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高考语文复习综合测试题二-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文本)(含解析)
综合测试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文本)时间:55分钟满分:51分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2024·山东菏泽·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17分)。
材料一:世界上所有独立起源的文字,其最初都来源于图画,这一点绝无例外。
人们最早用图画表达简单的意念,当这些图画经过以不按语序的“连环画”形式表达一个语段,到表达语言中的一句话、一个个的词,最后与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按语序逐词记录语言时,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文字来源于图画,但不等同于图画。
必须注意区分严格意义上的文字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字”的差别。
从广义上讲,一切表达概念的符号都可以称之为“文字”,而严格说来,只有逐词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才能称之为“文字”。
我们以下谈到的“文字”都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文字”,而广义上讲的“文字”则称之为“记号”。
文字的来源是一回事,文字的构成应用又是一回事,必须注意区别这两个不同意义上的层次。
汉字的大部分基本形体都来源于图画,但是一旦这些图画变成记录语言的文字形体,它就再也不是图画,而是变成了“符号”。
它本身的构成演变就不再是图画的构成演变,而只能是符号的构成演变。
从文字性质上将汉字看成是“象形字”的观点早已被学术界所否定,但这一观点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依然存在,有相当数量的人是把甲骨文当成图画看的,认为都是“视而可识,察而见义”的图像,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我们不否认甲骨文形体的图画意味较为浓厚,但是从这些形体与其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看,从这些形体在构造新字时所起的作用看,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记号”。
甲骨文已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去图画已久远,需要具有特殊训练的专家才能加以辨识分析,而绝非是什么人都一看便“视而可识”的。
我们说汉字来源于图画,是就文字的整体来说的,绝非是说汉字只有一个来源。
比较文字学的成果表明,所有独立起源的文字的来源也都不是纯一的。
古文字的基本形体绝大部分来源于图画,但也有一些形体来源于汉字产生前的记号。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限时小卷1科技创新
限时小卷1 科技创新
观测时,白光太阳望远镜每两分钟对全日面进行一次成像, 视场覆盖1.2个太阳半径。当有白光耀斑爆发时,白光太阳 望远镜会自动进入太阳爆发观测模式,以1秒或2秒的时间 分辨率对日面局部区域进行快速成像。观测同时发现,耀 斑白光辐射出现的地点并不固定。下一步,“夸父一号”卫 星团队将对爆发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数据进行分析,对360 纳米波段的白光耀斑进行探究。
最直观的变化是卫星个头更大了。整星重量从400多
千克增长至1.2吨,服务时间从5年提升至8年,服务探测器
数量也成倍增长,从2个达到10余个。
-10-
限时小卷1 科技创新
在中继通信链路方面,鹊桥中继星同时接收探测器的 通信链路只有2路,而鹊桥二号则最多可提供10路,“车道” 数量大幅增加,相当于从“林荫小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 公路”。
-17-
限时小卷1 科技创新
(2)这条轨道也很稳定,理.论.上.,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 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 果)(3分)[品析说明文语言] “理论上”起到了限定作用,它表明在理想的、无外界干扰 的情况下,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 道飞行状态。(2分)“理论上”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1分)
-14-
限时小卷1 科技创新
1.材料二采用了小标题形式,请仿照小标题(一),把另外两 个补充完整。(4分)[提取整合信息] (二)节省燃料、响应及时 (三)个头更大、能力更强(共4 分。每个2分)
-15-
限时小卷1 科技创新
2.材料二第(三)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写出并 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说明方法及作用]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鹊桥二号”与2018年发射的首 颗鹊桥中继星在重量、服务时间、服务探测器数量、中 继通信链路、通信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凸显了鹊桥二号 技术进步、功能强大。(共3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北京时间10月5日19时,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揭晓。
挪威剧作家Jon Fose(约恩·福瑟)摘得殊荣。
《访书记》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崔莹曾经亲自采访过约思·福瑟。
下面是她对约恩·福瑟的部分访谈内容。
崔莹:“大海”在你的作品中分量很重,往往莫定了全文基调。
它有时给人安全感,更多时候却令人恐惧。
为何这样描写海洋?你的主人公经常长久地凝视大海,你也会这样做吗?福瑟:是的。
我在挪威卑尔根附近的小镇豪格松德长大,在那里总能看到海和海浪。
这对我影响很深。
坐下来集中精力写作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自己第一次看到海、看到船的情景。
现在,我有时也去卑尔根附近的一所房子写作。
它离海很近,从那里二楼的书房眺望,可以看到海、海浪和峡湾对面的陆地。
我经常会在那里凝视大海。
天气好的时候,在广阔的海面上,你会感觉到自由。
但同时,这种自由是有限的——所有的时间里,你都必须呆在船上。
你会热爱大海,会喜欢海浪的节奏、海水变化的颜色,但同时你也会发现大海的危险:它变化无常,发怒时会很残酷,很多人葬身其中。
可以说,大海是个矛盾体。
我的作品也是个矛盾体。
而这是因为,人生本身就充满了矛盾。
崔莹:你反复书写人的孤独感:“我将只有独自一人。
”这与你的成长经历有关吗?福瑟: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我的孤独感要追溯到我的婴儿时期——它在我一两岁时就出现了。
从小到大,虽然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但我一直性格内向,有些害羞。
我感到我和他人、和整个世界的距离都很远。
正是为了减少这个距离,我开始写作。
崔莹:你最早写的是短诗和歌词。
当时的你是怎样开始创作的?这段经历对你的戏剧创作有什么影响?福瑟:12岁时,我很喜欢弹吉他,就开始编一些小曲子,也为它们写歌词——我至今依然记得其中的几首。
16岁时,我参加了一个乐团,弹摇滚吉他,也拉小提琴。
但我最终意识到自己没多少表演天赋,就放弃了演出,继续编曲。
可以说,我的写作就是从与音乐有关的创作开始的——音乐需要聆听,写作也需要。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创新阅读专项(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创新阅读专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读下面关于充电电池的资料,完成练习。
由于学习需要,李华要去买充电电池。
请根据电池背面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这种电池的容量是()。
A.600mAhB.700mAhC.800mAhD.900mAh2.本电池标准的充电时限是()。
A.6小时B.12小时C.16小时D.18小时3.请根据“注意事项”中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电池不能放在高温的地方。
()(2)电池首次打开包装后即可直接使用。
()(3)如果长期搁置,应每三个月给电池充一次电。
()(4)李华的妈妈把不同型号的镍氢电池混用,李华告诉妈妈这样做是错误的。
()二、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某社区居民交通出行情况调查图。
材料二:常报全媒体讯7月1日常州市首套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在清潭岗投入启用,24小时“在岗”,专拍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并通过人像识别软件确定当事人身份信息。
据统计,1日至2日,系统每天抓拍到闯红灯者1000余人,3日、4日每天900多人,此后呈逐日下降趋势。
19日起,自动抓拍显示屏启用,显示屏上的抓拍实时播放,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1.观察材料一中的调查图,用一句话概述社区居民的交通出行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常州市首套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只拍行人和机动车闯红灯。
()(2)抓拍系统启动后,闯红灯者数量呈逐日下降趋势。
()(3)人脸抓拍系统每天抓拍闯红灯者1000多人。
()3.假如你是社区交通安全宣传员,请拟写一则交通安全宣传语(不超过20字),并说说把它张贴在哪些地方比较合适。
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张贴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下面两则关于故宫的材料,完成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创新阅读专项试卷2套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创新阅读专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材料二:【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8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精选案例】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
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
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1.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少数受访者认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D.书法教育可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2.仔细阅读材料,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小学3~6年级可以不练钢笔字。
B.书法列入课堂,说明书法课的重要性。
C.在继续写好钢笔字的前提下,练习毛笔书法。
D.要重视并继承好书法传统文化。
3.()的受访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A.71.4%B.72.5%C.42.5%D.84.7%4.根据以上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就学习书法这个话题对小学生说几句话,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古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专项练习(社会热点创新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其推出后几周内就风靡全球,甚至引发了新的全球人工智能竞赛。
ChatGPT使用了GPT-3技术,即第三代生成式预训练。
这是一种自回归语言模型,使用深度学习来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
该模型使用来自互联网的文本数据库进行了高强度训练。
在大规模文本数据上进行自监督预训练后,ChatGPT还经过三个阶段的“炼制”:首先是监督微调阶段。
人类AI训练师以自我对话形式生成对话样例,ChatGPT在这些对话样例上进行有监督的训练。
第二阶段主要是训练一个基于语言模型的奖励模型,对机器生成的回复进行评分。
基于训练好的奖励模型,第三阶段采用强化学习技术进一步微调ChatGPT。
ChatGPT拉扯冲撞着人们惯有的生产生活模式,且继续“狂飙”在超越人类的赛道上。
当把“是否会代替人类工作”的问题抛给ChatGPT时,它说,它们旨在协助和增强人工任务,而不是取代人类。
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作用是提高人的效率,辅助人类,大众需要与时俱进,熟悉并掌控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一定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摘编自张佳欣等《ChatGPT掀起技术狂潮:“顶流”之下,看人工智能喜与忧》)材料二:ChatGPT会带来一个不同的未来吗?记者询问了ChatGPT“本人”,它的回答是:“随着ChatGPT 的普及,它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从在线交流、信息搜索、机器翻译、文本生成,它的准确性和高效率使得许多工作变得不再困难。
然而,人们也开始对它产生了担忧……”自1956年诞生以来,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其间充满波折。
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迅速发展的近10年里,之前还没有出现里程碑式的爆发。
ChatGPT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也有明显“缺陷”。
非连续性文本《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城,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专题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题一:科技创新(2019)全国视野2019福建,浙江绍兴,江苏连云港、南通,湖南湘潭,广东广州一、(2019江苏连云港)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9分)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4日)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德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新篇章。
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月11日)材料三: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研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
”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B. 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0.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5%。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0.06亿,占比达到99.7%。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等不可或缺的渠道。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问题日益严重。
一项针对全国范围内10个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网络上遇到过虚假信息,近50%的受访者表示曾受到谣言的影响。
【材料三】为了打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1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目标、原则和要求,强化了对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的惩戒力度。
同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打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
【材料四】以下为部分受访者对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的看法:受访者A:“我觉得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
他们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误导。
”受访者B:“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被传播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制谣言。
”受访者C:“我觉得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同时,网络平台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管理。
”二、问题及答案1. 根据材料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多少?答案:根据材料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1.5%。
2. 根据材料二,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对受访者的影响有哪些?答案:根据材料二,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对受访者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网络上遇到过虚假信息;(2)近50%的受访者表示曾受到谣言的影响。
【精选】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一、阅读选文,完成1-2题。
(5分)【材料一】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
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
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
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收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
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
他尝试给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
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人民日报》【材料二】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
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
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
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阅读》【材料三】2015年1月,M.Y.L 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
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
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
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
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个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中西文化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C.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许多正能量。
创新阅读阅读题及答案
创新阅读阅读题及答案阅读题是命题的热点之一,阅读题的是内容新、文字多、题目长、难度大,在平时学习语文的时候要适当做好阅读题的练习。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创新阅读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创新阅读》阅读原文①知识领土不按国家主权划分,而是依据知识创造的先占性和市场占领的范围来确定。
知识创造的先占性被称为知识产权,占领的市场范围被称为“知识领土”。
一个国家如果在知识方面没有创造或在时间上落后,那么无论这个国家主权领土的面积多么辽阔、人口多么众多,也不能拥有知识领土。
②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大概要数比尔盖茨了。
这个美国人拥有的知识领土范围,超过了整个俄罗斯。
不仅是因他的“视窗”覆盖了使用计算机的所有人类,还在于他有权要求所有国家的法官们做他的“国防军”。
③知识领土既不能天赋,也不可能白送,而由脑力劳动创造。
知识领土开拓出来后,就被创造者终生拥有,直到他过世,后人依然继承这部分领土。
如果我们的大脑不创造知识,我们就无法拥有知识领土。
如果我们仅满足于传播知识、讲授知识或宣传知识,也不会拥有任何知识领土。
虽然这些也是劳动,但是这种劳动只会帮助知识领土的创造老巩固和维护其领土,我们仅能获得少量的传播费、讲授费和宣传费而已。
④如果大学不创造新思想,企业不发明新技术,实验室不申请新专利,工程师拿不出新成果,那么我们就如同无家可归者:在人家的知识领土上漂泊,捡人家发明吃剩的残羹冷炙充饥,用人家技术穿烂的旧衣御寒,套人家换代产品丢弃的烂蛙跛行。
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法长期生存,因为人家的卧榻之侧,容不得我们安睡。
⑤我们伟大的祖先,如果不是在知识丛林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获得四大发明,如果也没有先秦诸子百家在思想乐园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也没有《孙子兵法》的神来之笔,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鬼“墨”神工,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被创造,我们今天还有什么脸面,面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如果我们今世不创造知识、不贡献思想、不丰富文化,我们将忍看子孙后代在人家的知识领土上沦为“无国籍人”,忍痛让自己的后人在知识产权所代表的财富面前沦为“无产者”。
2020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创新阅读专项(含答案)
创新阅读专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读下面关于充电电池的资料,完成练习。
由于学习需要,李华要去买充电电池。
请根据电池背面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这种电池的容量是()。
A.600mAhB.700mAhC.800mAhD.900mAh2.本电池标准的充电时限是()。
A.6小时B.12小时C.16小时D.18小时3.请根据“注意事项”中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电池不能放在高温的地方。
()(2)电池首次打开包装后即可直接使用。
()(3)如果长期搁置,应每三个月给电池充一次电。
()(4)李华的妈妈把不同型号的镍氢电池混用,李华告诉妈妈这样做是错误的。
()二、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某社区居民交通出行情况调查图。
材料二:常报全媒体讯7月1日常州市首套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在清潭岗投入启用,24小时“在岗”,专拍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并通过人像识别软件确定当事人身份信息。
据统计,1日至2日,系统每天抓拍到闯红灯者1000余人,3日、4日每天900多人,此后呈逐日下降趋势。
19日起,自动抓拍显示屏启用,显示屏上的抓拍实时播放,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1.观察材料一中的调查图,用一句话概述社区居民的交通出行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常州市首套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只拍行人和机动车闯红灯。
()(2)抓拍系统启动后,闯红灯者数量呈逐日下降趋势。
()(3)人脸抓拍系统每天抓拍闯红灯者1000多人。
()3.假如你是社区交通安全宣传员,请拟写一则交通安全宣传语(不超过20字),并说说把它张贴在哪些地方比较合适。
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张贴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下面两则关于故宫的材料,完成练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必刷题(江苏苏州)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节奏,都有其处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
因此,学习或遗忘一种语言,并非仅仅是掌握或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直面一整个世界的出现或逝去。
与母语的疏离影响到我们所有人。
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
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例如让我们得以记录并保存有时仅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语言,促进其传播和对其进行分析,简言之,使方言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
然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保持警惕并为之作出努力,技术进步才能为多语主义服务。
设计多种语言的数字工具以及支持媒体发展和连通性,这些工作都有待我们去完成,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不放弃母语的前提下去发现其他语言。
值此国际母语日之际,我谨呼呼所有人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因为这种多样性构成我们共有人性的普遍基础。
(节选自2022年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国际母语日致辞)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出现经济驱动的多向流动。
普通话作为流动大潮中必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谋生工具,也作为流动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为多数人口的普遍需求。
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动人口需要以普通话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处本地居民需要以此获取信息。
当普通话在城镇地区的推广取得空前成果的同时,各地方言则在城镇地区以空前的强度和速度在消退,当然因地区而略有差别。
2017年,网上流传一组据说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统计图表(见上图),显示若干城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
这一统计虽然出处不详,其所录的比例数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它反映的问题则离事实不远。
语言或方言都是一个社会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正常情况下,都能充分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内容,达成交际的目的。
2020年中考语文非连文本阅读《科技创新》练习及答案
1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材料一]本报北京8月31日电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对外发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简称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過近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连续3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速。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的比值)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目前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9月1日)[材料二](来源:《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材料三]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我国科技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在一系列强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经过多年的深耕厚植与艰苦拼搏,我国科技产出的量、质齐升,科研论文数量居世界前列,论文质量和专利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科技领城重大成果举世瞩目,量子科学、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神舟”飞天、“蛟龙”潜海、“天眼”探测等高技术领城捷报频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断活力竞相迸发。
18.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A.我国研发经费投人总量连续3年超2万亿元。
B.我国的研发经费投人强度一直稳居世界第二。
C.我国已经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科技强国。
D.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19.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2018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情况。
(4分)20.阅读材料三,请简要说说我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的体现。
(3分)【答案】18. (3分) D19. (4分)答出①①两点3分,答出完整的三点4分。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练习题及答案(一)(时间:25分钟满分: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携手各国精诚合作,共同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一定能够不断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擘画了中国创新发展蓝图。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值得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向科学技术要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解答人类发展难题,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
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彰显顺应时代潮流的智慧与担当。
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脚踏实地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继续领跑全球专利申请量,中国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6.1%,以68720件稳居世界第一。
放眼“十四五”,中国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际社会更加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让科技成果造福全人类,在开放合作中为全人类寻求科学突破,这是中国一以贯之的追求。
中国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8300多名外国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建设33家联合实验室。
中国致力于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日益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提供广阔舞台,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技创新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关乎人类福祉。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现代文创新拓展创新拓展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作业
创新拓展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新情境,新设问[2021衢州]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材料一:(取材于2021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图片中的文章内容无须阅读)材料二: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请为文脉留一音新华社记者李亚彪、陈诺“六(liù)安”还是……近日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安徽六安……城市名的读音,也……名字,是一种文化。
六安历史悠久……都读“lù”,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乡音。
安徽省政府……也曾表示……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争议由来已久。
的确……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
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从铅山中的“铅(yán)”……丽水中的“丽(lí)”,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
……少了一个读音,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文化基因的承袭……材料三: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本报评论员刘晶瑶“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宇宙中心曹县”……最近几天,曹县梗“火”了。
起因是,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博主用山东方言口音喊出“山东菏泽曹县666,我的宝贝”的口号,引发众多网友模仿或调侃,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了5亿。
一夜之间,看似平平无奇的鲁西南小县,被网络热梗彻底带火出圈。
对此,曹县县长也在近日公开回应“曹县走红”,“家乡的变化确实大,甚至有点让大家不敢相信。
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调侃的,都欢迎广大网友到曹县走一走,看一看真实的曹县。
”深挖曹县家底,才发现意外走红并不全是网络狂欢。
所谓“宇宙中心说”,当然只是网友调侃,但就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当地实力的确不俗。
资料显示,曹县是山东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县,在过去,农民主要依赖外出打工作为收入来源。
曹县大集镇的孙庄村,曾一度被称为“三多村”:光棍多、老人多、留守儿童多。
变化发生在2009年,曹县搭上了电商经济崛起的快车。
现在,曹县拥有山东省内最大的淘宝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
引领世界潮流。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
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2017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 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920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
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
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
2017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
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
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
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大数据观察#8226专利支撑创新发展》)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
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
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
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
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
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
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以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自由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