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务管理

合集下载

金融企业业务管理制度范本

金融企业业务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金融企业业务管理,确保业务合规、稳健运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金融企业及其下属分支机构、子公司等业务单元。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合规经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监管政策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二)风险控制: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三)稳健经营:注重业务发展,保持业务稳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客户至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二章业务范围与分类第四条金融企业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存款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等。

(二)贷款业务: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等。

(三)结算业务:办理国内外结算、汇兑、托收、信用证等。

(四)投资业务:购买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基金等。

(五)中间业务:代理买卖证券、保险、外汇等。

(六)其他业务:按照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开展的其他业务。

第五条金融企业业务分类如下:(一)传统业务:存款、贷款、结算等基本业务。

(二)创新业务: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业务。

第三章业务管理制度第六条合规经营制度(一)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监管政策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合规检查,确保业务合规。

(三)加强员工合规教育,提高员工合规意识。

第七条风险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报告等环节。

(二)制定风险限额制度,合理设定风险控制指标。

(三)加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确保风险可控。

第八条客户服务制度(一)建立健全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加强客户信息保护,确保客户信息安全。

(三)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持续改进客户服务水平。

第九条内部控制制度(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业务流程规范、风险可控。

(二)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邮政金融业务管理岗位职责

邮政金融业务管理岗位职责

邮政金融业务管理岗位职责一、岗位职责概述邮政金融业务管理岗位是指负责邮政金融业务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的工作。

该岗位的职责涵盖了邮政金融业务的各个方面,包括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团队管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岗位的职责。

二、业务发展1. 制定业务发展战略•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邮政金融业务发展战略。

•设定业务发展目标和指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2. 推动业务创新•跟踪邮政金融业务的最新发展动态,推动业务创新。

•提出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建议,并组织实施。

3. 拓展业务渠道•开拓新的业务渠道,提升邮政金融业务的覆盖面和市场份额。

•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拓展业务合作机会。

三、风险管理1.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分析和评估邮政金融业务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风险的有效控制。

2. 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风险。

•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风险进行监测和跟踪。

3. 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组织实施风险防控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4. 应对风险事件•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行。

•进行风险事件的事后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四、客户服务1. 客户需求分析•分析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了解客户对邮政金融业务的期望。

•收集客户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

2. 提供优质服务•制定并落实邮政金融业务的服务标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

3.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活动,提升客户黏性和业务复购率。

五、团队管理1. 制定团队目标和计划•设定团队目标和绩效指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分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团队资源。

2. 培养团队能力•针对团队成员的能力和需求,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指导和辅导团队成员,提升团队整体能力。

金融行业的金融业务流程管理

金融行业的金融业务流程管理

金融行业的金融业务流程管理在金融行业中,高效的金融业务流程管理对于公司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金融业务流程管理涉及到金融产品的设计、申请、审批、销售和服务等多个环节,需要精确、高效以及符合法规要求的操作。

本文将探讨金融行业的金融业务流程管理,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一、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是金融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阶段,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风险管理等因素,设计和开发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在金融产品设计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通过建立跨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不同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地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金融产品设计的效率。

2.引入自动化工具:利用现代技术和软件工具,实现金融产品设计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金融产品申请与审批金融产品申请与审批是金融业务流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客户通过提交申请文件,申请金融产品,并经过金融机构的审批流程。

为了提高审批效率和客户体验,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申请材料:简化并优化金融产品申请所需的资料和文件,降低客户提交文件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2.引入智能化审批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智能化审批系统,提高审批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金融产品销售与服务金融产品销售与服务是金融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客户推广和销售金融产品,并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

为了提高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培训销售人员:提供专业的销售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提升销售能力。

2.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客户需求和反馈,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合规与风险管理金融行业的金融业务流程管理必须符合相关的法规和合规要求,并有效地管理金融风险。

为了确保合规性和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流程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金融行业业务管理制度

金融行业业务管理制度

金融行业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保障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各类业务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融资、信贷、理财、汇款等。

第三条金融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自律规范,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架构,规范业务经营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业务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

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和配套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六条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员工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员工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维护企业形象和声誉。

第七条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业务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第八条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客户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得挪用客户资金进行违规操作,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第二章业务流程管理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业务流程,明确各环节工作程序和责任人,确保业务高效运转。

第十条金融机构应当制定业务审批流程和授权机制,严格审核、审批和授权程序,保证业务合规、规范。

第十一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对不同类别业务进行风险分类管理,设立专门部门负责风险控制。

第十二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时总结风险事件教训,不断优化风险管控机制。

第十三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完善业务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机制,及时了解业务运作情况,发现偏差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上级及相关部门报送有关业务信息,做到信息共享和透明管理。

第三章内部管理制度第十五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核制度,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项业务进行定期审核和检查。

第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内部管理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监督各项业务和员工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

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

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

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一、绪论金融业务是现代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

为了规范金融业务的日常管理,确保金融机构的运营安全和稳定性,制定本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

本制度是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务进行内部管理的重要规章,旨在提高金融业务的运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管理范围本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2. 金融交易的执行、结算和清算3.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4. 客户服务和投诉处理5. 信息技术和数据安全6. 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三、组织架构金融业务的日常管理由以下部门和岗位共同负责:1. 业务部门:负责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以及相关交易的执行和结算;2.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3. 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和操作流程,并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4. 投诉处理部门:负责接收和处理客户投诉,并及时解决问题;5.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金融业务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和稳定性;6.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金融业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7. 合规管理部门:负责确保金融业务的合规性,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四、流程规范金融业务的日常管理应遵循以下流程规范:1. 产品设计:在开展金融业务之前,必须对产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定价,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2. 风险评估:在开展金融交易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3. 交易执行:金融交易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执行,确保交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4. 结算和清算:金融交易的结算和清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流程内进行,确保交易的安全和有效;5. 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部门必须持续监控和评估金融交易的风险水平,在风险超过预警线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6. 客户服务:金融机构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及时解答客户咨询和投诉,并积极改善客户体验;7. 信息安全: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客户隐私和公司数据的安全;8.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对金融业务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9. 合规管理:合规管理部门必须确保金融业务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做好合规风险的防控工作。

金融市场业务授权管理方案

金融市场业务授权管理方案

金融市场业务授权管理方案《关于金融市场业务授权管理方案的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啊!今天咱来聊聊金融市场业务授权管理方案这个看似高大上,实则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

咱都知道,金融市场那可是个风起云涌的地儿,就像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

而业务授权管理方案呢,就是那指引船只航行的灯塔。

要是没了它,那可就乱套啦!想象一下,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这片大海里闯荡,那还不得翻了天呀!所以说啊,这个授权管理方案可得整得明明白白的。

这就好比咱家里的钥匙,得给到信得过的人手里。

不能随随便便就给别人了,要不然家里不就乱了套,贵重东西都被顺走啦。

在金融市场也一样,得让有能力、有经验、靠谱的人去操作那些重要的业务。

而且这个授权还得有个度。

不能给得太多,不然有的人可能就会得意忘形,觉着自己能上天啦,结果一不小心就弄出个大篓子。

但也不能给得太少,不然那些有本事的人施展不开拳脚,那不是浪费人才嘛。

当然啦,这方案也不能太死板。

金融市场变幻莫测的,有时候就得灵活点儿。

就像我们买菜一样,今天价格高,明天价格低,咱得跟着形势变。

不能说规定好了就一成不变啦,不然怎么适应这复杂的市场环境呢。

还有啊,这授权管理方案得透明。

不能藏着掖着,让大家都稀里糊涂的。

得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像游戏规则一样。

这样大家才能在这个游戏里好好玩,不至于犯规出局。

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情况,一个金融公司的授权管理方案搞得乱七八糟的。

有的人权力大得没边儿,有的人又啥都干不了。

结果那公司业务做得一塌糊涂,最后还差点倒闭啦。

这就是没把灯塔立好呀!总的来说,金融市场业务授权管理方案就是金融大海里的那座重要的灯塔。

它得立得稳,照得亮,让我们这些在海里航行的船只都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所以啊,大家可得重视起来,可别小瞧了它。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希望大家都能在金融市场这片大海里顺顺利利地航行,赚得盆满钵满哟!。

金融业务 工商管理知识

金融业务 工商管理知识

金融业务工商管理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融业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活动。

而金融业务的管理知识则是指在进行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风险,从而实现盈利最大化和客户满意度最大化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金融业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好金融业务和工商管理知识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谈到金融业务,我们不得不提到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金融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就是收集存款、发放贷款和进行投资,这些活动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和应对风险,来保护自身不受风险的侵害。

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政策,以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金融机构还需要注重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客户是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金融机构还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进行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时,金融机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金融机构还需要注重内部管理和控制。

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风险防范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监督等部门,以及明确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职责分工。

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培养优秀的员工队伍,建立起一支专业、高效的团队,共同为实现机构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金融机构还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变化。

作为金融业务的从业者,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关注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动态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和运营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银行自助金融业务管理办法

银行自助金融业务管理办法

银行自助金融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行自助金融业务管理,确保自助金融业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基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总行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包括自助金融业务的管理职责、业务管理、设备管理、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等内容。

本办法所称自助金融业务是指通过自助设备,由客户自助完成存取款、贷款、查询、转账、缴费、理财和货币兑换等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

本办法所称自助设备包括自助现金终端(自动取款机、自动存款机、存取款一体机等)、自助服务终端、自助签约终端(自助发卡机)、智能支付终端等。

本办法所称自助银行是指具有独立物理空间,配备两台(含)以上自助现金终端,提供自助金融服务的设施,包括在行式自助银行和离行式自助银行。

第三条自助金融业务管理坚持以下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以全行业务发展战略为纲,结合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和我行营业网点建设规划,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物理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协调发展。

统一标准,规范发展:逐步统一自助金融业务流程、功能界面、视觉形象、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树立银行自助金融品牌形象,规范自助金融业务发展。

集约经营,提高效益:以全行自助设备管理及监控系统建设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自助设备运营管理模式,提高业务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实现从简单规模扩张向集约精细管理的自助金融业务经营转型。

渠道整合,协同服务:将自助金融与网点柜面、网络金融、移动金融、语音金融等渠道在产品发布、交易协同、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协同服务和发展。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和管理自助金融业务的银行各级机构。

第五条智能支付终端业务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电子银行部门是自助金融业务的主管部门,会同个人金融、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采购管理、运营管理、安全保卫、产品研发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进自助金融业务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共同推动自助金融业务发展。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一、引言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是金融机构为了规范自身业务操作,保证业务流程的顺畅和高效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要点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金融业务流程与操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金融机构内部业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金融机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其内部开展的各项业务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财产安全。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的存在,可以规范金融机构内部的业务操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和规则,保障业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金融机构面临着繁杂多样的金融业务,而制定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

通过规范业务流程,金融机构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低效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 保证金融机构的合规性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必须符合各项法规和监管要求,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和声誉危机。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保证金融机构的合规性。

通过制度的规定和执行,可以使金融机构内部的各项业务操作规范合规,规避风险,维护金融机构的声誉。

三、金融业务流程与操作管理制度的内容要点1. 业务流程规定金融业务流程规定包括了从业务发起到结算的全过程。

其中包括业务受理、审批、交易、结算等各环节的规定,要求明确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和服务要求等。

例如,在贷款业务中,规定了贷款申请的流程、审批的权限和程序、放款和还款的流程等内容。

2. 风险控制措施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中必须包含风险控制措施。

例如,制定贷款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流程,规定资金池管理的制度,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等。

3. 信息安全规定随着金融业务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应包含信息安全的规定,例如,规范业务系统的权限管理、数据的加密和备份、信息泄露的处置等。

金融业务管理办法

金融业务管理办法

金融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相关决策和部署,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监管要求、国务院国资委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股份公司金融业务管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提高发展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金融业务包括以下内容:(一)持牌单位金融业务,即拥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业务许可证开展的业务,主要为产业金融板块持牌单位开展的信贷投放、同业拆借、金融租赁等金融业务。

(二)非持牌单位金融业务,即其他类金融业务或金融相关服务:1.产业金融板块非持牌单位开展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票据票证、保险经纪、产业基金、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融资相关服务等;2.非产业金融板块单位开展的各项类金融业务,主要包括:私募基金、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融资相关服务等。

(三)金融相关投资业务:1.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业务,主要包括:新设或投资入股各类金融及类金融业务单位等;2.金融工具投资业务,主要包括:为配合自身主业拓展而开展的基金及信托等金融工具投资、为流动性管理而开展的低风险金融工具投资业务、其他金融工具投资业务等。

(四)金融衍生业务:1.商品类衍生业务,指以商品为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业务,包括大宗商品期货、期权等;2.货币类衍生业务,指以货币或利率为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业务,包括远期合约、期货、期权、掉期等。

第三条金融业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服务主业、以融促产。

基于自身产业需求、围绕主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产融结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统一规划、分类管理。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级分类对金融业务进行管控,结合各金融业务特点及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政策,实现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三)依法合规、严控风险。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坚决执行国务院国资委规定及股份公司相关制度,严格准入标准,严格审批和负面清单管理,审慎开展金融业务,加强体制机制及制度建设,严控金融风险。

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制度

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制度

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理论基础为规范银行金融业务,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本领,保护客户权益,加强内部掌控,特订立本《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从事金融业务的全部单位、部门和人员,包含但不限于贷款业务、存款业务、外汇业务、信用卡业务等。

第三条重要任务本制度的重要任务是订立和完善金融业务的管理规范,确保业务操作合规、风险可控、客户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第四条总体目标本企业金融业务的管理目标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资金安全和稳定运营,提高贷款质量和存款质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本领,为客户供应优质金融服务,促进企业可连续发展。

第二章金融业务管理原则第五条风险管理1.金融业务管理应坚持风险管理至上的原则,确保业务风险可控和合规运营。

2.金融业务管理应依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第六条合规经营1.金融业务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从银行业相关规范和准则。

2.投资决策和业务操作应符合合规要求,防范洗钱、反腐败等风险。

第七条客户至上1.金融业务管理应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供应优质、便利的金融服务。

2.金融业务管理应建立健全客户保护体系,保障客户权益。

第八条内部掌控1.金融业务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掌控体系,包含内掌控度、内控流程和内控机制等。

2.内部掌控应涵盖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岗位职责等方面。

第九条信息安全1.金融业务管理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客户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

2.金融业务管理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安全风险管理,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

第三章金融业务管理措施第十条业务准入与退出1.在开展金融业务前,应进行业务准入审查,包含资质审核、风险评估等。

2.对于不符合要求或存在较大风险的金融业务,应及时进行业务退出或调整。

第十一条信用风险管理1.金融业务管理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和企业客户的信用评估及授信审批机制。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运营与业务管理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运营与业务管理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运营与业务管理金融行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金融机构则是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组织。

金融机构的运营与业务管理对于实现金融目标、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机构组织、业务范围、内控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金融机构的运营与业务管理。

一、机构组织金融机构的运营与业务管理首先涉及到机构组织的健全与高效。

金融机构通常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每个机构都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并设立适当的部门和岗位,确保各项业务能够有序进行。

机构组织要合理分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要注重沟通和协作,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以推动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

二、业务范围金融机构的运营与业务管理还需要关注业务范围的扩展与创新。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调整业务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推出多样化的贷款产品、理财产品等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证券公司可以开展更广泛的股票交易、债券交易等业务;保险公司可以设计更灵活的保险产品来吸引客户。

通过扩大业务范围和创新,金融机构可以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三、内控管理金融机构的运营与业务管理需要重视内控管理,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明确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并设置相应的内部审核和监控机制。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等;证券公司可以建立合规与监察部门,加强对交易行为的监控与规范;保险公司可以设立精算部门,进行风险定价和赔付管理。

通过内控管理,金融机构能够减少风险损失、提高运营效率。

四、人才培养金融机构的运营与业务管理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

金融行业具有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的特点,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人才储备和激励机制等途径来建设人才队伍。

网络金融业务管理制度

网络金融业务管理制度

网络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网络金融业务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网络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等相关机构。

第三条金融机构在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时,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合理、诚信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市场风险,确保信息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业务管理部门为网络金融业务的职能部门,直接向机构高层管理人员汇报工作。

第五条网络金融业务管理部门应当设置合适的岗位,包括风险管理、合规审查、产品设计、销售与服务等相关岗位。

第六条金融机构应当成立网络金融业务管理委员会,对网络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决策,定期评估风险状况并制定相应措施,向机构高层管理人员报告工作。

第七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网络金融业务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合作协调,确保网络金融业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章业务规定第八条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合规开展网络金融业务,不得违法乱纪。

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循网络金融产品设计、销售、服务等相关规定,确保产品合法合规。

第十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依法合规开展风险评估、管控和处置工作。

第十一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金融业务合规审查机制,保证业务的合规性。

第十二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金融产品销售与服务制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四条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监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要求,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第十五条金融机构应当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督工作,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第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向监管部门报送网络金融业务相关信息和报表。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履行网络金融业务管理职责,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邮政金融业务与管理

邮政金融业务与管理

邮政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开始开 展储蓄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全国
性的金融机构。
转型发展阶段
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邮政金融业务开始向商业化转型 ,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
综合金融服务阶段
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邮 政网络优势,不断推进综合化经营 ,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成为全国性 的大型商业银行之一。
VS
邮政金融业务具有普遍服务、普惠金 融、绿色金融、产业金融、智慧金融 等特征。
邮政金融业务种类
个人银行业务
包括个人存款、个人贷 款、个人理财、个人汇
款等业务。
公司银行业务
包括公司存款、公司贷 款、公司理财、国际结
算等业务。
资金业务
包括同业存放、同业拆 借、债券投资、外汇买
卖等业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中间业务
包括代理保险、代理基 金、代理信托等业务。
邮政金融业务与管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4
目录
• 邮政金融业务概述 • 邮政金融业务运营管理 • 邮政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 邮政金融业务创新与发展 • 邮政金融业务案例分析
01
邮政金融业务概述
邮政金融业务定义
邮政金融业务是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依托邮政网络,以代理金融个人业务 、公司业务、国际业务、资金业务及 其他中间业务等多种金融业务为主要 内容,以有形和无形为载体,吸收并 释放资金和其他金融产品,发挥邮政 网络优势,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业 务。
02
邮政金融业务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概述
邮政金融业务
邮政金融业务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包括储蓄、 汇兑、贷款、理财等多个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范文

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范文

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范文金融业务日常管理制度范本目录一、综述二、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三、内部控制体系四、操作流程与审批制度五、风险管理体系六、数据保护制度七、培训与监督制度八、调研与统计报告九、违规行为处罚与纠正制度十、总结一、综述金融机构日常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金融业务运作、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护客户信息,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并加强员工培训与监督,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金融机构应设立规范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确保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和有效管理。

其中,需要明确的职责包括:1. 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业务规划、开拓、管理和分析工作;2.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3.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及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4. 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客户信息的管理与保护、数据统计与分析;5. 培训与监督部门负责员工培训、行为监督与纠正。

三、内部控制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但不限于:1. 业务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2. 业务操作规范与流程,对业务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业务规则的合规性;3. 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运作流程和资金风险控制措施;4. 信息系统安全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系统被攻击;5. 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项业务及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

四、操作流程与审批制度金融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审批制度,包括但不限于:1. 业务申请与审批流程,明确各项业务的申请和审批流程,并设定审批权限和层级;2. 合同签订和执行流程,规定合同签订和履行的程序、要求和限制;3. 出入金流程,明确资金的出入流程和安全控制措施;4. 产品设计与发行流程,规范金融产品的设计、发行和销售流程;5. 服务投诉处理流程,建立健全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

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内容及措施

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内容及措施

银行金融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内容及措施本文旨在分析现有银行金融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落实内容和措施,以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存在的问题在银行金融业务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 内部控制不健全:部分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容易导致业务操作中的失误和风险。

2. 信息技术安全薄弱:一些银行存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面临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措施。

3. 员工素质不高:部分银行员工对金融业务的了解和技能水平不够,导致办理业务时存在错误和延误,影响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4. 服务流程繁琐:一些银行的服务流程繁琐,客户需要填写过多的表格和提供冗杂的材料,增加了办理业务的时间和难度。

整改落实内容及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落实内容和措施来改进银行金融业务管理:1. 加强内部控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符合规范和流程要求。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提升信息技术安全性:银行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建设,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网络安全监控和数据加密等措施,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3. 加强员工培训: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金融知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举办内部培训和外部研究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4. 简化服务流程:银行可以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客户办理业务所需的手续和资料,提高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引入数字化技术,推行在线办理和电子化文件管理等措施,提升服务便捷性。

通过以上的整改落实内容和措施,我们相信银行金融业务管理能够得到改善,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金融业务管理制度

金融业务管理制度

金融业务管理制度金融业务管理制度是指金融机构内部对于金融业务的管理和监管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它对于保护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促进金融业务发展以及维护金融机构的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金融业务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金融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

在金融业务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将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经营不善甚至破产。

其次,金融业务管理制度有助于防止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公平性。

最后,金融业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二、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的内容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交易规则和限制金融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交易规则和限制,包括交易类型、交易对象、交易属性、交易时间等。

这些规则和限制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防止操纵市场和不当交易行为的发生。

2. 风险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报告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3. 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内部业务流程的规范和合规。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体系、内部控制评估等,旨在加强对内部业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内部欺诈和不当行为。

4. 信息披露制度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业务时,需要向相关方披露相关信息,以便其作出决策。

金融业务管理制度对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性。

三、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组织的规章制度中。

其次,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其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

银行与金融业务管理制度

银行与金融业务管理制度

银行与金融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银行与金融业务管理,确保业务运作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效率性。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银行内掌控度等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的全部银行与金融业务管理活动,包含但不限于账户管理、贷款管理、资金结算、风险管理等。

第三条重要职责依据业务类型的不同,本公司的相关部门和岗位应负责以下重要职责:1.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和评估银行与金融业务的风险,并订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2.业务部门:负责银行与金融业务的开展、执行和监督;3.内部掌控部门:负责订立和执行内部掌控制度,确保业务运作的合规性和效率性;4.审计部门:负责对银行与金融业务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

第四条业务分类本公司的银行与金融业务依照业务类型和风险特征可分为以下四类:1.存款业务:包含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等;2.贷款业务:包含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等;3.资金结算业务:包含支出结算和清算业务等;4.投资业务:包含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等。

第二章银行与金融业务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业务准入1.全部业务必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2.开展新业务前,需经过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掌控部门的评估和审批。

第六条客户风险评估1.在开展银行与金融业务前,业务部门需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2.风险评估包含客户法律合规性、还款本领、信用情形等方面的评估。

第七条业务流程规范1.各业务部门应订立相应的业务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

2.业务流程需通过内部掌控部门的审核,并及时更新和调整。

第八条业务记录和报告1.各业务部门应做好业务记录,包含客户信息、业务操作记录等。

2.乐观汇报业务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交业务报告。

第九条内部掌控制度1.本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掌控制度,确保业务运作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

2.内部掌控制度需定期进行审查和修订,并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和培训。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

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是金融机构内部进行日常业务活动的规范和指导文件。

它是金融机构实施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的基础,对于保证金融机构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制定原则以及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制度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过程中,为确保制度规范性、流程效率和风险控制,在组织、流程、人员、信息系统等方面规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流程。

二、重要性1. 规范金融业务流程: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金融机构内部各项业务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流程混乱和岗位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

2. 提高业务运行效率:制度规范了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避免了不必要的环节和耗时,提高了业务流程的效率。

3. 加强风险防控:制度规定了金融机构内部各项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审批环节、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等,从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

三、制定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金融机构的日常业务活动合法合规。

2. 简洁明了原则:制度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度冗长和复杂,以便员工容易理解和执行。

3. 及时修订原则:制度应与时俱进,及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4. 清晰责任分工原则:制度要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避免责任模糊和推诿扯皮的情况。

四、具体内容1. 业务流程规定:制定金融机构不同业务环节的具体流程,包括业务登记、资料审查、审批流程、放款手续等。

2. 职责与权限规定:明确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确保每个岗位按照规定的权限进行工作。

3. 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

4. 内部控制规定:明确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核查、风险监管等。

5. 信息系统要求:规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所需的信息系统的要求和使用规范,在流程中完善信息系统的运作。

金融业务管理规定(3篇)

金融业务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业务经营行为,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资产管理、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

第三条金融机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经营金融业务:(一)合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政策,确保金融业务合法合规。

(二)风险控制原则: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

(三)客户至上原则:尊重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

(四)社会责任原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业务运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金融机构设立与变更第六条金融机构设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章程;(二)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三)有符合业务范围需要的专业人员、业务经营场所和设施;(四)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五)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分支机构章程;(二)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分支机构负责人;(三)有符合业务范围需要的专业人员、业务经营场所和设施;(四)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五)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金融机构变更注册资本、业务范围、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业务管理概述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贴现申请人必须具备的条件(1) 在贴现行开立存款帐户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2) 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3) 能够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按规定不能出具增值税发票的除外)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贴现申请人需提供的资料持票人办理汇票贴现业务时,需填写《商业汇票贴现申请书》,加盖公章和法人代表人章(或授权代理人章)后提交开户行,并提供以下资料:(1) 未到期且要式完整的银行承兑汇票;(2) 贴现申请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复印件;(3) 持票人与出票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对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所列不得出具增值税发票的商品交易,无增值税发票作附件的,可由申请人提交足以证明其具有真实商品交易关系的其他书面材料)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4) 贴现银行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贴现期限贴现的期限从其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的利息计算。

贴现利率贴现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执行。

按商业银行同档次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下浮3个百分点执行。

贴现回购票据贴现回购业务:是指当卖方企业(持票人)临时资金短缺时,持未到期票据来我行办理贴现业务,票据贴现后至到期日前,当客户资金充足时可按与银行约定归还票面金额,赎回票据。

企业贴现回购分为定期回购和不定期回购。

适用对象生产或经营规模较大,产品或企业经营服务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存在季节性供需不平衡或其他业务而产生的不定期票据或资金结算的各类企业。

业务申请条件1、据真实,记载符合支付结算办法规定;2、持票企业与其前手企业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3、申请贴现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企业应满足我行商票贴现授信条件;4、持票企业与银行签定贴现回购业务(定期或不定期协议书);5、持票企业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

办理程序1、持票企业提供票据原件由银行代为查询,确定真实性;2、持票企业填写贴现申请书、贴现凭证;3、持票企业提供与交易相关的合同、交易发票;4、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前由银行对出票企业进行授信审查;5、银行审核票据及资料;6、银行计收利息,发放贴现款。

7、按协议约定日,企业归还票据款,银行向企业归还票据并退还未使用资金利息。

计算方法汇票面值-汇票面值*贴现率*(贴现日-汇票到期日)/360假设你有一张100万的汇票,今天是6月5日,汇票到期日是8月20日,则你贴现后得到的金额如下:100-100*3.24%*76/360=99.316万有的银行按月率计算,则:100-100*3.24%*3/12=99.19万◎贴现tiēxiàn[discount on a promissory note] 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通融资金,银行扣取自提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以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详细解释释义:拿没有到期的票据到银行或钱庄兑现或做支付手段,并由银行或钱庄扣除到期以前的利息,称贴现。

买断式贴现:买断式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是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一种方式,一般理解是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人将汇票的全部权利转让给贴现银行,不可回购的一种贴现方式。

银行对买断式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可以行使追索权,但追索权不得针对票据贴现申请人,只能向出票人、背书人、保证人或者出票方银行进行追索回购式贴现:对金融机构合法取得、具备真实交易关系、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实施限时购买,持票人按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将商业汇票买回的行为。

主要特点: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操作比较简便,方便处理;3、利率固定,减少市场利率风险。

适用对象:国内具有票据转贴现业务资质的各金融机构办理条件及手续:1、系统外的金融机构第一次到我行办理转贴现业务时必须提供金融许可证、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及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法人授权书或介绍信、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

2、提供我行认可的转贴现申请审批书、转贴现合同(一式两份)、转贴现票据清单与转贴现凭证3、提供本次转贴现所涉及商业票据的原件、复印件及其对应的查询书、贴现凭证复印件,并加盖业务用章。

业务流程:1、交易对手行提出申请,提交转贴现材料;2、我行对商业汇票及转贴现材料进行审查;3、内部审查通过后,双方签订转贴现合同,封存票据;4、扣除回购利息后将资金划付给对方银行。

5、回购到期当日在收到回购款项后移交票据。

转贴现(Transfer Discount)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对于银行B来说,对其所持有的票据也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等待票面到期日向承兑人发出托收收回款项,另一种是将票据转卖给其他银行(银行C)从而立即获得资金,这后一种处理方式对银行B来说就是转贴现卖出,对银行C来说就是转贴现买入。

跟贴现一样,转贴现中票据的持有人也需要向买入行支付一定的利息。

如果买入银行(银行C)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则称为再贴现,以区分于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

如果银行B只将票据转卖给银行C一段时间,并约定在票面到期日之前的某个日期重新将票据买回,这种方式叫回购式转贴现,对银行B来说,称为卖出回购式转贴现(有时简称正回购或卖出回购),对银行C来说称为买入返售式转贴现(有时简称买入反售或逆回购)。

如果银行B将票据转卖给银行C之后,票据的所有权归银行C,银行B不再买回,这种转贴现对银行B来说叫卖断式转贴现,对银行C来说叫买断式转贴现。

此外转贴现方式还有双向买断、双向卖断,双向买断到期卖断,双向卖断到期买入等,以后再详细说明。

转贴现包括转贴现买入与转贴现卖出两大类,其中转贴现买入分为转贴现买断和买入返售(逆回购);转贴现卖出分为转贴现卖断和转贴现融资(正回购)。

转贴现买断是指交易对手将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已贴现或已转贴现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给我行的业务行为。

买入返售(逆回购)是指我行在购买交易对手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已贴现或已转贴现的商业汇票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由交易对手购回原商业汇票的业务行为。

转贴现卖断是指我行将未到期的已贴现或已转贴现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给交易对手的业务行为。

转贴现融资(正回购)是指我行将未到期的已贴现或已转贴现的商业汇票转让给交易对手的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由我行购回原商业汇票的融资行为。

买断式回购债券买断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与买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由卖方再以约定价格从买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债券质押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质押给资金融出方的同时,与买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从资金融出方买回该债券。

买断式回购的逆回购方在期初买入债券后享有再行回购或另行卖出债券的完整权利。

买断式回购首期资金清算金额=(首期交易净价+首期结算日应计利息)×回购债券数量/100,买断式回购到期资金清算金额=(到期交易净价+到期结算日应计利息)×回购债券数量/100,主要计算的是价格,可见买断式回购计价方式跟现券交易计价方法一致,买断式回购与现行质押式回购交易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债券的所有权在交易过程中发生了一定期限的转移,即伴随着一次现券的卖出和一次现券的赎回,实际是两次现券交易的组合。

一般认为买断式回购不仅同时具有融资、融券及远期价格发现的功能,而且为债券市场提供了利用做空和做多交易组合获得盈利的机会。

逆回购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简单说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投资者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逆回购收益公式:成交额×年收益率×回购天数/360天=收入追索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应当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

持票人不能出示拒绝证明、退票理由书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提供其他合法证明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但是,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责任。

追索是指票据持票人在依照票据法的规定请求付款人承兑或者付款而被拒绝后向他的前手(出票人、背书人、保证人、承兑人以及其它票据债务人)要求偿还票据金额、利息和相关费用的行为。

追索权的行使必须在票据法规定的期限内,并且只有在获得拒绝证明后才能行使。

商业承兑汇票被拒绝承兑或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应当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

持票人不能出示拒绝证明、退票理由书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提供其他合法证明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但是,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责任。

拒绝证明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被拒绝承兑、付款的票据种类及其主要记载事项;(二)拒绝承兑、付款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三)拒绝承兑、付款的时间;(四)拒绝承兑人、拒绝付款人的签章。

退票理由书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所退票据种类;(二)退票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三)退票时间;(四)退票人签章。

其他证明是指:(一)医院或者有关单位出具的承兑人、付款人死亡证明;(二)司法机关出具的承兑人、付款人逃匿的证明;(三)公证机关出具的具有拒绝证明效力的文书。

持票人应当自收到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之日起3日内,将被拒绝事由书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书面通知其再前手。

持票人也可以同时向各汇票债务人发出书面通知。

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

因延期通知给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损失的,由没有按照规定期限通知的汇票当事人,承担对该损失的赔偿责任,但是所赔偿的金额以汇票金额为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