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给药新途径

合集下载

简述胰岛素注射作用途径

简述胰岛素注射作用途径

简述胰岛素注射作用途径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

它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

胰岛素注射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给予患者胰岛素,起到补充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注射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皮下注射:这是最常用的胰岛素注射方式。

胰岛素通过皮下组织进入血液,然后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在脂肪组织中起到缓慢释放的作用,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

2.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一般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治疗,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等。

静脉注射胰岛素可以迅速降低血糖,以纠正急性高血糖导致的危急情况。

3. 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通过将胰岛素连续注射到皮下组织,模拟健康人体内胰岛细胞的正常分泌过程。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广泛应用,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以上的途径,胰岛素注射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给予患者,如胰岛素喷雾剂、胰岛素吸入剂等。

这些方式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不断探索中。

胰岛素注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降低血糖: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2. 防止糖尿病并发症: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部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胰岛素注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3. 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帮助肌肉和组织修复和生长。

这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恢复以及一些需要肌肉修复的患者非常重要。

4. 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可以抑制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储存。

这有助于维持脂肪组织的正常功能,并防止脂肪过量分解导致的酮症酸中毒。

总之,胰岛素注射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通过补充胰岛素的缺乏,调节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等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但是,由于它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使用不当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甚至引起危险情况。

因此,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来使用,并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1.注射部位选择在使用胰岛素时,注射部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腹部、上臂、臀部和大腿。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避免选择静脉、神经和结节较大的部位。

另外,为了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引起局部的组织炎症,应注意每次注射时更换注射部位。

并应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胰岛素通常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

注射前应将药瓶或注射器摇匀,以使胰岛素溶液均匀。

然后,选择注射部位并消毒皮肤。

在注射时,应先将药液吸入注射器中,然后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缓慢注射药液。

注射完毕后,注意脱针时避免溢出药液,也不要用力摇动注射部位。

此外,对于长效胰岛素,应尽可能在晚上睡前注射,以模拟人体天然分泌胰岛素的节律,达到更好的疗效。

3.胰岛素的剂量控制胰岛素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胰岛素前,患者应测定血糖水平,然后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剂量。

另外,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经常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水平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二、胰岛素的注意事项1.储存条件胰岛素的保存条件非常重要。

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药品的稳定性和活性。

通常来说,胰岛素应保存在冰箱中,并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高温的影响。

同时,不能将胰岛素冻结或加热。

在注射前,应将胰岛素溶液放在室温下静置数分钟,使其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注射。

这样可以避免药液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药物的疗效。

2.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人体内分泌胰岛素分为胰岛素和胰岛素抑制素两类。

临床使用中主要包括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短效作用型胰岛素、中等作用型胰岛素、长效作用型胰岛素、混合型胰岛素等类型。

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或高血糖。

根据病情的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个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示例。

一、胰岛素种类和用法: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用于餐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

通常在餐前15-30分钟注射,作用时间约为2-4小时。

2. 短效和常规作用型胰岛素:用于控制空腹血糖和给予基础胰岛素。

通常在空腹状态注射,作用时间分别约为4-6小时和8-12小时。

3. 中效作用型胰岛素: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约为12-18小时。

4.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可持续超过24小时。

二、胰岛素治疗方案:1. 普通型1型糖尿病患者:早晚各注射短效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晚上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一次,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

2. 混合型2型糖尿病患者:早晚各注射短效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晚上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一次,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

需要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3. 常规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早晚各注射常规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早晚各注射常规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需要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三、胰岛素剂量调整:胰岛素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以下是常见的胰岛素剂量调整原则:1. 空腹血糖过高:增加胰岛素剂量,或增加胰岛素注射次数。

2. 餐后血糖过高:增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剂量,或增加注射时间。

3. 低血糖: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减少注射时间。

四、饮食和运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和运动。

饮食方面,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技巧

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技巧
精选课件ppt
注射胰岛素(4)
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来注射 注射时,完全按下注射推
键 在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
下六秒钟以上,继续按住 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 这样可以确保正确的剂量 注入,并且阻止身体内的 血液或其他液体流入针头 或胰岛素笔芯内
精选课件ppt
注射后
在注射完后,装回 外针帽,旋下针头
胰岛素吸收的影响因素
胰岛素类型和剂量
➢ 中长效胰岛素吸收慢,短效速效吸收快 ➢ 大剂量高浓度的胰岛素吸收延缓,建议剂量大于40 IU
时分次给药
患者因素
➢ 运动、按摩注射部位、高温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 ➢ 环境温度低、吸烟减慢胰岛素吸收速度
注射技术
➢ 确保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
注射部位
➢ 腹部吸收最快,依次为上臂、大腿、臀部吸收最慢
小心地将针头丢 弃
戴回笔帽
精选课件ppt
注射角度
儿童和消瘦成年人 正常体重成年人 肥胖成年人
45° 角 腹部或大腿 捏起皮摺
90° 角 腹部或大腿 捏起皮摺
精选课件ppt
90° 角 大腿: 捏起皮摺 腹部: 不需捏皮 摺
注意事项-1
在旋回活塞杆时,如果回弹装置被卡住, 应往两边轻轻摇动,直到回弹装置出来为 止 活塞杆只能旋回,不能往回推
姜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1303-5
精选课件ppt
胰岛素注射——皮下组织
理想吸收区域
胰岛素必须注入皮下组 织内(45~90°角进针) ,如误入肌肉,吸收速 率比皮下快8倍,将影响 胰岛素的功效。
孙美红等.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11):73-4. 精选课件ppt
类型。注射前,一定要确定使用正确的胰岛素类型 • 每次注射前,必须将针头往上竖立,将空气排出 • 注射前,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剂量作一次性的注射;注射完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二)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二)
上市I。 J q
2 降糖新药不断上市 . 4 2 . 胰 升糖 素肽( L 一 ) 药名“ 它” 是由美 国科学 .1 4 G P1 倍 , 家从蜥蜴唾液 中提取 的一种不是胰 岛素 的注 射液。其降糖机 制: 一是促进胰 岛细胞再 生和增殖 , 从而有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 其促 分泌作用有血糖依赖性 , 血糖 高分 泌多 , 血糖低分泌少 ; 二 是可抑制餐后胰升糖素释放 , 延缓 胃肠 排空 , 减慢糖的吸收 , 降 低体 重平均 3 g 年 ,最 多下降 1 g . k/ 4 6 ;三是提 高胰 岛素敏感 k 性, 改善胰岛素第一相分泌 , 因而有 明显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用法 :每 日 2次皮下 注射 ,4周后 5 %的患者可实 现血糖达 2 0
维普资讯
一 ∞园目鲶囤
糖尿病 的诊 断和治疗进展( ) 二
李 健
( 天津市河北 区中山医 院, 天津 3 0 4 ) 0 12
23 胰岛素治疗 的方 法 . 3
1型糖尿 病 由于体 内胰 岛素
型还是 2型糖 尿病 患者胰岛素治疗都 必须个体化嘲 。 23 胰 岛素新的给药途径 .. 4 胰岛素有了新的给药途径 : 随着科 学技 术的不断进步 ,
人, 药效迅速。 据报道 , 06年 5 中旬起 , 国一些糖 尿病 自2 0 月 德
以降低午餐后血糖 ,往往需要借助 d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
葡萄糖 的吸收以降低午餐后血糖 ; 晚餐前注射 的预混胰岛素的 中效成 分会 在午夜 ( 注射后 6h 1 ) 到作 用高峰 , ~ 0h 达 增加夜间 低血糖的风险 ,凌晨作用逐 渐减 弱又不足 以理想控制空 腹血
糖, 此时应改用前一方案控制血糖 。
2型糖 尿病在 口服药物失效后 多采用 胰 岛素与 口服 药物 的联合治疗 , 除非在病程后期有使用 口服药物的禁忌证才单独 应用胰 岛素 。 有资料表明空腹血糖水平与体 内胰 岛素缺乏呈线 性相关 , 空腹血糖越高 , 明体 内胰 岛素分泌缺 陷越严重 , 表 越有 必 要联合胰岛素治疗 。 最常用 的联合治疗 方案是在原来 口服药 物( 如果胰 岛功能 衰竭则 要停用胰 岛素促 分泌剂 ) 的基础 上于 睡前加用 中效或 长效胰 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理想范 围 , 也 有助于 口服药物控制餐后血糖。由于 中效胰岛素的作用在第 2 天下午( 约注射后 1 ~ 8h 消失 , 4h 1 ) 如果 睡前注射 中效胰 岛素 后第 2天空腹 、 早餐后 和午餐后血糖控 制满意 , 而晚餐后 血糖 单靠 口服药物控制不理想 , 表明 内生胰 岛素不足 , 应在早 餐前 加用 1 中效胰 岛素或者改为每 日注射 1 次 次长效胰岛素。由于 2型糖尿病 尚存在部分胰 岛功能 , 能根据血糖 的变化 分泌胰岛 素, 采用早 、 晚餐前注射短效 和中效预混胰 岛素大多 能控 制 比 较理想 。如果胰 岛功能衰竭 , 可能也需要每 日 4次的胰岛素强 化治疗 以控制血糖 。 对新诊 断的 2型糖尿病采用 的胰 岛素 强化治疗方 案为胰 岛素泵 治疗或每 日4次胰 岛素注射 ( 3餐前 短效胰 岛素 +睡前 中效胰 岛素 )可以很快地理想控制血糖 。 , 在胰 岛功 能部分逆转 和胰 岛素抵抗改善后低血糖发生增 多, 需要及时减少胰岛素剂

胰岛素的眼部给药途径

胰岛素的眼部给药途径

胰岛素的眼部给药途径标签:胰岛素;最低有效浓度;安全性口服用药和注射给药,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会带来许多痛苦和不便,因此,非注射给药途径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特别是肽类口服给药由于被胃肠道破坏,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其非注射途径用药,且希望达到全身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活跃[1,2],尤其经眼黏膜给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肽类非注射给药途径展示了乐观前景。

1 胰岛素经眼给药的吸收转运途径将药物滴入结膜囊内,通过角膜、结膜和鼻泪管这3个部位吸收进入体内,具体如下:通过角膜吸收进入眼球内,药量小于1%;通过结膜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系统,其量约为25%~35%;通过鼻泪管黏膜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系统约60%~70%。

因此,经眼给药后,约99%以上的药物经眼结膜和鼻泪管黏膜吸收进入到全身循环系统,仅有不到1%的药物进入眼球内。

因此,经眼给药达到全身给药的途径在眼科生理学上是可行的。

胰岛素经眼给药的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观点。

为了测定眼结膜和鼻泪管系统对胰岛素的全身吸收分别所起的作用,将部分动物的眼结膜和泪小管封闭,其余部分动物的泪小管不封闭,并将实验动物分成4组,每组6只。

对每一种胰岛素而言,以泪小管封闭的动物作为一个整体,未封闭的动物作为一个整体可计算出通过眼结膜吸收的胰岛素占总吸收量的百分比。

结果表明胰岛素+BL-9和胰岛素+Brij-78经眼结膜吸收的百分率分别为28%和34%,经鼻泪管吸收的百分率分别为66%和70%。

2 胰岛素经眼给药的吸收与吸收促进剂用同位素标记的一些小分子肽类药物如血管加压素、催产素及胰高血糖素的经眼给药吸收则较差。

因此在处方加入适当的促进剂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可使血中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Chiou等[3]对50余种吸收促进剂进行了筛选,发现BL-9和Brij-78对肽类药物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0.5%的BL-9和Brij-78能有效促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吸收,且不产生局部过敏反应及局部刺激作用。

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有哪些关于《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精胰岛素表明人体内的一种生长激素,它主要是控制血糖的成分,胰岛素分泌过多或是过少,都是影响血糖值的成分,胰岛素分泌少,造成血糖值提高,因此根据一些,甘精胰岛素注射的方式,来维持人体的身心健康情况,下边我们就介绍一下甘精胰岛素的注射方式有什么。

1、甘精胰岛素注射方式:挑选注射位置,用酒精棉球消毒杀菌注射位置皮肤。

注射时要一只手轻轻地食指拇指配合捏起注射位置2~3公分宽的皮肤,并造成轻度疼痛,另一手握甘精胰岛素注射器,将针管以45°~90°角迅速刺进注射位置,推注药水,随后释放压力提到的皮肤。

体瘦者和少年儿童以45°角入针注射,体胖者以90°角注射。

注射后快速拔出来针管,拔针时不可以改变方位,用干净药棉被压迫注射位置5~8秒,但不要揉。

全部注射全过程,维持肌肉放松。

若一次注射使用量超过40u,分2次注射在同一位置注射最好是间距1月以上。

2、注射器的多次重复使用:甘精胰岛素专用型注射器,多次重复使用会使针管出現毛边、蝎子摆尾,提升注射时的疼痛,因此最好是不必多次重复使用。

如经济发展标准差可多次重复使用,但务必留意以下内容:(1)只有自己多次重复使用。

(2)注射器不在应用时一定要盖上针帽。

(3)除开干净的皮肤及甘精胰岛素瓶盖外,不必让针管触碰一切别的物件,不然需拆换。

(4)针管变弯或钝了后不可再用。

(5)不能用酒精擦拭针管。

(6)尽量避免多次重复使用频次,反复应用不必超出10次或3天。

3、缓解注射时疼痛的方法:(1)甘精胰岛素应放至室内温度下;(2)待消毒杀菌皮肤的酒精挥发;(3)注射器中没有气泡;(4)入针要快;(5)入针和拔针时别改变方位;(6)肌肉放松;(7)拆换注射位置;(8)尽量避免注射器多次重复使用频次。

以上便是甘精胰岛素的注射方式。

很多人由于在应用甘精胰岛素的注射的情况下,沒有依照恰当的注射方式,反倒不可以做到医治疾患的目地,有的甘精胰岛素的注射方式是不正确的,还会继续引起更为严重的病况,因此有需要的病人,一定把以上的方式学好。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作者:张泽宇来源:《祝您健康》2003年第03期刘教授患糖尿病已有多年。

由于用药及时准确,病情基本上控制得不错。

惟一比较烦心的事,就是每日三餐之前都必须注射胰岛素,在家时皆由老伴承担,可每当外出讲学、开会则很不方便。

在美国进修的女儿回国探亲,给父亲带来了胰岛素干粉吸入剂。

这是一种全新的给药剂型,通过肺粘膜吸收的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患者只要拿起吸入器,对准口腔轻轻一喷,就能将定量的胰岛素粉剂喷于咽部,再经呼吸道人肺,通过支气管粘膜吸收,很快发挥降血糖作用。

刘教授试用后确实有效,真是如获至宝。

据女儿说,这是美国药学家的杰作,堪称是当今医药科技的重大进展。

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药物,不容易透过粘膜吸收。

采用一种特殊的设备将胰岛素加工成极细的超微粉末,便可大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同时再利用压缩气体将气雾剂罐内的超微粉压出来,从而达到治疗效应。

预计这种产品将会成为医药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为众多胰岛功能丧失的糖尿病患者造福。

而给人带来刺痛的胰岛素注射剂,将会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关于胰岛素给药新途径,一直是药学家们努力解决的科研课题如今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并不断地传出佳音:一、鼻腔给药已获成功从人体生理结构上来讲,鼻腔内细胞表面长有大量的微细绒毛,起着呼吸过滤作用。

这也可以大大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

鼻粘膜中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非常丰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还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药效损失。

二、口服胰岛素就要梦想成真人们一直有这样的期盼:胰岛素如能口服该有多好!如今,这一梦想终将成为现实。

新的输送办法采用一种特殊的化学基质包裹着胰岛素微粒,保护其安全地通过胃的强酸环境而不会遭到破坏。

将胰岛素与适量胆酸钠混合制成微囊剂,再用上丙烯树脂包衣,就可以使其不受损害地经胃到达小肠上段。

这种聚合物外衣在小肠弱碱性环境中分解,释放出胰岛素,粘附于小肠壁上产生治疗作用。

还有一种使用凝胶剂制备的口服微球,在胃内不释药,进入小肠后则迅速膨胀、释放出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用法用量

胰岛素治疗的用法用量

胰岛素治疗的用法用量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它通过调节血糖水平,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来确定用法和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并举例说明。

首先,关于胰岛素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射方法胰岛素主要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可以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注射器或泵等设备。

注射时需要保持良好的注射技巧,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轮换注射点以避免局部脂肪增生。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避免过深或过浅的注射。

2.注射时机胰岛素的注射时机要根据个体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血糖控制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早餐前、午餐前和晚餐前都是常见的注射时机,可以根据个体的饮食情况和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注射时间。

3.注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腹部、臀部和大腿外侧等。

腹部注射胰岛素吸收较快,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有利;臀部和大腿外侧注射胰岛素吸收较慢,适合长效胰岛素的注射,可以提供全天的血糖控制。

接下来,关于胰岛素的用量,需要根据个体差异、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常见的用量调控包括以下几方面:1.胰岛素种类根据病情和需要,胰岛素可以分为快速作用型、中长效型和混合型。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适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中长效型胰岛素适用于基础血糖控制,混合型胰岛素适用于既需要餐后又需要基础血糖控制的情况。

2.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胰岛素需求量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病情调整用量。

一般来说,胰岛素用量在起始阶段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

3.饮食调控胰岛素的剂量需要根据饮食情况来调整。

饮食中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需要根据餐前血糖和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来决定胰岛素的用量。

举例来说,假设患者A是一位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医生建议他在早餐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

患者A每天早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平均为50克,葡萄糖水平在目标范围之外。

在医生的指导下,初始胰岛素剂量为4单位。

最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最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Adapted from 史轶蘩《协和内分泌与代谢学》1999年版.
11
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促进大多数氨基酸转运进入肌肉、刺激蛋白质合成及 抑制蛋白质分解代谢 胰岛素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机制增加体内蛋白质的贮存:
增加组织氨基酸的摄取 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降低蛋白质分解代谢 降低氨基酸的氧化
1996 胰岛素类似物 1987 人胰岛素
1981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1973 单组分胰岛素 1965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3 长效胰岛素 1938 NPH 胰岛素 1936 PZI 胰岛素 1921 胰岛素用于临床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起效慢,不能模仿进餐后胰岛素的快速分泌模式 餐前30分钟注射,使治疗的依从性降低 作用时间长,使病人在两餐间可能发生低血糖
中效人胰岛素vs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有作用高峰,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 作用时间不能达到24小时
23
不同胰岛素的时间作用曲线如下图所示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常规人胰岛素 NPH胰岛素 诺和平 甘精胰岛素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的概述 胰岛素的分类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 胰岛素注射技术和注射装置
2
胰岛素的问世
1923年
1889年
胰岛素发现的先驱
1889年德国医学家 Oskar Minkowski 和Josef von Mering发现切除胰 腺的狗出现糖尿病, 从而最早提出胰腺 和糖尿病发病有关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接受胰岛素治疗: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至增生期,血糖水平较高 糖尿病性肾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 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 妊娠期及哺乳期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 病人同时患有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垂体前叶激素治疗的疾病,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及垂体前叶功能低减等 显著消瘦的病人

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刘慧敏;朱雪松;陈富超;李春雷;黄麟杰;李鹏【摘要】Insulin remains to be an important antidiabetic drug. The tradition availability of insulin i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hich brings pain and inconvenience, so researchers pursued convenient and complia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 with little injury continuously. This review covers various delivery systems of insulin on the basis of recent literatures.%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传统的皮下注射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不便,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以期寻找到方便、顺应性好、损伤小的给药方式.本文对近年来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3(016)004【总页数】4页(P329-332)【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作者】刘慧敏;朱雪松;陈富超;李春雷;黄麟杰;李鹏【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药学部,湖北,十堰,442008【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敏感性降低而导致的一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

迄今为止,应用于临床达90年之久的胰岛素(Insulin)仍是糖尿病治疗中控制血糖最重要的手段。

临床上以反复注射为主要途径,疼痛感强,易产生皮下脂肪萎缩、皮下组织增生等局部反应,还可能会由于释药不稳定导致低血糖反应。

鉴于传统给药方式使用不便、顺应性差的问题,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新型给药系统,如口服、肺部、鼻腔、经皮给药等,现将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综述。

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廖玉梅;王青;熊予波;高敏;徐春华【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综合版》【年(卷),期】2009(024)008【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时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为合理使用胰岛素、减少腹膜炎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47倒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组(23例)和皮下组(24例),腹腔组行腹腔给药(胰岛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行cAPD治疗),皮下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

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胰岛素用量、费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血糖控制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应用胰岛素剂量是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的2倍,但腹腔给药比皮下注射费用低4.73倍。

发生腹膜炎的原因主要为已培训人员操作不规范及更换未经正规培训的人员操作。

结论在规范培训、严格考核、定期追踪随访CAPD患者的情况下,胰岛素腹腔内给药不会增加腹膜炎的发生率,且可减少费用,减轻患者痛苦,为CAPD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提供了控制血糖的新途径。

【总页数】0页(P8-10)【作者】廖玉梅;王青;熊予波;高敏;徐春华【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广东深圳518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J], 廖玉梅;王青;熊子波;高敏;徐春华2.延续护理对CAP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J], 司延萍;杨明莹;杨倩蓉;杨娇;李丹娜;王会笑;笪俊;姚呈3.急性细菌性腹膜炎CAPD患者透出液透明质酸水平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 [J], 金惠敏;郭黎莉;袁伟杰;叶志斌4.腹膜炎对CAPD患者腹膜小分子物质转运与超滤功能的影响 [J], 刘文虎;王质刚;刘桂玲;张育5.营养状况对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影响 [J], 童金;徐卫锋;孙章松;周萍;张飞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公式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公式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公式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其他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疾病。

正确的使用胰岛素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公式以及一些相关的实际例子,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胰岛素的使用。

一、胰岛素的用法胰岛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皮肤贴片和胰岛素泵等方式使用。

其中,皮下注射是最常见的给药方法,也是最经济实用的方式。

具体使用步骤如下:1. 首先,需要准备好注射器或胰岛素笔、胰岛素药瓶、棉球、酒精等工具和材料;2. 洗净双手,选取注射部位,通常可以选择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外侧;3. 使用酒精棉球清洁注射部位,待干燥;4. 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上装上针头,把胰岛素药瓶摇匀,抽取所需剂量的胰岛素;5. 轻轻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将针头迅速插入皮下,并按下注射器活塞或胰岛素笔的按钮,将胰岛素注射进入皮下组织;6. 留针5秒钟,然后缓慢拔出针头,用棉球轻压注射部位,以防止渗血;7. 扔掉已使用过的针头,并妥善处理注射器或胰岛素笔。

二、胰岛素的用量公式胰岛素的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食物摄入情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调整。

胰岛素剂量的计算通常使用的是“基础胰岛素”和“餐后胰岛素”的概念。

1.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是指用于控制空腹血糖的胰岛素剂量,通常被称为长效胰岛素。

对于新病例患者,一般建议初始基础胰岛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0.4单位/小时。

以此为基础,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需求,逐步调整剂量,直到达到理想的空腹血糖水平。

2. 餐后胰岛素:餐后胰岛素是指用于控制餐后血糖的胰岛素剂量,通常被称为快速或短效胰岛素。

在计算餐后胰岛素剂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a. 预估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每克碳水化合物一般需要0.05-0.1单位胰岛素;b. 血糖目标值:正常人的血糖范围为3.9-7.8mmol/L,糖尿病人血糖目标值一般为4-8mmol/L;c. 胰岛素敏感性:不同人的胰岛素敏感性不同,同一剂量的胰岛素在不同人体内的效果不同。

胰岛素注射的方法

胰岛素注射的方法

胰岛素注射的方法
胰岛素注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皮下注射:这是最常用的胰岛素注射方法。

将胰岛素注射器插入皮下组织,通常在腹部、大腿前侧、上臂外侧或臀部注射。

2. 肌肉注射:在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中,而不是皮下组织中。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3. 静脉注射:在某些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给予胰岛素。

这一方法通常在医院或医疗设施中进行。

注射胰岛素的具体方法:
1. 洗净双手。

2. 准备所需的胰岛素注射器和胰岛素瓶。

3. 确保瓶盖和皮肤清洁,用酒精棉球擦拭瓶盖,并等待干燥。

4. 用一只手捏起皮肤,用另一只手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下组织中。

5. 缓慢推动柱塞,将胰岛素注入皮下组织中,以确保注射完全。

6. 缓慢将注射器从皮下抽出。

7. 使用封闭性容器或安全器皿来放置已使用的注射器。

8. 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同一部位出现反复刺激。

除了正确的注射方法外,还需要咨询医生或专业护士确定正确的胰岛素剂量和注射时间。

注射胰岛素前,最好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预先的血糖监测。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困惑,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胰岛素注射用法和用量

胰岛素注射用法和用量

胰岛素注射用法和用量胰岛素是大分子肽,在消化道内会被蛋白分解酶分解、消化,失去生理学活性;另外胰岛素分子较大,有很强的分子间聚合趋势,形成较大分子量的寡聚体,难以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发挥效应。

故目前胰岛素口服制剂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胰岛素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后,先经毛细血管、静脉系统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及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在外周血管滞留较长,不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而体内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分泌后经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经下腔静脉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胰岛素均应采用皮下注射给药。

现在广泛采用特殊的胰岛素注射器(此注射器的刻度为一格一个单位),笔式注射器和胰岛素输注泵。

笔式注射器现有诺和诺德公司出品的诺和笔,礼来公司的优伴,但均得使用为之配套的卡瓶式胰岛素。

使用时装入“笔”内,旋转笔帽即可调节注射的胰岛素单位,调节时可发出响声,有利于盲人或视力不佳者;其注射的针均较细,故注射时基本没有疼痛。

(1)补充治疗:当口服降糖药后,空腹血糖仍高(当药物在夜间减弱或有黎明现象时)可采用胰岛素补充治疗。

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能减少夜间肝糖原的产生和降低空腹血糖;中效胰岛素最大降糖效果出现在注射后8小时,晚10时注射后,正好抵消在6:00-9:00之间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黎明现象);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7Am,此时病人已醒,易于监测血糖,也便于进食避免低血糖。

补充治疗的方法: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晚10时使用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开始剂量为0.2u/kg,3日后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u,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8mmol/L。

(2)替代治疗:当外源性胰岛素用量接近生理剂量时,改用替代治疗,替代治疗胰岛素用量估计:Ⅰ型糖尿病 0.7-0.8u/kg/dⅡ型糖尿病大于1.0u/kg/d三次注射疗法:用于1型糖尿病尚存部分内生胰岛功能或2型糖尿病有条件自我监测血糖者。

胰岛素制剂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胰岛素制剂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产学研论坛Chan Xue Yan Lun Tan商品与质量SHANGPINYUZHILIANG398胰岛素(insulin,INS)是脊椎动物胰脏β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首选药物。

但因胰岛素相对分子量大,半衰期短,易被胃肠道蛋白水解酶降解,故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

目前的胰岛素产品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胰岛素类似物目前胰岛素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是各种胰岛素类似物的上市。

所谓人胰岛素类似物,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人胰岛素结构的基础上,将其中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替换或在胰岛素链上连接上新的氨基酸,胰岛素的降糖性质不变,而吸收特性改变,使其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特点,更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

1、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有三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Lispro、Aspart 和Glulisjne。

Lispro [1]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由美国礼来(EliLilly)公司研制生产,商品名为优泌乐(Humalog)。

研究发现胰岛素B 链28位的脯氨酸残基阻碍胰岛素解离为单体,并影响皮下吸收速度。

故Lispro 是将B 链28位脯氨酸与29位赖氨酸互换而成的类似物,这样既不影响胰岛素的活性,也加快了胰岛素的吸收。

2、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已上市的有甘精胰岛素(Glargine)。

Glargine 于2000年6月在德国上市,其分子结构特点是用甘氨酸取代了胰岛素分子A 链第21位的天冬氨酸,在B 链31位和32位增加了两个精氨酸。

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与中效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的吸收变异小,使用甘精胰岛素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降低[2]。

(二)胰岛素新的剂型与给药方式1、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使用者将需要的给药剂量参数存入微处理器中,胰岛索注射量由微处理器控制。

6.5 胰岛素简介

6.5  胰岛素简介

第六章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6.5 胰岛素的简介
胰岛素 (Insulin)
调节血糖的激素:
降糖激素胰岛素
升糖激素
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保持平衡
胰岛素(insulin)
分子量为5.8kD,由两条多肽链组成(A、B链),中间两个二硫键。

药用胰岛素根据来源分为两类:
①动物胰岛素:从牛、猪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

②人胰岛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可静脉注射。

Sir Frederick
Grant Banting
Charles Herbert Best John James
Rickets MacLeod
James Bertram Colli p
猪胰岛素结构
人胰岛素结构
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的区别
胰岛素制剂分类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无效,皮下或静脉注射;
(2006年FDA批准吸入性胰岛素上市,开辟了胰岛素给药新途径)
消除半衰期为 5~10分钟,肝肾灭活,尿排出;
注意
加入碱性蛋白质(如精蛋白、珠蛋白),提高其等电点,使吸收缓慢,再加锌使之稳定,延长一次给药的作用时间。

(注:均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

)。

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患糖尿病的人数也随之增加。

针对糖尿病这一疾病的治疗方式也不断得到进步与改进。

那么,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基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因此,胰岛素的生成能力是治疗糖尿病的重点。

此时,基因治疗就可以上场了。

现在,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研制出针对胰岛素生成的基因治疗药物,这些药物的应用可以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生成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

二、人工胰岛技术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实时监测病人血糖是一个很杂乱而且痛苦的过程。

而现在的人工胰岛技术允许糖尿病患者不再需用餐时定时注射胰岛素,而是将人工胰岛缝进皮下组织,在需要时自动分泌胰岛素,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这一技术开创了全新的治疗糖尿病新途径,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肠道调节肠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理器官,也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现在,科学家们成功的研制出了一种肠道调节药,通过调节患者的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有效减轻胰岛细胞生长的问题,逐渐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四、营养配餐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功能有所下降,需要摄入一定营养成分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饮食调节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至关重要,根据病人不同的需要需给予不同的营养餐方案。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也在大力推广适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营养方案。

健康营养的饮食习惯,对于控制糖尿病的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结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糖尿病治疗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目前基因治疗、人工胰岛技术、肠道调节和营养配餐等都是糖尿病治疗的最新进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治疗糖尿病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更加科学化。

预计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会更加精准、个性化,让患者早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作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临床直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普通制剂每日需用3~4次,长期用药可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因此,给药新途径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近年药剂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目,胰岛素已可通过下列新的给药途径应用:
鼻腔黏膜细胞表面有量的微细绒毛,可大大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

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十分丰富,有利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

鼻腔中酶的含量很低,对大分子蛋白质的分解作用远低于胃肠黏膜。

些特点都十分有利于胰岛素的透过和吸收,鼻内给药也就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为提高给药时的生物利用度,常采用固醇类或甾甙类亲脂性物质做吸收促进剂,将其与胰岛素做成混悬液作用于鼻黏膜中的类脂而增加后者的吸收,目前的制剂生物利用度可达11.3%。

另有研究发现,粒径为300~400纳米的脱乙酰壳糖毫微粒作为载体可显著增强胰岛素穿透鼻黏膜的能力,使药物在鼻内的吸收增多。

口服是最便利的给药途径。

有研究者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45纳米的胰岛素药物毫微粒,按每公斤体重100单位的剂量给糖尿病大鼠口服后,血糖水平于两天后下降至原来的1/2,且降糖作用维持达10~13天之久,具有良好的缓释性。

由于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高低不同,持久的降糖作用在临床上难以
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因此,国内推出一作用周期短的口服毫微粒,给药6~7小时后血糖水平可
降到最低,药效持续天。

据研究,将40单位胰岛素与不同剂量的胆酸钠混合后制成胶囊,再用丙烯酸树脂S100包衣,然后给糖尿病兔口服,结果显示,口服含50毫克胆酸钠的胰岛素胶囊,3小时后血糖水平降至原来的69%,5小时后为48%,作用十分显著。

本方法具有两大优点:①直肠内pH值接近中性或微碱性,且水解酶活性低,药物极少被破坏。

②可基本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因此直肠给药是一条颇为理想的给药途径。

但胰岛素是大分子药物,直肠内吸收相对困难,因而要加入促吸收剂,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有学者用泊洛沙姆做基质,制备了胰岛素栓剂。

动物实验发现,加用此基质后降糖作用大大改善。

另有人制得了一系列含脱氧胆酸、牛磺胆碱钠等的栓剂,每枚含胰岛素50单位,直肠给药于糖尿病兔,其降糖作用相当于皮下注射40单位胰岛素的56%,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透皮给药系统
皮肤中的水解酶活性很低,利于胰岛素透皮给药,但这种大分子蛋白质一般难于穿透皮肤,离子导入技术可使其在电场作用下透过皮肤角质层而被吸收入血。

国外已研制出脉冲直流离子电渗装置,在糖尿病小鼠腹部皮肤,应用电流0.25毫安,频率2000赫兹,药物可成功地穿透,很快产生降糖作用。

透皮前使用脱毛液可显著增强药效。

肺具有吸收表面积大、血液循环丰富、肽类水解酶活性低、药物易穿透的特点,为胰岛素吸收的理想
生理环境。

若加入促吸收剂,效果会佳。

经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利用度达26%,而在加入胆酸钠后,利用度跃升至69%。

指舌下和口腔颊部给药,由于此部位血管丰富,药物吸收后可直接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但口腔中含有许多水解酶,使得吸收很少。

有人发现,加入吸收促进剂后,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近年,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颇为活跃,但许多剂型仍有一些重要的影响环节有待完善,当前多数研究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