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降血糖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胰岛素与降糖药》PPT课件
嗜睡、眩晕、共济失调。 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黄疸及肝损害 持久性低血糖: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明显
精品文档
(五) 药物相互作用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与其它药物竞争结合血浆 蛋白,使游离型药物浓度上升引起低血糖
与氯丙嗪、糖皮质激素(肝药酶诱导)合用, 作用减弱
乙醇抑制糖异生,合用可造成低血糖
精品文档
第一节 胰岛素
精品文档
胰岛素的结构
分子量为56kD的酸性蛋白质 由两条多肽链以二硫键共价相连 A链有21个氨基酸残基 B链有30个氨基酸残基。
精品文档
体口内服过无程效,被消化酶破坏,必须注射给药
代谢快,t1/2仅5-6分钟,但可维持数小时 主要在肝、肾灭活
经谷胱甘肽转氨酶还原二硫键,再由蛋白水解酶 水解成短肽或氨基酸,或被肾胰岛素酶直接水解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 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 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 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 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 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精昏品文迷档。
噻唑烷酮类化合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 增加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临床应用
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 Ⅱ型糖尿病 不良反应 贫血,体重增加,水肿,心血管疾病等 胃肠刺激 曲格列酮明显肝毒性
精品文档
药理作用
PPAR的激动剂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PPARs)
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增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 缺乏 Ⅱ型(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
精品文档
(五) 药物相互作用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与其它药物竞争结合血浆 蛋白,使游离型药物浓度上升引起低血糖
与氯丙嗪、糖皮质激素(肝药酶诱导)合用, 作用减弱
乙醇抑制糖异生,合用可造成低血糖
精品文档
第一节 胰岛素
精品文档
胰岛素的结构
分子量为56kD的酸性蛋白质 由两条多肽链以二硫键共价相连 A链有21个氨基酸残基 B链有30个氨基酸残基。
精品文档
体口内服过无程效,被消化酶破坏,必须注射给药
代谢快,t1/2仅5-6分钟,但可维持数小时 主要在肝、肾灭活
经谷胱甘肽转氨酶还原二硫键,再由蛋白水解酶 水解成短肽或氨基酸,或被肾胰岛素酶直接水解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 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 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 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 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 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精昏品文迷档。
噻唑烷酮类化合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 增加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临床应用
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 Ⅱ型糖尿病 不良反应 贫血,体重增加,水肿,心血管疾病等 胃肠刺激 曲格列酮明显肝毒性
精品文档
药理作用
PPAR的激动剂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PPARs)
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增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 缺乏 Ⅱ型(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优选PPT资料
磺脲类 药物
K+通道关闭 胰岛素
磺脲类 药物的受体
K+ 去极化
刺激胰岛素的释放:通过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使ATP敏感的 K+通道受阻,引起去极化,使电压敏感性Ca 2+通道开放, 引起胰岛素释放。
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1、刺激胰岛素分泌,降血糖:对正常人、胰岛功能 尚存者有效;对1型糖尿病、无胰腺功能者无效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
胰腺
刺激胰岛素分泌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 血糖控制 素
降低肝糖生成 肝脏
增加葡萄糖摄取 肌肉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
葡萄糖 GLUT-2
ATP敏感的Ca2+通道开放胰岛素 K+通道关闭
葡萄糖 葡萄糖激酶 糖酵解
6-磷酸 葡萄糖
K+ 去极化
ATP
细胞排 颗粒作用
颗粒转位
第二代:在苯环左侧链(R1)接一芳香环的碳 酰胺基,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 降糖作用较第一代增加数十到上百倍
第三代:在R2加一个二环杂环,如格列齐特; 除降糖外,可改变血小板功能,对抑制血栓形 成有益
磺酰脲类的药代动力学
胃肠吸收快而完全 ①与水杨酸类、磺胺类、双香豆素类、氯
霉素抗真菌药氟康唑、咪康唑等,合用 易诱发低血糖反应 ②与噻嗪类、强利尿药、皮质激素,可减 弱磺酰脲的作用。 多数在肝脏内代谢,经肾排泄
作用机制: ①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②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③减少胰岛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减慢肝对胰岛素的
消除 ④促进生长抑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抗利尿作用:氯磺丙脲促进ADH分泌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第3代药具有降低血小板粘 附力,刺激纤溶酶原合成等特点(抗凝)
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课件
体重
肥胖患者应选择具有减重 作用的降糖药,而消瘦患 者则需避免使用会增加体 重的药物。
肝肾功能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选 择降糖药时应特别注意药 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
注射后应缓慢拔出针头, 避免造成出血或疼痛。
胰岛素的储存和携带方法
01
02
03
04
未开封的胰岛素应保存在2℃8℃的冷藏室中,避免冷冻或
解冻。
开封后的胰岛素可以放在室温 下保存,但应避免阳光直射和
高温。
携带胰岛素时应避免剧烈摇晃 和震动,以免影响药效。
外出旅行时应将胰岛素放在保 温包中,以保持药效的稳定。
01
03
注射胰岛素时应根据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不 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改注射时间。
04
注射胰岛素时应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胰岛素的自我注射技巧
01
注射胰岛素前应先洗手, 并确保注射器的清洁。
02
注射时应将胰岛素药瓶 放置稳定,确保针头在 注射时不会晃动。
03
04
注射时应将针头快速插 入皮下脂肪深层,避免 刺入肌肉或脂肪浅层。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
总结词
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起 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脂肪分解。
详细描述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是一类新型的降糖药物, 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起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脂肪分解, 从而降低血糖。这类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 者的血糖控制具有良好效果,尤其适用于以 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患者。常见的噻唑 烷二酮类降糖药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适用于轻中度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 少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磺脲类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ppt课件
来源:猪、羊、牛等家畜胰 腺中提取。
酶或微生物等半合成法合成 。
重组DNA技术
No Image
胰岛素的生 物学作用
糖代谢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脂肪代谢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蛋白质代谢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降血K+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长时间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1.糖代谢
降低血糖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来源增加去路
02
添加标题
二甲双胍 (metformin 甲福 明,降糖片)
【作用和用途】
1. 抑制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 2. 加强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肌肉无氧酵解; 3.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4. 抑制糖异生; 5. 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抑制胰岛素拮抗物的作用; 6. 降低血浆LDL和VLDL的水平
尿尿
。和心
分代白对
PART ONE
病率逐年增加,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继 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前全球有近2.3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现 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居世界第二。
型
病类
尿病
尿
糖
型 糖
一 .
,
,
。
胰 岛 素 依 赖 型 )
. 型 糖 尿 病 患 者
二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 IDDM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 NIDDM
依 赖,
)
型
素
岛
胰
尿病非
糖尿,
型糖
异娠
特妊
病
01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PPT课件
成本和保险覆盖比较
成本
胰岛素通常比口服降血糖药便宜,因为它的生产成本较低。
保险覆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一些保险计划中,胰岛素可能比口服降血糖药有更广泛的覆盖。
04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的 联合使用
联合使用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适应症
对于单一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高血糖,尤其是2型糖尿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
口服降血糖药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磺脲类
双胍类
适用于非肥胖或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尤其 是有胰岛功能者。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
适用于肥胖或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 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噻唑烷二酮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胰岛 素抵抗明显者。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 渐增加剂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磺脲类
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分 泌量。代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 特等。
双胍类
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促进肌肉摄取葡 萄糖,减少脂肪酸生成。代表药物有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代表药物有罗格 列酮、吡格列酮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 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代表药物有阿 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胰岛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适应症
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需要用胰岛素控制的血 糖水平的情况。
使用方法
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吸入式给药等途径。其中,皮下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 方式,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与降血糖药PPT课件
neural component: hypothalamic neurons releasing hypothalamic hormones →
pituitary component: pituitary cells releasing pituitary hormones →
peripheral targ第e14t页/共g8l7页and : releases
The Pancreas
第21页/共87页
第22页/共87页
• 胰岛是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仅占胰腺总体积的1%~2%。 • 胰岛细胞主要分为五种:
α细胞: 占胰岛25%,分泌胰高血糖素; β细胞: 占胰岛70%,分泌胰岛素; δ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 PP细胞: 分泌胰多肽
G细胞: 分泌胃泌素。
• Leonard Thompson: 男,14岁
FPG:27.8 mmol/L (500mg/dl), 尿量:3-5L/d, 24h尿糖:>100g。 1922.01.11 用胰腺提取物注射后: 病人自我感觉良好,
FPG:11.1 mmol/L (200mg/dl), 尿量:2-3L/d,24h尿糖:7.5g, 活到 35 yr。
regulates pituitary hormone release by negative feedback loops)
第13页/共87页
Hypothalamus and anterior pituitary
•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endocrine glands axis):
第10页/共87页
第11页/共87页
• 下丘脑分泌神经激素,把大脑等的神经信息转化为激素信息,通过特殊的门脉系统 (血管)传给垂体,控制垂体合成和释放各种促激素,进而控制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功 能。
pituitary component: pituitary cells releasing pituitary hormones →
peripheral targ第e14t页/共g8l7页and : releases
The Pancreas
第21页/共87页
第22页/共87页
• 胰岛是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仅占胰腺总体积的1%~2%。 • 胰岛细胞主要分为五种:
α细胞: 占胰岛25%,分泌胰高血糖素; β细胞: 占胰岛70%,分泌胰岛素; δ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 PP细胞: 分泌胰多肽
G细胞: 分泌胃泌素。
• Leonard Thompson: 男,14岁
FPG:27.8 mmol/L (500mg/dl), 尿量:3-5L/d, 24h尿糖:>100g。 1922.01.11 用胰腺提取物注射后: 病人自我感觉良好,
FPG:11.1 mmol/L (200mg/dl), 尿量:2-3L/d,24h尿糖:7.5g, 活到 35 yr。
regulates pituitary hormone release by negative feedback loops)
第13页/共87页
Hypothalamus and anterior pituitary
•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endocrine glands axis):
第10页/共87页
第11页/共87页
• 下丘脑分泌神经激素,把大脑等的神经信息转化为激素信息,通过特殊的门脉系统 (血管)传给垂体,控制垂体合成和释放各种促激素,进而控制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功 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其他:刺激食欲,增加体重;粒细胞减少
二、格列奈类(氯茴苯酸类)
• 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 糖。“餐时血糖调节剂”
• 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 他降糖药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
• 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 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不良反应
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腹张、排气等
一般不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第三节
其他新型降血糖药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 (DPP-4)抑制剂 • GLP-1: 肠促激素,具有以葡萄糖依赖方式作用于 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增加胰岛素 合成和分泌; 刺激β细胞的增殖和分泌,抑制β细胞凋亡, 增加β细胞数量; 抑制胰高血糖的分泌; 抑制食欲与摄食;延缓胃排空等。 • GLP-1在体内可迅速被DPP-4降解而失去活性。
三. 双胍类
• 作用机制:
–阻碍葡萄糖在肠道内的吸收 –增加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增加肌肉组织中葡萄糖的无氧酵解 –减少肝内糖异生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类药对正常人的血糖无影响,当胰岛素功能 完全消失时,仍有降血糖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或饮食控
2.促生长作用
三. 临床应用
1、治疗糖尿病 (1)重症糖尿病(IDDM I型)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 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 3 )糖尿病发生的各种急性或严重性并发症者,如酮症酸 中毒及高渗性高血糖昏迷 (4)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血糖药冶疗无效的糖尿病 (5)合并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及大手术等的各型糖尿病
刺激分泌
口服
四. 胰岛素增效剂(噻唑烷二酮类)
(针对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
机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 )结 合,激活调节糖和脂肪代谢的胰岛素反应基因。作用的发 挥需要胰岛素存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其他降血糖药疗效不佳的II型糖尿病,尤其是有 胰岛素抵抗者。 不良反应 • 常见副作用:体重增加和水肿,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 表现更加明显。 • 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相关。 有心力衰竭、活动性 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 倍及严重骨质疏松 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应禁用本类药物。
制未成功的病人。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 中有金属味等。 抑制维生素B12吸收,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苯乙福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易引起乳酸性 酸中毒。
比较
胰岛素
降糖作用
正常人 胰岛功能尚存 胰岛功能基本消失
磺酰脲类
双胍类
﹢ ﹢
补充
皮下注射
﹢ ﹢
促进糖的利用
口服
主要作用方式 给药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 GLP-1 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依克那肽)和利拉鲁肽,均需皮
下注射 通过激动 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 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可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胰岛素第一时相 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 制来减少进食量。 可有效降低血糖,并有显著降低体重和改善甘油三酯、血压和 体重的作用。 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 常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单独使用 不明 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胰岛素及降血糖 药
糖尿病
糖尿病 是一种 以糖代 谢紊乱 为主要 症状的 代谢内 分泌疾 病
Ⅰ型糖尿病
IDDM
胰岛素依赖型, IDDM
Ⅱ型糖尿病NIDDM
非胰岛素依赖型, NID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第一节 胰岛素
由A和B两条链(2个二硫键连接)小分子的酸性蛋白。
一、体内过程 PO. 因易被消化酶所破坏,因此所有胰岛素制剂 都必须注射用药,皮下吸收快。 主要是肝肾灭活。
作用快而维持时间短,用碱性蛋白使其等电点接近体液 pH,降低溶解度,加锌使其稳定,并使作用延长。 短效:正规胰岛素(静注、皮下) 中效:珠蛋白锌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剂、皮 下)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剂、皮下)
二、药理作用
1.代谢作用 糖代谢:降低血糖 脂肪代谢: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 并抑制其分解。 蛋白质代谢: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钾离子转运:促进K+内流,增高细胞内K+浓度。
4.局部反应:红肿、硬结和皮下脂肪萎缩
5.体重增加
第二节 口服降糖药
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 磺酰脲类 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 列吡嗪和格列喹酮
分类
格列奈类(氯茴苯酸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 米格列奈 其他作用机制
双胍类 甲福明(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效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和米格列醇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3.影响凝血功能 防治血小板凝聚
(二)临床应用
• 糖尿病
– 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饮食控制无效) – 对产生胰岛素耐受患者,可减少胰岛 素用量
•
尿崩症
– 氯磺丙脲治疗尿崩症
(三)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多与剂量有关。偶见肝损伤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2.低血糖
特别是在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 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可引起持久性低血糖。必须 反复注射葡萄糖解救。
五.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降血糖作用较弱,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小肠中各 种α -葡萄糖苷酶,阻止1,4-糖苷键水解,抑制碳 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配合饮食控制,主要用于轻、中度II 型糖尿病患 者,常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达到增效、减药 量、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也可单用于老年患者或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2、其他 (1)高钾血症 (2) 纠正细胞内缺钾 与葡萄糖和 KCl 配成极化液( GIK ), 防治心肌病变时的心律失常。
四. 不良反应
1. 低血糖 最为常见
低血糖的症状及预防。 治疗:轻者 重者 可口服糖水 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2.过敏反应:必要时用H1受体阻断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3.胰岛素耐受性(胰岛素抵抗)
一、磺酰脲类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1.降血糖作用 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患者 均有降血糖作用。 作用机制
促进胰岛素释放,直接刺激胰岛素 B 细胞释放内源 性胰岛素而发挥作用。
增强胰岛素与靶组织及受体的结合能力
减慢肝对胰岛素的消除。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2.抗利尿作用 – 氯磺丙脲: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抗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