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损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黄任秀

一1概述:

脑瘫是引起儿童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随着近年来对脑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为早期干预对脑瘫的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脑瘫早期诊断的代名词—中枢性协调障碍已不能涵盖脑损伤后可能发生的其他脑功能损伤的情况,故有作者提出“脑损伤综合征的过渡性诊断,这样不仅可不遗漏脑瘫的诊断,也不会扩大诊断,还可使其他类型的脑损伤得到早期治疗。

2定义:

1)脑损伤综合症: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已有临床异常,尚不能诊断为脑瘫或其他脑功能障碍者。

✓中枢性协调障碍

✓脑性瘫痪

✓精神发育迟滞

2)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后,使中枢神经协调作用障碍而出现姿势反射异常和肌张力改变的病症。

是德国沃伊特(V ojta)博士首先提出的,用于早期诊断脑损伤性疾病的概念。实际上是对具有高危因素和姿势反射性异常的脑瘫危险儿或脑损伤儿的早期诊断。目前诊断的主要依据V ojta7种姿势反射。具体为:(1)拉起反射;(2)俯卧位悬垂反射;(3)腋窝悬垂反应;(4)侧位悬垂反应;(5)Collis水平反射;(6)倒位悬垂反应;(7)Collis垂直反射。

⏹V ojta姿势反射异常是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客观指标。

⏹中枢性协调障碍诊断标准为:

(1)极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1~3种反射异常;

(2)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4~5种反射异常;

(3)中度中枢性协调障碍:6~7种反射异常;

(4)重度中枢性协调障碍:7种反射均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

⏹中-重度的ZKS发展成脑瘫的比例分别为80%和100%。

3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在2006年8月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讨论通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年5月第29卷第5期309页发表的“标准与指南”)

1)定义:

脑性瘫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①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

②脑部病变是非进行性的,除外一过性和进行性病变以及暂时性发育落后;

③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的时期是未成熟脑阶段即脑发育早期;

④症状出现在生后早期(指一岁以内),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持续存在但可

以变化;

⑤脑部病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其特点和部位因人而异。

2)临床分型:

①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②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失调、震颤等;

③强直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呈齿轮、铅管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

④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

⑤肌张力低下型:

⑥混合型: 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型;

按瘫痪部位分型:

1、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2、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3、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4、偏瘫:半侧肢体受累;

5、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3)诊断条件:

1、引起脑性瘫痪的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4脑损伤综合征所致脑功能障碍及临床表现

5脑损伤综合诊断标准

1)有脑损伤或高危病史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36项神经运动检查中出现3项以上或癫痫发作、眼不追光、对格格声无定向反应3项中一项明确存在。

❑总发育商≤85%或一个单项≤70% 。

❑36项中存在1项加总发育商≤90%或一个单项≤80% 。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35分

2)1-12个月神经运动检查(36)

-姿势异常

⏹自发异常姿势/运动

⏹仰卧颈后空隙≥1cm

⏹侧卧头后仰≥15度

⏹2个月末或以后拉头竖立时间≤2秒或其他姿势异常

⏹张力性头偏斜

⏹俯卧悬垂姿势异常

⏹立位悬垂姿势异常

⏹侧位悬垂姿势异常

-反射异常

⏹巴氏征异常

⏹膝反射弹起≥30度

⏹踝阵挛≥5次

⏹2个月末或以后交叉伸展反射阳性(1个月左右消失)

⏹2个月末或以后踏步反射阳性(6周消失)

⏹4个月末或以后非对称颈肢阳性(ATNR 2-3个月明显,以后逐渐消失)

⏹4个月末或以后手握持反射阳性(2个月左右消失)

⏹4个月末或以后紧张性迷路反射阳性(TLR 1-2月明显,3-4月消失)

⏹躯体侧弯反射不对称或4个月末或以后阳性(3个月左右消失)

⏹6个月末或以后拥抱反射阳性(4-5个月变弱,6个月消失)

⏹坐位平衡反应6个月末无向前/8个月末无向侧/10个月末或以后无向后支

⏹10个月末或以后无降落伞反应(6个月左右出现,一旦出现,终生存在)

⏹10个月末或以后足把握反射不消失(3个月开始消失,10个月左右完全

消失

-肌张力异常

⏹拇指交叉达掌心

⏹2个月末或以后手持续握拳

⏹屈伸肘及上肢围颈肌张力过高/过低

⏹内收肌角过大/过小(3个月以后>70°、< 150°)

⏹蝈窝角过大/过小

⏹足背屈角过大/过小

⏹跟耳角过大/过小

⏹扶立足底碰桌面足跟抬起≥30度

-视听及其他

⏹眼不追光

⏹对格格声无定向反应

⏹显著斜视

⏹较持续眼球震颤

⏹头围≤均值2个标准差

⏹自发活动明显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