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爱》中的爱情与婚姻看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简爱》中的爱情与婚姻看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
摘要:
从两性情感和婚姻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与简爱和伯莎有关的情爱及婚姻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并分析了之所以如此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以期引起对爱情的思考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部小说的意义。关键词:
《简爱》;爱情;婚姻;两性关系;屈从地位自20世纪6o年代起,对小说《简爱》的评论开始回潮,评论家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精神分析等方法进行评述,角度多样,内容非常广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女性意识、爱情婚姻、宗教、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性研究等等方面均有涉及。笔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1994年至2005年,中国期刊网上评论《简爱》的文章就有300多篇,足以表明近年来该小说所引起的关注和兴趣有增无减。而这之中。对该作品中的情爱与婚姻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简爱(以下简称简)和作者本人的爱情婚姻、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婚姻观都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少有评论者对小说中涉及的两性情感和婚姻集中进行分析。本文中试图通过对小说中与简和伯莎相关的爱情及婚姻的深入分析,指出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并探索其原因,以期引起对爱情的思考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部小说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的本质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内心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l9世纪的英国文学著作中,以爱情为主线来反映女性意识形态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小说举不胜举,其中,简·奥斯汀(1775—1817)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18—1848)的《呼啸山庄》等都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对于《简爱》,有评论者指出,作者是借这部小说表现“她的爱情价值理念”I2l,对此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本文中主要通过对作品中3对人物的情感进行分析来探讨爱情和婚姻。l伯莎与罗切斯特在伯莎与罗切斯特(以下简称罗)的婚姻中,女权主义者关注的是伯莎的屈辱、沉默和在疯狂中对男性的报复,也有不少读者同情罗的无奈境地,而笔者侧重的是从伯莎身上看到的婚姻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据罗介绍,他和伯莎之间的
婚姻完全是他父兄一手安排的,因为父亲“决计要让家产保持完整”,“想都不愿意想把他的田产分开”,留给d,Jt,子“应有的一份”,“可是他也同样不愿意他的一个儿子会成为穷人。”因此,他认为儿子“必须结一门富有的亲事以便不愁生计”。而老相识梅森先生“愿意给女儿一笔三万英镑的财产”-3 J。出于金钱地位的考虑,一桩婚事就这样草率确定了。罗把自己描述为无辜的受害者。用他的话说,“我一离开大学,就给送到了牙买加,去娶一个已经为我定过亲的新
娘。”“我父亲一点也没提到她的钱,他只告诉我梅森小姐在西班牙城是以美貌出名的。”“她讨好我,拼命显示她的美貌和才情来取悦我。”“她的亲戚们怂恿我,情敌们刺激我,她引诱我,使得我几乎连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经结了婚。”“我从没爱过、从没敬重过她,我甚至从没了解过她。”【3J然而,从罗自以为是的描述中,细心的读者一定不会忽略很关键的几点:
第一,叙述者罗夸大了自己的无辜,无意中暴露出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主体优越感和自私。在一定程度上,在这桩婚姻中,罗是拥有主动权的。婚前他可以选择放弃财产和婚姻,但他没有,他的说法是自己“给弄花了眼”,是由于“年轻人的好色、鲁莽和盲目”-3J。实际上,是他骨子里把女性当作审美对象、欲望客体而不是当作主体来尊重的传统男权思想在作怪。另外,梅森小姐的地位和财产不能不说也是一种诱惑,只是男主人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渺小绝口不提罢了。而且。不管这桩婚姻的对与错,婚后的罗都没有承担起作丈夫应尽的职责。他把婚后的伯莎描述成“庸俗、猥琐、狭窄”-3J,极尽贬损之词,在他竭力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所受到的折磨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他人性深处的自私。他从未对妻子惺惺相惜或主动去了解和关心,而使对方处于被遗弃的状态,加快其毁灭。第二,如果说罗是这桩婚姻的受害者的话,伯莎更是男性中心社会中无辜的牺牲品。少女时期,她和自己所在阶层众多的女子一样,只是爱情市场上的商品,充当被选择的对象。她把自己当作诱饵,出入社交场合、吸引男性目光,可见女性的客体地位思想对她的禁锢。后来,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她被父亲当做包袱,以巨额陪嫁做诱饵,嫁给毫不知情的罗,婚姻也被夫家隐瞒起来,为她后来的不幸生活留下隐患。婚后,饱受丈夫的冷落、疾病过早发作,她又被丈夫毫不留情地禁闭起来,过着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最终完全疯狂。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了伯莎和罗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实际上,这桩不幸婚姻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首先,传统的男性为中心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男人主宰一切的历史,就是男性中心的历
史。女人作为“人类的另一半”,从来没有真正得到“另一半”应该得到的平等地位,一直只是男子的奴役对象和附庸-4J。在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历史的前行,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化,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受到冲击,妇女的本性和角色成为人们讨论和争论的重要话题。1832年和1867年的《改革法
案)(ReformBills)引起了关于妇女政治权利的讨论。女性的自尊自主、独立平等意识日渐觉醒,但是,女性的生存困境并未得到改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提高,即使是中产阶级的女子也是如此,仍处于受欺凌的地位,只是因为她们习惯了依附中的生活,往往对自己生存困境视而不见罢了,婚前的伯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其次,阶级社会中婚姻的非情感因素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在属于人的世界里,人与人最基本、最自然的关系就是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因此歌颂爱情的美好一直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恋爱属情感范畴,恋爱的大多数结局——婚姻则是一种社会现象。自人类有婚姻以来,便被注入了超乎感情之外的东西,而且愈演愈烈,这些非情感因素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诸如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决定着婚姻的成败。
在阶级社会中,很多时候婚姻是一种交易,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商品交换为原则的,是以双方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权衡利害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J作品中,老罗切斯特先生要把全部产业完整地传给长子。这样,他的次子罗切斯特便不得不为三万英镑而奔赴西印度群岛去娶“疯女人”伯莎为妻,这种现实的利益婚姻是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思格斯曾说过,“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o"L6J伯莎和罗的婚姻中没有爱情却勉强维系着,这本身就违反了人的最自然、最本质的要求,两人的痛苦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妇女本身在社会上地位的低下,加上伯莎本人的家族及自身状况等因素,注定了她将受到更大的灾难。最后,l9世纪的相关制度制约着人们的选择。伯特兰·罗素在《婚姻与道德》一书中指出:
“在英国,由于不于亡许因精神不正常而离婚,那些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或丈夫的人就落入了难以忍受的境地。”【7J我们无意评判其规定合理与否,但由此可见英国在婚姻制度方面的保守性,明白罗在法律上无法逃避妻子、必须继续吞食自己和他人共同栽种的苦果。正如他自己所说,“不可能用任何合法的手续把它摆脱掉”-3 J。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伯莎只能留在没有关爱的丈夫家中,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