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综述
【摘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国际会计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本文研究梳理国内外文献,从准则趋同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总结了主要国家准则趋同现状,概述了我国准则趋同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出我国准则趋同的影响因素,最后对现有文献的作用和不足进行评述,并对未来值得研究的领域发表了个人看法。本文旨在评述我国现阶段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为进一步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综述
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必要性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冯淑萍、应唯(2005)指出,我们正身处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大浪潮之中,会计的国际协调不可不选择,何况这也符合我国的利益。王军(2005)也表示,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会计国际趋同,认为会计标准国际趋同是进步,
是方向,是大势所趋。
站在企业治理经营角度,周红、王建新、张铁铸(2008)提到,会计的国际趋同有利于各国管理当局按统一标准理解和引导或控
制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者和监管者都要求不同国家的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李虹(2012)强调,国际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国际投资规模日益增大,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全球资本市场在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这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出了基本要求;而跨国兼并愈加频繁,会计准则的不同,将产生财务信息的很大差异,并且直接影响经营活动的进行。会计作为一种服务于经济活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供高质量的、可理解的、可对比的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体系就具有了必然性和紧迫性。
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canibano(2000)通过批判性的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标准有利于各国会计人员的交流,有利于境外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节约财务成本。
2、世界主要国家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研究
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现状将对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刘玉廷(2007)率团考察美国后发现,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国际趋同,美国的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准则。而另一方面,杨敏(2011)通过收集近年的文件发现,美国仍将保留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权力,美国是否会在近期做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决策,其态度尚不明朗。
对于日本会计国际趋同,kikuya(2001)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日本奉行与iasb全面协调的政策,
日本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杨敏(2011)指出,虽然在趋同方面日本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美国的立场和主张仍是影响日本作出相关决定的重要因素。
欧盟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通过制定各种欧盟会计指令来加强会计协调。仇瑾(2009)认为,1999年的“金融服务行动计划”把欧盟各国建成了统一的经济实体,极大推动了欧盟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在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趋同现状后,汪祥耀、邓川(2005)发现,面对势不可挡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浪潮,澳大利亚在符合本国国情需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将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刘玉廷、王宏(2006)率团对俄罗斯进行考察之后总结出,综观俄罗斯会计国际趋同现状,俄罗斯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方向持积极态度,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的策略选择持谨慎态度,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的具体方式持务实态度,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的实施方案持科学态度、俄罗斯正为推进会计国际协调作出多方面积极准备。
3、我国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显著。杨敏、陆建桥、徐华新(2011)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建立了务实有效的持续趋同机制,为降低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成本、促进
我国会计审计行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杨书怀(2009)指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经历了从接轨到协调、从协调到趋同、从趋同到等效的变迁。
王军(2005)对会计国际趋同正式阐释了我国的观点,第一,趋同是进步,是方向。第二,趋同不等同于相同。第三,趋同需要一个过程。第四,趋同是一种互动。同时,他指出,中国一直十分关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和趋同的发展动态,并十分赞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加快会计国际趋同所做的不凡业绩。基于这一认识,财政部会计司制定了详细的会计准则制定计划,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全面启动了新会计准则制定工作。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财政部不断深化对外会计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杨敏(2011)指出,中国与欧盟、日韩、美国均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机制。此外,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建立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国准则趋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王素玲(2009)发现,由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导致我国目前存在滞后性和被动性两个严峻的问题。
王青莲、杨子婧、丁岳维(2012)论述准则国际趋同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指出,对国家而言,会造成制度变革成本、制定成本及转换成本较大,税收减少的问题;对企业而言,会带来制度变革成
本、学习成本、执行成本、审计成本、内部控制成本增加的问题等等。
4、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影响因素研究
从长远来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机遇。朱星文(2009)认为,资本市场全球化促进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吸引外资是我国准则趋同的原动力,新经济事务的不断出现给我国准则趋同提出了要求。卓斯琳·莫顿(2008)在谈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机遇和挑战时指出,如果采用一套共同的会计规则,会计师将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工作地点。中国将为会计师提供重大的机遇,因为中国现在占据全球经济的12%,而且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到2020 年将成为最大的贸易经济国。
从我国国情来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也是挑战。王玉(2007)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化的障碍分析发现,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本市场的规模较小、海外上市公司较少等都是阻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因素。此外,刘兆欣(2012)也指出,我国现阶段公认的三层次会计理论框架与iasb倡导的会计概念框架存在着结构与内容的根本性差异,会计概念框架重构成为我国准则趋同的重要挑战。蒋尧明(2010)指出,我国会计信息真正需求者的缺失对会计国际趋同造成了制约,特殊的法律环境因素制约了国际趋同,而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也制约了会计准则国际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