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协助和促动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实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水平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大胆探究,寻求新知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实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所以,恰当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即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课件,温习旧知、观察现象、布置练习题等,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很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展开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很多学生按照课本中的“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图来分析,很快写出了程序运行的“结果”。我不急于解答,让学生上机验证,上机运行程序得到的“结果”和学生分析的“结果”不一致。这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学生实行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后,找到了两个“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原来课本中的“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图是仅仅针对循环语句中步长值为正数而设计的,当“FOR—NEXT循环语句”中的步长值为负数时,此图就不再适用,而本程序段中,步长值为负数(-3)。
(三)大胆创新,自主互动
有人说过:“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比如在教学生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时,最初学生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大多雷同,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和讨论。作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把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准备好,放在网上供学生共享,学生也能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另外作者还给学生推荐了一些网址。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例如,为引领学生设计出有各自特色的幻灯片,作者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
网向学生演示,组织学生实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还鼓励学生自主互动,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自发组织成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学生各有所长,在自主互动中,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观摩、演示,互相取长补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大胆创新,自主互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大胆放手,独立自学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每学期刚开学,作者就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对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能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作者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在讲到程序设计初步时,有一些层次高的学生对于程序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对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者鼓励他们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编写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独立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