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第十二章24页

《审计》第十二章24页
《审计》第十二章24页

第十二章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审计工作底稿概述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

审计工作底稿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提供了审计工作实际执行情况的记录,并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工作底稿也可用于质量控制复核、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准则的遵循情况以及第三方的检查等。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监管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目的: 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除上述目的外,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还可以实现下列目的:

1.有助于项目组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2.有助于项目组成员对是否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的要求,履行其指导、监督与复核审计工作的责任进行监督;

3.使项目组对其工作负责;

4.为以后的审计提供相关资料;

5.便于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实施质量控制复核与检查;

6.便于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根据适当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实施外部检查。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

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

1.审计过程;

2.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

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从传统的纸质形式扩展到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但无论审计工作底稿以哪种形式存在,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当针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以实现下列目的:

1.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2.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

4.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

为便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进行质量控制和外部执业质量检查或调查,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应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并应能通过打印等方式,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

在实务中,为便于复核,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打印等方式,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同时,单独保存这些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

(二)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

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

此外,审计工作底稿通常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士(、如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但是,审计工作底稿并不能代替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一般情况下,分析表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执行分析程序的记录。例如,记录对被审计单位本年各月收入与上一年度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的情况,记录对差异的分析等。

问题备忘录一般是指对某一事项或问题的概要的汇总记录。在问题备忘录中,注册会计师通常记录该事项或问题的基本情况、执行的审计程序或具体审计步骤,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例如,有关存货监盘审计程序或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备忘录。

核对表一般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使用的、为便于核对某些特定审计工作或程序的完成情况的表格。例如,特定项目(如财务报表列报)审计程序核对表、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等。它通常以列举的方式列出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的审计工作或程序以及特别需要提醒注意的问题,并在适当情况下索引至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便于注册会计师核对是否已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审计。

在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采取以下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工作(包括复核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并进行统一质量管理:

1.会计师事务所基于审计准则及在实务中的经验等,统一制定

某些格式、索引及涵盖内容等方面相对固定的审计工作底稿模板和范例,如核对表、审计计划及业务约定书范例等,某些重要的或不可删减的工作会在这些模板或范例中予以特别标识;

2.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再根据各具体业务的特点加以必要的修改,制定适用于具体项目的审计工作底稿。

(三)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由于这些草稿、错误的文本或重复的文件记录不直接构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支持性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须保留这些记录。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一、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通常,不同的审计程序会使得注册会计师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由此注册会计师可能会编制不同的审计工作底稿。例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有关函证程序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询证函及回函、有关不符事项的分析等)和存货监盘程序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盘点表、注册会计师对存货的测试记录等)在内容、格式及范围方面是不同的。

2.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

不同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尽相同。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识别出应收账款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其他应收款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则注册会计师可能对应收账款实施较多的审计程序并获取较多的审计证据,因而对测试应收账款的记录会比针对测试其他应收款记录的内容多且范围广。

3.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做出判断的程度。审计程序的选择和实施及审计结果的评价通常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例如,运用非统计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进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能基于应收账款账龄、以前的审计经验及是否为关联方欠款等因素,考虑哪些应收账款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运用职业判断在总体中选取样本,并对做出职业判断时的考虑事项进行适当的记录。因此,在做出职业判断时所考虑的因素及范围可能使注册会计师做出不同的内容和范围的记录。

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多项审计程序可能会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有些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较高,有些质量则较差,注册会计师可能区分不同的审计证据进行有选择性的记录,因此,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也会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5.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有时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会发现例外事项,由此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底稿在格式、内容和范围方面的不同。例如,某个函证的回函表明存在不符事项,如果在实施恰当的追查后发现该例外事项并未构成错报,注册会计师可能

只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解释发生该例外事项的原因及影响;反之,如果该例外事项构成错报,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并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由此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在内容和范围方面可能有很大不同。

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涉及复杂的事项时,注册会计师仅将已执行的审计工作或获取的审计证据记录下来,并不容易使其他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出审计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此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说明并记录得出结论的基础(即得出结论的过程)及该事项的结论。

7.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可能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例如,如果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重新计算时,通常可以针对总体进行测试,而采用人工方式重新计算时则可能会针对样本进行测试,由此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会在格式、内容和范围方面有所不同。

考虑以上因素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是否恰当。注册会计师在考虑以上因素时需注意,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均是为达到执业准则中所述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特别是提供证据的目的。例如,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审计工作底稿所记录的审计程序有所不同,但两类审计工作底稿都应当充分、适当地反映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

序。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通常,审计工作底稿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

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

2.审计过程记录;

3.审计结论;

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5.索引号及编号;

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7.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8.其他应说明事项。

下面分别对以上所述要素中的第1~7项进行说明。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

每张底稿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审计项目的名称以及资产负债表日或底稿覆盖的会计期间(如果与交易相关)。

(二)审计过程记录

在记录审计过程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1.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在记录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测试的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记录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可以实现多种目的。例如,便于对例外事项或不符事项进行检查,以及对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进行复核。

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志。识别特征因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所测试的项目或事项不同而不同。对某一个具体项目或事项而言,其识别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这种特性可以使其他人员根据识别特征在总体中识别该项目或事项并重新执行该测试。为帮助理解,以下列举部分审计程序中所测试的样本的识别特征。

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以订购单的日期或编号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需要注意的是,在以日期或编号作为识别特征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同时考虑被审计单位对订购单编号的方式,例如,若被审计单位按年对订购单依次编号,则识别特征是××年的××号;若被审计单位仅以序列号进行编号,则可以直接将该号码作为识别特征。

对于需要选取或复核既定总体内一定金额以上的所有项目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作为识别特征。例如,总账中一定金额以上的所有会计分录。对于需要系统化抽样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通过记录样本的来源、抽样的起点及抽样间隔来识别已选取的样本。例如,若被审计单位对发运单顺序编号,测试的发运单的识别特征可以是,对4月1日至9月30日的发运台账,从第12345号发运单开始每隔125号系统抽取发运单。

对于需要询问被审计单位中特定人员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询问的时间、被询问人的姓名及职位作为识别特征。

对于观察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观察的对象或观察过程、观察的地点和时间作为识别特征。

2.重大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某一事项是否属于重大事项。重大事项通常包括:

(1)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3)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4)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记录与管理层、治理层和其他人员对重大事项的讨论,包括讨论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

有关重大事项的记录可能分散在审计工作底稿的不同部分。将这些分散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的有关重大事项的记录汇总在重大事项概要中,不仅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集中考虑重大事项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还便于审计工作的复核人员全面、快速地了解重大事项,从而提高复核工作的效率。对于大型、复杂的审计项目,重大事项概要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编制重大事项概要,将其作为审计工作底稿的组成部分,以有效地复核和检查审计工作底稿,并评价重大事项的影响。

重大事项概要包括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重大事项及其如何得到解决,或对其他支持性审计工作底稿的交叉索引。

3.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注册会计师

应当记录形成最终结论时如何处理该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上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注册会计师针对该信息执行的审计程序、项目组成员对某事项的职业判断不同而向专业技术部门咨询的情况,以及项目组成员和被咨询人员不同意见(如项目组与专业技术部门的不同意见)的解决情况。

记录如何处理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这些矛盾或不一致,并对此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恰当地解决这些矛盾或不一致。

但是,对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或不一致的记录要求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保留不正确的或被取代的资料。例如,某些信息初步显示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发现这些信息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并且初步显示的矛盾或不一致可以通过获取正确或完整的信息得到满意的解决,则注册会计师无须保留这些错误的或不完整的信息。此外,对于职业判断的差异,若初步的判断意见是基于不完整的资料或数据,则注册会计师也无须保留这些初步的判断意见。

(三)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的每一部分都应包含与已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及其是否实现既定审计目标相关的结论,这还应包括审计程序识别出的例外情况和重大事项如何得到解决的结论。注册会计师恰当地记录审计结论非常重要。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及获取的审计证

据得出结论,并以此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在记录审计结论时需注意,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所得出的审计结论。

(四)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审计标识被用于与已实施审计程序相关的底稿。每张底稿都应包含对已实施程序的性质和范围所作的解释,以支持每一个标识的含义。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使用各种审计标识,但应说明其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以下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列明标识并说明其含义的例子,供参考。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运用更多的审计标识。

∧:纵加核对

<:横加核对

B:与上年结转数核对一致

T:与原始凭证核对一致

G:与总分类账核对一致

S:与明细账核对一致

T/B:与试算平衡表核对一致

C:已发询证函

C\:已收回询证函

(五)索引号及编号

通常,审计工作底稿需要注明索引号及顺序编号,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之间需要保持清晰的勾稽关系。为了汇总及便于交叉索引和复

核,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制定特定的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流程。因此,每张表或记录都应有一个索引号,例如,Al、D6等,以说明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的放置位置。工作底稿中每张表所包含的信息都应当与另一张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交叉索引,例如,现金盘点表应当与列示所有现金余额的导表进行交叉索引。利用计算机编制工作底稿时,可以采用电子索引和链接。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链接表还可予以自动更新。例如,审计调整表可以链接到工作试算平衡表,当新的调整分录编制完后,计算机会自动更新工作试算平衡表,为相关调整分录插入索引号。同样,评估的固有风险或控制风险可以与针对特定风险领域设计的相关审计计划程序进行交叉索引。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所记录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层次进行编号。例如,固定资产汇总表的编号为CI,按类别列示的固定资产明细表的编号为Cl -1,房屋建筑物的编号为Cl -1 -1,机器设备的编号为Cl -1 -2,运输工具的编号为Cl -1 -3,其他设备的编号为CI -1 -4。相互引用时,需要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交叉注明索引号。

以下是不同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相互索引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及净值的总额应分别与固定资产明细表的数字互相勾稽。以下是从固定资产汇总表工作底稿(表12 -1)及固定资产明细表工作底稿(表12 -2)中节选的部分,以作相互索引的示范。

表12 -1 固定资产汇总表(工作底稿索引号:CI)(节选)

表12 -2 固定资产明细表(工作底稿索引号:Cl -1)(节选)

注:“∧”表示纵加核对相符;“<”表示横加核对相符。

(六)编制者和复核者姓名及执行日期

为了明确责任,在各自完成与特定工作底稿相关的任务之后,编制者和复核者都应在工作底稿上签名并注明编制日期和复核日期。在

记录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

1.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及完成该项审计工作的日期;

2.审计工作的复核人员及复核的日期和范围。

在需要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及复核的日期。

通常,需要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上注明执行审计工作的人员和复核人员、完成该项审计工作的日期以及完成复核的日期。

在实务中,如果若干页的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同一性质的具体审计程序或事项,并且编制在同一个索引号中,此时可以仅在审计工作底稿的第一页上记录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和复核人员并注明日期。例如,应收账款函证核对表的索引号为L3 -1 - 1/21,相对应的询证函回函共有20份,每一份应收账款询证函回函索引号以L3 -1 - 2/21、L3 -1一3/21……L3-1-21/21表示,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仅在应收账款函证核对表上记录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和复核人员并注明日期。

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做出了具体规定,涉及归档工作的性质和期限、审计工作底稿保管期限等方面。

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工作的性质

在出具审计报告前,注册会计师应完成所有必要的审计程序,取

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适当的审计结论。由此,在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为最终审计档案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

如果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的变动属于事务性质,注册会计师可以做出变动,主要包括:

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和对表签字认可;

4.纪录在审计报告之前或取的、与审计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二、审计档案的结构

对每项具体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审计档案。

在实务中,审计档案可以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这一分类主要是基于具体实务中对审计档案使用的时间而划分。

(一)永久性档案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例如,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重要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复印件等。若永久性档案中的某些内容已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予以更新。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以便满足日后查阅历史资料的需要,永久性档案中被替换下来的资料一般也需保

留。例如,被审计单位因增加注册资本而变更了营业执照等法律文件,被替换的旧营业执照等文件可以汇总在一起,与其他有效的资料分开,作为单独部分归整在永久性档案中。

(二)当期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例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目前,一些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不再区分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这主要是以电子形式保留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尽管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仍然既保留电子版又保留纸质的审计档案。

以下是典型的审计档案结构。

1.沟通和报告相关工作底稿:

(1)审计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2)与主审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和报告;

(3)与治理层的沟通和报告;

(4)与管理层的沟通和报告;

(5)管理建议书。

2.审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

(l)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

(2)管理层声明书原件;

(3)重大事项概要;

(4)错报汇总表;

(5)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和试算平衡表;

(6)有关列报的工作底稿(如现金流量表、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披露等);

(7)财务报表所属期间的董事会会议纪要;

(8)总结会会议纪要。

3.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

(1)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2)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评价;

(3)对外部专家的评价;

(4)对服务机构的评价;

(5)被审计单位提交的资料清单;

(6)主审注册会计师的指示;

(7)前期审计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8)预备会会议纪要。

4.特定项目审计程序表:

(1)舞弊;

(2)持续经营;

(3)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4)关联方。

5.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

(1)有关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2)有关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

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规定,及时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

如果针对客户的同一财务信息执行不同的委托业务,出具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其视为不同的业务,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在规定的归档期限内分别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

无须多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的明确,部分原因是由于媒体大肆宣传法庭听证会期间暴露出来的安然公司注册会计师销毁审计工作底稿,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并签署审计报告数月之后延迟对审计档案的归档而引起。审计项目组成员可能转去开展其他审计项目,或可能已离开会计师事务所,未决事项无法及时跟进,因此,延迟归档可能导致审计档案不完整。只有当审计项目组执行后续财务年度的审计(对连续审计业务而言)时,才可能发现上期“已完成的审计档案”是不完整的。

四、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

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限届满前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一)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

工作底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

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

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例外情况主要是指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与已审计财务信息相关且在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事实,该事实如果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获知,可能影响审计报告。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才获知法院在审计报告日前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诉讼、索赔事项做出最终判决结果。例外情况可能在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也可能在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有关“财务报表报出后发现的事实”的相关规定,对例外事项实施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

(二)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

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无论修改或增加的性质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当记录下列事项:

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2.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

3.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习题(审计学)

5.2.1填空题 1.审计的整个过程,就是根据审计证据形成____和____的过程。 2.审计工作底稿是____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____的汇集和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 3.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一定的____对被审计单位的____发表意见。 4.间接证据,又称旁证,是指对审计事项只起____,需要与____结合起来应用。 5.收集——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考核____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 6.函证是指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单位____并要求____。 7.鉴定审计证据的重要性程度往往以作为评价的依据,重要的审计证据能影响审计人员作出____。 8.审计证据的可信性包括审计证据的____和审计证据____。 9.-般来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证据的____越小,其____就越强。 10.审计人员不得不考虑审计证据的效用与收集、鉴定这些审计证据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审计证据____的概念。 11.审计工作底稿是____的汇集,也是形成____的依据。 1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之一是便于编制、____和____审计报告。 13.市计工作底稿按其内容的稳定性和使用期限划分,可以分为____和____。 14.审计工作底稿的____与____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可信性和审计工作的成败。 15.审计工作底稿由____填制后,____必须进行复核。 5.2.2判断题(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 1.在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 2.审计人员运用适当的审计程序,采取所有的审计手续无非都是围绕着发挥审计作用这一目的。( ) 3.能够胜任审计证据的先决条件是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 4.实物证据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可靠性,所以实物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 5.环境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一般属于主要的审计证据。( ) 6.凭证对于财务报表是间接证据,而对于账簿则是直接证据。( ) 7.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编制的现金盘点表,是审计证据的自然证据。( ) 8.如果离开了矛盾证据,审计人员就无法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 ) 9.审计人员对10万元银行存款进行审查时,发现有50元被出纳贪污,则通常认为,这种情况是微不足道的。( ) 10.为了证实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取得的相关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 11.如何在分工的基础上协调统一,提高审计工作小组的效率,圆满地完成审计任务,关键在于编好审计工作底稿。( ) 12.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经常变动,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资料,不列入审计档案。 ( ). 13.审计工作底稿必须由审计人员、制表人签名盖章,并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审批核实,以明确各自的责任。( ) 14.审计工作底稿收集有被审计单位一些尚不宜于公布于众的信息和要求,这就要求审

审计试题与答案(一)

审计试题与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技术方法随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发展。下列各阶段中,抽样方法作为审计的一种技术方法开始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运用的时间是( )。 A.18世纪的意大利 B.1844年至20世纪初的英国 C.20世纪初的美国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2.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是( )。 A.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 B.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C.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D.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是( )。 A.《会计师条例》 B.《注册会计师条例》 C.《会计师暂行章程》 D.《注册会计师法》 4.1980年12月,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的是财政部发布的( )。

A.《会计师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关于成立会计事务所的通知》 D.《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5.按照审计的主体不同,审计可以分为( )。 A.整体审计和局部审计 B.财务报表审计和合规性审计 C.详细审计和资产负债表审计 D.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6.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了审计的监督体系。其中,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 )方面是基本相似的。 A.审计中取证的权限 B.审计要实现的目标 C.对内部审计的利用 D.审计所依据的准则 7.下列关于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论断中,正确的是( )。 A.二者的经费和收入来源相同 B.二者的审计目标基本一致 C.二者都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D.二者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相同 8.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进行了解,并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这是因为( )。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_专业阶段考试_《审计》试题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在每小题中的括号内填入正确答案。每空0。5分,共5分) 1。审计计划应由()编制,并经()审核和批准。 2。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主要应考虑()、()、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和( )等因素。 3。在进行审计抽样时,使注册会计师执行额外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是(),使注册会计师形成不正确审计结论的抽样风险是()。 4。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的程序包括接受委托、()、()和()等四个阶段。, 二、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答案,正确的用“O”表示,错误的用“×”表示。答案正确的每小题得1。5分,错误的每小题倒扣1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共30分) 5。会计师事务所为某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后,还可以接受该企业当年度的审计委托。() 6。《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7。注册会计师应当履行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弊,保护其财产的安全、完整,并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 8。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所规范的所有内容都属于法定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必须遵照执行。() 9。最严格的内部控制也有其本身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内部控制的固有缺陷对固有风险的影响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10。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审计重要性的数额越高,审计风险水平越低。() 11。抽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12。统计抽样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抽样方法,因此,采用统计抽样能比采用非统计抽样选取更加适当的样本。() 13。注册会计师认为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亦即认为抽样结果有5%的可容忍误差。()14。由于现金盘点往往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进行,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所有现金收支数倒推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现金余额。() 15。在对有价证券增加业务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主要查实入帐金额与有关原始凭证相符,并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帐。() 16。对于大额应收帐款余额,注册会计师必须采用肯定式函证予以证实。() 17。在对长期债券投资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查实被审计单位每期投资收益等于“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之差或折价摊销之和。() 18。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无形资产项目的数额应当与无形资产总分类帐反映的摊余价值相一致,并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揭示摊销方法。() 19。注册会计师审计固定资产减少的主要目的在于查实被审计单位已减少的固定资产已做正确的会计处理。() 20。同函证应付帐款一样,函证应付票据只能获得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列示数据是否准确的审计证据。() 21。收入和费用的审计实质上是对损益表上所列各项收入、费用和净收益项目的审计。() 22。被审计单位采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时,注册会计师如查明本期销售收入与本期收到价款不符,应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规范具体目标的内容,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 (二)、审计能力是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 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3.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标体系 ?总体审计目标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体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达到的目标,包括与交易类别有关的审计目标、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交易、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受总体审计目标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总目标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

环境)的实质内容。审计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 ?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二、审计总目标 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该准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最新注册会计师注会CPA审计最终背诵版.pdf

审计 专题一审计计划 1、审计证据仅以电子形式存在,其充分性和适当性取决于系统相关控制的有效性,仅实施 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考虑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并了解、评估 和测试相关控制。 2、对注册会计师带来不便的一般因素,不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做出XX不可行的决定;应 当实施存货监盘,或安排其他注册会计师代为监盘 3、内部审计的自主程度和客观性时有限的,如果拟利用内审的特定工作,应当评价内审的 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对内审的特定工作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确定其足以实现 审计目的。 4、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5、重要性的确定: a)盈利稳定——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 b)微利或微亏,或盈利和亏损交替——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或亏损; c)新设企业——总资产; d)新兴行业——营业收入; e)基金——净资产 f)研发中心——成本或营业费用; g)公益性基金会——捐赠收入或支出; 基准通常保持稳定,在经营规模没有重大变化时,使用替代性基准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不宜超过上年的重要性。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要考虑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6、注会无需将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平均或按比例分配到各报表项目,而是应根据前期审计 经验和本期风评结果,确定一个或多个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7、当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获取了新的信息或进一步程序使注会对被审单位经 营情况了解发生了变化,注会应当修改实际执行的和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8、低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不需要累积,不需要更正;临界值一般为报表整体重要 性水平的3%-5%,最高不超过10%。 9、银存和应收的函证程序: 注会应当函证银存,除非有证据表明银存、借款及往来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重大错报风险低; 注会应当函证应收账款,除非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者函证很可能无效。 如果不对银存和应收函证,应当在底稿中说明情况。 10、管理层要求不函证时,应当考虑其合理性,合理则实施替代程序,不合理则视为审计范 围受限,应考虑对财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分析原因时,应考虑管理层的诚信、是否存在舞弊或错误、替代程序能否提供充分适当 的审计证据; 审计范围受限: 11、注会应当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对被审计单位和被询证者之间串通舞弊的

注册会计师审计名词解释

第一章 鉴证服务:是会计事务所以书面形式对受托责任人员所提供的各种书面信息的可靠性做出结论的服务,旨在改善利害关系人所用信息的质量 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编制的历史性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要方面遵循了公认会计原则发表意见 税务服务:包括税务代理和税务筹划(税务代理是注册会计师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为其编制纳税申报表,办理纳税事项;税务筹划是由于纳税义务发生范围和时间不同,注册会计师从客户利益出发,代替纳税义务人设计可替代或不同结果的纳税方案内部审计:是指由担任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职员在该组织内部独立进行审计活动,审计结果向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报告 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构依法进行审计 保证服务:是一种独立专业服务,它可以提高决策者所使用的信息的质量 执行商定程序: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应客户的特殊要求提供的服务 管理咨询服务:是注册会计师与非注册会计师激烈竞争的一个领域 第二章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应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完整性:认定是指在会计报表应该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这一目标及对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所产生的信息准确性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存在或发生: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 权利或义务:认定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估价和分摊: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按照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 表达与披露: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已经正确列示,说明和披露会计报表的各个组成项目,附注及说明书 第三章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无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依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检查后确认 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反映有所保留的审计意见 否定意见:是指与无保留意见相反,提出否定财务报表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和审计意见 无法表示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说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不能发表意见,亦即对财务报表不发表包括肯定,否定和保留的审计意见 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且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此予以强调

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的联系与区别 一、区别 1、审计主体不同。 政府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及人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体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2、法律依据和审计准则不同。 政府审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主要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3、审计的独立性不同。 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是单向独立;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双向独立。 4、审计方式不同。 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授权审计;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委托审计。 5、审计的对象不同。 政府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同级国家及其相关管理机构;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本单位主要领导及其相应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委托单位即一切营利及非营利单位。

6、审计服务的有偿性不同。 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无偿审计;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有偿审计。 7、审计实施的手段不同。 政府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处理意见,如被审计单位拒不采纳,政府审计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注册会计师审计根据其审计结论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确定已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内部审计根据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审计。 二、联系 1、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审计工作并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相互不可替代。 2、三者的工作方法具有一致性。 3、外部审计的结果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4、三种审计的结果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外部审计可以使用内部审计的结果。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之间的审计结果也可以互相参考,以提高工作效率。

最新审计背诵第5章

审计背诵第5章

第三编审计基本原理(20131130) 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与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目标(导向作用:) 审计目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与财务报表项目认定层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的内容。(J) 1.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2.财务报表项目认定层次具体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对注会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的导向作用,它界定了注会师的责任范围(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报告),直接影响注会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决定了注会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 (二)审计工作前提 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相关的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以下简称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三)注册师的责任 1.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师的责任。 2.注册师应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并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定其责任。 3.管理层和治理层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最终责任);注会师对财务报表承担审计责任。 4.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四)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6个方面) 1.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2.职业怀疑 3.职业判断 4.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 5.审计的固有限制 6.审计准则 (五)职业怀疑 1.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

审计学第五章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按照来源,审计证据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下列各项中属于外部证据的是( )11单 A.管理当局声明书 B.收料单 C.银行对账单 D.董事会会议记录 【答案】C 2.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证据是() 14单 A.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B.购货发票 C.车间领料单 D.采购合同副本 【答案】A 3. 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一般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15多 A、审计风险 B、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 C、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 D、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E、审计证据质量 【答案】ABCDE 4.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下列事项中不属于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是( ) 11单 A.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B.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C.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D.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答案】A 5.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下列事项中不属于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是() 12单 A.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B.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C.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D.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答案】A

6. 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相关性阐述表述,错误 ..的是( ) 15单 A、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B、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C、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D、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可以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答案】D 7.试论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系。11论 【答案】 8.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表述,错误 ..的是() 12单 A.审计证据并非越多越好 B.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注册会计师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适当减少 C.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注册会计师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质量就可适当降低 D.注册会计师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答案】C 9. 下列与审计证据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15单 A、如果审计证据数量足够,就可以弥补审计证据的质量缺陷 B、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C、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的真伪,对用作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只需要考虑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D、不应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联系 【答案】B 10.【2015分析】众城信会计师事务所某审计小组正在举行重要审计项目审计小组讨论会,在会中就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甲注册会计师提出一种观点: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少,可以得出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是呈反比的,所以审计证据质量越低,那么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也就越多,也就是说审计证据数量可以弥补审计质量上的不足。乙注册会计师提出一种观点:审计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使事务所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于那些获取审计证据比较困难和成本比较高的程序,可以采取其他程序来代替,只要不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即可。 要求: (1)请简述一下审计证据的性质。 (2)你是否认同甲注册会计师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3)你是否认同乙注册会计师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审计证据的性质包括充分性和适当性,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史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史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产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以虚假的财务信息诱骗投资人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南海公司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和债权人损失惨重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斯耐尔以“会计师”名义提出了“查帐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1916年美国改组1887年成立的美国会计师公会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1917年,美国开始在全国举行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自1980年恢复重建以来,已走过19个春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而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促进改革开放、保障有效引进外资、完善证券市场发育、配合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也被喻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建设方针的实施,推动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重建创造了条件。1980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

《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19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后全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起步重建,到1986年注册会计师有500人,会计师事务所有80家。主要业务是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审计并提供会计咨询服务。 ——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的颁布,第一次确立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到1988年,注册会计师发展到3000人、会计师事务所250家,业务领域仍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1988年1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到1993年,注册会计师超过l万人,会计师事务所700余家。 ——1991年举行第一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到1998年共举办了七届考试,共有1247052人报名,743513人参加考试,有2万多人考试合格,港澳台地区有300人参加考试。 ——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法制化轨道上进一步走向成熟。 ——1994年,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确定在北京、上海、广东建立三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基地,培养注册会计师高级执业人员及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人才。根据朱总理意见,北京培训基地定名国家会计学院。 ——1994年至1995年、为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经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

王生根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打比方:在人民医院看病—国家审计;在单位医务室看病—内部审计;找江湖郎中看病—民间审计。 ·[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属于审计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国外国内注册会计师产生与发展、审计目的、对象、审计监督体系构成等内容。 考生在学习时应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因,记住几个“第一”。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对象的内容。如果基本概念不掌握,后面的内容将很难学。所以我们前后章节联贯起来串讲。重点掌握: (1)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WTO) (2)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审计一般目的内容、涵义及其与特殊目的的区别; (3)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地位及其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要领]本节主要理解审计产生的条件;现代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及其特点;我国恢复民间审计的过程。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 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1、注册会计师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 2、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是1581年创立的威尼斯会计协会.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英式审计(详细审计阶段) 1、现代民间审计诞生的“催产剂”: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 2、现代民间审计第一人: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 3、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1853年)(结合P46)

4、形成时期:1844—20世纪初。现代民间审计诞生于18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后的英国,大量股份公司的出现,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越来越明显,为民间审计奠定了基础。这时的审计主要是查找舞弊行为且为任意审计。英国法律规定,所有股份公司和银行必须审计。 5、特点:(1)法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地位等到了法律的确认;1844年英国颁布《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的账目必需经董事以外的人员审计(法定审计),极大的促进了独立审计的发展。 (2)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审计的方法是详细审计; (4)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是企业股东等; (5)审计对象:会计账目。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1、1887年美国会计师公会成立; 2、美式审计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P5-6结合P12、P124-126、134)见下表: 3、合并浪潮: 国际审计20世纪40年代以后审计体系已建立;审计竞争加剧;事务所规模扩大;国际性会计师事

审计第五章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审计证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管理层声明书是内部证据 B.最高管理当局声明书比销售发票更可靠 C.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则注册会计师就不能过分信赖获取的内部证据 D.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 2.下列四项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A.应收账款回函 B.董事会决议 C.银行对账单 D.销售发票 3.如果将出售无形资产的收入记录为主营业务收入,则管理层对交易的()认定是不恰当的。 A.发生 B.完整性 C.准确性 D.分类 4.如果存在某客户的应付账款,但在应付账款明细账中没有列入对该顾客的应付账款,则管理层关于应付账款()的认定是不恰当的。 A.存在 B.权利和义务 C.完整性 D.计价和分摊 5.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怀疑被审计单位发出存货却没有给顾客开具发票,需要确认销售是否完整,注册会计师应当()。 A.从销售发票副本中选取样本,并追查至与每张发票相应的发货单 B.从发货单中选取样本,追查至与每张发货单相应的发票副本,以确定是否每张发货单均已开具发票 C.从销售发票副本中选取样本,核对记录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 D.从销售发票副本中选取样本,检查其审核签字的情况 6.下列与审计证据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审计证据的数量足够,就可以弥补审计证据的质量缺陷 B.不应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C.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D.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的真伪,对用作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只需考虑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7.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注册会计师的以下考虑中不正确的是()。 A.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B.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C.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不可靠,此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D.如果存货监盘成本高、难以实施时,可以不执行该程序 8.下列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全面的反映审计工作,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也应当一并予以归档 B.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前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C.ABC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接了甲公司2009年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和审阅业务,出具了两个不同的报告,报告日期分别为3月10日和3月21日,在归档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将其视为同一业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分析(一) 一、无形资产审计案例 (一)案例线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张刚审计新兴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了解到该公司2001年3月1日购买某项专有技术,支付价款240万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项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0年。2001年12月31日,公司与转让该技术的单位发生合同纠纷,专有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因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可能造成减值。审计中未发现新兴公司进行账务处理。 案例一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六条、《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十五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有效年限;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较短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九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据此,注册会计师张刚应进行如下审计处理: 1.提请新兴公司在规定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该项无形资产: 当年应摊销额=(240÷10)÷12×10=20(万元) 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200 000 贷:无形资产 200 000 2.提请新兴公司对该专有技术发生减值准备后可能收回的金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估计,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0万元,为此,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500 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 000 3.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4.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了解到大华公司从当年初开始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至2001年9月10日研究成功,共发生开发费用150万元及律师费50万元。为使该项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大华公司发生相关费用30万元。 2001年11月,大华公司与可可公司签订协议,将开发的该项新技术出售给可可公司,双方协议价格400万元,可可公司于12月5日预付了300万元价款。协议中规定,该项新技术出售给可可公司后,大华公司需继续提供售后服务,以保证可可公司使用该项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必须达到大华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如果1年内未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可可公司有权原价返回大华公司。 案例二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十三条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第十四条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斯费用。 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出租无形资产时,所取得租金应按《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予以确认;同时,还应确认相关的费用。 据此,注册会计师李文应进行如下审计处理: 1.提请大华公司就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转让收入的确定等进行调整。 在确认无形资产专有技术时,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无形资产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 000 000

《审计学》习题及的答案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审计学》习题及的答案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的金额和性质。 A.会计报表 B.错报或漏报 C.账户或交易 D.审计收费 2.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 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 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 3.在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 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 D.抽样风险 4.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分别为80%和30%,则检查风险为()。 A.20% B.70% C.95% D.80% 5.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 A.详细审计 B.抽样审计 C.实质性测试 D.控制测试 6.下列关于重要性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无论是笔误还是舞弊,金额小于重要性水平时均不重要。 B.恰当运用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及保证审计质量 C.重要性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D.注册会计师应从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 7.如果注册会计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或基于不同的观点得到了某企业各个报表在同一时间如下几个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单位:万元),则其最终应取()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水平。 A.0 B.100 C.120 D.200 8.在()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净利润作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A.净利润的接近于零 B.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C.被审计单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D.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小 9.在以下有关评估控制风险的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是基于了解内部控制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进行控制测试 B.对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是基于控制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C.对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价是基于控制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实质性测试范围的大小 D.对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价是基于实质性测试获取的信息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所执行的实质性测试是否充分。 1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可接受检查风险的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种水平,除非对固有及控制风险的评估就结果为(),否则相应的可接受检查风险为中

注册会计师与审计

审计由厚变薄努力版 1-14章要紧依照联信范永亮老师语音课件整理,参考了网校、上国会审计讲义及网友GCH笔记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平均1.5-2分,03年未考,04年应当会考)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进展(简单了解) 1、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 份制企业制度;进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而产生和进展起来的。 2、启发: ①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缘故是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②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而进展。 ③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进展(简单了解,从来不考时刻) 1、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谢霖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2、1980年12月,财政部公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复苏。1981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 3、1988年11月,财政部领导下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成立; 4、1996年10月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1997年5月,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三、审计的差不多概念 1、审计: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同意托付或依照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2、审计的目的(重点了解,极有可能考) ①一般目的(考了5次,其中01年1次,02年1次) Ⅰ。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Ⅱ。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5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习题+案例

章 5 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体系包括哪些层次? 【答】(1)定义: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2)审计目标体系通常由两个层次的目标构成:一是审计总体目标;二是审计具体目标。二者相互依存,联系紧密。审计的总体目标决定着审计的整个过程,审计过程中所进行的所有工作都应该是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审计的具体目标则是对总体目标的分解,它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审计过程中的具体审计测试。 2.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3.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包括哪些类别? 【答】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通常运用三类管理层认定,即分别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运用的管理层认定。 1.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 (1)发生:即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即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即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即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即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对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 (1)存在:即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且与被审计单位

相关。 (2)权利和义务:即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即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列报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对列报与披露运用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即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即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即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易于理解。 (4)准确性和计价:即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4.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实际上就是要对管理曾的各项认定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合法、真实和公允。 因此,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而制定的,与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一一对应关系。 表 1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的含义 (一)与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认定和审计目标 发生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或事项是真实的、已经发 生的 完整性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均已记录 准确性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或事项是按正确金额记录 和反映的 截止截止确认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已经记录于恰当的会 计期间 分类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并计入恰当的会计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和审计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