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存在及防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之所在以及防控分析

再大的问题也大不过民生,食品安全问题又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让百姓吃上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放心农产品,是我们农业行政管理服务部门应履行的重要职责。尽管近些年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但现阶段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转折时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以及隐患问题还仍然普遍存在。从近几年来相继发生“红心鸭蛋”、“三聚氰胺”和“毒豇豆”等动植物性食品卫生安全事件来看,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农业技术指导和行政执法部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因素

从农产品的生长过程来分析,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土壤中的安全隐患。土壤中的污染,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上述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随水分和养分一同吸收进入果实,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灌溉用水的安全隐患。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同时导致了水质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民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污水中的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农药、激素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三)大气污染的安全隐患。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也使农产品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害气体中主要是工业生产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强、污染面大,对农产品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等,另一类是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或直接进入农作物体内造成污染。

(四)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在一些农村,剧毒农药如甲胺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农药仍然有销售和使用;一些地方的农民往往固守自身经验和用药习惯进行病虫害防治,不合理用药现象(改变使用范围、超剂量使用、在安全采摘期内使用等)较为普遍。所以,农药残留的危害,成了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二、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监测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覆盖率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技术、设施落后,检测的产品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农产品还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

(二)交叉管理,监管不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但缺乏综合的规划和统一的部署,各部门都以不同的渠道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牵头协调的主管单位,市场抽检常常重复,交叉管理,从而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混乱。(三)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恶化。农民的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和肥料,使农业生产环境遭到了污染,加上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土壤再生产能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产品生产极为分散,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随意性大,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质量安全水平难以得到保障。(五)干部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和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了追

求产量、好看好卖,滥用植物激素、不顾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摘、在肥料的使用上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等现象十分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理顺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配合协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对农产品质量安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如对农业投入品监管、田间生产控制、品牌打造由农业部门负责,对深加工或已是熟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卫生部门负责,对假冒伪劣的农产品由工商或质检部门负责,等等,从而避免出现一些工作不到位或互相扯皮的问题。

(二)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监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尽快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二是健全种养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三是健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特色产业基地防疫责任体系,着力抓好病虫害的检疫、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等环节,积极开展专业植保服务,建设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疫病防控体系。

(三)强化质量认证,提升产品档次。以优质粮食、水果、蔬菜等大宗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动员和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积极参与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报工作,通过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努力扩大认证农产品的总量和规模。同时,要加强对已认定基地的管理,克服“重认证、轻监管”的现象。(四)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品质提高。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攀枝花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基础,制定完善我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农产品生产标准的推广,用标准规范农户生产行为,确保农产品高产、优质、生态、安全。

(五)树立名品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以品种品质树品牌。围绕市场导向,加大效益好、品质高、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以品种品质的提升形成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以产品形象树品牌。规范、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统一形象设计,对外销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打“绿色牌”、“生态牌”、“健康牌”、“错季牌”等,强化宣传促销,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档次,优化市场形象。三是以争创名优树品牌。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驰名品牌、知名品牌和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指导和帮助有潜力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强做大、打造品牌。

(六)探索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入市管理。在主要批发市场逐步推行以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为重点的市场准入试点。要按照“先检验、后入市”的原则,在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入市农产品登记、检测、验证(产地证明、产品质量证明)、质量追溯、建档等制度,强化对农产品入市的规范和管理,确保入市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在全县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七)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生产环节监管。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协作,强化农资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对不合规范的限期进行整顿,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规定坚决予以取缔。逐步建立农药等特殊农资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加大对违禁农药、种子、肥料等农资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在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探索性地推行农业投入品台账制度,强化对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做到生产过程全记录,逐步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