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光的折射》说课稿--【免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说课稿
尊敬的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XXX,来自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
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折射》。
在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光的折射》是人教版高三物理必修加选修版本第十九章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是初中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是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的前奏,是几何光学的核心知识,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以及简单计算。
其重点:折射定律的得出过程
折射定律与光路可逆原理的综合运用是它的难点,折射率的理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折射率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授课时要重点强调。
【学生学情】
学生已有初中的预备知识,学习时并不感到困难。
但初中学习的内容很粗浅,其折射定律是作为实验的结论提出来的,定律只说入射角与折射角哪个大。
到这里光的折射定律进一步深化,而且要培养学
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具有乐于探究的品质,好奇心强,直接给出“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定量关系”,他们会觉得不满足,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舒心。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参照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实验探究归纳折射定律,折射率,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探究折射定律的得出过程,之后小组协作探究测定水的折射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积极创造的同时增强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法手段】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因此我以多元智能和问题连续体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顺利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而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
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学法上采取:实验探索、观察法、小组协作。
主要体现在学生协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过程,归纳实验结果。
以丰富的实验用具及设备作为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训练密度和广度,而且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教学程序】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课堂属于学生,为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线,以墨水瓶再现实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以虚拟的折射光线偏折程度不一发现问题打开探究之门。
学生带着问题,以实验为载体,进入探究与发现。
之后用所学知识测定水的折射率,达到学以致用,最后就是知识的归纳总结,即“交流与评估”。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这样创设情境:在盆底放一个墨水瓶,让学生站在刚好看不见墨水瓶的位置,之后在盆中加水,慢慢的墨水瓶出现在学生的视野当中。
然后提问“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基础好的同学会很快答出“光的折射”,这也给了基础差的学生提示。
这样设计,实验器材都是取自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发问的形式引入课题,这样便于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提取记忆,诱导学习动机,感知教材。
2、打开探究之门
之后展示墨水瓶再现的过程,使折射现象进一步清晰化,形象化,并简单复习光的折射定律。
为了使旧的知识经验和新课内容更好的过度,我创设小情境:假设入射角是60度,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具摆设刚才墨水瓶再现的光路图。
积极鼓励学生相互看看折射光线的摆设。
学生观察后会发现,折射光线的偏折程度因人而异,从而产生疑问:怎么来确定它的位置呢?教师启发学生“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这样设计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目的性,而且自然而然走进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逐步学会在思考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3、探究与发现
为了让学生投入更多情感,充分发挥实验功能。
我尝试模拟发现规律,采用“激光光学演示器”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利用excel帮助分析处理数据。
采用任意请三位同学分别测量、读数、记录数据,大家共同探究的方法。
首先指明特殊情况,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半圆玻璃砖,光线怎样变化,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完成之后,让学生根据数据:,
(1)猜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学生会感性的得出结论: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逐渐增大。
(2)教师进一步提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没有定量的关系呢?如果有那它们存在怎样的数学关系呢?”同学们会有些困惑,这时制作出各个数据的散点图。
(3)学生观察之后提出假设:呈线性的关系,教师进行验证,处理数据后得出结论。
这就是公元2世纪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
并鼓励学生:在这个问题上, 现在课堂上得到的结果已与托勒密的认识水平相当了。
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指出:入射角大时,误差太大。
(4)继续分析是否还满足其他的增函数关系,学生可能会说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很多情况, 而这些情况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不能一一验证,鼓励学生下课后继续研究。
教师提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哪些三角函数是增函数?”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
我计算并作图验证,学生讨论后进一步判断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呈线性关系。
这时通过原点画一直线,图中各点基本位于一条直线上,符合物理实验中对误差的要求。
学生修正假设,得出结论。
这时留2分钟给学生看课本中折射定律得出的过程和折射率部分,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信息加工、知识内化的过程,以此顺理成章突破折射定律得出过程的教学重点。
这样设计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且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认识发展的规律:实践——假设——再实践——修正假设,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猜想的同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真正善于学习的人。
4、学以致用
折射率是理解折射定律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折射率的理解,我设计测定水的折射率的探究实验。
让学生三个人有机地组合为一个小组,自行分工,通过角色、责任的划分和组内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动手的能力。
先在圆形烧杯的底部放一张标有刻度的白纸,将刻度正好放在杯底的直径上,人眼从固定方向看杯底的物体,通过杯底的刻度测出物体的位置,然后在烧杯中加满水,再次读出与物体相对应的刻度,通过计算就得出了水的折射率。
引导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之后开始实验。
活动以竞赛的方式展开,旨在营造活跃紧张的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加快实验速度,小组用所给的器材商量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我会走到学生当中,有针对性的指导。
然后让最先做完实验的几组同学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让学生再一次观察,并把水和玻璃的折射率做比较,之后设定相同的入射角,观察光线在两种介质中的偏折程度。
从而引出折射率的概念和理解其物理意义。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实验探究学习习惯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折射现象,这比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和单纯讲述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5、交流与评估
科学探究的评估可能并不影响对探究结论的得出,但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能及时发现、改正错误和疏漏。
所以我
设计了交流与评估环节。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光的折射定律,总结归纳折射率及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教师补充后在投影上展示出总结的内容,并对折射率进行重点强调。
这样,所有的重点难点都得以解决,在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个体优势、群体优势和主观能动性。
【板书设计】如下
采用概念图分支结构形式,知识点间的关系简单明了,层层递进。
【准备工作及本节课特点】
本节课内容较多,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吸收知识,在课前布置学生认真复习初中光的折射,对新课有一定了解。
特点:以实验为支架,把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当作细沙,慢慢的往支架中填,使其形成块,层层堆积,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