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知识点总结
元素知识点总结
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定义。
1. 概念。
-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氧元素就是所有质子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不管这些原子是氧 - 1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氧 - 17(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7)还是氧 - 18(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8),它们都属于氧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是8。
2.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 区别。
-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例如,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例如,可以说“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联系。
-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个体。
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二、元素符号。
1. 书写。
-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氢元素符号为“H”,碳元素符号为“C”等。
-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钙元素符号为“Ca”,镁元素符号为“Mg”等。
2. 意义。
-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例如,“O”表示氧元素。
-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
- 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例如,“Fe”可以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He”表示氦元素、一个氦原子和氦气这种物质。
三、元素周期表。
1. 结构。
- 周期。
-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质子数)依次递增。
例如,第一周期元素氢(H)和氦(He)都只有一个电子层,氢的质子数为1,氦的质子数为2。
- 族。
-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叫做一族。
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化学性质相似。
各种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各种元素的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这些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的质子数)。
在这些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可能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同位素。
所有已知的元素都可以在周期表中找到,共有118种元素。
二、元素的分类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率,并且通常是固态的。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左侧和中间位置。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是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它们的性质与金属相反,通常是劣导体,并且多数是气体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右上角。
3.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它们在周期表中位于第18族,具有稳定的8个价电子,因此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三、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
周期表的每一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周期数与原子序数相同,即第一周期包含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依此类推。
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元素在同一族中具有相似的性质。
四、元素的周期规律1. 周期规律周期规律是指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化学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比如,周期表中第一周期的元素都是具有化学惰性的气体元素,第二周期的元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等。
2. 周期性趋势周期性趋势是指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某一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呈现出规律性的增减变化。
比如,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等。
五、常见元素的性质氢元素是化学元素中最简单的,它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可燃的气体,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水。
2. 氧元素氧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是许多生物体所需的呼吸气体。
3. 碳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具有四个价电子,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形成大量的有机物。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元素掌握知识点总结
元素掌握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2. 化学元素是由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原子量(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确定的。
3. 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可排列成周期表。
4. 元素的周期性表现在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合价等方面。
5. 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1. 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大小、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等。
2. 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周期表上的位置有密切关系,可以根据周期表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
3. 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也影响了其物理性质的表现。
4. 元素的物理性质可用于区分不同元素。
三、化学性质1.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合价、化学活性、与其他元素的反应性等。
2. 元素的化学性质受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影响。
3. 元素的主族位置和副族位置对其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4. 元素的化合价可通过周期表简单推断。
5. 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关联,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和解释。
四、元素间的相互作用1.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性与金属性的反应等。
2. 元素间的反应受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3.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新的化合物,丰富了化学物质的种类。
4.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五、元素的应用1. 元素的特性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如金属元素用于制造、非金属元素应用于化工等。
2. 元素的性质对其应用方式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充分了解元素的性质。
3. 元素的应用领域包括材料、能源、医药、农业等多个方面。
4. 元素的应用还受到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六、元素的发现1. 许多元素是在不同时期被人们发现的,发现元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发展的历史。
2. 元素的命名也有其独特的来源和历史。
3. 元素的发现对当时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元素的发现是化学史的一部分,对了解化学知识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七、元素的变化1. 元素的变化包括同位素的存在和存在方式、同素异形体的发现及其变化过程等。
《元素》知识点
《元素》知识点自古以来,人类就对世界的构成和事物的本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元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单元。
本文将介绍与元素相关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元素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一、元素的定义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而每个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在现代核子理论中,质子和中子被认为是由更基本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夸克。
元素的核心结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外部电子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根据物理性质,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大类。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且通常具有金属光泽。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不良导体,且大多数都是气体或者固体。
半金属元素则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一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根据化学性质,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并且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并且容易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这些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三、元素的性质每个元素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素性质:1.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标识。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原子量:元素的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是由元素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决定的。
根据国际单位制的定义,碳-12的原子质量被定义为12。
3. 密度:元素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
不同元素的密度差异很大,这也是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测量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4. 熔点和沸点:元素的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温度,而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温度。
化学元素总结知识点
化学元素总结知识点一、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带有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周围。
化学元素的特性主要由其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决定,而电子则参与化学反应。
元素的命名和符号是由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统一规定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化学符号,化学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这些字母通常取自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
例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为H,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
二、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原子序数排列化学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且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共有118种,它们被排列在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和18个族中。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他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在了一个表格中。
之后,元素周期表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逐渐完善。
现代元素周期表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基础,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以族和周期来组织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周期表中周期性地变化的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性质也体现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三、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其原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丰度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元素分类方式:1. 按原子序数分类:元素可以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元素原子序数最小的是氢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而原子序数最大的是锿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18。
2. 按化学性质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其最主要的分类依据,元素按照其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元素则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脆性。
化学中元素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每个元素由其特有的化学符号表示。
元素的名称通常是由化学家命名的,例如氧气元素是以氧气的形式发现的,因此得名为氧。
而金属钠是在其氧化物中发现的,因此得名为钠。
有时候元素的名称会与其来源有关,例如金属铝是由矿石白云石中提取得到,因此得名为铝。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化学元素中最多的一类,它们具有特有的金属性质,例如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强度。
金属元素一般在常温下是固态的,而且多数情况下具有光泽,能够与酸和碱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盐或氢气。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式存在的元素,它们的性质主要表现为不具有金属性质,例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较弱。
非金属元素还具有不同的外观和化学性质,例如硫、氯等元素常以分子形式存在,不与水反应。
3.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一类特殊的金属元素,它们不仅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还具有许多特有的化学性质。
这些元素通常具有多种氧化态,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颜色和性质。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元素还可以按周期性进行分类,分为周期表第1至7周期元素。
三、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是其在化学反应和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和能力。
元素的性质包括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
1. 一般性质一般性质指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相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通常可通过物理方法来测定。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指元素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氧气能够与金属发生燃烧反应,氯气能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等。
2. 特殊性质特殊性质是指某些元素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殊性质,例如光谱性质、放射性质等。
元素相关知识点总结
元素相关知识点总结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单位,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物质。
在化学中,元素是不能被分解为其他物质的,因此它们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本文将围绕元素的基本性质、分类、周期表和化学结合等方面展开。
一、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结构决定,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价、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1.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代表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代表了元素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结构越复杂,也常常意味着元素的原子量越大。
2. 原子量:原子量代表了元素相对于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一种无量纲量。
原子量的大小决定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摩尔比。
3. 化学价:元素的化学价代表了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即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电荷。
不同元素的化学价不同,这也决定了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4.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代表了原子的大小,它是原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原子半径的大小决定了元素的化合物中的配位数、密度等性质。
5. 电负性:电负性代表了元素的亲电性或者亲核性,它是描述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亲和力的重要指标。
不同元素的电负性差异会影响到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合。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化学性质等。
根据原子序数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元素则多数是不良导体。
过渡金属元素则位于周期表中的D 区,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和磁性。
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和惰性气体。
活泼金属易于与其他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而活泼非金属则常常形成共价化合物。
根据电子排布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主族元素、次族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小元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元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碳(C)1.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2. 碳以其卓越的化学性质而著称,被誉为“元素之王”。
3. 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生物体等。
4.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石墨、金刚石、C60等。
5. 碳有四种简单结构形式,分别是钻石、石墨、纳米管和富勒烯。
二、氢(H)1.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据了宇宙总质量的90%以上。
2. 氢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位。
3.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是一种非常好的燃料。
4. 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制备。
5. 氢气可以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和释放大量的热。
三、氮(N)1. 氮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七位。
2.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占据了大气中约78%的体积比。
3. 氮气可以通过空气分离装置得到。
4. 氮还可以与氢发生氨合成反应,生成氨气。
5. 氮气还可以与氢气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酸。
四、氧(O)1. 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八位。
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是生物体必需的气体。
3. 氧气可以通过空气分离装置得到。
4. 氧气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5. 氧气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如钢铁炼铁、火焰切割等。
五、硫(S)1. 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十六位。
2. 硫在自然界中以矿石的形式存在,如辉绿矿、硫铁矿、芒硝等。
3. 硫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分别是单质硫和二硫化碳。
4. 硫可以与金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
5. 硫还可以与氧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氧化物。
六、铁(Fe)1. 铁是一种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十六位。
2. 铁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铁矿石、铁砂、玄武岩等。
3. 铁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来制备钢铁。
4. 铁与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氧化铁。
5. 铁还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合金化反应,生成合金。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一、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8个族组成。
- 每个周期代表电子能级,从上到下电子能级递增。
- 每个族代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递增。
2. 元素的分类- 主族元素:1-2族和13-18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族数相同。
- 过渡金属:3-12族,具有不完全的d轨道。
- 镧系和锕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底部,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
二、元素的基本性质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云由围绕核的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
2.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度量,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 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3. 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 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与其电子排布有关。
三、元素的化学变化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间重新排列形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 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核不变,只有电子的重新分布。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 氧化指失去电子,还原指获得电子。
- 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3.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氢离子(H+)转移的反应。
- 酸是能够提供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OH-的物质。
-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四、元素的化合物1.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通常不含有碳。
- 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
- 例如:水(H2O)、硫酸(H2SO4)、氯化钠(NaCl)。
2.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
- 包括烃、醇、酮、酸、酯等。
- 例如:甲烷(CH4)、乙醇(C2H5OH)、丙酮(CH3COCH3)。
五、元素的提取与应用1. 金属提取- 金属提取通常通过矿石的冶炼过程。
- 包括热分解法、湿法冶炼、电解法等。
元素小节知识点总结
元素小节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的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原子核含有质子和中子,电子以轨道的形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2. 原子量和分子量原子的质量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分子的质量单位为摩尔质量。
原子和分子的质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相关。
3. 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共有18个族。
元素的位置决定了元素的性质,例如金属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侧,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的右侧。
4.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元素固有的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元素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如活性、化合价等。
5. 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元素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在物理、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包括横向周期和纵向族。
横向周期表示元素的主能级,纵向族表示元素的价电子数。
2. 周期表的分类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性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光泽、导电性和热导性;非金属元素通常是不可塑的、不可导电的;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在化学反应中通常的活性。
3. 周期表的应用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不仅可以用于快速查找元素相关信息,还可以用于预测元素的性质和与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的分类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主要是指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包括常见的铁、铜、铝等。
金属元素通常是导电的、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延展性。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指没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包括氢、氮、氧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脆性的、不易导电或导热的。
3.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包括摩尔比较复杂的性状,通常显现为颜色鲜艳、举例变化并具有较高的硬度。
四、元素小节的理论基础元素小节的理论基础包括原子结构理论、周期表理论和元素分类理论。
化学元素最全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最全知识点总结
1. 原子结构
- 原子:化学元素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带负电荷的粒子,绕原子核中的电子壳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一种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进行排列的
表格。
- 周期: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行,代表了原子壳的数量。
- 周数: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垂直列,代表了原子核周围的
电子云的形状和结构。
3. 元素分类
- 金属元素:大多数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具有光泽、导电性和
热传导性。
- 非金属元素:相对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导电性、热传
导性和光泽较差。
- 过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 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具有低的化学活性。
4. 原子团与分子
- 原子团: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的结构。
- 分子:一个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
5. 化合物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
而成的物质。
- 阴离子:带有负电荷的化学物质。
- 阳离子:带有正电荷的化学物质。
6.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 反应物:化学反应中参与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新物质。
以上是化学元素最全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中化学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的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有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二、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够形成正离子,并且具有金属光泽。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铝、铜、锌、镁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是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具有发光、高脆性等特点。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气、氮气、碳素等。
3.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d区的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子迁移性,能够形成多种价态,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
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有铁、铬、钴、镍等。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次序排列而成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清晰地展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代表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
2.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呈现出一些周期性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等。
这些周期性规律在化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是指元素独有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研究。
1.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原子质量、密度、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和测量来获取。
2.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合价、氧化还原性、活动性等,这些性质对于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元素的应用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因此它们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各自的应用。
1. 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铁被用于制作建筑结构、铝被用于制作飞机和汽车、铜被用于制作电线等。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总结
化学高考知识点元素总结一、元素的分类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按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三大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2)具有金属光泽;(3)易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离子;(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5)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部,如钠、镁、铝、铁、铜、锌等。
2.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其特点包括:(1)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2)呈半金属光泽;(3)易失去或接受电子;(4)易与酸、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半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部,如硅、砷等。
3.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通常为气体或者固体;(2)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3)与金属元素构成离子,或者以共价键形式结合;(4)容易吸收电子形成阴离子;(5)易与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非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如氢、氮、氧、碳、磷等。
二、元素的周期性表征元素的周期性表征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呈现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其外层电子轨道最外层电子的平均距离。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是指原子接受1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
从左到右,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逐渐减小。
3.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在气态原子中从内层向外层逐层移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小。
4. 电负性电负性是描述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能够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
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而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5.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价。
通过元素的周期性表征,我们可以了解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呈现的化合价。
三、重要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1. 氢(H)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非常轻的气体,通常以H2的形式存在。
关于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元素的知识点总结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结构和构成:元素由原子构成,每种元素的原子有其独特的核外电子排布,这些电子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是原子核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周期数)代表了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而元素的质量数则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决定。
周期表:元素可以根据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被排列在周期表中,周期表是化学常识的重要基础,它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其原子内电子排布和原子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因此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其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这种化学反应会导致元素的原子产生新的化合物,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结晶形态、密度、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通常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这些物理性质来对元素进行鉴定和分类。
元素的应用:工业生产:元素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作金属、合金、化学品等的原料,如铝、铁、铜等金属元素被广泛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工业产品。
此外,一些元素还可以用于制造电子产品、光学仪器等高科技产品。
农业和食品加工:一些元素被用于肥料生产和植物生长,如氮、磷、钾等元素在植物养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另外,一些元素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饮食调味,如钠、钾等元素可以用于调味剂的制备。
医学和生命科学:元素在医学和生命科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一些元素被用于制药、医疗器械的制造,如硅、铁、碘等元素在医药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此外,元素在人体健康和生物生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钙、镁等元素对人体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有重要影响。
环境保护:一些元素在环境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氮、氧、碳等元素参与了大气和水的循环过程,对维持地球环境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元素的知识点总结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本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元素是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的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知的元素总数超过了100种,而且不断有新的元素被发现和合成。
在自然界中,元素可以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 元素的发现元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古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四种元素——地、水、火、气组成的。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更多的元素,并逐渐形成了现代元素的概念。
最早被发现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铜、银、金、碳、硫等。
这些元素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最早接触到的物质,因此对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有着深入的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了更多的元素,甚至合成了一些人工元素,如锘、锫等。
2. 元素的分类元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和韧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铝、铜、锌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具有较差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如碳、硫、氧、氢等。
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复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不稳定的化合价,它们通常存在于化合物中,如铁、铜、镍、钯等。
此外,元素还可以根据其原子序数进行分类,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就是元素的序数。
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分别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依次类推。
3. 元素的性质元素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具有的性质。
包括:(1)密度元素的密度是指单位质量的元素所占据的体积,是最常见的物理性质之一。
金属元素常常具有较大的密度,如铁的密度为7.87g/cm³,铜的密度为8.96g/cm³。
而非金属元素的密度一般较小,如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2)熔点和沸点元素的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元素知识点总结
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物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比如氢元素用符号H表示。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表示了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这种元素的特定标识。
元素根据原子序数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二、周期表上的元素1. 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特征的一张表格。
周期表的横向称为周期,纵向称为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2. 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的横向周期性表现在元素的原子结构上,因为原子的外层电子数在周期表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周期表的纵向周期性表现在元素的性质上,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的电子排布结构相似。
三、元素的分类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侧,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好、热传导性好、易形变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的右上方和右侧,与金属元素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没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易与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等。
3. 类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不同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
四、元素的性质1. 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能、热传导性能、易延展和易铸造等。
金属元素还具有化学反应能力,比如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不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较差。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呈现出不同的性质,比如氧气参与燃烧反应。
3. 类金属元素的性质类金属元素的性质介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具有不同于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殊性质。
五、元素的应用1. 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和建筑业,比如铁、铝等金属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和基本设施。
2. 非金属元素的应用非金属元素在生活和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氧气广泛应用于呼吸器具和制氧工业。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1. 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它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数量为118种。
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化学群,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
每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元素的分类和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具有典型的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是脆硬、不导电和不具有金属光泽,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过渡元素则是位于周期表中间的一组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多为具有多价态的元素。
不同元素的性质是由其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决定的。
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外层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因此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不同。
化学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可以预测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为化学实验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3. 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于其构成原子和键合方式的不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性质和物理化学特点。
化合物是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对象,例如水、氨、二氧化碳等都是重要的化合物。
元素的化合物是化学结合力作用下的产物。
化学结合力是指不同原子之间由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方式所形成的相互吸引作用。
不同化学结合方式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共价键化合物通常为分子化合物,具有共价键作用下的原子吸引力;离子化合物通常为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作用下的离子吸引力;金属键化合物则具有金属中电子的自由活动特点,形成金属晶格结构。
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结合力的本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规律。
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元素及其性质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所有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天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是人工合成的。
2.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化学性质,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金属loid元素(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如导电、导热、延展性等;非金属元素大多数是固体,其性质与金属相反,如不导电、易破碎等;金属loid元素则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
3.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和元素性质的一定规律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呈周期性的特点,即相邻元素的性质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是由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在周期表中的规律性导致的。
二、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合的形成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云层的形式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符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位置。
化学符号是用来代表元素的简写形式,通常采用拉丁文或者拉丁文的别名的缩写。
3. 元素的化合及化合价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形成化合物,其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
化合价是一种描述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参与反应的能力标志,是指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相对于自由原子状态像是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
三、元素的普及现象及其应用1.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金属元素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和韧性等特性,因此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铁的应用于制造建筑材料,铜的应用于制造电线等。
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导电、不导热、易破碎,但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碳、硅、磷等具有特殊的性质,在高分子材料、半导体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金属loid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金属loid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如硼的应用于玻璃制造,锗的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相对原子质量=二、元素符号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质子数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例如: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Fe3.+: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2个钠离子:2Na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和原子半径的比较方法类似,所以方法基本通用。
常用方法个人总结如下:(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K+和Na+,K和Na(2)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Na+和Al3+,Na和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阳离子,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
例如Cl->K+(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较:阳离子<原子<阴离子,例如Na+ < Na,Cl< Cl-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2+2-21、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 含义:A 表示某种物质;B 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H 2O :A 表示水这种物质;B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一个水分子;D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 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 2;4H 2O :表示4个水分子。
4、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3H 2O :3表示3个水分子。
5、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 2O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6、 化学式的书写:⑴单质: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H 2、氧气:O 2B :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Fe ;红磷: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四氧化三铁:Fe 3O 4;氯化镁:Mg +2 Cl -12;硫酸钠: Na +12SO 47、 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 含有酸根(NO 3、SO 4、CO 3、PO 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 )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例如:Fe 3O 4:四氧化三铁;MgCl 2:氯化镁;Al(NO 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
二、化合价1、 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 2。
3、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例如:MgCl 2。
: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b+a 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镁离子:Mg 2+与+2价的镁元素:Mg +2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 m B n 为例, 即(+a)×m +(-b)×n =0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 (2)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附: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 3 氢氧根:OH 碳酸根:CO 3 硫酸根:SO 4 磷酸根:PO 4 铵根:NH 4 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K + Ca 2+ Na + Mg 2+ Zn 2+ Al 3+ Fe 3+ Fe 2+Ag +H + NH 4+ Cl - O 2- S 2- SO 42- CO 32- NO 3- OH - PO 43-等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以A m B n 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Mr(A m B n )=Ar(A)×m +Ar(B)×n2、各元素的质量比 A 元素质量与B 元素质量的比=[Ar(A)×m] :[Ar(B)×n] 3.元素质量分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