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2年四川大学《哲学通论》考研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宗教学考研《哲学通论》试题集
四川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哲学通论
科目代码:403#
适用专业:外国哲学
(试题共2页)(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一、阅读与解释(30分)
只有抽象理智的有限思维才危惧怀疑主义,才不能抗拒怀疑主义。与此相反,哲学把怀疑主义作为一个环节包括在它自身内,这就是哲学的辩证阶段。但哲学不能象怀疑主义那样,仅仅停留在辩证法的否定结果方面。怀疑主义没有认清自己的真结果,它坚持怀疑的结果是单纯抽象的否定。辩证法既然以否定为其结果,那么就否定作为结果来说,至少同时也可说是肯定的。
(《小逻辑》第131页)
A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段话的前三句话。(注:一个句号为一句话)你怎样理解“哲学把怀疑主义作为一个环节包括在它自身内,这就是哲学的辩证阶段”这个句子?(10分)
B解释:
1、为什么说“怀疑主义没有认清自己的真结果,它坚持怀疑的结果是单纯抽象的否定”?
2、请解释“辩证法既然以否定为其结果,那么就否定作为结果来说,至少同时也可说是肯定的”这话的意思。(20分)
二、分析与理解(30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
A分析:为什么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请分析“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根本区别。(15分)
B理解:你怎样理解“思维的此岸性”?
为什么“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5分)三、解释与阐扬(40分)
推演出“有”与“无”的统一性,乃完全是分析的。一般的哲学推演的整个过程,也是这样。
哲学推演的进程,如果要有方法性或必然性的话,只不过是把蕴涵在概念中的道理加以明白的发挥罢了。
---黑格尔---
A解释:为什么说“推演出‘有’与‘无’的统一性,乃完全是分析的”?(15分)
B阐扬:请阐扬你对“哲学推演的进程,如果要有方法性或必然性的话,只不过是把蕴涵在概念中的道理加以明白的发挥罢了”这句话的看法。
(如果你不同意黑格尔的观点,请详细阐扬你的根据。)(25分)四、论证(50分)
哲学思维与理性思维
[参考性提示:1、什么是“哲学思维”和“理性思维”?2、你怎样理解两者间的关系?(20分)
3、哲学思维对于理性思维的根本价值何在?以及两者对于人类文明的根本意义何在?(30分)]
四川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哲学通论
科目代码:362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试题共2页)(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不给分)
一、阅读与解释(30分)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
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阅读:请仔细阅读这段话的前四句话。(注:一个句号为一句话)“自我异化”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什么?“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10分)B解释:
1、马克思说费尔巴哈“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这个“主要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主要的事情”?
2、请解释“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这话的意思。(20分)
二、理解与分析(30分)
道,可道也,非恒(常)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常)名也。
《老子第一章》A理解: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你怎样理解“道”与“名”、“恒(常)道”和“恒(常)名”?(15分)
B分析:请分析“可道”与“恒(常)道”、“可名”与“恒(常)名”之间的关系。(15分)
三、解释与阐扬(40分)
[注:“宗教学”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做本大题的第(2)道题;其它专业的考生只能做本大题的第(1)道题。两题的分值均为40分,多做不加分。]
(1)变易是第一个具体思想,因而也是第一个概念,反之,有与无只是空虚的抽象。
所以当我们说到“有”的概念时,我们所谓“有”也只能指“变易”,不能指“有”,因为“有”只是空虚的“无”;也不能指“无”,因为“无”只是空虚的“有”。
所以“有”中有“无”,“无”中有“有”;但在“无”中能保持其自身的“有”,即是变易。
---黑格尔《小逻辑》第198~199页---A解释:请解释黑格尔这段话中的“具体”与“抽象”这两个概念的意思。(10分)
B阐扬:
1、“变易是第一个具体思想”。(10分)
2、为什么说“当我们说到‘有’的概念时,我们所谓‘有’也只能指‘变易’”?(10分)
3、为什么“在‘无’中能保持其自身的‘有’,即是变易”?(10分)
(2)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A解释:你怎样理解“肯定的理解”和“否定的理解”?请谈谈你对“既成的形式”的理解。(20分)
B阐扬:为什么马克思要说“按其本质来说”这个句子?请解释它所蕴涵的意义。(20分)
四、论证(50分)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参考性提示:1、分别界定“真理”、“绝对”和“相对”。(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