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宋代文学梗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宋代文学的因革
(一)宋代文学繁荣的表现
1、诸种文体非常繁荣。
2、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家群。
3、作家、作品数量惊人。
4、作家理性增强,文学批评发达。
(二)诸种文体的沿革
1、散文
文、道的关系。
骈、散的关系。
功能、技巧。
文体、文风。
2、诗歌
题材、内容。
艺术特色:
议论化、才学化、散文化
进一步求细、求新、求精
求活、求透
审美追求:
“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情外扬;
宋诗的艺术外貌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理性。”
宋调特征:
多深沉悲壮之气
多议论之风
文风朴实平易
3、词,一代之文学
唐宋词的发展变化轨迹,可从以下方面考察:
(1)词作者遍布社会各阶层,而以文人为甚。
王易《词曲史》:“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扬……南渡以后,风流未泯,高宗能词……”
《宋史·乐志》:太宗“前后亲制大小曲及旧曲创新声者三百九十”,仁宗“度曲以赐教坊”。
《宣和遗事》载“窃杯女子”《鹧鸪天》词: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谕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宋子京《鹧鸪天》题注:“子京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中有搴帘者曰:‘小宋也。’子京归遂作此词。都下传唱,达于禁中。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有内人自陈:‘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时在车子中偶见之,呼一声尔。’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恐无地。上笑曰:‘蓬山不远。’因以内人赐之。”所作《鹧鸪天》词如下: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他们的不能诉之于诗古文的情绪,他们的不能抛却了的幽怀愁绪,他们的不欲流露而又压抑不住的恋感情丝,总之,即他们的一切心情,凡不能写在诗古文辞之上者,无一不泄之于词。所以词在当时,是文人学士所最喜爱的一种文体。他们在闲居时唱着,在登山临水时吟着,他们在絮语密语时微讴着,在偎香倚玉时细诵着,他们在欢宴迎宾时歌着,在临歧告别时也唱着。他们可以用词来发‘思古之幽情’,他们可以用词来抒写难于在别的文体中写出的恋情。他们可以用词来庆寿迎宾,他们可以用词来自娱娱人。”
(2)词调从少到多,创调达到高潮。
唐五代词160余调,据洛地统计,律词仅52调。宋人大量创调,创意,宋亡时,词调多至千余种。教材统计,宋代所用词调有880多个。清人编《词谱》统计,传世词调826个,加上变体为2306种。
(3)篇幅由短到长。
宋人《草堂诗余》以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者俱为长调。”
柳永《戚氏》212字,吴文英《莺啼序》240字。
令、引、近、慢。
(4)外在形态由平整到参差,长句增多,少用齐语。
《全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子依次是:四言、七言、五言、六言、三言。
词题、词序。
单调、双调、三迭、四迭词。
清·田同之《西圃词说》:“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如壮士也。”
(5)词调由相疏到严密。
柳永——周邦彦——姜夔。
胡适:东坡以前乃教坊乐工与娼家妓女歌唱之词,东坡至稼轩乃诗人之词,白石以后至宋末元初,乃词匠之词。
(6)内部结构丰富多样。
随着词抒情功能的增强,其内部结构变得复杂多样。而在意象组合,表现手法,修辞以及情景关系处理上更是异彩纷呈。
景——情式。
问——答式。
立体交叉式。
今昔对比式。
(7)由以音乐为主变为以体式为主。
北宋词应歌,南宋词应社
(8)内容、风格由单一走向多样。
内容:刘熙载《艺概·词概》:“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风格:婉约、豪放、旷达、骚雅。
二、宋代文学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 政治上的复杂情况
1、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庞大。
2、外患严重。
3、崇文抑武的用人政策。
4、党派之争尖锐。
(二) 思想的复杂与兼容
1、理学发达。
2、佛学思想流行。
3、道家思想盛行。
(三) 经济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1、经济发展。
2、教育发达。
3、市民文化发达。
4、文化纵深发展。
第一章宋初文学
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创作:多骈体,风格浮艳,整体水平不高,以王禹偁的成就最为突出。王禹偁信奉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不满晚唐五代浮靡文风,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的写景部分。其议论文《待漏院记》,叙事文《唐河店妪传》等,既有对韩、柳古文传统的继承,文字又较为平易,显示出一种新文风的端倪。
理论:柳开首先提出复古主张,他把文统和道统合为一谈,将文看成是明道的工具,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加之自身文章写得艰涩难读,实际影响不大。之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古文,培养写作古文的弟子如尹洙、苏舜钦等,姚铉则编选《唐文粹》,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以李昉、徐铉为代表。受宋初唱酬之风影响,他们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