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了解和改进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了解和改进建

摘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除海南省外热带原始林保存最好的地区,以“动植物王国”闻名中外。本区拥有多种特有动植物及国内外珍惜动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生态价值,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

1 基本信息

1.1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和勐海县的接壤地区,距州府景洪市25公里。

1.2 建成历史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1980年重新调整并扩大了范围,1981年省政府重新区划调整,1986 年晋升为国家级,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9年分别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林业示范保护区。

1.3 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处在世界季风热带的最北缘,横断山脉南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的山间盆地地势开阔,周围海拨1000多米的

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并有利于热带海洋暖湿气流的引伸。热量充足,降水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光、热、水分配合理,全年大都为静风环境

1.4 地形地貌

保护区地貌以中低山地为主,有和缓起伏的山丘和群山环抱的宽阔盆地。保护区内沟谷纵横,溪流密布,澜沧江及其支流横贯全境。

2 资源概况

2.1 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属于东南亚雨林的一部分,按植被类型分为沟谷雨林和山地雨林两大部分。生长着高等种子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2%。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占全国的15%。林木茂密而层次结构复杂,在100平方米样地上,竟有乔木60多种。林木具有板状根、支柱根和气生根。藤本植物丰富,附生、寄生植物到处可见,老茎生花和纹杀植物总数八分之一,药用植物已知有800多种。

已鉴定的高等植物约38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望天树、版纳青梅、苏铁、藤枣、黑黄檀、滇南风吹楠、千果榄仁、四数木、合果木、大叶木兰、红椿、粗枝崖摩、桫椤等53种。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已增加到95.7%,苏铁、桫椤、鸡毛松、树蕨等古热带植物活化石已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

2.2动物资源

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约占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的25%;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的36%;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

占全国两栖爬行动物的20%以上;鱼类100种,分属18科54属,占全国总属数的40%,占总种数的27%。其中亚洲象,兀鹫、白腹黑啄木鸟、金钱豹、印支虎属世界性保护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等15种占全国一类保护动物总数的19%;国家二类保护动物15种,占全国二类保护动物总数的30%;国家三级保护动物24种占全国三类保护动物总数的39%。

陆生脊椎动物有62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绿孔雀、黑长臂猿、亚洲象等24种。本区的特有植物有细蕊木莲等30种,特有动物有双带鱼螈等7种。野生亚洲象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9头发展到目前的250余头。2007年2月下旬,科研人员首次在保护区内大沙坝水库发现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桃花水母。

3 保护区管理

3.1管理制度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局、所、站三级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资源管护、所站管理、职工考核等量化考核、监督制度。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巡护管理模式,包括各有侧重却相辅相成的日常巡护、稽查巡护、监测巡护、武装巡护。2000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巡护制度”正式形成。

3.2管理技术

人员素质提升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十分注重提高

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人才选拔和培养集招优、培养和实践为一体,使得保护区职工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3.3管理技术进步

一是遥感技术应用。1992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西南林学院合作,应用遥感技术进行亚洲象生境评价,开辟了自然保护区应用遥感技术开展保护研究的先河。

二是建设并应用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在1995年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科技力量,加强了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成了以保护区为主、涉及全州的地理信息系统。

4保护区现存问题

4.1旅游资源遭破坏,景点设施管理不善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拥有极大的客流量,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同时,当地公民和外来游客环保意识不高,虽然已制定和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规,但督法、执法不力,惩罚不力,仍然使旅游和自然资源屡遭破坏。

勐养象榕树、易武花蛇公主洞、纳么田彩云洞,打洛独树成林大榕树佛塔、寺庙等资源的树干上,墙壁上到处刻有“×××到此一游”、“明年再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歪八斜扭的字样。发育成型的钟乳石被一块块敲去,破坏了资源的整体形象,也损坏了西双版纳的形象。

4.2自然环境变化,原始森林资源被破坏

一些地方热带原始森林在消失,刀耕火种毁林开荒的原始方式仍在继续,部分自然景观遭破坏而不复存在,野生动物数量在减少,河

流两岸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河流污染严重,主要河流水质达不到V类标准的占58.3%,工业“三废”物质排放量逐年增加。

4.3现存矛盾

一是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虽然建设单位采取了绿色生态保护建设计划,已尽量减少了对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但部分资源还是难以幸免。其次,随着市场橡胶价格的提升,加之老百姓对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是很了解,为了生存,将集体林或轮歇地内的自然资源砍伐后,种植成了橡胶或短期经济作物。

二是防盗防猎的矛盾。边民入境偷猎和盗伐情况时有发生。虽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以高压态势采取了有力的防范措施,但由于保护区紧临国境线,区内社情复杂,难以彻底防范境内外不法分子,潜入保护区进行偷猎和盗伐等破坏资源的违法活动时有发生。

三是人与动物的矛盾。人象冲突依然存在。野生动物(特别是亚洲象)到社区采食农作物、破坏群众生产生活设施的情况发生。虽然国家、省级财政都下拔了相关补偿资金,州县级财政也都配套了相关补偿资金,而且补偿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群众领到手的补偿资金与市场价格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不同程度挫伤了老百姓保护亚洲象和其它保护动物的积极性。

四是人员野外经费不足的矛盾。资源保护工作性质决定了保护区工作人员大量工作日在野外,由于保护区交通工具的老化、野外保护工具和人身安全设施的不足,增加了自然保护工作人员的危险性,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