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对策研究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对策研究

文章编号:100428227(2006)0420495207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对策研究范小华,谢德体,魏朝富(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摘 要: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调度引起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区域即消落区。

消落区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等特点。

随着三峡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也逐渐增加,并且消落区自身存在生态脆弱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它将影响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整个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针对消落区的水、土环境变化特点,分析了消落区土壤与水环境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复合生态、坡地农业、流域生态学、人工湿地及生态河堤等技术来对消落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调控的措施。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文献标识码:A 消落区是指因水位周期性变动而形成的一段特殊区域,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对水、陆生态系统具有双重影响,特别是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突出,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如农业面源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等主要是通过消落区这一生态界面发挥作用的,它是河流生态修复的瓶颈和关键,因此,加强对消落区的研究是改善河流或湖泊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

对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水库周期性波动形成的区域,国内习惯称消落区、消落带、涨落带或消涨带等,国外所称的Riparian Zone(河岸带)与国内所称的消落区相近,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河岸带研究集中在4个方面:①河岸带对N、P及农药的净化机理研究。

认为N的净化机理主要是通过N矿化、硝化作用、反硝化、植物吸收、N固定、氨挥发等方式来实现的;P的净化机理则是通过土壤和沉淀物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吸收、泥炭吸附[1~3]实现。

②河岸缓冲带研究。

提出坡度是决定缓冲带过滤效率的最重要变量[4],认为坡度越大,地表水流速越大,流经缓冲区的时间越短,因而拦截地表径流中沉积物和养分的效率就越低。

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

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

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探究摘要:目前,我国许多河流的水环境质量普遍存在问题。

三峡库区的消落带是指水位下降后因原来被水遮盖而暴露在水面上的区域,而消落带的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探究通过采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和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了消落带的污染特性以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体与土壤普遍存在污染现象,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以及浮游生物等。

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乡生活污水等。

消落带污染对水环境产生了严峻影响,引起了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应该实行相应措施进行消落带的污染治理,包括加强污染源控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及提高大众环境保卫意识等。

一、引言水环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落带的污染一直备受关注。

消落带是指水位下降之后原来被水遮盖而暴露在水面上的区域。

在水位调整进行期间,水库水位上升导致消落带被淹没,水位下降后消落带再次出现。

消落带的存在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因污染物积累而对水环境产生潜在影响的挑战。

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地点本探究采集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和土壤样品,选择了不同位置的样点进行采集,包括消落带内陆区域和消落带边界区域。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对于水样品的采集,使用采样瓶在采样点处采集水样,包括表层水以及底层水。

对于土壤样品的采集,使用土壤钻进行采集,实行分层采样的方式,采集表层土壤以及下层土壤样品。

采集的样品进行标签,然后封存保存,以备后续试验。

2.3 分析方法对于水样品的分析,使用常规方法测定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等。

对于土壤样品的分析,使用ICP-MS进行重金属元素测定,并使用GC-MS进行有机物的测定。

同时,还对浮游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

三、结果与谈论3.1 消落带污染特性对于水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消落带的水体普遍存在污染现象。

其中,重金属元素超标的现象较为普遍,包括铅、镉、汞等。

改善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论文

改善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论文

改善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论文一、三峡库区消落带概况水库消落带,即水库的水位涨落带,是指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水库淹没土地露出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为了使三峡水库长期保持大部分有效库容,水库采取了“蓄清排浑”的运行方案,即在每年汛期(6~9月)长江上游来沙量最大之前,将水库水位降至145米,并开闸放水排沙,而在汛期后(10月)开始蓄水,将水位升至最高175米,以拦蓄清水发挥水库效益。

这样,在库区两岸就形成了垂直落差达30米、面积近437~446平方千米的巨大消落带。

这一巨大消落带分布在湖北省、重庆市所在的26个库区区县,其中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区面积约306.28平方千米,岸线长达4 881.3千米。

二、三峡库区消落带存在的主要问题1.环境污染三峡库区消落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奉节、巫山等三峡核心景区内的消落带,由于库岸坡度较陡,且多为沙岩,夏季水位下降时,垃圾、杂草等污染物基本能够随水流走,总体危害不大,主要影响是降低了旅游区的景观效果。

另一类则是三峡景区外的其余区县,由于消落带坡度小,地势较为平坦,且多为泥质库岸,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于这一区域,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库区人口密集,水库两岸人类活动频繁,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废弃物和废水等,经过消落带直接进入水库污染水体。

更为严重的是,在夏季水位下降后,残留在消落带上的垃圾、杂草和低洼地积蓄的污水等,不仅破坏景观,而且在高温下极易产生恶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等。

二是三峡水库冬、夏两季年年蓄退水位,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成为第二年水库水质污染物,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三是消落带植被的消失,使三峡库区失去了一道保护屏障。

消落带形成之前,生长在库区两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物,特别是对来自农业方面的面源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拦截和过滤作用。

而消落带形成后,这些功能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随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消落带,经滞留积累和转化进入水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近年来,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行,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库蓄水后,一些环境问题如滑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能够改善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了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在一些易发生滑坡和土壤侵蚀的地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植被的种植和修复,加强了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土地的流失和侵蚀,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和管理好当地的水资源,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水库周边的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

再次,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和管理,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加强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之,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峡库区消落带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分析

交流平台
搭建消落带治理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和经验交流,推动全球消落带治理的进步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形成原因与影响
形成原因
三峡水库的兴建导致库区水位周期性变化,形成了消落带。
影响
消落带对库区的生态系统、水质、气候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
我国对消落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 年来研究力度逐渐加大,涉及多个学 科领域。
国外研究
国外对消落带的研究较早,积累了丰 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我国的研究 提供了借鉴。
水资源利用
水产养殖
01
利用消落带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水资源
的经济价值。
农业灌溉
02
利用消落带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生态补水
03
在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消落带水资源进
行生态补水,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生物资源利用
野生动物保护
保护消落带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禁止非法捕猎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土壤类型与特性
土壤类型
消落带土壤主要包括黄壤、紫色 土、石灰土等类型,不同区域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土壤特性
消落带土壤具有较高的酸碱性和盐 分,养分含量较低,且易受水文状 况影响。
土壤质量
消落带土壤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水位变化、水文状况、人类 活动等,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水文状况与水质
水位变化
植物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消落带地区的植物资源,如开发草药、花卉等植物资源,提高生态效 益和经济效益。
05
三峡库区消落带未来发展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班级:064111姓名:张伟文学号:一、三峡工程基本概况总体建设三峡大坝又称三峡工程、三峡水利电。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大坝位于内的宜昌市,并和其下游不远的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工程岩基峡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基底主要由早元古一晚元古代变质火山一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

变质岩系有岭岭群(23亿年)、神农架群亿年)和马槽园群亿年)。

岩浆岩由中酸性花岗一闪长岩体及各类岩脉亿一亿年)组成,分布于黄陵地块的中南部。

此外,南部相邻地区武陵、雪峰山地出露有冷家溪群(14亿年)和板溪群(10亿一8亿年)。

运输通航、电力供需三峡船闸学名是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大坝左侧的坛子岭外侧,世人称之为“长江第四峡”,为三峡航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给国家的电力输送贡献了很多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保障了人民财产的安全。

二、三峡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地质岩性三峡工程选址图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三、系统结构、输入、输出气候环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400mm之间,两岸山区达1600~1800mm。

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

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

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一、引言三峡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不仅具有世界级的规模和能量,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其中,三峡库区消落带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承担着水库调节、泥沙淤积和湿地保护等多种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消落带受到了各种污染的威胁,对水环境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污染特性,并探讨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1.污染物种类及来源消落带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来源包括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大气降尘、农药使用以及河流污水等。

其中,农业和农药使用是消落带主要的污染源头。

农田面源污染是农业污染的主要类型,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导致水环境污染。

此外,周边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也是消落带污染的重要因素。

2.污染物时空分布特性消落带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在空间上,消落带污染物的分布与污染源的距离和排放强度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污染源距离消落带越近,污染物浓度越高。

在时间上,消落带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受季节、降雨和水库蓄水释放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雨季期间因为径流增加,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

3.主要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消落带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养分、农药和有机物等。

重金属是一类具有潜在毒性的污染物,例如铅、铜、镉和汞等,其可以积累在水体和土壤中,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危害。

养分过剩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例如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输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藻类暴发等问题。

农药是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其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有机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消落带的污染物,包括溶解性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物,对水体的透明度和氧气传递能力产生影响。

三、三峡库区消落带对水环境的影响1.底泥污染和悬浮颗粒物三峡库区消落带具有丰富的泥沙资源,但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作用,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含量较高。

长江三峡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长江三峡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长江三峡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长江三峡是中国的一张名片,被誉为世界自然遗产。

然而,其建设和运营对流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峡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首先,长江三峡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大坝的修建导致大量的土地被淹没,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失去了栖息地。

此外,河流的改道和调节水位对洪泛原因和河岸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水流的改变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鱼类数量减少,损害了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长江三峡的运营也给流域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

电力的生成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被转移和消耗。

长时间的持续抽水会导致水位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和周边土壤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大坝的运营排放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加剧了水污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

面对这些问题,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强对濒危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并且开展栖息地恢复工作。

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开发活动,恢复和保护湿地等生态环境。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通过控制污染,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

大坝上游的水污染源要得到有效治理,并加强河流监测和污染源排查,确保水质达到可持续利用的标准。

此外,要加强公众教育和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公众对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

通过组织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保护长江三峡和流域生态的认识,形成网络舆论,推动社会参与。

总之,长江三峡的建设和运营对流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是一项紧迫且艰巨的任务。

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保护大江流域生态环境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保护大江流域生态环境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保护大江流域生态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和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对于中国的人民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长江三峡库区的水质下降问题凸显,给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质下降的原因。

长江三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它不仅集中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还承受着来自农业活动的农药和化肥的输入。

这些污染物的聚集导致了水质恶化,并对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必须意识到水质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大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水质下降导致了鱼类减少、植被破坏以及鸟类迁徙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

通过投资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废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其次,需要完善农业环境监管机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农业耕作方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程度。

此外,还可以采取湿地恢复和治理措施,促进自然系统的恢复和生态修复。

最后,重点强调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民法典》等中国法律文书中已明确了对环境的保护要求,但执行力度仍然不够。

应加大对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建立更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确保水质下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下降对于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巨大威胁。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完善农业环境监管、湿地恢复和治理,以及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保护好长江和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峡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三峡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三峡地区目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主要措施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库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了4个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余km2,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

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工作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1.1水污染严重1999 年,库区废水排放量共10.1 亿t,COD排放总量为27.8万t,其中工业废水7.1亿t,有近1/3的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生活污水3.0亿t,集中处理率仅7.7 % 。

据1999 年长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重庆段17个监测断面水质级别中,二类水体仅占5.9%,三类水体占17.6%,四类水体占70.6%,五类水体占5.9%。

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重庆段大肠菌群、非离子氨、COD 等10 项指标超标。

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更为严重,56% 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个三峡库区城市江段中,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为28.97km,宽2~150m,重庆江段污染带最长,为5.73 km ,占库区污染带总长的74.7%。

1.2生活垃圾量大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43.62万t,危险废物39.5万t,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3000多万t,综合利用率约为43%。

按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1kg/d计算,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78万t/a。

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率仅为7.1%。

各种废弃物散乱堆放,有的甚至直接沿岸倾倒,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污染物汇入江河,造成三峡水库严重的水污染,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大肠菌群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船舶污染日趋严重库区船舶年产生活垃圾约3 万t,其中入江约8000t,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800 万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约近40万t,排放COD约600t,石油类100余t。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治理措施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治理措施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治理措施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拥有广阔的水域面积和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水库蓄水后水位的改变,导致了库区周边大面积土地的消落,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植物治理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消落带土地的生态环境。

一、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种植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的特点是土层深厚而肥沃,但水分供应较为困难。

因此,在进行植物治理时,应选择适应性强、抗旱耐寒的植物进行种植。

比如,可以选用柽柳、刺槐、胡杨等树种来进行造林,这些树种具有强大的抗旱能力,能够适应库区干旱的气候条件。

二、建立植被覆盖体系在消落带进行植物治理时,不能只注重单一树种的种植,而应建立多层次的植被覆盖体系。

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以乔木为主,起到固土护岸的作用;灌木层则起到保护土壤和提供栖息地的作用;草本层则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不被侵蚀,并提供多样的植被景观。

三、合理进行疏伐和间伐在植物治理措施中,疏伐和间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适时进行疏伐和间伐,可以保证植被的适度密度,增强植物根系的竞争能力,促进土壤的固结。

此外,疏伐和间伐还可以提高植被的通风透光能力,减轻疫病和虫害的发生。

四、进行持续的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消落带植物治理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修建沟渠、石块拦河坝等工程来减轻水流对土壤的冲刷侵蚀。

此外,还可以搭建防护网、固沙垄等结构物来保护土壤的稳定性,防止土壤被水流冲刷和淤积。

五、加强科学管理和监测消落带植物治理的成功与否,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和监测。

可以通过建立植物治理监测网,及时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水分含量,并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应库区消落带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总之,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物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态环境。

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种植,建立多层次的植被覆盖体系,合理进行疏伐和间伐,进行持续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和监测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长江三峡工程对周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长江三峡工程对周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长江三峡工程对周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人们常说:“长江之水,天下第一”,也因此,长江流域一直是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的重要地区。

早在上个世纪,中国政府决定在长江上游建设三峡工程,这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工程,建成之后对于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发电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

同时,三峡工程对周边区域的土壤侵蚀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探讨。

一、三峡工程对周边区域的影响1. 大规模移民对土地的改变三峡工程所在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其地势低平,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困难,农业生产初步实行了“山上耕种、水边灌溉”的方式。

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区域被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数座大坝和砂石场涌现出来,大量的人员和物资进入施工现场,给周边区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土地利用压力。

2. 水位上升导致岸线的变化三峡水库的建成,将水位由原来的125米提高到了175米,对周边的土地造成极大的影响。

水位上升不仅对楼房和基建设施产生了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岸线的位置,浸泡和灌溉了固定的土壤,导致土地侵蚀和山体滑坡的风险增加。

3. 三峡大坝影响周边区域的森林资源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湖、大坝枢纽、土地浸湿等都给当地的植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湿地区域面积扩大,土壤湿气增多,草木枯萎,湖泊硕增。

这使得某些植被资源得到改善,但对大部分植被资源却带来了压迫和较高的土壤侵蚀风险。

二、三峡工程对周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实施,对周围区域的土壤侵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 土壤流失程度变化三峡工程建成后,围绕施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其中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土壤的流失。

河流水位的上升和人为开发都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土壤流失,而且具有面积广、范围大、流失速度快等特点。

同时,由于土壤中水分的增加,在湿润和泥炭化的情况下,加速了土壤的呆化、流动和萎缩,化学肥料的使用也会加重土壤侵蚀。

2. 土地质量的下降土壤流失的后果不仅是土壤损失,同时也导致了土地的质量下降。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对消落区环境的影响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对消落区环境的影响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对消落区环境的影响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以来,万州段最高水位达到173.45米,目前已缓慢回落至170米。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三峡水库将在每年汛后保持高水位运行,而汛期将腾出一定库容,保持较低水位运行。

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以后,已经形成了近10米高程的消落带。

由于水位频繁变化和江水浸泡冲刷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变。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水位更高,汛后将形成的消落区高程和面积更大,从这个情况来看,对消落区环境的影响将更为不利。

主要表现在:一是地质变化明显。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水域增宽,与地表接触面积扩大,加上长江沿岸本身山高坡陡,临空滑动面较多,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万州库区地形复杂,多数地段地质破碎,原已形成的各类地灾点变形加速,导致滑坡、坍岸、崩岩增多。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以来,万州区纳入涉水监测的坍岸已达16段,足以说明其对消落区地质变化的影响。

二是植被全部丧失。

三峡水库三期蓄水至每年汛后的九月下旬开始,175米以地带淹没在水下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原有植被不能适应淹没后的生存环境,草木几乎全部死亡,待来年夏季腾出防洪库容形成消落区时,根本无法恢复。

三是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水库万州库区175米以下高程多属中缓坡地形,土壤疏松肥沃,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经江水浸泡冲刷,加之植被丧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部分地段只剩下乱石或基岩,水土水土流失将更为严重。

四是面积逐渐减少。

由于消落带水土流失,甚至库岸坍塌,使原来得缓坡变成了陡坡,泥土都被江水冲走,导致消落区面积逐年减少。

以钟鼓楼街道的恒太河为例,三期蓄水前的145米水位以上土地面积约为260多亩,2008年7月中旬只剩下190多亩。

五是出现环境污染。

根据三峡水库运行方案,库区水位每年都要从175米降低到156米以下,这期间由于水位变幅高、水位降低快,库岸地质条件将显著变差,极易失稳、坍塌。

同时,三峡水库夏季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漂浮物(包括动物尸体)将滞留在消落带上,加上经过半年左右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物伴着垃圾、杂草,不仅造成景观破坏,而且在高温下极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

高中地理课件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433

高中地理课件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433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3.负面影响较小的.采取措施防止 危害发生或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①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②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1.淹没的文物: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的文物:尽力抢救 3.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出现新景观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6. 2120.6. 21Sunday, June 21,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6.21 20.6.21 06:28:0 806:28: 08June 21,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6月21 日星期 日上午6 时28分 8秒06: 28:0820 .6.21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6/21/2
020 6:28:08 AM06:28:082020/6/2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6/21/2
谢 谢 大 家 020 6:28 AM6/21/2020 6:28 AM20.6.2120.6.21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21-Jun-2021 J une 202020.6.21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unday, June 21, 202021-Jun-
2020.6.21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6.2106:28:0821 June 202006:28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淹没土地耕地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万州区天城农业局随着三峡水库水电枢纽导流明渠的截流成功,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即将逐步投入运行,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受消落缓流、表面沉积和污染以及库区水位涨落淘蚀等影响,三峡水库消落泥沙沉积,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和水质污染等问题也将日益显露出来,直接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中央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天城党工委、管委会根据重庆市计委、万州区计委《关于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研究工作的函的通知》精神,责成相关部门全力做好该项工作。

为此,天城农办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针对天城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这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预测分析,拟定《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一、三峡库区天城淹没区的基本情况天城移民开发区辖五个办事处、14个镇和10个乡,幅员面积1032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现有耕地35万亩,其中田19万亩。

因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淹没耕地近万亩,淹没土地涉及三镇五办33个村,138个村民小组,耕园地7894.4亩,其中水田1402.6亩,旱平地693.96亩,旱坡地1428.92亩,商品菜地720.29亩,园地2453.5亩,河滩地1099.42亩,鱼塘95.85亩。

全区淹没涉及村1996年后总人口35416人,淹没线下总人口10842人,占总人口30.64%;淹没涉及村1996年总耕园地24489.5亩,淹没线下耕园地7798.5亩,占总耕园地的31.84%。

二、天城淹没区消落区的情况三峡工程竣工后,因对水库蓄水位的季节性人工调节,每年6月至9月长江汛期时,三峡库区水位会控制在145米左右;在10月至次年5月,库区水位就蓄至175米左右。

目前生长在海拔145米到175米山坡上的陆生植物,将因不耐长时间淹没会全部死亡。

当冬季库区水位从175米下降到夏季库区水位145米时,30米的黄色“消涨带”就会裸露出来。

“消涨带”的存在,不仅与三峡美景极不协调,同时也因流水冲击裸露区导致水土流失、库底泥土形成淤泥等诸多影响,会威胁库区安全。

三峡水库蓄水水位在145米时,天城境内将形成的库岸长度有40公里,水位在175米时,其库岸长度为48公里,总的形成了大约 1.408平方公里的消落区。

根据天城的情况划定消落区治理面积为1.85平方公里,能进行植被覆盖的大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消落区的土质多以沙壤土为主。

其中,坡度在25°以上面积1.09平方公里, 占78%;坡度15-25°的面积0.12平方公里,占8.5%;坡度低于15°的面积0.049平方公里,占3.5%。

三、三峡水库水面消落对消落区的水和土壤的影响1、波浪淘蚀、坡面冲蚀,水土流失严重。

库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结构差,水稳定性欠佳,大部分地方已为强度和中度侵蚀,水库蓄水后,在降水和库区水位变动的动力作用下,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破坏地面植被和土壤结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使营养元素流失,土壤保水保肥保墒和抗灾能力减弱,特别是库岸坡度大的地方,这种现象将更加严重。

2、地下水位升高,水温降低,导致土壤盐碱化。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在天城辖区内的水位由110多米上升到145至175米,因此,造成了沿岸地下水位大幅度提高,这不仅容易造成土地、岩石基础不稳,是出现新的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土温降低,土壤的含硫量增加,进一步导致土地盐碱化,将使各种植物难以在消落区正常生长。

3、有机质含量降低,富氧细菌减少,十分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准,库区运行后,由于水浪的侵蚀和冲刷,消落区的土壤有机质将大幅度的下降,而且,土壤又受到长时间水淹,富氧细菌将大幅度减少,有害物质增加,会严重的影响各种植物的生长,会使整个消落区出现寸草不生的现象。

4、在淹水条件下,厌氧细菌增加,造成土壤有害物质增加和水体的富养化。

三峡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一些库湾与死水坑易发生富营养化,将会严重影响库区的水质和库岸土壤中水的质量,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将大幅度的增加,十分不利于库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

5、表面沉积污染,环境污染加重。

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由于入库泥沙量的加大,加重了库区的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在水库回水末端更易产生泥沙淤积,十分容易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

特别是在地势平坦、低洼的地方,因两岸的垃圾、污水等污染物极易淤积沉淀于消落区内,形成淤泥或烂泥潭,严重污染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在夏季高温环境条件下,污染严重的消落区将成为病菌、寄生虫和蚊蝇等的滋生源以及异味和恶臭的散发地,甚至可能诱发大规模疫情。

四、水面消落影响消落区的土壤和水的对策。

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之际,一个高差约30米的黄色“消涨带”可能在当年的夏日呈现于世人面前。

要消除这个黄色裸露带,需要在带内植下绿色生命,组建人工植被;而这种植物夏季要能耐旱冬季要能耐淹,既可陆生又可水生。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世界性难题。

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因此,我们首先要抢时间多方寻找能耐旱耐淹的各类植物,建立相应植物基地,积极进行试验、示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筛选适应三峡消落区的草种、树种。

同时,在天城库岸30米黄色“消涨带” 的坡面上,根据不同的坡度、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土壤类别等情况,以及三峡水库消落对此造成的影响不同,采用分段分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建坝围土、围水养殖等各种措施,因地制宜,分类确定相应对策的方法,有效防止黄色消涨带的形成。

1、种草植树。

积极寻找能适应陆地生长又能水生或者又不怕水淹的草和植物,在沿岸的消落区内大面积种植是治理消落区黄色“消落带”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美化库区环境、治理污染的理想手段。

因此,根据天城消落区的情况,计划在沿岸的大周、小周、天城、枇杷坪等乡镇、街道开展大面积的种草、种树适应性试验和示范,并建立相应的植物园,争取在尽短时间内找出适应消落区生长的草和树。

其原则是以在本地寻找为主,外地引进为辅,防止出现因引种植物不当造成新的类似“水葫芦”的危害。

寻找出三峡库区消落区可利用的植物种植模式和技术。

①种草。

这是一项治理黄色消落带的主要方法之一,查阅相关资料还未有较好的草种及可利用模式,所以根据天城的情况,第一种方法就是在自已的区域内大面积的寻找既能陆生又能水生(或者既能陆生又不怕水淹)的草种,进行相应的试验、示范,争取找出理想的草种及利用模式,如对铁线草、地爪滕等草种进行试种,并建立相应的试验基地;其二就是引进各地一些先进的经验和适宜的草种,进行引进性的试验、示范,以期找出适应的草种。

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所为解决大型水库黄色消落带而找到的耐旱、耐浸、暨保证生态安全,护坡功能又极好的野生草本植物——李氏禾。

又如:中科院武汉植物所找到的疏花水柏枝是一种很特殊的植物:第一年 10 月到次年 5 月,江水消退时,它快速生长大量繁殖,到 9 月,被水淹没的它则进入“休眠” 状态。

调整疏花水柏枝这极为特殊的“反季节”特性,在消落区试种,效果很好。

②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引进种植耐淹耐旱的水生植物“芦苇” ,也可能是治理黄色消落带的好方法之一,芦苇是我国北方地区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

芦苇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形成芦苇根孔。

能有效防止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又能防止岸边崩塌、减少水土流失。

③种树。

种植既能陆生又不怕水淹的树也是一种防止和治理消落区黄色“消落带”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区的情况,种树主要分布在水库 175 米左右 5-10 米的范围内,采用方法还是本区域寻找和外地引种相结合。

目前,在本区域可对垂柳、枫杨、木麻黄等树种开始相关的试验种植。

同时,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较大范围的试种。

2、建坝围土。

在消落区中对于部分坡度小(≤15º)的库岸和库区最高蓄水水位的临界地带,为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河沙形成淤泥,又能增加土地的利用,根据当地的情况可以实施建坝围土,这样既能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又能种植较高经济价值、具有观赏的经济林木。

这样不仅美化三峡库区两岸的环境,有效防止水库对库岸的影响,又能提高沿岸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也是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污染,美化库区环境的有效办法。

3、围水养殖。

6在三峡库区水位线 175 米左右,部分地势有较大低洼或大的沟形等消落区的临界地带,可以实行围水养殖,既可防止水库消落在地势低洼地方形成大量泥沙淤积,影响库区水质和沿河岸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环境,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效地提高库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4、加强三峡库区的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治理。

加强三峡库区的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治理。

是治理库区消落区黄色“消落带”的前提,没有库区的整体环境治理,治理消落区将是一句空话。

目前,各地的点源污染治理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面源污染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今后面源污染将是三峡库区最大的污染源,如不加以重视,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现在库区农业造成的面源污染也已经开始显现出其危害作用。

一是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众多水源受富营养化污染,农产品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二是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残留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秸秆焚烧和粪便随意排放现象还比较普遍,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空气、土壤和水等的污染,严重影响三峡库区的水质,以及消落区的治理工程。

所以,加强三峡库区的面源污染的治理也是消落区治理黄色消落带的有效手段之一。

五、对消落区的水、土环境污染治理的整体规划。

三峡水库在天城移民开发区形成了约 40 多公里的水岸和近 1.5 平方公里的消落区面积,库岸坡度大,土壤物理性差,地形较为复杂,水位的消落对库岸影响将十分巨大,因此,根 7据天城库岸消落区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土质,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消落区的黄色消落带的治理。

根据党工委、管委会对消落区治理的整体规划要求,对天城消落区的水、土环境污染的治理规划总的原则是以植草植树进行绿色覆盖为主,以建坝围土、围塘为辅的原则。

其具体方案为:一、在三峡水库水位线145-170 米的范围内以试验选择种植既能陆生,又能水生的草种为主,起到绿化消落带的作用,其种植面积约为 1.1 平方公里。

二、在三峡水库水位线 170-180 米的地带,以选择种植既可陆生,又不怕水淹的树种为主,其种植面积为 0.2 平方公里;三、在坡度小的地方结合滑坡治理或护坡治理进行建坝围土,围土面积计划2000 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