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简爱》教案
《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二第二课时
《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二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二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简爱》中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体会其成长历程;2. 学生能够领悟小说所传达的自由、平等、独立等主题思想;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欣赏并评价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分析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2.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3. 通过典型情节,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教案、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阅读笔记、思考题答案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简爱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的理解。
2. 内容分析:通过多媒体展示,对《简爱》中的典型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色。
3.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自由、平等、独立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4. 实例分析:以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为例,分析简爱如何践行自由、平等、独立等价值观。
5. 随堂练习: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以及小说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6.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简爱》后续章节,并完成阅读笔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二第二课时1. 性格特点与成长历程2. 主题思想:自由、平等、独立3. 创作意图与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分析《简爱》中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2.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自由、平等、独立等,并说明你的看法。
3. 阅读《简爱》后续章节,并完成阅读笔记。
答案:1. 简爱的性格特点:坚强、独立、自尊、勇敢、善良、有爱心等。
成长历程:从小失去父母,经历种种磨难,最终在洛伍德学校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与罗切斯特先生相识、相爱。
2. 主题思想:自由、平等、独立。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
(2)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外国文学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简·爱的独立、坚韧和追求平等的精神品质。
(2)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章节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洛蒂·勃朗特及其创作《简·爱》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章节内容,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简要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时代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举例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
3.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举出事例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简·爱》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内容1. 章节内容:本章主要分析《简·爱》中的重要象征元素,如火焰、镜子、睡眠等,并探讨它2. 教学重点:(1)识别小说中的象征元素。
简爱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简.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1 2、品读精彩语段,把握简.爱的性格特点。
(设计目的:使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采用自主默读、朗读、浏览、圈点勾画、小组互助、合作探究的方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走进名著,学习主人公自尊自爱的精神,从中汲取力量,从而提高1 个人的人文修养。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2价值观。
(设计目的: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二、教学重点:梳理情节、把握人物(设计目的:使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个性化阅读)(设计目的:使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自读课1课时四、课型与课时:教材、名著、学习卡、电子白板、微课、视频、反思五、教学资料:初三学生对名著已不再陌生,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精读、略六、学情分析:读、借鉴式阅读等方法,学会了制作卡片、作笔记和写心得体会的阅读方式,阅读效率明显得到了提升,阅读量显著提高,也读过几本外国名著。
但是由于名著与当下的“快餐文学”相比,趣味性不强,所以学生即使知道阅读名著有.诸多好处,仍然主动性不强,即使读名著,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投入身心细细品读,体味其精髓,因此需要教师上好名著引导课,与学生共同阅读,起到领路督促的作用。
七、教材分析:《简.爱》是2001人教版九年级下附录推荐两篇名著中的一篇,书中显示的题目是:《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最出色的小说之一。
这部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小说,一出现就引起了轰动。
《简爱》优秀教案4篇
《简爱》优秀教案4篇《简爱》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概括小说情节2、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3、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情况二、师生活动活动一:作者介绍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活动二:情节梳理请概括章节的.故事情节。
方法引导:概括要素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一)苦难的童年(1——4 章)(二)艰难中成长(5——10章)(三)体验爱情(11——27章)(四)别后(28——35章)(五)相聚(36—38章)活动三:人物分析你认为夏洛蒂·勃朗特所塑造的简·爱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方法点拨:a、结合情节分析把握(为什么这样做,反映什么)b、结合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把握句式表达:从小说可以看出简·爱是一个的人活动四:阅读感悟我从《简·爱》(人物/情节/原文语句)感悟到。
示例:我从《简·爱》女主人公简·爱身上感悟到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性格独立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三、当堂检测练笔请以我读《简·爱》为题,用灵动的文字,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简爱》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整本书主要内容。
2、分析简爱人物形象并延伸到小说的主题。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简爱形象,分析作品主题教学方法:学生合作讨论法、专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有的人肤浅,有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过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个如彩虹般绚烂的人。
浮世三千,众生芸芸,你是否也会遇到一个美好如斯的人,纵使隔着世俗,你也能嗅到她灵魂的香气。
《简爱》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简·爱》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切体会人物命运。
2,通过分析语言描写,指导学生掌握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理解女性独立思想和对自由的追求难能可贵,并能够在生活中不断激发内心深处的自主、独立、平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语言描写,指导学生掌握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切领会人物的命运。
三,课前准备准备名著《简·爱》(具体版本不做要求)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电影《简·爱》精彩片段,吸引学生兴趣。
2,了解作者。
通过作者命运简介,对比《简·爱》故事情节梳理,了解名著内容,把握自传体小说的特点。
(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检查分组阅读情况,每组给出5分钟讨论时间,5分钟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讲述故事情节。
明确:简爱父母早亡寄居舅舅家,舅舅病逝后,舅母将她送到孤儿院,后来简爱来到桑恩费尔德,做男主人公罗彻斯特菲尔德家的家庭教师,罗彻先生脾气古怪,经过几次接触,简爱爱上了他。
在他们举行婚礼是,梅森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小屋里的疯女人是罗彻斯特的妻子。
简爱不愿做情妇,离开了桑恩费尔德。
简爱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牧师的帮助下,找到一份乡村教师的工作。
在牧师向简爱提出结婚时,她想起了罗彻斯特先生。
当赶回桑恩费尔德时古堡已成废墟,简爱赶往罗彻斯特先生住的芬丁,扑到了罗彻斯特先生的怀里。
(三)研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人生阶段对话描写人物性格【童年简爱】“我不会骗人,我要是会骗人,就会说我爱你了,可是我要说,我不爱你。
除了约翰·里德,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了,至于这本有关撒谎者的书,你还是拿去给你的女儿乔治安娜吧,因为爱撒谎的是她,不是我。
”耿直单纯,敢于反抗,刚强勇敢;【少年简爱】“不,我知道我应该看重自己,可这还不够。
要是别人不爱我,那我宁可死掉,这也比活着强——我受不了孤独和遭人憎恨,海伦。
简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想:《简爱》这部书的阅读安排在部编九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六单元,承载的阅读任务是“外国小说的阅读”。
《简爱》又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作品。
所以我将教学方向定位在“自传色彩”“外国小说”两个方向上。
联系之前所学,传记作品的阅读要通过传主的人生经历来品读其内心世界;小说的阅读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来理解作品的主旨及反应的社会问题;外国作品则需要关注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异域文化。
基于此,《简爱》的阅读思路是通过地点的的转换来梳理简爱的人生经历,通过对简爱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的决定来分析人物形象,通过简爱与作品中其他女性的对比来了解在特定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简爱这个文学形象的意义,同时,联系实际生活,思考简爱这个文学形象跨越国界跨越时代的更深远的意义。
本节课为整部作品阅读的起始课,主要完成了解作品、确定阅读方法和任务。
图片教学目标:1.了解《简爱》自传体色彩、外国小说的特点2.依据作品特点确定阅读方法3.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任务教学环节:导入:我们手上拿着的这部《简爱》有很多版本,大家在选版的时候已经发现了。
从版本的数量上我们可以看出它受欢迎的程度。
当然,自1847年问世以来,根据这部作品拍摄的电影也有十多个版本了,还有话剧等。
如此受欢迎的作品,我们同学一定或多或少的听说过它。
一、说说你了解的《简爱》1.读过或者听说过这部书的同学,请你用一个关键词来说说你对这部书的印象,并简单说说理由。
2.下面是作品的几幅插图,我们来一起猜猜故事的内容。
图片二、读“前言”明特点《简爱》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前言,看看翻译者是如何介绍的?图片三、明确阅读方法及任务任务情境:当我们阅读一部外国文学的作品时,我们汲取的不仅是文学的营养。
同时也拓宽了眼界,看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历史。
当我们掌握了阅读外国文学的基本方法来阅读更多的外国文学经典时,我们就了解了更多的人类思想的精华。
所以,就从《简爱》这部作品开始,我们班来发起“外国经典名著阅读”活动。
名著导读《简爱》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教案1.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主旨。
3.掌握阅读外国小说的方法。
1课时一、导入新课《简·爱》是一部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百余年来,简·爱的形象广为人知,这部小说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简·爱》。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简·爱》的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容。
1.了解作者。
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师补充。
(1)作者介绍夏洛蒂·勃朗特,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一个乡村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
十五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做家庭教师,最终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另有作品《谢利》《维莱特》和《教师》。
(2)写作背景作者创作《简·爱》时,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唯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三、阅读成果展示【设计意图】学生读完《简·爱》后,设置成果展示环节,既可以检查阅读结果,又可以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简爱优质教案模板及反思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简爱》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简爱》的故事情节;2.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人物性格的把握;2. 作品主题的挖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简爱》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2. 提问:同学们对《简爱》有哪些了解?二、阅读与分析1. 学生分组阅读《简爱》;2. 各组讨论以下问题:(1)简爱的成长历程;(2)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3)简爱的性格特点。
三、课堂讨论1.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2. 教师点评、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简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2. 提问:同学们对《简爱》有哪些收获?二、主题挖掘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简爱的成长历程对当代青少年有什么启示?(2)简爱的爱情观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启示?(3)作品主题对当代社会有什么启示?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 教师点评、总结。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简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方面: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足之处:1.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2. 部分学生对《简爱》的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加强引导。
改进措施:1. 优化课堂时间分配,确保教学内容讲解到位;2.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3. 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导读教案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
一、文本研读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又有着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入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
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
小说阐释的主题是:人的价值二尊严+爱,反映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二、创意说明
阅读外国小说,当然要关注小说的基本元素,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表现,同时关注小说的创作背景、作品的文化内涵语言特点等。
本课旨在以人物为主线,深度解读小说内涵。
三、活动组织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本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家本人。
(二)走近作家:作者简介
(三)概括情节,拟标题。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教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她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
小说通过描述简爱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她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简爱》的部分章节,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下学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但同时,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简爱》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把握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分析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简爱》的作品背景及特点。
2.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观。
3.深入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简爱》的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2.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重点章节,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观。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简爱》原著、相关论文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学习资料:学生分组讨论的相关案例、问题及思考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简爱》的封面、插图和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作者。
简要介绍《简爱》的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简爱》的开头部分,感受作品的氛围。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简爱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初步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教案
①结合情节分析把握(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反映了什么?)
②结合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把握
5、适当的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你展示和相互评价。
四、体会小说主旨
人的价值=尊严+爱
小说通过孤女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热忱刚烈,不甘受辱,敢于抗争,追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个小写的人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3)适当点评、补充学生的概括
三、读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主问题:你认为简爱是一位什么样的女性?
2、提出精读要求:运用圈点批注法,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的具体语段进行分析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1、依据课前对小说的阅读体验,根据提示的五个地点概述小说内容。
2、对同学的概述进行补充
3、PPT出示赏析范例,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品析。
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不同版本导语或前言有所不同,我所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包括作者简介、出版说明、前言、序等,并在前言中有对时代背景和夏洛蒂勃朗特个人背景的介绍,这对同学们深入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从前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
明确:提示学生结合背景理解
小组展示,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小组讨论交流、组内交流精读成果。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简·爱》,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章节概览:《简·爱》共有38章,我们选取前5章进行教学。
这5章主要介绍了主人公简·爱的童年经历和成长过程。
2. 人物介绍:简·爱、里德舅妈、约翰·里德、谭波儿小姐等。
3. 情节梳理:简·爱的童年、就读洛伍德学校、成为教师、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前5章,使学生了解《简·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掌握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心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选定的章节,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促进思考。
3. 课堂讲解:教师对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心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阅读第1-2章,了解简·爱的童年经历和洛伍德学校的生活。
2. 第3-4课时:阅读第3-4章,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与谭波儿小姐的关系。
3. 第5-6课时:阅读第5-6章,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心理。
4. 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内容:1. 情节发展: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任职经历,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初次相遇。
2. 人物关系:罗切斯特先生、阿黛尔、菲尔菲克斯小姐等。
3. 主题探讨:自由、平等、尊严与爱情之间的冲突和抉择。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第7-8章的学习,理解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关系发展,以及简·爱的内心挣扎。
《简爱》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简爱》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名著《简爱》,围绕小说的第三章至第六章进行教学。
主要内容包括:简爱在罗切斯特庄园的生活、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相识及两人之间的心灵碰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简爱》的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名著的解读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简爱自尊、自爱、勇敢、坚强的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2. 教学重点:简爱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情节的梳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简爱》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本章的主要内容。
2. 情节梳理(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三章至第六章,了解简爱在罗切斯特庄园的生活。
3. 人物分析(1)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自尊、自爱、勇敢、坚强等方面进行探讨。
(2)分析罗切斯特先生的人物形象,了解他的性格特点。
4. 例题讲解(1)分析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如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第一次交谈。
(2)讲解该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一个情节,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爱人物形象分析自尊自爱勇敢坚强2. 罗切斯特先生人物形象分析冷酷独立深情3. 小说情节梳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简爱在罗切斯特庄园的生活,谈谈你对简爱人物形象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阅读《简爱》其他章节,了解简爱的成长历程,思考她所代表的时代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教学难点的把握。
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简爱》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1过强烈的自尊必然会导致自私,甚至自我毁灭。
因为首先把自己打倒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同学和老师的关爱和安慰使小简·爱自尊得近乎偏激的心得以平静。
第二节“爱情对白”,是写简·爱误以为罗切司特要娶英格拉姆小姐,决定离开庄园是两人的一段对话。
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充分刻画了简·爱直率、自尊勇于捍卫独立人格的个性特征。
四、简·爱人物形象的分析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重视自我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
”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
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
'因此她逃离了。
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
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
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
《简爱》阅读教学设计
《简爱》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简爱》,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推理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外阅读《简爱》全本;2. 学生阅读笔记;3.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PPT;4. 预先制作好的讨论问题和解析材料;5. 在线资源:电影《简爱》片段、相关影评等。
6. 教学板书:《简爱》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简爱》这部经典的英国文学作品,并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或读过这本小说。
2. 引导学生回忆《简爱》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说的印象和理解。
二、展开(30分钟)1. 让学生阅读《简爱》的指定章节或故事情节,并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思维导图或书写阅读笔记。
2.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成小组,各自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和阅读笔记,并根据小组成员的讨论,对故事情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3. 整体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并促进全班进行一场有趣的讨论,以梳理和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三、拓展(40分钟)1. 观看电影片段:播放电影《简爱》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观看并比较电影与小说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2. 导入问题:根据学生的观影体验,提出针对电影和小说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重要场景、角色、意象等元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并举例说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四、巩固(20分钟)1. 学生表达:学生分组,选取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或角色,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并陈述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2. 批判性思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并提出自己的论点并支持观点。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教学过程和目标。
2. 鼓励学生对小说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进行个人思考和评论,并与他人分享。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简爱》教学设计名著导读《简·爱》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与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2.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及重要故事情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3.鉴赏经典片段,分析简·爱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点】1.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及重要故事情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2.鉴赏经典片段,分析简·爱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鉴赏经典片段,分析简·爱的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847年,对英国文坛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同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这一年同时出现在英国文坛:夏洛蒂·勃朗特出版了《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出版了《艾格妮丝·格雷》。
而夏洛蒂·勃朗特是“勃朗特三姊妹”中最著名的一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她和她的代表作《简·爱》。
设计意图:由三姐妹导入,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教师提问: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相关资料,那么,你能说说对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了解吗?提示:可从作者国籍、姓名、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
明确: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4月21日~1855年3月31日),英国女作家。
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做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于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
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简·爱》,使学生了解外国小说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简·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简·爱》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3)培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章:《简·爱》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夏洛蒂·勃朗特简介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与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共同被誉为“勃朗特三姐妹”。
她的作品以真实、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心理分析著称。
2.2 《简·爱》创作背景《简·爱》创作于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家庭和宗教等方面的压迫与挣扎。
第三章:故事情节概览3.1 简·爱的童年经历简·爱自幼失去双亲,被送到严苛的勃洛克斯特学院。
她在学院里度过了孤独而艰苦的童年,形成了独立、坚强、自尊的性格。
3.2 简·爱的成年经历成年后,简·爱成为一名家庭教师,应聘到富有但神秘的罗切斯特庄园。
她与庄园主人爱德华·罗切斯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在婚礼前夕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子。
简·爱在痛苦中离开罗切斯特,开始了一段流浪生涯。
3.3 简·爱的归宿经过一系列磨难,简·爱终于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
此时,罗切斯特的妻子已去世,两人得以合法地走到了一起。
他们共同创办了一所学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简·爱简·爱是小说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性格独立、自尊、勇敢的女性。
《名著导读简爱》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名著导读》中第五章“英国文学名著”,详细内容为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通过对该名著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的风貌,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特征及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简爱》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简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文学价值。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名著《简爱》、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19世纪英国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激发阅读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简爱》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与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简爱》2. 内容:故事情节: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人物形象:简·爱、罗切斯特、里德太太等主题思想: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格尊严文学价值:19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简爱》的故事情节,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从作品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场景,谈谈你的感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简爱》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故事情节: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历经磨难,最终与罗切斯特相爱,但又因误会而分离,重回罗切斯特身边;人物形象:简·爱勇敢、独立、自尊、自信,具有反抗精神;罗切斯特聪明、热情、富有同情心,但性格矛盾;里德太太冷酷、自私、刻薄;主题思想:作品倡导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格尊严,表达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简爱》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简爱》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名著《简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章至第6章,详细内容为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经历,她与约翰·里德、海伦·伯恩斯等人物的交往,以及她成为一名家庭教师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爱》的主要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英国19世纪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简爱身上学到勇敢、坚韧、独立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学会欣赏勃朗特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简爱》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简爱》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3.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第3章至第6章的内容,分析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生活及其与他人的关系。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道关于简爱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例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一情节,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简爱》教学设计2. 主要人物:简爱、约翰·里德、海伦·伯恩斯3. 重点情节:洛伍德学校、家庭教师4. 写作技巧:对比、象征、讽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生活经历,谈谈她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2. 答案示例: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她勇敢面对困境,坚韧不屈。
她关爱同学,乐于助人,展现出了独立、自尊、自强的精神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其他作品,如《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等,进一步了解19世纪英国文学。
2024年最新《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1
2024年最新《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版《简爱》名著,具体章节为第1章至第5章。
内容主要包括:简爱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及其在洛伍德学校的艰苦生活。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简爱的坚韧、独立和追求平等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爱》名著的基本情节,了解简爱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
2. 通过对简爱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爱性格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名著中时代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艰苦生活及其精神品质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名著《简爱》。
2. 学具:笔记本、笔、名著《简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著《简爱》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时代背景。
3. 情节梳理:带领学生阅读第1章至第5章,了解简爱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艰苦生活,提炼其精神品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文本,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名著《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时代背景:19世纪英国2. 主要人物:简爱性格特点:坚韧、独立、追求平等3. 洛伍德学校:艰苦生活、精神成长七、作业设计2. 答案提示:关注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生活,分析其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关系,以及她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名著《简爱》的兴趣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但在分析简爱性格特点时,部分学生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其它作品,如《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等,以加深对19世纪英国文学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简爱》教案学习目标:1.熟悉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外国小说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1847年,英国文坛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夏洛蒂与她两个妹妹成为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
二、作者简介: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了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她热爱文学,才华出众,但一生坎坷,命途多舛, 39岁与世长辞。
夏洛蒂·勃朗特的家在英国约克郡东北部的一个偏僻荒凉的村庄,父亲是一名穷牧师,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全家生活窘困。
夏洛蒂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三、背景介绍:作者创作《简·爱》时,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唯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四、作品简介:《简·爱》讲述了贫苦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女性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作品。
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
是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小说以其真切感人的情节和细腻传神的笔法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五、人物关系:简·爱:追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
罗切斯特:贵族,被简·爱不平凡的精神所吸引。
海伦:简·爱在学校的朋友,得肺病去世。
布洛克尔赫斯特:坏人,孤儿院主持。
圣约翰:简·爱的表兄,简·爱的追求者之一。
戴安娜和玛丽:简·爱的表姐,圣约翰的胞妹。
爱丽思·费尔菲克斯:罗切斯特的女管家,简·爱的朋友。
阿黛勒:罗切斯特的朋友的女儿,罗切斯特是她的监护人,简·爱的学生。
英格拉姆小姐:长得十分漂亮,但只看重钱的贵族小姐,她根本不爱罗切斯特先生——罗切斯特的追求者。
六、女主人公简·爱的主要生活场所:1.盖茨海德府(里德舅妈家)——苦难的童年2.洛伍德慈善学校——艰难的成长3.桑菲尔德庄园——体验爱情4.沼泽山庄——别后5.芬丁庄园——尾声七、故事梗概:简·爱幼年父母双亡,被送到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简·爱在那里受尽欺侮,之后又被送到洛伍德慈善学校。
校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用种种办法在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学生。
简·爱在这里结识了好友海伦和教师谭波尔小姐,并深受她们的影响。
不久,海伦死于肺病,使简·爱深受打击。
简·爱在洛伍德慈善学校呆了八年。
十八岁时,简·爱离开学校,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
此时,她遇见了桑菲尔德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并与之相爱。
他们抛开地位、财富和世俗观念的阻碍,决定举行婚礼。
但在婚礼上,不速之客的闯入,揭开了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子的秘密。
原来,罗切斯特先生的妻子是一个疯女人,被关在庄园的阁楼里,之前发生在庄园的一系列神秘、恐怖的事件都由她制造。
罗切斯特根本不爱这位妻子,他极度渴望与自己心爱的人简·爱生活在一起,因而向简爱隐瞒了这一事实。
简·爱拒绝了做罗切斯特情妇的请求,悲伤地离开桑菲尔德。
在饥寒交迫的流浪中,她得到圣约翰兄妹的帮助,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随后,简·爱意外地继承了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并在得知圣约翰兄妹是自己亲人后,与他们平分了财产。
简·爱拒绝了表兄圣约翰的求婚,回到桑菲尔德看望罗切斯特先生。
此时她才知道桑菲尔德因为一场大火而成为废墟,罗切斯特先生受伤成为残疾,他的疯妻子在大火中死去。
简·爱赶到罗切斯特先生隐居的农场,向他表白了自己的感情,他们终于结为夫妻。
八、研读语言:(一)盖茨海德府: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感染伤寒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
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
研读对话:“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是个管理奴隶的监工……你像那罗马暴君!”“什么!什么!”他嚷了起来,“你竟敢对我说这样的话?伊莉莎,乔治安娜,你们听见没有?我还能不去告诉妈妈?不过我先要……”——《第一章》简·爱与表兄约翰的对话“我很高兴,幸好你不是我的亲人。
我一辈子绝不会再叫你一声舅妈,我长大后也绝不会来看你。
要是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你,问你待我怎么样,我就说,我一想起你就觉得恶心,你待我残酷到极点。
”“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简·爱?”——《第四章》简·爱与舅妈的对话思考:这是简·爱在盖茨海德府与约翰和里德太太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结合简·爱的处境来分析儿童时期简·爱的性格。
得出结论:面对残忍冷酷、暴虐凶狠的舅妈和表兄,简·爱顽强倔强、勇于反抗。
不甘现状、内心丰富、追求独立、捍卫尊严是简·爱珍贵的人生底色!(二)洛伍德学校简·爱受到学校主管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的惩罚,在一个凳子上站了很长的时间,这个时候海伦·彭斯过来安慰她,还给她端来了咖啡和面包。
研读语言:“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可是,你既然躲不了,那就只好忍着点了。
命中注定要你忍受的事,你尽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
”——简·爱与海伦的对话简·爱后来为什么会离开这个地方?因为所她崇拜的谭波儿小姐结婚离去,简·爱厌倦了孤儿院的生活,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去追求自由,幸福。
(三)桑菲尔德庄园情节:初次相遇——结婚——无法结婚研读语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对罗切斯特表白从这段宣言里你读到了简·爱怎样的鲜明个性呢?简·爱为何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极力维护平等的地位和女性的尊严。
但也透漏出她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意,勇敢地追求爱情、幸福。
她离开庄园是因为知道了罗切斯特有妻子。
(四)沼泽山庄在沼泽山庄,简·爱被圣约翰收留,而且意外发现,圣约翰就是她的表兄,圣约翰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叫玛丽,一个叫戴安娜。
简·爱意外地获得了一笔两万英镑的遗产,她把这笔遗产分为四份,分给了圣约翰和他的妹妹们。
圣约翰想让简·爱嫁给他,说她适合做传教士的妻子,结果遭到简·爱的拒绝。
(五)芬丁庄园她返回桑菲尔德庄园寻找罗切斯特,结果发现那里成了一片废墟,后来她了解到罗切斯特因为救他的妻子,成了残疾人,而且眼睛失明,简·爱没有嫌弃他,还是与他结婚,走在一起。
九、人物形象:简·爱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1.出身贫寒、貌不惊人、人格独立、心灵强大,现代女性的象征,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身无分文,又是弱女子,是双重的“低贱者”。
然而她热忱刚烈,童年时和骄横、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校长对抗,长大后因为捍卫人格独立而勇敢放弃已有的“饭碗”。
2.以勇敢个性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
这集中体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
在桑菲尔德庄园,她勇敢地爱上男主人罗切斯特,虽然地位悬殊,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和人格上是平等的,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结合。
但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她放弃了爱情,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因为她要的是一份有尊严的爱。
简爱的性格特点: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
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十、探究主题:《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呼号,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十一、《简·爱》的特色:1.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2.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刻画,始终洋溢着真挚深厚、丰富细腻的情感。
3.小说中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巧妙设计的悬念等,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十二、《简·爱》练习题:(一)(2019·湖北黄石)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一直是瞎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
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
说实在的,我就是他的眼珠。
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
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替他仔细察看语言、野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景色。
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
我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
在这种效劳中,我尽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
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