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古典诗词曲阅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 6 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 160 篇,朝廷正乐的大雅 31 篇、 小雅 74 篇,祭祀之乐的颂 40 篇,共 305 篇,另有 6 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 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 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 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四言为主、重章叠 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 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 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 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盛唐国势强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 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诗,骨气端 翔,无迹可寻又含蕴深厚。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边塞生活 写得瑰奇壮伟、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公元 775 年,爆发安史之乱。中国诗歌史上第四位伟人杜甫以动地的歌吟写战火中的人间灾难,“三吏”“三 别”把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诗歌从盛唐诗风转向中唐诗风。杜 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缘事而发开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开韩愈、孟郊、李贺、苦吟诗 派;其七律律法开晚唐李商隐,成为后世典范。中唐白居易有伤感苍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 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陆浑山火》,引出中唐诗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诗风再变,杜牧的咏 史诗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李商隐《筹笔驿》(七律)沉郁顿挫,绝类杜甫,而其《锦瑟》《无题》 等朦胧诗深入心灵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艳浑融的风格,成为唐代最后一位诗坛大家。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 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 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 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 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1-2 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东晋被宋取代,之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 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四句换韵,用连珠格,声韵回环婉 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 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古典诗词曲阅读入门与进阶
一、古典诗词曲阅读入门 (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 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 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这是苏轼在贬谪于黄州,寓居定惠寺院所作的一首《卜算子》。在对这首词的鉴赏过程中,“挂”、 “孤”、“恨”、“寒”、“冷”、“拣尽寒枝不肯栖”等语词值得细心品味。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 第 3页 -
1、具有表现力的形容词或动词:挂; 2、能够体现情感的语言:孤、恨、寒、冷; 3、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的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第 1页 -
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
七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 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 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 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元朝统治时间不长,诗坛一片萎靡不振,总体是学习中晚唐诗的婉丽纤巧。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称帝。明初“吴中四杰”中,高启成就最大,《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登 览怀古的名篇。其时文坛流行歌功颂德而空洞无物的台阁体诗。茶陵诗派李东阳以台阁重臣的身份首 起提倡复古,写诗要学习汉唐。弘治、正德年间涌现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他们继承李东阳的观点, 主张诗歌要复古,学习汉魏盛唐,但是李梦阳主张严守古法,无一字不出汉之前,陷入单纯的模拟。 稍后的唐宋派主张学习唐宋,尤其学习宋诗的直舒胸臆、自然流畅,开晚明公安派的诗风文风。再稍 后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承接前七子的思想,重新陷入过分的揣度模拟当中。直到晚明才 有公安派提出“性灵说”,主张写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但其诗文过于信口而出;以锺惺、 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崛起,用幽深奇僻的风格来对公安派过分浅白直露作出反正。 公元 1644 年,清兵入主中原。顾炎武等遗民诗人用诗歌哀悼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灭亡;娄东诗 派吴伟业以《圆圆曲》为“梅村体”代表作,错金镂彩中蕴含批判力量;虞山诗派钱谦益是诗坛盟主, 学得杜甫神髓,风格沉郁悲凉。康熙朝王士禛成为第二代诗坛盟主,学王、孟的山幽水远、诗情画意, 主张“神韵说”。同时期朱彝尊和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施闰章和宋琬并称“南施北宋”。乾嘉诗 坛人才辈出。沈德潜倡导“格调说”,诗作典雅而平庸;浙派盟主厉鹗宗宋,写遍西湖一草一木;翁 方纲倡导“肌理说”,诗如学术;袁枚标榜“性灵说”,抒写性情;郑板桥质朴泼辣;黄景仁恣情横放, 见者以为谪仙复出,称为乾隆六十年间第一诗人。 公元 1792 年,中国诗歌史上最后一位伟人龚自珍出生。此人傲岸不羁如李白,比李白多一层“横 霸”之气。他的诗直接写心灵,表现物我冲突,如《秋心》等诗。诗风融唐音宋调而避其流弊,凌厉 剽悍,奇谲不羁。之后虽有清末的“诗界革命”和南社诗人群,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再无高峰,日渐衰 微,五四运动合上了中国数千年古典文学的大门,同时打开了文学的崭新的天地。
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
- 第 2页 -
另一高峰。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 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 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同 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公元前 339 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 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 篇)、《天问》、《九章》(9 篇)、 《招魂》共 23 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 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 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兮”等,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 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 《聊斋志异》。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 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 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Fra Baidu bibliotek白马篇》。 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 世文人的共鸣。“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 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 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 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 悲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 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 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 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 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二)古典诗词曲鉴赏与评价原则:
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2、文道统一,赏评共重; 3、把握整体,突出局部。
(三)古典诗词曲鉴赏与评价方法
1、诗词曲评价策略 2、诗词曲鉴赏角度
二、古典诗词曲阅读进阶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体会其语言艺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画 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 着南朝整代的诗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等人创立 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继续 写山水诗,避免了大谢的晦涩,情景融合,深婉含蓄,又讲究永明声律,音调流畅和谐。齐梁两代形 成萧子良、萧衍、萧统三个文学集团,诗歌创作都是以宫体艳情诗为主,但南方诗人庾信滞留北方, 把南方文风带到北方的同时,自己诗风也集合了南北之长,穷南北之胜。南方的清丽和北方的劲健的 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 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 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 代诗风的集大成者,成为了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写躬耕生活 的感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不露痕迹地表达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 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 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盛唐国势强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 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诗,骨气端 翔,无迹可寻又含蕴深厚。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边塞生活 写得瑰奇壮伟、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公元 775 年,爆发安史之乱。中国诗歌史上第四位伟人杜甫以动地的歌吟写战火中的人间灾难,“三吏”“三 别”把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诗歌从盛唐诗风转向中唐诗风。杜 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缘事而发开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开韩愈、孟郊、李贺、苦吟诗 派;其七律律法开晚唐李商隐,成为后世典范。中唐白居易有伤感苍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 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陆浑山火》,引出中唐诗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诗风再变,杜牧的咏 史诗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李商隐《筹笔驿》(七律)沉郁顿挫,绝类杜甫,而其《锦瑟》《无题》 等朦胧诗深入心灵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艳浑融的风格,成为唐代最后一位诗坛大家。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 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 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 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 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1-2 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东晋被宋取代,之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 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四句换韵,用连珠格,声韵回环婉 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 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古典诗词曲阅读入门与进阶
一、古典诗词曲阅读入门 (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 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 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这是苏轼在贬谪于黄州,寓居定惠寺院所作的一首《卜算子》。在对这首词的鉴赏过程中,“挂”、 “孤”、“恨”、“寒”、“冷”、“拣尽寒枝不肯栖”等语词值得细心品味。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 第 3页 -
1、具有表现力的形容词或动词:挂; 2、能够体现情感的语言:孤、恨、寒、冷; 3、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的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第 1页 -
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
七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 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 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 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元朝统治时间不长,诗坛一片萎靡不振,总体是学习中晚唐诗的婉丽纤巧。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称帝。明初“吴中四杰”中,高启成就最大,《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登 览怀古的名篇。其时文坛流行歌功颂德而空洞无物的台阁体诗。茶陵诗派李东阳以台阁重臣的身份首 起提倡复古,写诗要学习汉唐。弘治、正德年间涌现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他们继承李东阳的观点, 主张诗歌要复古,学习汉魏盛唐,但是李梦阳主张严守古法,无一字不出汉之前,陷入单纯的模拟。 稍后的唐宋派主张学习唐宋,尤其学习宋诗的直舒胸臆、自然流畅,开晚明公安派的诗风文风。再稍 后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承接前七子的思想,重新陷入过分的揣度模拟当中。直到晚明才 有公安派提出“性灵说”,主张写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但其诗文过于信口而出;以锺惺、 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崛起,用幽深奇僻的风格来对公安派过分浅白直露作出反正。 公元 1644 年,清兵入主中原。顾炎武等遗民诗人用诗歌哀悼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灭亡;娄东诗 派吴伟业以《圆圆曲》为“梅村体”代表作,错金镂彩中蕴含批判力量;虞山诗派钱谦益是诗坛盟主, 学得杜甫神髓,风格沉郁悲凉。康熙朝王士禛成为第二代诗坛盟主,学王、孟的山幽水远、诗情画意, 主张“神韵说”。同时期朱彝尊和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施闰章和宋琬并称“南施北宋”。乾嘉诗 坛人才辈出。沈德潜倡导“格调说”,诗作典雅而平庸;浙派盟主厉鹗宗宋,写遍西湖一草一木;翁 方纲倡导“肌理说”,诗如学术;袁枚标榜“性灵说”,抒写性情;郑板桥质朴泼辣;黄景仁恣情横放, 见者以为谪仙复出,称为乾隆六十年间第一诗人。 公元 1792 年,中国诗歌史上最后一位伟人龚自珍出生。此人傲岸不羁如李白,比李白多一层“横 霸”之气。他的诗直接写心灵,表现物我冲突,如《秋心》等诗。诗风融唐音宋调而避其流弊,凌厉 剽悍,奇谲不羁。之后虽有清末的“诗界革命”和南社诗人群,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再无高峰,日渐衰 微,五四运动合上了中国数千年古典文学的大门,同时打开了文学的崭新的天地。
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
- 第 2页 -
另一高峰。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 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 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同 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公元前 339 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 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 篇)、《天问》、《九章》(9 篇)、 《招魂》共 23 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 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 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兮”等,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 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 《聊斋志异》。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 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 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Fra Baidu bibliotek白马篇》。 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 世文人的共鸣。“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 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 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 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 悲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 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 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 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 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二)古典诗词曲鉴赏与评价原则:
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2、文道统一,赏评共重; 3、把握整体,突出局部。
(三)古典诗词曲鉴赏与评价方法
1、诗词曲评价策略 2、诗词曲鉴赏角度
二、古典诗词曲阅读进阶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体会其语言艺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画 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 着南朝整代的诗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等人创立 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继续 写山水诗,避免了大谢的晦涩,情景融合,深婉含蓄,又讲究永明声律,音调流畅和谐。齐梁两代形 成萧子良、萧衍、萧统三个文学集团,诗歌创作都是以宫体艳情诗为主,但南方诗人庾信滞留北方, 把南方文风带到北方的同时,自己诗风也集合了南北之长,穷南北之胜。南方的清丽和北方的劲健的 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 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 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 代诗风的集大成者,成为了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写躬耕生活 的感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不露痕迹地表达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 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