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
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
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时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2、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夫妇有着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一位残疾青年编织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让小男孩踏踏实实的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自信心;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板题《用心灵去倾听》、读题、解题(倾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真情故事。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
二、初读课文,了解真情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三、再读课文,感受真情(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2、学生汇报:(1)当“我”的手指被砸伤时,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我”消除恐惧,指导“我”实施自救。
(2)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她耐心地帮我解决。
(3)当“我”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而伤心时,苏珊宽慰“我”,消除了“我”对死亡的恐惧。
四、三读课文,体会真情(合作交流)1、师:苏珊给了作者这么多的帮助,让作者很感动。
那文中有使你感动的地方吗?2、再读课文,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3、汇报交流体会4、苏珊在小时候帮了“我”这么多忙,“我”长大后做了什么?5、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苏珊?现在你能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了吗?五、感悟写法,学以致用1、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你可以找出来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我们以后也要运用到习作中。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竹节人》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讲述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制作竹节人的故事。
他们沉迷于斗竹节人,结果被老师没收。
但是,他们发现老师也喜欢竹节人。
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六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需要打好基础,研究阅读此类记叙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并体会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目标包括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研究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并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过程包括检查预,新课导入,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并找到自己的童年时光的共鸣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与自身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身边事物的乐趣。
同时,要区分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分析三篇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并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他童年时代玩的一种叫做“斗竹节人”的游戏。
他描述了教室里破旧的课桌和桌面上的裂缝,这些裂缝就像黄河和长江一样,容易让铅笔掉进去。
同时,他也描绘了孩子们如何在这些裂缝里插入鞋带,让它们形成一个壮士的形象。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作者生动地表现了“竹节人”的威风凛凛的形象。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孩子们在教室里玩耍的场景,他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斗竹节人”的比赛。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师的严肃形象,他们在上课时不容许任何嬉闹。
虽然我们的童年时代与作者不同,但是每个孩子都有相似的经历。
通过想象画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描写和情感。
教学重点:区分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的差异,多角度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术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好奇地想知道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呢?2.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一篇科普类文章,它会告诉我们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这个问题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优秀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优秀3篇穷人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穷人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解读】阅读能力的发展,是需要策略性知识支撑的。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指向的是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为一个“策略单元”,要学习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理解策略”,如预测、提问、推断、联结、图像化、确定重点、释疑和综合等,而是为了更好地达成阅读目的进行方法匹配策略的学习。
更确切地说,这个策略单元的学习,是在阅读理解策略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重新组织策略等。
大体来讲,这个单元从内容上看,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这个单元编排的三篇课文,分别属于三种文体。
《竹节人》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文,《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只有文本的多样性,才能让学生就“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经历更加丰富的学习实践,从而在不同的阅读任务实践中真正懂得“方法服务于目的”的“真理”,同时能更加熟练地运用不同学习策略和阅读方法。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无论从认知上,还是实践上,都不是零基础。
例如,五年级上学期的《松鼠》一课后面就安排了一个学习活动,将散文《白鹭》有关片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
其实,这是一个综合阅读和重新加工组织的过程,从《松鼠》的阅读中了解“说明性表达”的一般规范,从《白鹭》中找到有关片段了解描写的具体对象,查阅资料了解描写对象的“科学性”信息,然后进行重新加工组织。
为了完成一个具体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之“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法的协作与综合。
从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关联性)上弄明白这个单元内各项学习内容在目标落实上的关系,就要分析一下不同学习内容所对应的具体任务目标。
【阅读任务】课文《竹节人》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
一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二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三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郜娟娟第二备课人:9、穷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 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堂教案分享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因为它涵盖了许多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分享一下我在这门课程中所使用的一些精品教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我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
我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对其他的老师们有所启示,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教学目标在这门课程中,我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方法在我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进而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和作文中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岳阳楼记》、《陋室铭》、《望庐山瀑布》、《小狗钱钱》等。
在学生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细心品味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发现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文化内涵。
同时,我还会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写作方面,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学习《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我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别样的“铭文”,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意义,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通过我的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通过描写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3、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确立主题1、课件出示图片《天堂的勺子》;2、观看图片,发表见解。
二、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1.想象素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互关爱。
关爱是一种关心,一种爱护。
相互关爱就是别人关爱你,你也关爱别人。
这一件事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写这样的事情,可以有一个侧重点,要么是别人关爱你,要么是你关爱别人。
2、小组合作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自己熟悉的一些伙伴、亲人、师长……你能选择其中一个,把你们之间的事写出来吗?想一想,在你生活中,你与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相处中什么样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情中你们之间的情感有怎样的联系?是互相理解,还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还是互相怀念……我们可以从时间角度去搜索题材: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我们可以从地点角度去搜索题材: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我们可以从人物角度去搜索题材: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3、指导写作:1、看一看,想一想(1)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图片的内容;(2)记叙文的六要素:结合图片内容,说说作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观看图片,展开想象,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进行描写。
2、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自由习作。
(教师随堂指导)3、同桌互评互改作文。
4、随机选取学生习作进行评讲。
五、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相互关爱的事情时间地点结果经过起因人物语言动作心理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做朋友的,勉强不来的。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写“匆匆”等11个生字,会读“逝、悠、漫”等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多媒体课件3. 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请简要说说。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交流。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时间从饭碗里过去。
”(比喻)-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排比)5. 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时间?五、课后作业1. 课后阅读《匆匆》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培养责任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穷人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 .《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
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 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
书写生字词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
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关爱设计理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份对高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时期性目标:养成留意观看周围事物的适应,成心识地丰硕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存习作素材。
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常常是因为平常素材积存不够。
基于以上两点,我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捕捉自己的感受,成心识结合本组课文,学习运用本组课文的习作方式,尽可能使学生在习作中,文章一步步展开,内容一步步充实,主题一步步深化。
教学目标:一、鼓舞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和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引发学生倾诉欲望,培育学生习作能力。
二、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情形,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述与心理活动的衬托。
教学难点:尽可能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式进行习作。
教学进程:课前播放公益广告的视频一、画面引入,生谈感受,确立主题。
师:看完视频大伙儿感动吗?生:感动。
师:再高声一点。
生:感动。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什么?请大伙儿谈一谈。
生: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加倍美好生:爱是无私的。
生:……师:是的,爱是人类永久的主题。
今天咱们就来写写有关关爱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师: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把“习作”部份读一读,想一想习作为咱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生读“习作”)生:要写清楚情形进展在如何的环境里,及进展转变的进程。
生:写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爱”的事,生:作文中要用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述。
(教师依照学生的汇报,边出示板书。
)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生:关爱。
生:人与人。
生:写事。
师: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把宝刀,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
你们真会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
请同窗们读习作要求。
(生读习作要求。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好时光
2.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课文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认识生字。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学生互相点评。读词语书写生字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根据课文,完成练习题达到巩固的目的,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学生互相点评更能加深印象,增强学生自信心。
环节二:抓重点感悟语言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为什么说毛笔丢了?”
环节二: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反馈初读情况。
3.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
1.生自由读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个别读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3单元9竹节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豁、凛、屉”等生字,理解“威风凛凛、疙瘩、别出心裁、技高一筹”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词语。
(2)在感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交流,品味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故事。
3.情感与价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绚丽多彩、自由快乐的。
【教学重点】在感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绚丽多彩、自由快乐的。
【教学准备】学生:参照课文中竹节人的做法做一个竹节人。
教师:《童年》歌曲;生字、新词卡;以学生平时的生活照片为背景做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竹节人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绚丽多彩、生动快乐【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以歌曲《童年》引入,以学生平时的生活照片为背景,将学生的思绪快速带入童年生活,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在学习中,抓重点,抓体验,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为顺序来品读、学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3.课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竹节人,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对下一个学习内容的兴趣。
课堂中让学生玩竹节人、交流玩的过程,将生动有趣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现实中的游戏,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
4.在学习课文中,结合课文内容及时、有效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事半而功倍。
[不足之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简单,课堂时间充裕;而第二课时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紧迫,导致有些环节仓促收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今后安排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
10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谜、氧、盗”等生字。
理解“发达、理论、类似、猜测、起源、适当、提供”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和巧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等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4.通过阅读“例句”,学会介绍事物时,运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5.理解并背诵《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能理解背诵《春日》。
难点:1.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2.学会运用“一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2.教师准备《春光美》音频,微课《春日》。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1.回顾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回顾课文,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3.学习《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间真情》主题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人间真情》单元整体备课【单元教材分析】生活处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主题丛书:《寸草春晖》《父爱无边》《友情无价》《师爱永恒》《陌路情浓》《生灵有情》《真情如歌》。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18个生字,正确读写“勉强、心惊肉跳、忧虑、抱怨”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4.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
5、阅读《三字经》,了解三字经的主要思想,学会自学《三字经》6、阅读《西游记》前7回,了解【教学重难点】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课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重组单元教材与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单元导读与识字教学 29《穷人》 1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1《唯一的听众》 112《用心去倾听》 1《三字经》阅读指导 3回顾拓展三 2口语交际•习作三 3合计14 【学情分析】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
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五篇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五篇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1《做一个最好的你》一、教材分析:本课以亲切、中肯的语言娓娓道来,揭示了自信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如何树立自信心,面对人生。
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开头,引出下文对自信的议论,这部分,讲了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向学生推荐了一道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的测试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部分,讲述了四种提升自信心的可行办法,由主到次,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诗的语言,意味深长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特点亲切、自然,非常有说服力。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一、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课文第二部分)1、导言:我们已经知道了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神奇作用,那么,你有几分自信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12个题目来初步测试一下。
2、打开课本,学生如实自我测试(师读题,生作答)。
3、测试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结果分析。
4、请结果是“信心十足”的同学谈一谈平日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二、问题导入: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心呢?1、自读第三部分。
说说作者提供了几个方法。
2、再读课文,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使自己自信起来的方法。
(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在课文中画出语句。
)3、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4、请测试结果为“自信不足”的同学齐读,后指名谈谈自己此时的想法。
5、小组讨论:想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自信起来?全班交流。
三、学习第四部分。
1、自读。
本段语言有什么特点?说说应该怎样读?2、指名读,齐读。
3、说说本段的修辞手法,仿照课文句式补写文中省略号部分。
4、交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
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
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多媒体:m6i诞生:d4n埃尼阿克:1i嗅觉:xi)(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
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穷人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时安排: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 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出示:(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
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别饿坏了那匹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课时安排: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良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
翻到书本第44页,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二)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
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
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
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
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
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
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
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3.我们知道,原本无马,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残疾青年具有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细读课文(一)课文中有不少语句,表现了青年的美好品质。
让我们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句子,然后用心读一读(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4.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三)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四)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
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
)四、总结延伸课文几次提到的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这匹马似乎又是存在的。
对追求知识如饥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饥饿的马,为了不让我“饿”坏,残疾青年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感觉到了关心和温暖。
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1、同桌互相交流事例,说说感受。
2、指名交流。
3、总结:是啊,只要放弃自己的一点点私欲,就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只要每个人付出一点点善意,这个世界将增添许多美丽和欢乐。
让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位青年一样,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吧!给别人一点快乐,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快乐!五、作业“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时,会有什么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唯一的听众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练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白痴、懊恼、诅咒、和谐、不介意、羞愧、难以置信、珍藏、张望、慈祥、无法割舍”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我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妇人高尚美好的心灵,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1、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我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练习通过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我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妇人高尚美好的心灵,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2.练习通过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时安排: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
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二、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词。
羞愧、白痴、难以置信、潜滋暗长、不介意、珍藏、隆重的仪式、悠悠的小令、嘿、无法割舍、溜走2.解决问题。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写提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变化:课文中的我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作者先后在那些地方拉过琴,他又先后拥有哪些听众?分别拥有哪些心理?)四、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