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与学生一起读《红楼梦》:《红楼梦》高考模拟题汇编(二)

与学生一起读《红楼梦》:《红楼梦》高考模拟题汇编(二)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16.有学者在评价《红楼梦》人物时说:“宝钗在做人,黛玉在作诗。
”你是否同意这个评价?请结合原著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案提示:“宝钗做人”可以理解为更现实,关注人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追求仕途经济,等等。
“黛玉作诗”可以理解为更浪漫,关注情感,善于体察自然万物,追求个性自由,等等。
【评分参考】本题具有开放性,对这个评价同意、不同意、部分同意均可。
“宝钗”“黛玉”各3分,其中对“做人”“作诗”的理解1分,结合原著的内容分析2分。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
(共5分)17. 宴会是《红楼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生日宴、节日宴、欢迎宴、游赏宴等。
请从《红楼梦》中选取一场宴会,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内涵三个层面中,任选一个角度对宴会进行简要赏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
(共6分)17.在《红楼梦》第57回中,紫鹃曾以“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感叹宝玉、黛玉心意相通的可贵。
请从原著中举出两例,谈谈你对宝黛二人“知心”的理解。
17. (6分)答题示例一:知心,是指宝黛二人不仅心意相通、彼此理解,而且在为人处世上志趣相投、思想一致。
例如,宝玉一见《桃花行》便知是黛玉所作,不觉落下泪来。
可见宝玉素日深知黛玉曾经离丧,对其内心的孤独哀怨感同身受。
又如,黛玉从不像宝钗、湘云那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宝黛二人因为共有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人生追求,关系更加亲密。
答题示例二:知心,是指宝黛二人能相互理解、领会彼此的心意,因此有一种精神上的默契。
例如宝玉挨打后,黛玉肿着眼睛来劝宝玉,宝玉立刻明白她是为自己受伤而难过、担忧,便立刻说“你放心”;而黛玉在收到宝玉送来的两块旧帕子后,也立刻明白了宝玉的一片体贴之意。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三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题数:16,满分:901.(填空题,10分)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guī zé___wán shuǎ___nǎo dai___yǎn zòu___yáo huàng___2.(填空题,3分)在每组读音错误的一个词语下面画“”。
① ___衣装(yī shang)融化(róng hua)蒲公英(pǔ gōngyīng)② ___几乎(jǐ hū)偶尔(ǒu ěr)忽然(hū rán)③ ___呢喃(ní nán)膝盖(qī gài)瞬间(shùn jiān)3.(填空题,5分)填空。
“救”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 ;“追”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 ;“载”字的第7笔是:___ ;带有“刂”的字有___ 、___ 。
4.(填空题,6分)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假jiǎ___静___ 猎___假 jià___ 敬___ 惜___5.(判断题,1分)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里的“凌乱”是“不规则、不整齐、没有秩序”的意思。
___ (判断对错)6.(判断题,1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小蚂蚁的一举一动。
这里的“注视”是“重视”的意思。
___ (判断对错)7.(判断题,1分)“你问问爸爸,他兴许..知道。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许对你有启发。
”这两句话中的“兴许”和“也许”意思是一样的。
___ (判断对错)8.(填空题,3分)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适当的,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摆动抖动交错交界狂风狂欢(1)微风吹来,阳合上的吊兰左右___ ,就像仙女们在轻轻起舞。
(2)爷爷的手臂上青筋___ ,如同长春藤缠(chán)绕在老树枝上。
(3)迎接新年的那一天,人们在广场上唱歌、跳舞,___ 了一整夜。
北京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海淀区2022—202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1.(3分)A2.(2分)C3.(3分)D4.(3分)D5.(6分)5.(6分)参考答案:①古代生活的重要活动,需要预知天气,促使人们积累生活经验,总结规律,进行天气预测。
②天气预报进入应用科学阶段,科学家绘制气象图,利用各种技术,可以预测一定时间内的天气情况,提升预报的准确性,更好服务生活。
③数值天气预报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幅提升预报准确率,有助于人们合理规划日常出行活动。
④现代社会,人们对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准确率有了更高的需求;集合天气预报有效消除初始场偏差,较直观反映某一天气现象发生概率,更好助力于服务生产生活重要决策。
⑤现代生活要求天气预报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气象指数的研发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更方便于日常生活。
【评分标准】分条概述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天气预报技术发展间互促互进的内容,每方面列出3条,每条1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
6.(3分)B7.(3分)C8.(3分)A9.(2分)参考答案:根据地利所在的地方,然后做出衡量比较。
【评分标准】“因”“所在”“为”每错一处扣1分;句中有其他理解错误及表述不当之处,酌情扣分;2分扣完为止。
意思对即可。
10.(6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得地利的关键在于将领,向导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将领在平时就应该熟悉地利,明辨天下地形优越的地方、各处地势险易的情况,要有一个总的概念,系统的了解。
向导是临到事情发生时才用的,不可能从向导那里寻得地利。
将领用兵打仗时要辨明要害的地方,细察缓急的关键,然后再从向导那里广泛地征求情况,以便使地利的作用更加完善。
【评分标准】概括作者观点2分,说明作者这样认识的理由4分。
意思对即可。
11.(10分)(1)(4分)参考答案“忧”之内涵:不忧禄食贫贱,忧不能进德修业“乐”之内涵:追求道义,获得内在精神的愉悦【评分标准】“忧”的内涵概括到位,2分;“乐”的内涵概括到位,2分。
高三试题—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现代文阅读
5. 【答案】(1)B (2)C (3)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一成语准确形象地概括了黄土高原丰收季节的奇异景 象:既体现出黄土高原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繁杂色彩,又表现出其参差错落、杂乱无章的风貌。 (4)①“一”字“人”字描写大雁在天空中向前飞翔、奋进高歌的姿态,表现出大雁虽饱尝艰辛却奋 力追求幸福的品格。②“一”字“人”字是汉字中最古老、最常见、最常用的字,其中蕴含了中 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创造力,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③“一”字像地平线(像大地),是一 切物事的初始,“人”有灵魂、有意志、顶天立地,它们共同体现了人在大地上迎接挑战、创造 幸福生活的执着顽强、坚定乐观的精神。 (5)① “秋的文章”表现了大地丰收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图景。②“秋的文章”由辛 勤耕耘的劳动者创作,蕴含着劳动者的创造智慧③“秋的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迎接挑 战,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精神。④“秋的文章”具有激励、鼓舞人心的力量,值得被记载传承。
3. 【答案】(1)壮观 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2)全诗描绘了一个乐观旷达、不与世俗纷争、醉心山水的词人形象。上阙“神光牛背”“一笑”等 看出诗人不计他人议论和岁月流逝,乐观旷达;下阕“梦想佳处”“伴我醉时吟”等看出诗人醉 心山水、远离世俗。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什么一定要丝竹管弦的演奏呢,山水之间自有清新、清净的声响。其中丝竹 代指尘俗,以此劝勉朋友不要耽于世俗追求,应该寄情山水,远离世俗。
古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阅读
2. 【答案】(1)B (2)D (3)然而糊涂的人说:“满足(自己的)利益、欲望,以此来厚待自己。” (4)精气是指人不为利益、欲望等外物所改变的品格(人格、操守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及利国 利民的担当精神。 (5)作者从“日月天星”各自一刻不停的运转,担负平衡四季、生长万物的重任,悟得人之君子应学 而不止(自强不息、死而后已),以担当使万世太平、为众生谋福利的重任。 (6)示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说君子要肩负责任勇往直前,在社会下滑时针砭时 弊,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这样才能在洪流中引领正确的航向,也能影响更多的人来为国为 民而有所担当。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已审阅)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目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超过7000 种,此类疾病患者多达3.5 亿人。
有些人携带突变的基因并不表现出病征,但他们的后代则可能要承受严重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解决这些疾病的终极武器,希望将致病的突变基因“拨乱反正”,终于,他们从细菌身上找到了一些“基因编辑”工具,让这个根治人类遗传病的美好愿景有望变为现实。
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为螺旋互绕的双链结构。
在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
CRISPR/Cas9是目前最主要的基因编辑工具。
从它诞生以来,就因强大的功能,对生物科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编辑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成为可能。
CRISPR其实是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体内,用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攻击的一种防御系统,它是DNA分子中一系列重复的序列,并且这些序列之间存在“spacers”(间隔)。
细菌会将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使这种病毒DNA最终成为CRISPR序列中的“spacers ”。
总是位于CRISPR附近的基因,被称为Cas基因,它们会产生与CRISPR共同进化的酶。
在激活状态下,这些Cas酶能够充当切割DNA的“分子剪刀”。
人们熟知的Cas9就是一种有强大切割作用的酶,它在向导RNA的指引下能够对各种入侵的外来DNA分子进行切割。
CRISPR可以在同种病毒再次发起攻击时,记住这种病毒并发送向导RNA和Cas酶来定位和破坏病毒,从而给予细菌保护或免疫力。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的美称。
它在切割DNA后,可以把携带特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嵌入新的“spacers ”。
自2012 年8 月“擎旗”以来,它经常登上生物科技领域的“今日头条”。
北京市海淀区近五年高三第一学年期末英语试卷汇编- 语法填空 单项选择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近五年高三第一学年期末英语试卷汇编-语法填空+单项选择(1)2019-2020 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第一节语法填空(共1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A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在未给提示词的空白处仅填写1 个适当的单词,在给出提示词的空白处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The first time I saw May, she ___1___ (sit) in my front yard, hugging my dog Harley. She had just moved into a small house down the road from us. From the second I talked to her, I knew May would be a cherished friend. Her smile and good cheer made me feel better when I was around her.It didn’t take long ___2___ May was beloved by everyone in our neighborhood. Children and adults visited her home often. When we visited her, she would kindly listen to all of our___3___ (trouble) and then say something so wise that we would leave her home with our hearts ___4___ (sing).B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在未给提示词的空白处仅填写1 个适当的单词,在给出提示词的空白处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We are drowning in a sea of free information. The Internet is in our businesses, homes and our bedrooms. An army of designers and data engineers spend their working life figuring out ways ___5___ (make) us stay plugged in longer. Our desires are repackaged by giant tech companies and then ___6___ (sell) back to us under the cover of free content, but it isn't free.We are paying for it with invisible currencies, such as our time and privacy, ___7___ people are only now beginning to understand.C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2020海淀高三期末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20.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高三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语言基础运用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2小题)1.(2019秋•东城区期末)语言基础应用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全看得()水中游鱼来去()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迫人眼目。
②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因出山泉水的缘故,略显浑浊。
随舢舨逆流而上,也都清澈见底。
阳光铺满平静的水面,那些原本微不可见的白色石子和满是花纹的玛瑙石,仿佛触手可及。
两岸高山重重叠叠,山中可用作造纸的细竹,迎面而来,让人睁不开眼。
(1)依次填入文段①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明明白白浮B.清清楚楚漂C.明明白白漂D.清清楚楚浮(2)以上两段文字是对湘西同一风光的描写,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明理由。
2.(2019秋•西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捷径可走呢?(甲)这是许多初学者时常会提出的问题。
(乙)也是许多专家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丙),学的是什么,又是用的什么方法等等。
(丁),才能有比较靠谱的答案。
(1)将下面句子添加到上面一段文字中,最合适的位置是一定说有或没有,都不恰当。
A.甲B.乙C.丙D.丁(2)为了表意突出,有人在文段结尾补写了下面一句话。
但是这一补写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语病并作修改一般而言,学习应该注重一点一滴积累;所有的学习者和初学者3.(2019秋•朝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题。
【甲】春节在古代称为正旦、元日、元旦等,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才开始的。
【乙】从本质意义上说,春节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
【丙】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
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春节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2)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2)试题数:14,满分:01.(填空题,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箩。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堆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___ 。
A.盛.开 shèng 挨.着 ái B.盛.开 shéng 挨.着 áiC.盛.开 shéng 挨.着āi D.盛.开 shèng 挨.着āi(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___ 。
A.赏.花 B.闪.光 C.藤箩. D.活泼.(3)上面文字中“热闹”中“闹”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___ 。
A.不安静 B.发生(病、灾等不好的事) C.发泄,发作 D.搞,弄(4)文中画线字“阵”的第五笔正确的一项是___ 。
A.丿 B.一 C.ㄥ D.|2.(单选题,0分)“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京味儿语言给人的感觉是朴素的。
”这句话中的“朴素”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B.(生活)节约,不奢侈C.朴实,不浮夸,不虚假D.萌芽状态的,未发展的3.(填空题,0分)读下面的对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辞;贺(1)吟诗___ 旧岁;举杯___ 新年。
声声;叶叶(2)松叶竹叶___ 翠;秋声雁声___ 寒。
4.(填空题,0分)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zī xún___jī lì___wǎn ruò___róng yù___ài dài___ qīng miè___guò guān zhǎn jiàng___5.(填空题,0分)照样子,把“积攒”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内。
___6.(填空题,0分)丁丁在读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当他读到第329页“有的人在土场子里细心地拿锤錾琢磨粗糙的石块”时,不认识“錾”这个字,就去查字典。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在中国,春节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节日。
它展现出来的巨大黏性让合家团圆有了一个契机,让在外打工挣钱的务工者和求学的学生有了回家的动力。
春运,即春节运输,一般指的是在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交通运输高压力现象。
春运不仅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有的人口迁移活动,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
《2018年春运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国旅客发送量为29.7亿人次,这一庞大的数字刷新了春节运输的记录,此消息也被大众迅速刷屏..。
春运现象的出现,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
费孝通认为,“乡土中国”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前,居民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基本是不流动的,人们安土重迁,以村为单位保持着孤立与隔膜,同时,乡村具有“熟人社会”的特点。
这些使得乡村生活富于“地方性”。
人们“生于斯,死于斯”,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改革开放后,传统乡村体系虽被人口流动打破,却也总有一种力量牵引着外出的人们毫不犹豫地在春节返乡,形成中国特有的“春运”现象。
《论语・里仁》写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传统观念里,如果父母健在,子女就需要陪伴在侧,履行赡养义务。
现代社会中,子女往往需要外出挣钱来维持家庭稳定。
一般来说,现在的外出打工模式已经不是以前的青壮年男性健康劳动力出走,而是夫妻二人一同外出打工,养家糊口。
打工者作为家庭的经济核心,需要用在外挣到的钱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他们的外出是出于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但在现实面前,担当也意味着先得离别,离别了就更加渴求团圆。
于是,临近春节,返乡陪伴父母子女便成为了外出打工者心头的企盼。
春运是“流动的中国”,这里不仅蕴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承载着亿万人深重的乡土观念和浓厚的文化情怀。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1.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7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球第三长河,国家战略水源地,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维护我国生态和水安全方面的地位无可替代。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长江沿线省市曾过度追求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忽视了长江流域生态容量的有限性和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
经济发展目标与生态发展目标长期不平衡,导致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账户”透支严重。
长江流域已遭到破坏的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恢复。
更严峻的是,在长江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重新实现平衡之前,长江生态“赤字”仍会持续增长。
因此,“大开发”带来的后果必须通过“大保护”来弥补,而且刻不容缓。
“不搞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自律。
自律意味着取舍,背后是对生态价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
一些地方之所以面临转型困难,本质上是因为还在传统的发展路径上一意孤行。
对这些地方而言,当务之急是严格以生态红线为标尺,明确什么不能做。
减掉一项破坏生态环境的政策,就是增加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这种“减法”正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开端。
“共抓大保护”,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合力。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沿江经济带。
沿线省市因长江而构成了统一的生态整体。
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省市都无法在长江生态环境破坏中独善其身,也无力独自承担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共14分.每小题2分)题号答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滑稽(jì)嬉戏(xī)花团锦簇(cù)...B、栖息(qī)吆喝(yāo)昂首挺立(áng)...C、沐浴(mù)澄澈(chéng)津津有味(jīng)...D、寻觅(mì)霹雳(lì)混为一谈(hǔ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成心思.B、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C、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D、XXX觉得在这六合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工具进去,让它生长篷勃起来才好.3、顺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得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天上的云,真是,变革无常.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它们有时把天空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A、多姿多彩点缀覆盖B、姿态万千点染覆盖C、多姿多彩点染笼罩D、姿态万千点缀笼罩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他那精彩的讲话吸引住了.....B、马戏团里小丑的滑稽幽默,植物的顽皮可爱,引得观众忍俊不由.....C、同学们觉得他提出的办法很有创意,都随声拥护表示同意.....D、只有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看似普通的紫砂变成美妙的艺术品。
....5、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早高峰时,地铁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A、山那边的山啊,XXX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C、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教师是多么慈祥,多么公正,多么巨大的人啊!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XXX,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XXX2014年将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发展公共交通、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①从而不断进步市民的糊口质量②实现地铁7号线等建成通车③筹集保障性住房7万套④建成市级生态绿道200公里A、③④②①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的典范著作之一,由XXX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XXX及其弟子的言论.B、《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荷叶母亲》的作者XXX,原名XXX,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D、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二、语文积累(共11分)8、默写(8分)(1),以XXX.(XXX《观沧海》)(2)商女不知亡国恨。
【高三上】北京市海淀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

【高三上】北京市海淀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北京市海淀区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1-5题。
材料一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为出行活动提供参考,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没有现代技术与文明的时代里,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的呢?我国的天气预报最早可追溯到商代。
祭祀、农业生产、战争等重大活动都需要预知天气。
有人曾对殷墟出土的317片甲骨文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卜雨93片,卜晴4 片,卜暴雨5片,卜雪、卜雹各1片。
但仅依靠龟壳灼烧后的裂纹形状进行占卜预测天气,其准确度值得怀疑。
千年来,人们通过看云、辨凤、识星象来观察天气,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知一地某些天气变化规律,从而进行预测。
秦汉时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天气谚语都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
上世纪,科学家发明并应用气象仪器定量测量大气状态变量,汇总各地气象观剧数据绘成天气图,天气预报开始变为应用科学。
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所有的天气图都是手工绘制的,气象专家利用各种技术,从天气图表显示的天气类型出发,将现在和过去类似的天气类型作对比,预测出当前的天气系统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诞生,预报准确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数值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依赖确定性物理规律的数值计算能否彻底解决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呢?答案并不那么乐观。
大气运动包含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其初始场的偏差难以避免,如果初始偏差在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对大气系统的预测也可能得到相对稳定或确定的结果,遗憾的是在大气这一非线性复杂系统演变过程中做不到这一点,偏差会被迅速放大,导致,初始有效信息最终会全部消失,预测结果将出现重大错误。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偶来顾炎武①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②老一丘。
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③无求。
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④。
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
②栖迟:游息。
③故:通“固”。
④款段:驽马。
少游:指汉代的马少游。
12.下列对这首诗前四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湖上”即“湖边”,作者偶然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B.“老一丘”是说作者若愿意,可以选择在此地生活到终老。
C.“赤米”是颜色发红、高品质的米,“足”是说物资充足。
D.用“青”“绿”来描写自然风光,色彩丰富,颇具画面感。
【解析】C赤米不是高贵的米,自足指的是精神上的知足。
13.本诗后四句用“元亮”“少游”“鸟兽同群”“辙环”等典故来表达心志,下列对这几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元亮”是陶渊明的字;作者能够在精神上与陶渊明相遇,可以过上闲适的生活。
B.马少游乘马车疾驰,气势煊赫,但坐在简陋柴车上的作者不羡慕那样的富贵生活。
C.“鸟兽同群终不忍”化用了孔子的“鸟兽不可与同群”,作者与孔子的想法类似。
D.“辙环”,既指孔子周游列国而车辙往复,也指作者自己为抗清在多地奔波辗转。
【解析】B.马少游,是汉将马援从弟。
其志向淡泊,知足求安,无意功名,他认为优游乡里即足以了此一生。
马少游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致求盈馀,但自苦尔。
”(《后汉书·马援传》)后世把马少游作为士人不求仕进知足求安的典型。
14.有些古诗在拟题目时,只借首句前两字来代题,实际相当于无题。
但对于这首诗的题目,有评论家说,本诗“以‘偶来’二字为题,似同无题,然全首寓意尽在此二字中”。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偶来”二字体现了全诗怎样的寓意。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反馈试题PDF版含答案

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理反馈试题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题名。
1A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同种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B 沿水平方向,A 端、B 端固定。
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 )A .必定是OAB .必定是OBC .必定是OCD .OA 、OB 、OC 同时1B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OA 绳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θ,OB 绳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
若分别用F A 和F B 表示OA 和OB 绳上的拉力大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B )A .F A =mg cos θB .F B =mgcot θC .F A =mgsin θD .F B =mg/sin θ1C .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A 端固定,OA 绳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θ。
最初OB 绳是水平的,现保持θ角不变,将OB 绳的B 端逐渐向上移动,在B 端到达O 点正上方的过程中,若分别用F A 和F B 表示OA 和OB 绳上的拉力大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D )A .F A 先变大后变小,FB 先变小后变大B .F A 先变小后变大,F B 先变小后变大C .F A 一直变小,F B 先变大后变小D .F A 一直变小,F B 先变小后变大2.在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跳水运动员获得多枚奖牌,为祖国赢得荣誉。
高台跳水比赛时,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最后沿竖直方向进入水中。
2018-2019学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押题密卷(教师版)

2018-2019学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押题密卷返 回高三/语文/题目:7使用:0本试卷共7小题,共计150分。
一、阅读理解 (共4小题)1(复合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三山五园”是对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总称,这种说法出现于清朝中晚期。
“三山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园中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散点式镶嵌在山体之中。
“园林之胜,重在山水。
”水池作为点缀,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以增加园林趣味。
静宜园占地149公顷,1677年成为康熙的行宫,后来虽有添建,但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深邃优雅。
静明园的个性与静宜园不同。
静明园所在的玉泉山,湖山尺度非常有限,占地仅65公顷。
玉泉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大,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
在这种地形上如何建设园林呢?建筑要和湖山尺度配合好,建筑群采用散点布局,高低相映。
山顶上的香岩寺和玉峰塔规模不大,山脚下的建筑多一层。
这样就凸显出玉峰塔的高耸。
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亲自为静明园内十六景命名,正殿名为“廓然大公”,后殿名为“涵万象”,意蕴深远。
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畅春园宿舍一带,原是明代武清侯李伟修建的私家园林“清华园”,也叫“李园”,康熙时更名为畅春园。
畅春园以水景为主,水面宽阔,“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清朝改建时仍“因水成景”。
畅春园的叠山艺术也堪称一绝,原来的土山和新添建的假山,岗峰连接;加之遍植各色鲜花树木,绿树成荫,给人天人合一之感,是兼有政治和游乐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既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吸取了欧洲的建筑形式,是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
圆明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园内步移景易,景观层出不穷,特色之多,首屈一指。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在“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失去的家园”成为一种旅游时尚。
古村古镇旅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受到游客喜爱。
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乌镇模式”。
乌镇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
“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成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
这“五字法”较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是乌镇的创意之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乌镇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景区专门开设30余个展馆、工场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乌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续百年传统的老作坊,亲自参与古老的工艺品制作流程,仿佛自己已回到那遥远而古老的年代。
水上社戏、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展演众多,书场戏台等分布于景区的不同节点,游客可以驻足观看,也可以参与体验。
拳船表演、堂会表演、打更体验等,通过演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传统生活方式,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既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
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保留复制,古村古镇文化旅游区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还要融合现代元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
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文化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以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创造了全新的演出形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19.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
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
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
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
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取材于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喻体,以突出好的舆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2分)材料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
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
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
有网友评论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无以复加。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
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肆意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
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
唯利是图的心理,令有的媒体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长此以往,就会忽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报道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那么,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就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
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
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
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
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都是写作的根本,与此同时也要推陈出新。
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
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
但推陈出新并不意味着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
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
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
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取材于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4.根据下面语句的内容,从文中筛选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
(2分)文风浮夸的“跪求体…,哭晕体”,其博取眼球的主要手段是____,其文风浮夸的根源在于作者____。
5.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材料二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请按要求回答一题。
(13分)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好文风的特点。
(不少于四条)(4分)下面这则时评符合好文风的诸多特点,请任选两条加以分析。
(4分)乐见故宫变身小清新“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好!”新近播出的文创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每集开头都会和年轻人这样打招呼。
从开咖啡店、卖彩妆到搞综艺,故宫屡屡引爆话题,成为网红。
年近600岁的故宫扔掉拐杖、戴上墨镜、穿上潮牌、玩起综艺,和亿万年轻人热情互动,并且成为网红,具备了一定的潮流引领力,实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故宫变身网红,有许多先天禀赋,比如近600年历史的厚度,明清两代帝王家的神秘,各种清官剧的不断演绎等。
这些“独一份”的东西其他机构的确很难拥有。
但是,故宫近些年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以及运营管理团队那颗不老之心,却可以后天习得。
稍加梳理我们会发现,故宫这些年忽而赋予雍正、乾隆等皇帝以卡通形象,显得萌萌哒;忽而推出别具匠心的复古风口红等文创产品,在“双11”“双12”活动中大卖;忽而与年轻人熟识的艺人合作,在“耍宝卖萌”的综艺节目中圈粉……隔一段时间,故宫就会“闹腾”一下,产出热点、形成话题,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有参与其中的机会。
和一些文博单位的“老成持重”不同,和少数机构的故作深沉也不同,“最有资格摆谱”的故宫近些年把身段放得很低,这看似是对潮流的迎合,实际上是与现代人的接通,与时代的接通。
天地万物本无趣,只因有人便生情。
不论是故宫还是别的古建筑、古文物,核心价值是其承载的历史本身。
但历史是死的,人是活的。
古建筑、古文物只有与人发生关联,与人的情感产生接通,才有时代价值,才能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否则就是一个陈旧的存在,凉飕飕、冷冰冰,叫人不愿亲近。
一旦远离了人的关注,文物难免蒙上厚厚灰尘。
故宫则不同,它以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与年轻人亲密互动,展现出一派青春气象,一种可爱的“反差萌”,如一位返老还童的潮流老人。
古往今来,物是人非,天地里看似“唯有江山不老”,实际上真正不老的是与时俱进的青春之心。
青春不是年岁,而是一种心境。
以青春之心对接时代、接通人心,600岁的故宫也可以返老还童,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以“萌萌哒”面貌示人。
故宫尚且能从代表国家形象的板正文博机构外壳里跳脱出来,获得被外界重新打量的机会,其他文博机构自然也能以更青春、更可人的面貌示人。
(节选自李思辉同名文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反思你的写作实际,说说你在哪一方面最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杂说欧阳修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
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
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
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
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
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
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