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审计类型和审计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效益审计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等进行的审 计。
(4)经济责任审计
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 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3.按审计对象不同
(1)按照审计对象的性质不同:政府审计、行业审 计、企业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2)按审计对象的接受程度不同:强制审计、任意 审计 (3)按审计对象的记录载体不同:簿籍审计、电算 化审计
一、审计程序的涵义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行动。 审计程序包括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终结阶段
二、审计程序的意义
1.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能够保证审计工作效率 3.是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2.2
审计准备阶段
一.审计准备阶段概述 审计准备阶段指从确定审计任务开始, 到具体实施审计工作之前的整个准备过 程。 民间审计准备阶段的内容 内部审计准ຫໍສະໝຸດ Baidu阶段的内容
3、撰写和提交审计报告
1.撰写人:审计项目负责人 2.撰写要点:
拟提纲
初稿
修改、定稿
盖章、送稿
4.审计资料的清理和归档
内部审计终结阶段的主要内容:
比民间审计多了两个内容: 1.下达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通知被审计单位 执行 2.后续审计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签约双方名称 审计目的 审计范围 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审计收费 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违约责任 签约时间 其他有关事项
(3)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相对 的,企业不同规模、 不同种类的会计报 表、不同的经济业 务,其界定不同。
检查底稿的完整性,并非内部控制 有效性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
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恰当,确定符合性测 试是否必要。
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小于实质性测试的工 作量,才进行符合性测试 只有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才进行符合性测试
实施符合性测试
运用各种审计方法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科学;执行是否有效且一贯遵守, 从而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对测试过程进行记录,形成工作底稿。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即认为会计报 表中可以出现而又不致影响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的最大错报数 额,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审计程序时允许会计报表的错报 或漏报所允许的错报范围,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
(4) 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 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进驻被审计单位
审计人员在进驻被审计单位以后,进一步了解被审 计单位的情况,并使 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了解审计目的、范围。
2、进行符合性测试 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审计步骤:
简易抽查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
实施符合性测试
简易抽查
抽查若干笔经济业务,以验证各项业务从授权、核准、执行、记录是否同 已记录在工作底稿中的调查结果相符。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是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证据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 目的:通过整理和评价,选出一些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作为编制审计 报告的依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复核的必要性
复核的程序
根据工作底稿中记载的有关问题,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获取审计证据真实性与恰当性予以认可的有关资料。
2.2.3
审计实施阶段概述
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指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范围、 要点、方法,进行取证、评价,借以形成审计 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外勤工作” 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 1.进驻被审计单位 2.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3.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 动进行实质性测试 4.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重要性
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 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范例:
资产为100万元和10万元的两个企业。如果它们的存货价值 在资产负债表上漏记1万元,那么对100万元资产的企业来讲, 存货1万元的错误不是重大错误,不会导致报表使用者改变其 决策;相反,对10万元资产的企业来讲,存货1万元的错误就 是重大错误,将导致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决策。
审计风险 = 固有风险 × 控制风险 × 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 认定层次和财务报表整体层次。 固有风险: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重大错误的风险 控制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发现或防止重大错误的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人员通过实质性测试程序未能检查出会计报表中 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
3、进行实质性测试
1.实质性测试对象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生成的凭证、账簿进行 审计。
审计实施阶段 最重要的工作
2.实质性测试方法:分析性测试、详细测试 检查凭证、账簿记录数据的正确性和经济业务的合法性
进行账账、账实核对 运用监盘程序 对重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性复核 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向有关人员和单位进行查询和函证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 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事中和事后
审计
★ 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 按审计组织方式分类:委托审计、联合审计、常
驻审计、巡回审计、预告审计、突击审计
★ 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部审计、部分审计和专项审

2.2 审计程序
2.1.1 审计程序的含义和意义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 的审计。
(2)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财会部门)
内部审计也称为部门和单位审计,指由本部门和本单 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所在部门和行政最 高负责人的指令所实施的审计。
(3)民间审计(必须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民间审计也称为社会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经政 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社会审计组织受委托人委托所实 施的审计。
2.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
亦称为传统审计,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 合规性和合法性的审计。 形式上是会计处理的技术差错,实质是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2)财经法纪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指对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财经法纪 情况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业务经营、管理、绩效)
第一节 审计类型
第二节 审计程序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1
审计的基本分类
2
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 按审计主体不同分类
政府审计 内部审计 社会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
★ 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
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政府审计

按审计的对象不同分类
行业审计
企业审计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按审计主体不同分类
(5)编制和审核审计计划 编制总体审计计划 时间预算是对执行审 计程序每一步骤需要的人 员和工作时间所作的计划 安排。 审计计划的繁简程度 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 具体审计计划 经营规模和计划审计 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来完成(教材第 110页) 工作的复杂程度
内部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1)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2)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3)制定项目审计计划 (4)制定审计方案 (5)送达审计通知书
民间审计准备阶段的内容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确定是
否接受委托
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财务会计机构和工作组织 其他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经济合同性质,签 订后具有法律效力
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 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 应负责任事项的书面文件。
4、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 审计事项相关的工作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审计证据是审计 工作底稿的内容。
2.2.4
审计程序的终结阶段
一、审计终结阶段概述
审计终结阶段即报告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充分有 效的审计证据对审计项目做出客观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的过程。 民间审计终结阶段的主要内容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撰写审计报告 4.审计资料的清理和归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