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沉降监测方案参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S15A全站仪以及配套棱镜。
①对使用的全站仪、觇牌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
尤其时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与校
④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⑤仪器温度
⑥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
3)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按空间后方交会法自动观测各点坐标。基准点与
测出各点的相对坐标,利用工作基点
米。监测距离为约130m。
监测点埋设及保护措施
10的形式埋设,并且应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
监测仪器、方法、数据处理及分析
同5.15.3围护桩顶部竖向位移监测。
使用全站仪监测。
A、B为地面上两点,自A点观测B点的竖
α1.2,S0为两点间水平距离,i1为A点仪器高,i2为B点觇标高,则A、
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每个基坑布置4个观测点。水平位移速
3mm/天,累计最大40mm,竖向位移速率报警值3mm/天,累计最大
。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分别距离基坑围护桩3m、5m布置地表监测点,每
监测频率及数据处理
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开完前监测两次;在
1次,报警时每天测2~3次。
(日头通知)项目经理,并
6点前将《监测日报》整理好,并由资料员报监理、建设单位。
警戒值(mm) 控制值(mm) 危险值(mm)
30 40 50
30 40 50
30 40 50
1000 2000 3000
沉降、裂缝监测专项方案
监测目的及依据
保证基坑、周边道路及建筑物的
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
以确定
1) 本项目设计图纸;
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பைடு நூலகம்2009)
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1.0毫米(n为测站数)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1.5毫米(n为测站数)
视线长度 50米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2.0米 nn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3米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3米
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
①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
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
4个。采用强制对中螺栓在基坑周边较高建(构)筑
3所示。
基准点安装在楼顶不易破坏的地方。
采用独立坐标系。为方便计算,独立坐标系坐标轴与设计轴线大
基准点与测站点构成基本控制网,以空间后方交汇的方法进行控
开始时每月检测1次,稳定后每2个月检测1次,稳定标准为每次测量
3.0mm。具体技术要求如表2所示。
′=HA+i-t+D′tanа′+i′-t′ (7)
i′,t′为0,所以:
′=HA+i-t+D′tanа′ (8)
(5),(8)可知,两种方法测出的待测点高程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
测出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因为
整个过程不必用钢尺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也就减少了这方
8个测点。地表沉降报警值50mm。
9个沉降监测点,间距13m;当
2
10mm。
监测方法
1)高程基准网
在远离基坑施工影响区域以外(大于4倍基坑深度)的稳固建
共布设3个。工作基点的布设以方便沉降监测,且相对稳定
埋设方式同基准点。可随施工进度的推进和施工现场通视情况临时增设。
为防止基准点破坏,基准点埋设在不同建筑物上,共布设3个。
确保附合观测要求;④应在标尺分划线成
⑤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⑥数字
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
⑦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
⑧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
核对和复查观测结果,验算各项限差,确认全部符合规定
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本次高程值,通过高程值计算阶段沉降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1.0毫米(n为测站数)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1.5毫米(n为测站数)
视线长度 50米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2米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3米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3米
观测使用DS05级水准仪, DINI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条码
观测前和使用过程中仪器及标尺定期送国家计量单位检定认可,确保仪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测量中,棱镜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t增大或减小的数值,就可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
并向外环养管单位汇报。确保施工期间道路安全
就必须考虑地球弯曲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了。这里不叙述如何进行球
只就三角高程测量新法的一般原理进行阐述。我们从传统的三
、 全站仪必须架设在已知高程点上
、 要测出待测点的高程,必须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
′=HA+i-t+D′tanа′ (5)
′=W+D′tanа′+i′-t′ (6)
3)代入(6)可知:
A,B两点相距不太远,可以将水准面看成水准面,也不考虑
为了确定高差hAB,可在A点架设全站仪,在B点竖立跟踪杆,
并直接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t,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
hAB=V+i-t
HB=HA+Dtanа+i-t (1)
但它是以水平面为基准面和视线成直线为
A,B两点间的距离很短时,才比较准确。当A,B两点
10 15 20
沉降观测及预防措施
采用泥水平衡顶管工艺,使出
0,从而避免道路的沉降及隆起。为掌握道路路面变
沿顶进轴线每5米设一观测点,顶进中及完成后三个月内定期观测。顶进中
2小时观测一次,完工后每5天观测一次。做好详细记录,提供给顶进操作及
≤10mm。
路面监测方案
监测点布设
9个监测点;地表沉降测点布设根据周边
坐标中误差 1.0mm
每边测回数 2
CF卡、SD卡自动完成,在观测过程中自
观测完成后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求得各监测点坐标
通过各期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方向的矢
4)支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
4。
4竖向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限差
测站高差中误差 ±0.5毫米
两点间高差为:
通常采取对向观测竖直角,推求两点间高差,
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
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点的高程HB。
D为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A点观测B点时的垂直角i
t为棱镜高
为A点高程,HB为B点高程。
为全站仪望远镜和棱镜之间的高差(V=Dtanа)
独立高程系,假定A点起算高程为5.000m。
由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组成基本控制网,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
1月检测1次,稳定后每2个月检测1次,基准点稳定标准为每次测量平差后
1.0mm。当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即复测。高程基准网按表 1所示
1高程基准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号 项 目 限 差
测站高差中误差 0.5毫米
2平面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或限差
坐标中误差 1.0毫米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6
测角中误差 1.0秒
测边相对中误差 ≤1/100000
每边测回数 往返各4测回
距离一测回读数较差 1.0毫米
距离单程各测回较差 1.5毫米
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 温度0.2摄氏度,气压50帕
测量过程中按规范定期进行i角检测,保证i角≤±15″。
为保证精度,在本工程基准网测量中,强调采取以下措施:
1)水准观测在标尺分划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2)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nn
3)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严格按表 1相关要求控制前后视距差,不得
2)平面基准网
在远离基坑施工影响区域以外(大于3倍基坑深度)的稳固建
统一监测点与基准点坐标系。根据各期坐标值
①对使用的全站仪、棱镜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
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是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
④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⑤仪器温度
⑥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
3所示。
3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或限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2
①对使用的全站仪、觇牌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
尤其时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的检验与校
④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⑤仪器温度
⑥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
3)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按空间后方交会法自动观测各点坐标。基准点与
测出各点的相对坐标,利用工作基点
米。监测距离为约130m。
监测点埋设及保护措施
10的形式埋设,并且应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
监测仪器、方法、数据处理及分析
同5.15.3围护桩顶部竖向位移监测。
使用全站仪监测。
A、B为地面上两点,自A点观测B点的竖
α1.2,S0为两点间水平距离,i1为A点仪器高,i2为B点觇标高,则A、
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每个基坑布置4个观测点。水平位移速
3mm/天,累计最大40mm,竖向位移速率报警值3mm/天,累计最大
。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分别距离基坑围护桩3m、5m布置地表监测点,每
监测频率及数据处理
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开完前监测两次;在
1次,报警时每天测2~3次。
(日头通知)项目经理,并
6点前将《监测日报》整理好,并由资料员报监理、建设单位。
警戒值(mm) 控制值(mm) 危险值(mm)
30 40 50
30 40 50
30 40 50
1000 2000 3000
沉降、裂缝监测专项方案
监测目的及依据
保证基坑、周边道路及建筑物的
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
以确定
1) 本项目设计图纸;
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பைடு நூலகம்2009)
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1.0毫米(n为测站数)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1.5毫米(n为测站数)
视线长度 50米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2.0米 nn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3米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3米
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
①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
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
4个。采用强制对中螺栓在基坑周边较高建(构)筑
3所示。
基准点安装在楼顶不易破坏的地方。
采用独立坐标系。为方便计算,独立坐标系坐标轴与设计轴线大
基准点与测站点构成基本控制网,以空间后方交汇的方法进行控
开始时每月检测1次,稳定后每2个月检测1次,稳定标准为每次测量
3.0mm。具体技术要求如表2所示。
′=HA+i-t+D′tanа′+i′-t′ (7)
i′,t′为0,所以:
′=HA+i-t+D′tanа′ (8)
(5),(8)可知,两种方法测出的待测点高程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
测出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因为
整个过程不必用钢尺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也就减少了这方
8个测点。地表沉降报警值50mm。
9个沉降监测点,间距13m;当
2
10mm。
监测方法
1)高程基准网
在远离基坑施工影响区域以外(大于4倍基坑深度)的稳固建
共布设3个。工作基点的布设以方便沉降监测,且相对稳定
埋设方式同基准点。可随施工进度的推进和施工现场通视情况临时增设。
为防止基准点破坏,基准点埋设在不同建筑物上,共布设3个。
确保附合观测要求;④应在标尺分划线成
⑤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⑥数字
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
⑦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
⑧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
核对和复查观测结果,验算各项限差,确认全部符合规定
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本次高程值,通过高程值计算阶段沉降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1.0毫米(n为测站数)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1.5毫米(n为测站数)
视线长度 50米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2米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3米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3米
观测使用DS05级水准仪, DINI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条码
观测前和使用过程中仪器及标尺定期送国家计量单位检定认可,确保仪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测量中,棱镜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t增大或减小的数值,就可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
并向外环养管单位汇报。确保施工期间道路安全
就必须考虑地球弯曲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了。这里不叙述如何进行球
只就三角高程测量新法的一般原理进行阐述。我们从传统的三
、 全站仪必须架设在已知高程点上
、 要测出待测点的高程,必须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
′=HA+i-t+D′tanа′ (5)
′=W+D′tanа′+i′-t′ (6)
3)代入(6)可知:
A,B两点相距不太远,可以将水准面看成水准面,也不考虑
为了确定高差hAB,可在A点架设全站仪,在B点竖立跟踪杆,
并直接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t,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
hAB=V+i-t
HB=HA+Dtanа+i-t (1)
但它是以水平面为基准面和视线成直线为
A,B两点间的距离很短时,才比较准确。当A,B两点
10 15 20
沉降观测及预防措施
采用泥水平衡顶管工艺,使出
0,从而避免道路的沉降及隆起。为掌握道路路面变
沿顶进轴线每5米设一观测点,顶进中及完成后三个月内定期观测。顶进中
2小时观测一次,完工后每5天观测一次。做好详细记录,提供给顶进操作及
≤10mm。
路面监测方案
监测点布设
9个监测点;地表沉降测点布设根据周边
坐标中误差 1.0mm
每边测回数 2
CF卡、SD卡自动完成,在观测过程中自
观测完成后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求得各监测点坐标
通过各期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方向的矢
4)支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
4。
4竖向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限差
测站高差中误差 ±0.5毫米
两点间高差为:
通常采取对向观测竖直角,推求两点间高差,
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
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点的高程HB。
D为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A点观测B点时的垂直角i
t为棱镜高
为A点高程,HB为B点高程。
为全站仪望远镜和棱镜之间的高差(V=Dtanа)
独立高程系,假定A点起算高程为5.000m。
由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组成基本控制网,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
1月检测1次,稳定后每2个月检测1次,基准点稳定标准为每次测量平差后
1.0mm。当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即复测。高程基准网按表 1所示
1高程基准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号 项 目 限 差
测站高差中误差 0.5毫米
2平面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或限差
坐标中误差 1.0毫米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6
测角中误差 1.0秒
测边相对中误差 ≤1/100000
每边测回数 往返各4测回
距离一测回读数较差 1.0毫米
距离单程各测回较差 1.5毫米
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 温度0.2摄氏度,气压50帕
测量过程中按规范定期进行i角检测,保证i角≤±15″。
为保证精度,在本工程基准网测量中,强调采取以下措施:
1)水准观测在标尺分划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2)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nn
3)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严格按表 1相关要求控制前后视距差,不得
2)平面基准网
在远离基坑施工影响区域以外(大于3倍基坑深度)的稳固建
统一监测点与基准点坐标系。根据各期坐标值
①对使用的全站仪、棱镜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
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尤其是照准部水准管及电子气泡补偿
④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⑤仪器温度
⑥应尽量避免受外界干扰影响观测精度,严格
3所示。
3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或限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