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万州区天城农业局

随着三峡水库水电枢纽导流明渠的截流成功,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即将逐步投入运行,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受消落缓流、表面沉积和污染以及库区水位涨落淘蚀等影响,三峡水库消落泥沙沉积,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和水质污染等问题也将日益显露出来,直接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中央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天城党工委、管委会根据重庆市计委、万州区计委《关于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研究工作的函的通知》精神,责成相关部门全力做好该项工作。为此,天城农办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针对天城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这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预测分析,拟定《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一、三峡库区天城淹没区的基本情况

天城移民开发区辖五个办事处、14个镇和10个乡,幅员面积1032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现有耕地35万亩,其中田19万亩。因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淹没耕地近万亩,淹没土地涉及三镇五办33个村,138个村民小组,耕园地7894.4亩,其中水田1402.6亩,旱平地693.96

亩,旱坡地1428.92亩,商品菜地720.29亩,园地2453.5亩,河滩地1099.42亩,鱼塘95.85亩。

全区淹没涉及村1996年后总人口35416人,淹没线下总人口10842人,占总人口30.64%;淹没涉及村1996年总耕园地24489.5亩,淹没线下耕园地7798.5亩,占总耕园地的31.84%。

二、天城淹没区消落区的情况

三峡工程竣工后,因对水库蓄水位的季节性人工调节,每年6月至9月长江汛期时,三峡库区水位会控制在145米左右;在10月至次年5月,库区水位就蓄至175米左右。目前生长在海拔145米到175米山坡上的陆生植物,将因不耐长时间淹没会全部死亡。当冬季库区水位从175米下降到夏季库区水位145米时,30米的黄色“消涨带”就会裸露出来。“消涨带”的存在,不仅与三峡美景极不协调,同时也因流水冲击裸露区导致水土流失、库底泥土形成淤泥等诸多影响,会威胁库区安全。三峡水库蓄水水位在145米时,天城境内将形成的库岸长度有40公里,水位在175米时,其库岸长度为48公里,总的形成了大约 1.408平方公里的消落区。根据天城的情况划定消落区治理面积为1.85平方公里,能进行植被覆盖的大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消落区的土质多以沙壤土为主。其中,坡度在25°以上面积1.09平方公里, 占78%;坡度15-25°的面积0.12平方公里,占8.5%;坡度低于15°的面积0.049平方公里,占

3.5%。

三、三峡水库水面消落对消落区的水和土壤的影响

1、波浪淘蚀、坡面冲蚀,水土流失严重。

库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结构差,水稳定性欠佳,大部分地方已为强度和中度侵蚀,水库蓄水后,在降水和库区水位变动的动力作用下,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破坏地面植被和土壤结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使营养元素流失,土壤保水保肥保墒和抗灾能力减弱,特别是库岸坡度大的地方,这种现象将更加严重。

2、地下水位升高,水温降低,导致土壤盐碱化。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在天城辖区内的水位由110多米上升到145至175米,因此,造成了沿岸地下水位大幅度提高,这不仅容易造成土地、岩石基础不稳,是出现新的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土温降低,土壤的含硫量增加,进一步导致土地盐碱化,将使各种植物难以在消落区正常生长。

3、有机质含量降低,富氧细菌减少,十分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准,库区运行后,由于水浪的侵蚀和冲刷,消落区的土壤有机质将大幅度的下降,而且,土壤又受到长时间水淹,富氧细菌将大幅度减少,有害物质增加,会严重的影响各种植物的生长,会使整个消落区出现寸草不生的现象。

4、在淹水条件下,厌氧细菌增加,造成土壤有害物质增加和水体的富养化。

三峡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一些库湾与死水坑易发生富营养化,将会严重影响库区的水质和库岸土壤中水的质量,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将大幅度的增加,十分不利于库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

5、表面沉积污染,环境污染加重。

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由于入库泥沙量的加大,加重了库区的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在水库回水末端更易产生泥沙淤积,十分容易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特别是在地势平坦、低洼的地方,因两岸的垃圾、污水等污染物极易淤积沉淀于消落区内,形成淤泥或烂泥潭,严重污染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在夏季高温环境条件下,污染严重的消落区将成为病菌、寄生虫和蚊蝇等的滋生源以及异味和恶臭的散发地,甚至可能诱发大规模疫情。

四、水面消落影响消落区的土壤和水的对策。

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之际,一个高差约30米的黄色“消涨带”可能在当年的夏日呈现于世人面前。要消除这个黄色裸露带,需要在带内植下绿色生命,组建人工植被;而这种植物夏季要能耐旱冬季要能耐淹,既可陆生又可水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首先要抢时间多方寻找能耐旱耐淹的各类植物,建立相应植物基地,积极进行试验、示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筛选适应三峡消落区的草种、树种。同时,在天城库岸

30米黄色“消涨带” 的坡面上,根据不同的坡度、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土壤类别等情况,以及三峡水库消落对此造成的

影响不同,采用分段分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建坝围土、围水养殖等各种措施,因地制宜,分类确定相应对策的方法,有效防止黄色消涨带的形成。

1、种草植树。

积极寻找能适应陆地生长又能水生或者又不怕水淹的草和植物,在沿岸的消落区内大面积种植是治理消落区黄色“消落带”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美化库区环境、治理污染的理想手段。因此,根据天城消落区的情况,计划在沿岸的大周、小周、天城、枇杷坪等乡镇、街道开展大面积的种草、种树适应性试验和示范,并建立相应的植物园,争取在尽短时间内找出适应消落区生长的草和树。其原则是以在本地寻找为主,外地引进为辅,防止出现因引种植物不当造成新的类似“水葫芦”的危害。寻找出三峡库区消落区可利用的植物种植模式和技术。

①种草。这是一项治理黄色消落带的主要方法之一,查阅相关资料还未有较好的草种及可利用模式,所以根据天城的情况,第一种方法就是在自已的区域内大面积的寻找既能陆生又能水生(或者既能陆生又不怕水淹)的草种,进行相应的试验、示范,争取找出理想的草种及利用模式,如对铁线草、地爪滕等草种进行试种,并建立相应的试验基地;其二就是引进各地一些先进的经验和适宜的草种,进行引进性的试验、示范,以期找出适应的草种。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所为解决大型水库黄色消落带而找到的耐旱、耐浸、暨保证生态安全,护坡功能又极好的野生草本植物——李氏禾。又如:中科院武汉植物

所找到的疏花水柏枝是一种很特殊的植物:第一年 10 月到次年 5 月,江水消退时,它快速生长大量繁殖,到 9 月,被水淹没的它则进入“休眠” 状态。调整疏花水柏枝这极为特殊的“反季节”特性,在消落区试种,效果很好。②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引进种植耐淹耐旱的水生植物“芦苇” ,也可能是治理黄色消落带的好方法之一,芦苇是我国北方地区水陆交错带区域典型的湿地植物。芦苇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状茎,形成芦苇根孔。能有效防止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又能防止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