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1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答: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意义在于: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声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第五,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2、试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
答:(1)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国际关系实际上是法国与反法同盟之间的对抗关系。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拉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口号很快席卷了整个欧洲,震惊了欧洲各国,于是欧洲封建专制国家迅速结成反法同盟积极进攻法国,企图扑灭这场资产阶级革命。
1792年普鲁士和奥地利首先结成同盟进攻法国,普奥联军在瓦尔密被法军打败,这使一贯主张实行传统政策的英国下定决心直接干涉法国的资产阶
级革命。
1793年英国首相庇特策动成立了第一个反法同盟,由英、普、奥、西班牙、荷兰等多国组成。
反法同盟进攻法国,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取代了吉伦特派执政,扭转了不利于法国的战场形势。
1794年7月法国发生了热月政变。
热月党人与普鲁士和西班牙分别签订了巴塞尔和约,普西两国退出了反法战争,法国集中力量同英国、奥利斯和撒丁作战,从而粉碎了反法同盟的第一次进攻。
(2)1799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俄国加入反法同盟,俄奥联军在意大利打退了法军。
面对反法同盟的积极进攻,热月党人显得无能为力,法国再次发生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执政,法国开始了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利用俄国与英国在马耳他岛的矛盾来挑拨俄英关系,促成了俄国对英国的武装中立,反法同盟失去的两个主要国家而变得无力反法,1801年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同盟宣告失败。
1802年英、法、西班牙、荷兰等国签订了亚眠和约,但是拿破仑并没有遵守该条约,在签约不久就吞并了庇蒙特和厄尔巴岛,侵入瑞士,并将势力延伸到德意志,这促使1805年英俄两国签订同盟条约,旨在建立第三次反法同盟。
同年12月,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争中大胜奥俄联军,拿破仑与奥地利签订普雷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又宣告失败。
普雷斯堡和约签订后,英国又策动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俄国、瑞典和普鲁士参加了同盟。
拿破仑又一次粉碎了这个脆弱的同盟。
拿破仑在与反法同盟的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在拿破仑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的形势下,1807年法国与俄国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法国同意俄国对土耳其领
土的一些要求,俄国同意帮助法国,参加反英的大陆封锁。
拿破仑在外交活动中获得的一个个胜利,促使其有了称霸欧洲的野心。
实行传统政策的英国不允许欧洲大陆上任何一强独霸欧洲,1809年,英国组织了第五次反法同盟。
1812年拿破仑粉碎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在胜利的驱使下拿破仑开始进攻俄国,从而激怒了俄国,俄国联合普鲁士、英国和瑞典建立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这一次没能阻挡反法联军的进攻,1814年3月1日,英、俄、普、奥驶过在法国城市肖蒙签订了肖蒙条约。
3月底,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1814年9月维也纳和会召开,会上列强发生严重分歧,致使拿破仑于1815年逃出厄尔巴岛,集结旧部发动了“百日政变”,英俄普奥立即建立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的军队。
法国改变欧洲版图称霸欧洲的野心被彻底粉碎。
3、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战后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答:俄国的国际地位于战前相比判若云壤,对欧洲国际事务的发言权也被削弱。
在英法遏制下,俄国西进之路受阻,其扩张矛头不得不转向中亚和远东。
法国洗刷了1814年战败的耻辱,将俄国从欧洲大陆的权力之巅拉下并取而代之;同时法国又能与英俄都保持较和谐的关系,可是说是法国外交的胜利。
英国获益匪浅,通过遏制俄国使英国在近东、印度和远东的扩张形式更为有利。
奥地利获取了不少实际利益,摆脱了俄国的直接威胁,但其唯利是图的外交作风不但恶化了俄
奥关系,还引起了英法的不满,在外交舞台上陷于孤立之中。
奥斯曼土耳其作为战胜国,得到的惟一战果是“维持现状”。
同时,它对其在欧洲附属国的控制进一步被削弱,巴尔干半岛的政治局势变得更为复杂起来。
撒丁王国、普鲁士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开始着手解决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问题。
4、论述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答:
5、论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内容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改变后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包括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两部分。
(1)1919年,6月28日,一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主要讨论如何处置德国等战败国的问题。
在美、英、法首脑操纵下,签定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条约,对战败国及其领土进行了再分割,由此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该体系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使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战败国尤其发动战争的德国进行了严惩和限制,暂时调整和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利于战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体系下的矛盾重重,一方面,和约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另一方面,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矛盾依旧。
同时,还有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因此,世界并不太平。
(2)《凡尔赛和约》虽然签订了,但是美国国会认为美国的利益没有实现,因而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又因为战后的美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此,美国为了抵制日本独家占有中国,拆散英日同盟,消弱英日的海上力量,挽回在巴黎和会上的损失,筹划召开了新的国际会议。
1921年11月22日,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九国在华盛顿开会,1922年2月6日会议结束。
华盛顿会议上先后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这些条约修改
和补充了《凡尔赛和约》中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未解决的问题,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新的国际关系,即华盛顿体系。
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束缚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也限制了英国在这一地区势力的发展,为争霸亚太地区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调整缓和了列强在亚太地区尤其中国的利益冲突,它意味着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最终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转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一齐登场,精心设计的国际体系失去效力,严格来讲没有形成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事实上,它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
该体系的目标之一是防止德国和世界大战的再起,但它根本没有也无法达到这个目的。
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就严重动摇了该体系得根基。
有学者把从一战到二战未能阻止大战再起的整个历史阶段形象地冠以“20年危机”。
6、论述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美国实行中立主义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答:(1)美国中立政策出现的原因。
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日益加剧时,美国奉行了一种表面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奉行这种政策
有着复杂的原因:第一,美国统治集团有相当一部分人指望利用法西斯国家来抗衡社会主义苏联。
第二,美国国内存在着不加区分地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情绪。
第三,美国传统上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使更多的美国人要求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事务上。
第四,美国的福特、洛克菲勒等大财团与德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第五,中立主义的旗号可以为美国和法西斯国家之间的肮脏交易披上合法的外衣。
(2)英国绥靖政策出现的原因。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之所以会顺利推行,在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英法之所以实行绥靖政策,也是有着复杂的原因的:第一,英法在一战中是尽管是战胜国,但是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也受到了严重的消弱。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法西斯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第二,一战后举行的凡尔赛和会将发动一战的一切责任全部归罪于德国,这给英法国内民众造成一种负罪感。
第三,一战的残酷性使英法国内出现了和平主义的思潮,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英法政局的动荡,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加剧,无暇对外事务。
第四,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恨,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是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
(3)美国的中立政策和英法的绥靖政策都产生了同样的影响,即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快了战争危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