . 2 0 1 3 . 0 2 . 0 0 7
c D N A文 库 中分 离 到第 一个 A C C合 成 酶 基 因 序 列。 随 着科 学 研 究 的不 断 发 展 , 目前 已经 从 许 多 植

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内容与展望

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内容与展望

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内容与展望作者:李方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12期“基因组”(genome)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和染色体。

“基因组学”(genomics)一词由Thomas Roderick 在1986年提出。

目前基因组学存在两个分支,一个是结构基因组学,以构建生物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和转录图谱及其全序列测序为主要目标;另一个是功能基因组学,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获得的大量数据与信息评价基因功能,包括生化功能、细胞功能、发育功能、适应功能等,其主要手段结合了高通量、大规模的实验方法、统计和计算机分析技术。

1995年,生物学家提出“后基因组学”的概念,即在基因组静态的作图、碱基序列分析基础上转入对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亦称“功能基因组学”。

植物基因功能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一、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的概念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解析所有基因的功能,即从基因水平上大规模批量鉴定基因的功能,进而全面研究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环境变化的遗传机制,在基因组序列与细胞学行为之间架起桥梁,使其共同承担起从整体水平上解析生命现象的重任。

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是利用植物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通过发展和应用系统基因组水平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和鉴别基因组序列的作用,研究基因组结构和组织与植物功能在细胞、有机体和进化上的关系以及基因与基因间的调控关系。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是植物后基因时代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发展和应用整体的实验方法分析基因组序列信息、阐明基因功能,其基本策略是从研究单一基因或蛋白质上升到从系统角度研究所有基因或蛋白质。

植物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方法有T-DNA标签法、转座子标签法、反义RNA技术的基因破除、基因陷阱和化学诱变的新发展—TILLING技术,其中,T-DNA标签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手段。

二、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内容(一)植物基因组的大规模测序植物基因组的大规模测序是深入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前提,其提供了数据和信息支撑。

植物基因组学与功能研究

植物基因组学与功能研究

植物基因组学与功能研究植物基因组学是研究植物基因组的科学,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研究,旨在加深我们对植物基因的认识,揭示植物的遗传机制、进化途径和分子功能,为植物遗传改良和耐逆性育种等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其中许多是创新性工作,我们综合评估了这些进展,并深入探讨了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新热点,特别是植物基因的分子机制和功能研究。

植物基因组的分子机制和功能研究植物基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它是一个能够编码一个或多个蛋白质的DNA序列。

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植物物种的所有基因,包括它们的序列、组织、逐个基因的定位和功能等方面。

其中,基因组的序列分析是最基础和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揭示植物基因的结构、编码区、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剪接变异等。

同时,基因组序列数据生成的动力学模型、进化路径和功能分析是更为复杂的研究方向。

对于不同植物物种,由于其基因组大小、基因编码序列数目、水平和性状之间的差异,植物基因的功能研究也具有明显的区别性。

以拟南芥为例,它拥有固定的基因组大小和编码区,因此我们可以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对其基因调控进行详细研究。

在植物领域中,伴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工具的不断提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技术已经成为了植物基因组的核心技术之一。

这些技术可以在更高的分辨率、更深入的探测范围、更高的数据质量和更快的数据量上,显著加速植物基因组的研究进程。

基因流网络中的植物相互作用基因流网络伴随着基因分化而演化,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些变化有关,因此基因流网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这些相互作用的细节。

在植物基因组中,大量的基因间关联,往往形成巨大的网络和系统。

这些基因多样性的组合有助于植物适应不同生态系统,并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近几年,基因流网络的研究热度逐渐增加。

其中,一项涉及拟南芥、豌豆,豌豆,在豌豆中,他们将其分类为“母本”和“父本”之间相互作用网络的详细研究,展示出不同植物之间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的不同性质和结构——这些特点有助于揭示不同地域的植物选择、适应和进化。

植物基因组学及其研究进展

植物基因组学及其研究进展

植物基因组学及其研究进展随着基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基因组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研究。

植物基因组学是对植物遗传信息的探究与研究,包括基因信息的分析、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等。

本文将对植物基因组学的定义、历史和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植物基因组学的定义与历史植物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基因组与遗传的学科。

植物基因组指的是某个植物的完整染色体组和质体基因组(谷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

植物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植物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植物基因调节、植物基因组进化、遗传改良技术等。

植物基因组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技术只能观察到染色体的总体外貌,不能研究其详细的结构和功能,进入60年代末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利用多种实验技术构建了一些模式植物的基因组序列,从而揭示了植物细胞内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奥秘。

直到1982年,首次解析了建立了一种模式植物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

二、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1. 基因组序列测定技术的发展研究植物基因组,首要的问题就是获取某种植物基因组序列。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的成功完成,植物基因组的测序速度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大规模并行测序技术,现在人类已经测序了上百种植物的基因组,包括一些重要的食用作物,如稻谷、小麦、大豆等。

2. 基于转录组的研究除了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外,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也是植物基因组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测定整个转录组的表达水平,从而探索植物基因的表达和调节机制的结构,基于转录组的研究对于了解植物响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机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和植物抗性的发生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植物基因表达网站的创建为了加速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程,全球许多科研人员都致力于开发一些植物基因表达网站,以便共享各种植物基因组和转录组的信息。

这些网站提供了一些植物基因信息的免费获取,不仅可以让基础研究人员更快、更准确地获取植物基因信息,还可以帮助应用研究人员更快地开发高效、高产量的新植物品种。

高等植物ACO基因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ACO基因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ACO基因研究进展作者:姚雪侯和胜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01期摘要: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最后一个酶,催化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向乙烯转化。

ACO基因是一个基因家族,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该文从ACO生物学特性、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方面着眼,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乙烯;ACO基因;基因克隆;基因表达中图分类号 Q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1-02-16-02乙烯是具有复杂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简单的有机分子,影响着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包括促进果实成熟、花衰老、花瓣和叶片的脱落、抑制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的延长、刺激根的发生等。

同时乙烯在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病原体入侵、浸水、冷害和机械伤害等。

高等植物中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经由Yang和Hoffman得到证实,第一步由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SAM)转变为ACC,接着ACC经ACO氧化形成乙烯[1]。

在营养组织中,ACO基因是组成型表达的,因而通常认为ACS是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

然而在成熟的果实和衰老的花器官中,2个酶都是受诱导表达的,共同调节乙烯的生物合成。

因此,ACS和ACO基因的分离与鉴定对研究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分子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对ACS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对于离体条件下ACO的研究进展却是缓慢的。

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高等植物ACO基因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ACO基因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ACO的生物学特性2 ACO基因的克隆编码ACO的cDNA最初是从番茄中克隆得到的,1986年Slater等人在番茄成熟相关的cDNA文库中筛选到了一条能够编码35kD蛋白的克隆,并将其命名为pTOM13。

Smith研究发现在成熟的番茄果实和受伤的叶片中pTOM13 mRNA的出现与乙烯合成量的增加一致。

高等植物ACS基因家族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ACS基因家族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ACS基因家族及其功能研究进展作者:翟建盛侯和胜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2年第01期摘要: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合成酶(ACS)是乙烯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低氧、高温、激素胁迫等环境及果实成熟过程中ACS基因都会调控ACS表达量的明显变化从而影响乙烯的合成,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

对国内外该基因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今后ACS基因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和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1-氨基环丙烷-1-羧酸;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基因;胁迫中图分类号:Q78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1.009A Review of ACS Gene Family and It's Function in Higher PlantZHAI Jian-sheng,HOU He-sheng(School of Life Scienc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82,China)Abstract: 1- aminocyclopropane-1 –carboxylic acid (ACC) synthase (ACS) is the key rate-limiting enzyme for the synthesis of ethylene simultaneously AC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such as:In hypoxia, heat, hormones other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fruit mature process. ACS gene will regulate the ACS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synthesis of ethylene, and then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lants.Therefore,the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the ACS gene expression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iscussion,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rs.Key words: l-aminocyclopropane-1-carboxlic acid;l-aminocyclopropane-1-carboxlic acid synthase;l-aminocyclopropane-1-carboxlic acid synthase gene;stress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因子的伤害和侵袭,如:干旱、低温、高盐及病原菌等。

植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植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植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涉及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进化等方面。

最近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1.植物基因组测序植物基因组测序是植物基因组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前,全世界已经测序了多个植物物种的基因组,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等。

其中,拟南芥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的模式物种,它的基因组大小为约1.5亿个碱基对,包含5个染色体。

而水稻的基因组大小为约4亿个碱基对,包含12个染色体。

这些植物基因组的测序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 非编码RNA的研究非编码RNA是指在转录过程中生成的RNA,但其不被翻译为蛋白质。

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中,非编码RNA逐渐成为一个热点方向。

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调控基因表达、植物发育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例如,有的非编码RNA可以与DNA结合并调节基因的表达,而有的非编码RNA则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3.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通过研究植物中的蛋白质和代谢物,来深入探索植物细胞功能的方法。

通过测定植物中的蛋白质组和代谢物组,可以为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所涉及的信号转导网络或分析植物对逆境的响应机制等提供支持。

研究表明,通过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可以发现很多与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相关的分子机制。

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功能基因组学则是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研究基因的功能与其调节机制的分子组成、相互作用和网络构建等方面的学科。

下面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些研究进展:1.基因组范围的功能预测在过去,人们通过基因测序来发现植物基因,但对于基因的功能则只有较少的了解。

植物生长与发育关键调控基因的分析和功能研究

植物生长与发育关键调控基因的分析和功能研究

植物生长与发育关键调控基因的分析和功能研究【植物生长与发育关键调控基因的分析和功能研究】植物作为自养生物,在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不断利用太阳能完成自我营养,同时与环境保持良好的交互作用,高效地完成代谢过程,从而维持其生命活动。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关键的遗传调控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

一、植物生长发育关键基因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已经了解了大量植物基因,其中有一些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的调节作用,被称为“关键基因”。

1.1 自发生殖生长调控基因除了生长和发育,植物自发生殖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命活动。

自发生殖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许多基因参与了植物的生殖过程,其中一些基因具有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作用。

例如AGAMOUS(AG)基因,它是拟南芥自发生殖的关键基因之一,在花非常初期的阶段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控制了花生殖器的抑制和发育以及雌、雄花器官的分化。

AG基因的缺失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完成自发生殖过程,表现出不育等特征。

1.2 叶片生长调控基因和频发基因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基因的研究,人们发现许多在植物叶片生长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例如TCP基因家族和CIN-TCP家族等。

TCP基因家族是一类由纤维素合酶复合物中的调节亚基中较为关键和频繁表达的基因。

它们参与了叶片的生长、剪切和分化等诸多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植物叶片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而TCP家族中的基因则调节了叶片的前后向增量,进而影响了叶片大小和形态。

二、关键调控基因研究方法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中关键调控基因的作用和表达方式,目前主要采取了三种研究方法。

2.1 基因敲除技术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某一特定基因进行敲除,从而研究它的功能。

植物基因组学进展

植物基因组学进展

植物基因组学进展近年来,植物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基因组学是指对生物体中所有基因组成的总体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遗传变异、适应性演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文将介绍植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技术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始于上世纪早期,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利用传统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植物基因的功能和遗传规律。

然而,这些方法时间耗费较长,工作效率较低。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高通量技术的出现,包括全基因组测序、RNA测序和DNA芯片等,极大地促进了植物基因组学的进展。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变得更加高效、准确和全面。

二、植物基因组学的技术方法目前,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高通量测序技术。

全基因组测序使得我们能够获得整个基因组的序列信息,从而全面了解植物基因的编码和调控机制。

此外,RNA测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转录调控网络。

DNA芯片则可以分析大规模的基因表达数据,快速发现植物表达谱的差异和调控网络的变化。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平台。

三、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植物遗传多样性、植物适应性进化和植物生产性状改良等。

通过基因组学的方法,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基因和调控因子,以及它们在植物发育、生长和适应性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例如,通过测序多个植物基因组,科学家们鉴定了大量植物基因家族,并研究了它们的演化和功能。

另外,基因组学的研究还揭示了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分子机制,如高温、干旱和盐碱胁迫等。

通过揭示植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植物基因组学为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综合来看,植物基因组学在解析植物遗传变异、演化和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相信未来植物基因组学领域将会有更多新的突破,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高等植物CO基因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CO基因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CO基因研究进展付建新;王翊;戴思兰【期刊名称】《分子植物育种》【年(卷),期】2010(8)5【摘要】开花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时程。

光周期和温度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在拟南芥和水稻中,CONSTANS(CO)基因位于生物钟的输出途径,是生物钟和开花时间基因之间监测日照长度的重要元件,它可以整合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节律性地激活FLOWERINGLOCUST(FT)的表达,从而诱导开花。

本文作者在追踪国内外对该基因的研究中发现,目前研究者已经从30余个物种中克隆到CO同源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和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

CO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包含两个保守的结构域:靠近氨基端的B-box结构域即锌指结构域和靠近羧基端的CCT结构域。

CO基因的表达受昼夜节律钟调控。

不同物种中该基因拷贝数不同,CO基因不同拷贝之间的功能存在差异。

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以及不同科、属的植物中也存在分化。

国内外这些关于CO 基因家族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和进化关系,并通过转基因调节植物开花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总页数】9页(P1008-1016)【关键词】光周期;开花时间;CO基因【作者】付建新;王翊;戴思兰【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1.1【相关文献】1.高等植物赤霉素3-β-双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J], 杨意宏;徐浩;陈段芬;高志民2.高等植物赤霉素生物合成关键组分 GA20-oxidase 氧化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J], 吴建明;陈荣发;黄杏;丘立杭;李杨瑞3.高等植物维生素C合成途径主要参与基因研究进展 [J], 安华明;刘卫;杨曼;张书轩4.高等植物CCD亚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J], 刘玉成;张超;董彬;赵宏波5.高等植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研究进展 [J], 于婷婷;倪秀珍;高立宏;韩国军;朱长甫;盛彦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重要影响 。乙烯合成是一个连 续 的生物化学反
应 过 程 ,蛋 氨 酸 由腺 苷 蛋 氨 酸 合 成 酶 催 化 生 成 腺 苷 蛋 氨 酸 , 腺 苷 蛋 氨 酸 再 由 AC 合 成 酶 (一 C 1
Z HAIJa — h n HOU He s e g in s e g, —hn
( c ol f i ce c , ioigN r lU iesy D l n Lann 0 2 C ia Sho f S ine Lann oma nvri , ai , i ig 16 8 , hn ) oLe t a o 1
温 、激素胁 迫等 环境 及果实成熟过程 中 Ac s基因都会调控 Ac s表达量的明显变化从而影 响乙烯的合成 ,进 而影响植株 的生
长 。对 国内外该 基因在不 同环境下 的表达量 变化 进行 综合论述 , 以期 为今后 AC 基 因的研 究提供重要信 息和有价值 的参考 。 5
关 键词 :一 1 氨基 环丙 烷一 一 1 羧酸 ; 一 1 氨基 环丙 烷一 一 酸合成 酶 ; C 1羧 A S基 因 ; 胁迫
天津农业科学 n a r ut a cecs gi l rl ine c u S
・植 物 生 理 与 生 物 技 术
高等植物
翟 建 盛 , 和 胜 侯
பைடு நூலகம்
基 因家族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 辽宁 师范 大学 生命 科学 学 院, 宁 大连 16 8 ) 辽 02 1

要 :一 1 氨基环丙烷 一 一 酸(C ) 1 羧 A C合成酶( C ) 乙烯合成过程 中的限速酶 , 乙烯 的合 成具有重要 的调控作 用 : A S是 对 在低 氧 、 高
A src:1 m ncc po ae 1一croyi ai ( C ) y tae ( C )s tekyrt—iin ny efr h ytei o b tat 一a ioyl rpn - o abx l c A C snh s A S i h e a l t gezm esnhs f c d e mi ot s
eh ln i l n o sy ACS as ly n i o tn e u ao y r l ,s c sI y o i , e t h r n s t e n i n n a s e s t ye e smu t e u l a lo p a s a mp ra tr g l tr oe u h a :n h p x a h a , o mo e o h r e v r me t l t s o r a d f i mau e p o e s S g n l r g l t h S e p e so i nf a t af ci g t e s n h sso t ye e a d t e af c— n u t t r r c s .A C e ewi e u ae t e AC x r s in sg i c n l fe t y t e i feh l n , n h n fe t r l i y n h i gt e g o h o l n sT e eo e t e r s a c a t ni n t h S g n x r s i n u d rd f r n n io me t l h n e n t e n rwt fp a t. h r fr , e e r h p y at t o t e AC e e e p e so n e i e e te v r n n a a g s i h h h e o f c d me t n r i n d s u so , r e op o i e ar f r n e frs b e u n e e r h r . o si a d f e g ic si n i o d rt r vd e e e c u s q e t s a c e s c o n o r Ke r s - mi o y l p o a e一1 c r o l cd: 一a n c co r p n 一1一 a b x i cd s nh s : 一 mi o y lp o a e y wo d :1 a n c c o r p n - a b xi a i 1 mi o y lp o a e c c r o l a i y t a e 1 a n c co r p n 一1一 e c r o l cd s n h s e e sr s a b x i a i y ta e g n : te s c
植 物 在 生 长 发 育 过 程 中受 到 各 种 生 物 和 非 生
境 胁 迫 具 有 抵 抗 和 耐 受 能 力 ,对 植 株 生 理 功 能 产
物 逆境 因子 的伤 害和侵 袭 , : 如 干旱 、 温 、 低 高盐 及病原菌等 。这些胁迫 因素严重影 响植 物 的生长 能力 ,对 于作物 而言直接导致 其产量降低 。近年
来 , 随着 植 物 抗 逆 分 子 机 理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和 细 胞 、 因工 程 等 技 术 的 日趋 完 善 , 抗 逆 作 物 新 品 基 为 种 的培 育 开 创 了 崭新 的途 径 ,并 且 能 够 成 功 地 利 用 候 选 基 因提 高 作 物 的抗 逆 能 力 。
中图分 类号 :79 Q 8 文 献标识 码 : A D I 码 :036 / i n10 — 5 02 1 .10 9 O 编 1 .9 9j s .0 6 6 0 .0 20 .0 .s
A v e o Re i w f ACS Ge e F m i n tSFu c i n i g e I n n a l a d I n to n Hi h r P a t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