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多多罗大桥有哪些技术特点,增加中跨的可行性原因,并说明斜拉桥按目前水平可做多大?

答:

1、多多罗大桥技术特点:

①采用混合梁技术。中间墩支撑着中间梁。边跨外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通过和钢梁连接来支撑其他边跨和

中跨,从而形成混合梁体系。这些边跨设计为短小的沉重的,并且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支撑长但轻的中跨,并维持足够的刚度。

②斜拉索在两个主塔间形成多扇面线性,在倒Y形塔顶单锚点,从而提高梁的抗扭刚度。

③塔和梁的组合形状,特殊设计的索面,以及空气动力稳定性来保证结构的独立性。

④在安装梁时水中没有设置临时墩。在悬臂前端采用运输起重机从海面上将梁体直接吊起。这个工作依赖于边

梁和塔处主梁之间的平衡。

2、增加中跨的可行性原因:

斜拉桥优点:

①当中跨达到1300m时,在经济效益和结构特点方面斜拉桥和悬索桥没有明显差异。

②当斜拉桥中跨达到1000m时,非线性影响不大。这说明常规的中跨500m斜拉桥和1000m斜拉桥相差不大。

③悬索桥需要锚碇。因此大跨度的斜拉桥比悬索桥要经济。

可行性

A建造1300米的跨径斜拉桥没有任何构造上和经济上的问题,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斜拉桥的跨径.

B中间跨在1000米以下的斜拉桥的截面内力和位移没有非线性增加的趋势,这预示着传统的斜拉桥中跨达到500米的设计是可能的.

C1300米以下的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结构、经济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

①斜拉桥存在轴力。

②从500m到2000米,悬索桥的竖向弯矩大于斜拉桥。

③700m处主轴的水平弯矩二者相同,之后悬索桥较高。

④竖向挠度在1100m时二者相同,1100m以下悬索桥较高,1100m以上斜拉桥较高。

⑤700m以下二者的水平挠度相同,之后斜拉桥较高。

⑥总用钢量在1500m以下时基本相当。

3、斜拉桥按目前水平可以做多大

通过索的制作方法的改进,锚碇和挖掘方式的进步,结构分析功能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结构体系更多的认识,实验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建造2000m级别的斜拉桥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有的学者研究发现,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修建4000m的斜拉桥也是可行的。

二、大跨度斜拉桥设计包括哪些方面,每方面各有哪些要点?

答:

1、结构体系:

①锚定方式;②混合梁的选择;③梁的截面是否符合空气动力学;④约束方法和约束条件;⑤纵向的弹性节点

支座设计;⑥塔高设计;⑦景观设计。

2、抗风设计:

①全桥模型风洞实验;②结构体系的空气动力稳定性;③包含地形的全桥模型风洞实验;④塔在施工工程中施

工机械的空气动力学稳定性;⑤索的颤动的控制。

3、抗震设计

①全桥系统的抗震;②长周期的地震的观测与分析。

4、结构极限承载力设计

①稳定性分析(整体稳定性分析、局部稳定性分析);②抗疲劳设计

5、基础设计

①持力层的选择;②抗震设计;③抗倾覆,抗滑;④基底承载力计算。

6、索塔设计:①受力分析;②景观设计

7、斜拉索设计:①斜拉索外形的美学设计;②抗弯曲疲劳研究;③PE护套上压有凹坑的斜拉索的基本特性研究

8、主梁设计:①主梁抗疲劳设计;②钢板层抗疲劳设计;③拉索锚固点的细部设计;④钢梁和混凝土梁的连接方法设计;⑤方便主梁内外检修的交通工具的设计

三、明石海峡大桥的技术特点以及从可行性研究到设计的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

1、明石海峡大桥技术特点:

①被设计为主跨跨度最大,总长度最大的悬索桥。

②2个主墩设置在深海和高强度洋流的地方,采用下沉围堰法建造为扩大基础。通过新的抗震设计方法使所有

的基础设计为可以承受严重的地震。另外采用低热水泥,和多种混合的混凝土。

③主塔达到297m,风的作用较大。要求能够精确地控制施工过程。

④主缆采用PPWS方法施工,使用的材料为高强电镀钢丝,强度提高到1800N/mm2。

⑤大桥加劲梁为桁架式,可以不影响通航。其空气动力学稳定性经过了反复验证。

2、设计过程

①1970年前的历史:

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有了建造跨越Seto内陆海的大桥的设想;到1889年5月,一个议员首次提出了建造内陆海大桥的方案,该方案并没有技术支持。

1940年,Chujiro Haraguchi基于对金门大桥的研究,提出建造连接Tokushima和Kobe的大桥,但二战的炮火暂停了这个计划。

1955年5月悲剧的发生导致了政府重新考虑建造方案。

在1959年,MOC开始研究,并讲他们的研究结果提供给JSCE。

在1967年,JSCE发布了工程技术的报告,并提交给MOC和JNR。

1970年7月1日,该项目通过法规正式确立。

②1970年后的历史:

初步研究:进行了抗风设计,制定了抗风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稳定性设计;列车走行性研究;大规模水下基础研究;海上作业平台的开发;海底开挖方法的研究;船只安全设置;社会经济研究。

施工准备

恢复施工做的准备

桥梁的设计方案从公铁两用桥变更为公路桥。

③神户地震后:

桥梁中心线有轻微的倾斜,2、3号墩之间距离和3号墩和4号桥台距离分别伸长了0.8和0.3m。1号桥台和4号桥台之间的距离扩大了1.1m,使缆的线性比设计值上升了接近1.3m。

3、启示:

①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长期的、艰辛的。

②根据时代条件的不同,桥梁的设计方案可能会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

③经济、交通、自然、以及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对桥梁的设计有巨大影响。

四、大跨度桥梁设计包括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的影响

②风力的作用:需要按照150年重现期反算来确定抗风标准。

③地震:根据当地一定范围内地震历史来确定抗震标准。

④跨海大桥还要考虑海洋因素。浪高,流速等要考虑在内。

⑤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进行基础设计。

2、社会与环境因素:

①经济条件:桥的造价应小于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②社会条件:周边环境的规划直接影响引桥的展开方式。

③环境条件:进行环保评价,确定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交通(航运、车流量)状况;渔业要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化状况;人口数量

五、明石海峡大桥的总体设计

1、在综合考虑了海峡的宽度以及2个桥墩的位置之后,通过方案比选,讲桥梁跨度最终定为1990m,在神户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