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摘要介绍仔猪从出生至3日龄、3~21日龄、21日龄至断奶、保育仔猪4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饲养管理;保育仔猪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68-02
仔猪饲养管理分4个阶段,即从出生至3日龄、3~21日龄、21日龄至断奶和保育仔猪,现总结各个阶级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为养殖户提供借鉴。
1 出生至3日龄的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胃肠道未发育完全,消化机能不健全;体内只有非常有限的糖、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储备;缺乏母源抗体和应变能力;调节体温能力差。研究显示母猪分娩后,65%的仔猪死亡发生在1~3日龄。因此,这个阶段必须做到母猪分娩时不离人,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前工作
母猪生产前要注意乳头和阴户附近清洁和消毒,并对产床和保育箱进行清洁消毒。分娩当天,母猪少喂或不喂饲料,同时调节分娩舍的温度,以防止刚出生的仔猪受凉。
1.2 助产
特殊情况下如难产(如果发现胎衣破裂,羊水流出,母猪用力时间较长,但是仔猪又生不下来),技术人员可协助母猪生产:一是
“推”。接产员双手托住母猪后腹部,随同母猪努责,向臀部方向用力推。二是“拉”。当仔猪的头或腿时出时进,可用手慢慢用力拉。三是“掏”。如果经过较长时间仍未将仔猪生下,可用手慢慢伸入产道内掏仔猪,当掏出1头后,转为正产时停止。四是“注”。肌肉注射3~5 ml催产素。五是“剖”。即请兽医进行剖腹产[1-2]。产程过长母猪(一般超过3 h)待胎衣产下后,要及时注射产后康或长效抗生素,以防止母猪产后感染(子宫炎、乳房炎)、高热,造成无乳。
1.3 擦干羊水
仔猪出生后,应立即除去附于仔猪身上的黏膜和口腔黏液,使仔猪能够自由呼吸,然后把仔猪身上的羊水擦干净。
1.4 保温
初生仔猪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差,而且环境温度可引起仔猪免疫功能的变化,所以对环境温度的管理至关重要。因温度过低,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而且下痢、胃肠炎、肺火等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需将仔猪放入保温区,并协助仔猪3 h内尽快吸吮初乳,初乳是新生仔猪的“健康保护神”。仔猪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初生时在免疫上是空白,完全依靠母源来提供对传染性疾病的保护性抵抗力。初乳比常乳有较高的固形物和蛋白质、灰分;脂肪和乳糖含量低;含有镁盐有轻泄作用,利于排出胎粪和促进消化道蠕动;酸度较高有利消化;且含有免疫球蛋白,可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
仔猪的保温方式有以下2种:①厚垫料:厚垫料属传统保温方式,多在家庭养猪中使用。其方法是:第1天铺20 cm厚的垫草,第2天再添加10~20 cm厚的垫草,使垫草厚度达30~40 cm,外侧钉上40 cm高的挡草板,防止垫草四散。采用此方法时,要注意经常翻晒,添加干燥新鲜的垫草,保持栏内干燥。方法是:用150~250 w红外灯泡吊挂在仔猪躺卧的护仔猪架上面或保温间内给仔猪保温取暖,并可根据仔猪所需随时调整红外线保温灯的吊挂高度。一般在保温箱底部放一块活动的木块(可拆卸进行清洗,消毒),上铺放一层或多层麻袋,再在保温栏上方装放1盏红外线保温灯即可。
②仔猪保温板:它是由超导纤维制成超薄电阻后与防水材料复合而成。具有安全性、抗腐蚀性、实用性,使用时无论采用何种保温方式,原则上应根据仔猪在不同日龄的生理特点,给予其相适宜的温度:1~3日龄30~32 ℃;3~7日龄28~30 ℃;8~28日龄26~28 ℃;28~40日龄24~26 ℃;40~60日龄20~22 ℃。母猪适宜的温度环境是16~22 ℃,也可根据仔猪的睡姿及猪群分布情况来判断保温是否适宜;侧卧、四肢伸展并且猪群分布均匀,表示舍温良好,适于仔猪生长;猪群分散较开并且远离热源,若是采用全猪舍保温方法,可看到乳、仔猪喘气急速,这表示舍温过高,应注意通风;趴睡、四肢收缩并且猪群集中在一起或成打堆情形,这表示舍温略显不足,应适当调高温度;卷曲、竖毛、颤抖、猪只打堆成群,这表示舍温过于低下,应尽快给予升温,保持猪群的合理温度[3-4]。
1.5 剪脐带
接产人员在离仔猪体2~4 cm进行断脐,剪脐带后用5%酒精消毒。如果脐带出血,用一条绳将脐带绑紧。
1.6 剪犬齿
出生后24 h内用消毒的平钳剪,将每边上下4颗犬齿剪短1/2,以防仔猪互相攀咬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咬伤母猪乳头而造成感染。剪犬齿时,不要伤害齿龈,也不要剪的太短,以免引起颚部脓肿[1-2]。
1.7 编剪耳号和断尾
于仔猪出生3 d内编剪耳号和断尾,在猪群内,每头猪都应有编剪的耳号,有了耳号,养殖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回答很多关于猪只的问题。断尾的目的是防止处在高密度生长环境的仔猪互相咬尾,据有关资料报道,仔猪断尾还可以节约10 kg左右的饲料。1.8 固定乳头
根据泌乳量,前3对奶头高于后面的奶头,而仔猪又有认定奶头吃奶的习性,为使一窝中仔猪都能均匀生长,应人为帮助仔猪固定乳头。在产后3 d内,按仔猪出生体重大小,“弱前强后”的原则,调教2~3 d,即可固定。
1.9 并窝与寄养
若母猪分娩时发生意外,如难产,乳量不足或仔猪过多,这时需要寄养或并窝,最好在分娩后3 d内进行,在母猪鼻子及猪身上擦些碘酒,使母猪鼻子无法区别寄养仔猪。
仔猪在寄入寄出时,要考虑3个原则:一是“下寄”原则,即出生早的往出生晚的窝中寄出;二是“一致”原则,寄出的仔猪要与带猪中的仔猪个体基本一致;三是“适当”原则,带养母猪头数要适当。
2 3~21日龄的饲养管理
2.1 补铁与硒
仔猪缺铁性贫血一般在出生后7~20 d发生,3~4日龄补饲或注射100~150 mg铁,硒合剂可预防。目前补铁多用针剂,如牲血素、左旋糖肝铁,但切不可注射在腿部肌肉,易造成神经损伤。
2.2 控制下痢
2.2.1 造成仔猪下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感染性因素:低血糖症;消化不良(喂食过多、饲料发霉或有毒饲料、大豆粉等饲料过敏);特殊病因;贼风侵袭;保温不够;昼夜温差大;间舍潮湿;仔猪初乳摄取不足;母猪奶水缺乏;寄养不当;仔猪出生后处理不当;分娩舍清洁不彻底等。二是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都可引起腹泻。其中,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黄、白痢)、梭菌性肠炎(红痢)、低血糖症、传染性胃肠炎,球虫病、轮状病毒性肠炎等。三是鉴别:暴发性腹泻,传播速度快,常与病毒有关,粪便偏酸;隐性腹泻,传播缓慢,病情逐渐加重,多是细菌和寄生虫病,粪便多呈碱性[1-2]。
2.2.2 预防。“预防胜于治疗,消毒胜于投药”。首先要有一个干燥、温暖无贼风的环境;其次每批母猪停止哺乳后,分娩舍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