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合集下载

国际关系史答案

国际关系史答案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

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所取代。

1918年1月8日,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结束战争、缔结和约、维护战后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其中的第十四点便是呼吁成立一个国际联盟。

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

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

1、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国际联盟在英法等大国操纵下采取了纵容态度,在中国代表的一再要求下,1931年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终于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一个国联调查团到远东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

李顿调查团在中国东北活动了一个半月。

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

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报告书虽然肯定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但是总体上是模糊是非、混淆黑白,充分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

2、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是1937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

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

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条约主要内容为: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合约》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

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但它在调和旧矛盾的同时,又造成新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

其意义深远:(1)确立了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2)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3)积极促进了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A.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B.合约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的主权,承认了荷兰、瑞士为独立国,在实践上肯定了格老秀斯所提出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的准则。

C.约文规定,缔约国不得破坏和约的条款,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条例D.合约承认,新旧两教享有同等的权利,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使其脱离神权束缚E.在西欧开始确定常驻外代表机关的制度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和约是在新教势力占优势的情况下缔结的,内容反映了这种实力的对比。

沉重打击了哈布斯堡王朝,帝国被迫承认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政治上分崩离析。

西班牙的实力被极大削弱,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法国“天然疆界”的要求部分得到实现,引起英、荷嫉恨,为英法交恶、法荷相仇埋下种子。

瑞典得到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最重要港口以及易北河和威悉河的入海口,增强了实力,成为北欧强国。

法瑞引起丹麦和北德各邦的敌视,战事不断。

奥地利向民族国家发展。

奥法分割下的意大利各邦不断掀起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统一的革命浪潮。

俄国和东欧诸国也逐渐参与到欧洲的政治斗争中。

拿破仑的外交思想政策是他国内政策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抱负和野心。

考研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史真题2007~2012

考研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史真题2007~2012

考研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史真题2007~2012辽大国际关系史真题(2007~2012)2007一、名词解释(8*5)1威尔逊2英布战争3绥靖政策4《地中海协定》5珍珠港事件二、简答题(10*5)1英国放弃“光辉孤立”政策的原因有哪些?2苏俄的建立对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简析门罗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双重属性。

4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

5简述20世纪30年代英、德、苏形成战略三角关系的原因。

三、论述题(20*3)1试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其历史特点。

2试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其区别。

3试述19世纪后期德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08一、名词解释(6*5)1哈布斯堡家族2三国干涉还辽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4第一次柏林危机5海湾战争二、简答题(10*6)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的国际关系原则主要有哪些?2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是如何形成的?3谈谈苏联集体安全的提出与主要内容。

4简述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历史。

5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和意义。

6战结束后俄罗斯外交政策是怎样演变的?三、论述题(20*3)1结合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实,试析均势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试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间异同。

3论述冷战后的两种世界趋势: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

2009一、名词解释(6*5)1马基雅维利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3两次海牙会议4布雷顿森林体系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二、简答题(10*6)1英国“光荣革命”后,对其内政外交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2简析美西战争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3简述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简述联合国形成的过程。

5简析西欧联合的原因和现实条件。

6简述“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三、论述题(20*3)1试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2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的形成对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的影响。

3试论两极格局和平中介的原因。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1898—1922年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基本上完成了大陆扩张。

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缓和国内矛盾,美国开始步入海外扩张时期。

在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获得成功的情况下美国国内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国家实力逐年向拉美地区膨胀, 最终形成了门罗主义的美洲半球外交政策原则。

在美洲半球取得应有的垄断地位之后, 羌国把外交政策的重点转移到亚洲, 要求得到与欧洲列强在中国等地区机会均等的殖民权益, 由此形成了合伙主义的外交原则。

在经济政治实力超过其他西方国家时期, 美国又开始提出世界主义的外交政策原则, 试图维持在整个地球内的经济政治利益。

(总的线索)细节:1898年4月25日,美国发动美西战争,美西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获得了大量的海外领土,取代西班牙成为拉美和太平洋上的世界强国,其国家安全的边界也随之大大扩展到本土以外。

以菲律宾为中心,关岛、维克岛、萨摩亚和夏威夷为跳板,美国进入太平洋地区。

美西战争后,美国不但在加勒比地区的霸权已无可伴随着大陆扩张的完成和美洲霸权地位的确立,更大范围的海外扩张、尝试争夺世界领导权成为美国下一阶段的目标。

“孤立主义”面临冲击。

在保存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基础上,美国推出了针对中国的“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与欧洲合作分认在中国的各种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海外扩张的目标。

为了加强对拉美的控制,美国推行“大棒政策”,以武力维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

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

一战爆发后,美国卷入“欧战”标志着其传统“孤立主义”政策开始动摇。

“十四点计划”是美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安排并主导世界秩序的宏伟计划,也是美国全面卷入世界事务并发挥领导作用意图的第一次公开表达,但是,“十四点”的失败使得美国通过国际联盟领导世界的愿望随之落空。

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逐渐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

08国际关系史

08国际关系史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历史学专业 08 级《国际关系史》期末考试试卷 A 卷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绥靖政策2、冷战3、汉斯·摩根索4、低烈度战争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东方战线”建立的过程及其影响2、简述1945年盟国举行的重要会议及其主要内容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你认为如何可以避免?2、试评析雅尔塔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绥靖政策:主要是指二战前,英法统治集团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以牺牲弱小民族利益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避免武力冲突和对抗的一种外交政策。

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是这种政策的突出表现。

从根本上来说,一战后战胜国对德国的宰割、战胜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的严重冲击,是绥靖政策形成的最深层的根源。

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不仅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使欧洲甚至全世界的和平遭到了严重威胁,而且也直接威胁到英、法、美等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本身的安全。

2、冷战: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一种表现形态。

是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与较量,是除了美苏直接军事冲突和使用核武器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斗争,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宣传等各个领域。

其一般特点是以军备竞赛、外交斗争、经济压力、意识形态对立、宣传攻击、间谍战等途径造成国际的紧张局势和国家之间的互相敌视和仇恨。

3、汉斯·摩根索:摩根索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是1948年出版的《国家间政治》,书中所阐述的权力政治论是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核心。

摩根索认为,在国际社会中,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和支配能力;国际政治就是权力之争;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的精髓;并提出了“以权力界定利益”的原则。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考试总结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考试总结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6个)1.国际关系: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

2.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的新教徒起义,冲进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将两名帝国大臣及一位书记官从窗口扔出。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是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

4.费边战术:一种拖延迂回的战术,不急于达到目的,用时间拖垮敌人。

5.天定命运论:即向那些所谓尚未明白确定的地方扩展美国的共和主义、宗教自由、州权、自由贸易、廉价土地等制度和价值观念。

6.埃姆斯急电:1870年7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埃姆斯休养所接见法国驻普大使,会谈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并将经过用急电通知正在柏林的首相俾斯麦。

俾斯麦故意将急电改成带有侮辱法国的语气并予以公布,进行挑衅。

法皇拿破仑三世以此为口实,7月19日对普宣战,爆发了普法战争。

7.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

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

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由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8.二十一条: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

1915年1月由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

主要内容为: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延长旅顺、大连两港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的租借期限为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权;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等。

袁世凯为了做皇帝,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能实现。

9.第五纵队:1936年10月西班牙内战时,叛军用四个纵队进攻首都马德里,把潜伏在马德里城内进行破坏活动的反革命组织叫做第五纵队。

国际关系史真题集

国际关系史真题集

国际关系史真题集国际关系史历年真题1990 年国际关系史1、试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2、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裂的原因、经过、及其统一的前景。

1991 年国际关系史一、简答题七年战争地中海协定三国干涉还辽蒙特勒海峡公约中东“六·五”战争纳尔逊·曼德拉二、论述题1、试述本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2、试述杜鲁门主义及其实质。

1992 年国际关系史一、简答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841 年《伦敦海峡公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意土战争(1911)欧洲共同体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二、论述题1、试述 1941 年日美谈判和太平洋战争爆发2、试述布什的人权外交及其实质1993 年国际关系史一、简答题北方战争四国同盟(1815)柏林会议(1878)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杜鲁门的第四点计划日本北方四岛问题二、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从中立国反对德国法西斯方向的演变三、试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的意义及其批准过程中所遇1994 年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七年会议 1878 年柏林会议国联新东方政策三国干涉还辽二、论述1、一战后英国的均势政策2、艾森豪维尔主义与卡特主义的异同1995 年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维也纳会议(1814 )地中海协定东盟波斯尼亚危机中美上海公报克林顿的“扩展战略”二、论述1、试述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影响2、试述波黑内战的起因、发展及影响1996 年国际关系史1、太平洋战争的起源、性质、影响2、北约东扩和美俄关系1997 年国际关系史1、战后日美同盟的实质与发展2、30年代到二战英国的绥靖政策产生及影响1998 年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西姆拉会议三边委员会欧盟阿姆斯特丹会议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白里安 --- 凯洛格公约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1978 )二、论述1、评述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性质2、评述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原因和作用1999 年国际关系史1、欧洲列强在 1756--1763 年发生的战争又叫________。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答、论述题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答、论述题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答、论述题第一章转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1.试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

主要内容:⑴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⑵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⑶追认瑞士的独立,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的独立。

⑷规定卡尔文派教徒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在帝国法庭中天主教和新教法官各占相等的人数,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它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表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第五,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以全球为参照系的国家主义是国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奠定的。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仅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国际体系,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肯定国家主义的国际体系,从而使国家主义具有了某种法律的意义。

可以认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2.简述欧洲国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

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正值三十年战争末期阶段,欧洲主要大国忙于大大小小的战事,无暇顾及英国,客观上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保证了革命得以在没有在大规模武装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原因1618年以前,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境内的诸侯各国分裂成新教和旧教两大阵营,新教阵营主张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室对于其的干涉。

而哈布斯堡王室支持旧教(罗马天主教)阵营,对新教阵营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其服从。

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1618年两大阵营燃起战火。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它结束了由于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捷克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一场长期而又残酷的战争。

它确立了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陆确立了多极并立的均势状态,有效抑制了大规模冲突。

法国凭借该和约以及后来的《比利牛斯条约》壮大了自己,削弱了邻邦,为它后来称霸欧洲打下了基础。

瑞典依靠和约弥补了战争的耗费,而且由于获得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一跃成为北欧强国。

德意志虽然在政治上被分裂,在经济上受重创,但是它的民族利益和政治利益是不能抹煞的。

它在和约中所受的压抑,只是延迟了德意志的统一。

奥地利虽是战败国,但依靠外交家特劳特曼斯道夫的手段避免其领土受到进一步肢解,保持了奥地利在中欧国家中的地位,使它在以后的欧洲政治舞台上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而俄国与东欧诸国并不安于和约所确定的政治现状。

它们虽然较为后起,但国立已逐渐加强,开始向外扩张,而且已参与了欧洲的政治斗争。

它们未能在和约中获得应有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战后欧洲的稳定。

此外,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与和约促进了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 1. 它开创了由国际会议形式解决争端和结束战争的先例;2. 和约在实践上肯定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应该遵守的准则;3. 和文规定缔约国不得破坏和约的条款,创立了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案例;4. 和约承认,新旧两教享有同等权利,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使国际法脱离神权束缚;5. 和约缔结后,各国逐渐建立了常驻使节,增进了各国之间的邦交。

国际关系考研简答题

国际关系考研简答题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问答题及参考答案4.维也纳体系述评。

答题要点:建立背景:拿破仑战后的欧洲与法国局势,法国恢复正统王朝统治,欧洲反法联盟获胜,英俄普奥,尤其是英俄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欧洲民主与民族解放高涨。

建立过程: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四国同盟等。

结果:领土调整,恢复旧秩序,解决国际问题的条款。

意义:大国强权政治,任意宰割弱小民族,政治保守,均势格局的客观作用。

6.评述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俾斯麦推行大陆政策的原因及结果)。

答题要点:俾斯麦以均势外交为原则,推行确保德国在欧洲大陆霸权地位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是“俾斯麦时代”德意志德国总的对外政策。

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俄两国夹击德国,集中全力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业已取得的霸权地位。

俾斯麦的这项“大陆政策”的外交战略布局是:联奥、拉俄、亲英、反法,集中精力对付法国,其中联奥是建立其体系的关键。

俾斯麦“大陆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在欧洲建立了一个蜘蛛网式的大陆联盟体系,通过三个三国同盟和两个《地中海协定》和一个《再保险条约》,相当成功地实现了他的外交构想,为德国赢得了20年的和平时间,使德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

7.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答题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时代大背景,德国的崛起打破了欧洲的力量平衡导致均势体系僵化是国际体系方面的原因,德国的世界政策,英国放弃光辉孤立政策,奥匈和奥斯曼帝国的民族危机等是国家层面上的原因,从决策者个人来说,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性格特点等也起了重要作用。

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9.试对凡尔赛体系做出评析。

答题要点:1、凡尔赛体系建立的背景: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结束;欧洲国家的革命和民族运动高涨;战胜国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美日崛起,英法等衰落。

2、美英法日意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宰割战败国及其殖民地;反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扼杀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并尽快建立战后帝国主义奴役世界的“新秩序”。

国际关系史1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1论述题

1、论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答: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意义在于: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声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第五,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2、试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

答:(1)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国际关系实际上是法国与反法同盟之间的对抗关系。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拉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口号很快席卷了整个欧洲,震惊了欧洲各国,于是欧洲封建专制国家迅速结成反法同盟积极进攻法国,企图扑灭这场资产阶级革命。

1792年普鲁士和奥地利首先结成同盟进攻法国,普奥联军在瓦尔密被法军打败,这使一贯主张实行传统政策的英国下定决心直接干涉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793年英国首相庇特策动成立了第一个反法同盟,由英、普、奥、西班牙、荷兰等多国组成。

反法同盟进攻法国,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取代了吉伦特派执政,扭转了不利于法国的战场形势。

1794年7月法国发生了热月政变。

热月党人与普鲁士和西班牙分别签订了巴塞尔和约,普西两国退出了反法战争,法国集中力量同英国、奥利斯和撒丁作战,从而粉碎了反法同盟的第一次进攻。

(2)1799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俄国加入反法同盟,俄奥联军在意大利打退了法军。

面对反法同盟的积极进攻,热月党人显得无能为力,法国再次发生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执政,法国开始了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利用俄国与英国在马耳他岛的矛盾来挑拨俄英关系,促成了俄国对英国的武装中立,反法同盟失去的两个主要国家而变得无力反法,1801年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同盟宣告失败。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1、结合⼆战期间同盟国召开的⼤国⾸脑会议,论述同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体现在雅尔塔会议以及其他的⼀系列国际会议上。

在第⼆次世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根据以往习惯,盟国把关于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的问题提到了⽇程,相继召开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以及战后的巴黎和会讨论世界秩序问题。

(1)雅尔塔会议对世界秩序的安排。

1945年罗斯福、斯⼤林和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会议,会议研究了彻底击溃法西斯德意⽇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包括全球性的安排和地区性的安排。

第⼀,讨论了巴尔⼲权⼒问题。

英美苏在这⼀问题上没有达成⼀致,英、苏想在巴尔⼲地区确⽴⾃⼰的势⼒范围,⽽美国想独占巴尔⼲。

第⼆,讨论了波兰问题。

关于波兰的疆域,会议最后确定了斯⼤林提出的波兰东部边界以冦松线为界,西部边界经斯德勒向南沿奥得河再向前沿西尼斯河为界。

在波兰的政权组成上,三国同意成⽴“波兰全国统⼀临时政府”,苏美英与其建⽴外交关系。

第三,关于德国问题。

三国达成⼀致决议对德国实⾏分区占领,同时成⽴“⼀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作”。

第四,重建远东秩序。

美国想要建⽴苏美英中四国神圣同盟来防⽌⽇本的崛起,同时增加美国在远东抗衡苏联的⼒量。

但为了争取苏联尽快对⽇作战,美国不惜牺牲中国主权来满⾜苏联的要求。

⽽苏联则想要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东北建⽴属于⾃⼰的势⼒范围。

(2)波茨坦会议对世界秩序的安排。

1945年7⽉7⽇,苏美英三⾸脑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会议。

主要讨论了:第⼀,德国问题。

进⼀步确定了苏美英法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原则,规定了德国境内的最⾼权⼒由四国总司令遵本国政府命令,分别在其各⾃的占领区内实⾏。

在经济上,对德国实⾏经济管制,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美英基本上接受了苏联的⽅案,但未确定赔款总额。

第⼆,重新确⽴了波兰的政府和边界。

三国承认临时政府,撤销对流亡政府的承认。

关于波兰西部边界由和约来解决。

国际关系史考研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国际关系史考研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攻略王绳祖《国际关系史》考研笔记战后国际关系史部分七十年代国际关系一、美苏在缓和中的争夺1. 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上台后,内忧外患。

提出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

其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它们共同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

其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同北约成员国和日本的伙伴关系;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缓和政策,改善同苏联和中国的关系;退出越战。

尼克松推行现实主义外交,并且取得一定成效。

这是美国战后外交的一次重大调整,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苏联的全球攻势战略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明显加强。

在外交上采取进攻态势,展开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角逐。

勃列日涅夫执政以来,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国内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局势力量发展,尤其是核武;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勃列日涅夫主义。

苏联把缓和当作外交政策的战略,在缓和的掩护下积极推行进攻战略,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

同美国进行缓和,谋求大国地位;施行南下战略,同美国争夺第三世界,加强同古巴联系,在美国后院培植反美势力。

加强对南亚地区的渗透与扩张,支持印度支那的存在。

积极介入非洲内部争端,查收安哥拉内战和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之间的冲突,在南部非洲扩大了影响,1979年出兵阿富汗。

2.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苏及北约和华约进入缓和时期。

欧洲处于缓和状态。

西德推行“新东方政策”以西方合作为基础,积极发展同东欧国家关系;承认战后边界现状,承认两个德国存在的现实;发展同苏东各国关系,解决战后遗留问题。

国际关系史简述题

国际关系史简述题

1.简述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及影响。

(1)背景:二战初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避免过早卷入战争,为本国赢得宝贵的备战时间,保证自身安全。

(2)建立过程: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在“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口号下,通过扩大西部疆域而建立起以防御德国侵略的“东方战线”。

(1、出兵波兰,2、以军事手段解决芬兰问题,3、加紧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4、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以控制多瑙河的下游地区)(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改善了战略地位,在苏德战争中起到有限的作用。

东方战线的建立过程也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各种粗暴的方式使苏联与西方特别是英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有损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2.简述《租借法案》诞生的过程及影响。

(1)过程:1940年,由于英国国内严重的财政困难,丘吉尔致信罗斯福,要求美国全面援助,加速了《租借法案》的诞生。

之后罗斯福通过努力促使《租借法案》于1941年1月正式生效。

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日益加深,其适用范围扩大到40多个国家。

(2)意义:《租借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中立主义政策的终结,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英美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对世界反法西斯各国提供了物资、财政援助,对于二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但其根本目的在于御敌于国门之外,保卫美国本土安全。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干预部分受援国家的内政,加强了美国战后称霸世界的实力3、简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所产生的影响。

(1)原因:1937年7月7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打响了。

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同时,又制定了“南进战略”,企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南进战略”的制定以及实施,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

日美进行谈判而陷入僵局,日本决定通过战争的手段打破僵局,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2010年考研真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

2010年考研真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

2010年考研真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联盟
2、波茨坦会议
3、舒曼计划
4、七十七国集团
5、猪湾事件
6、
八.一七公报
二、简答题
1、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经过及其影响。

2、简述非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原因及阶段。

三、论述题
1、试析赫鲁晓夫时期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政策异同。

2、试述尼克松政府外交战略调整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国际关系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中美共治及G2
2、巧实力
3、制度自由主义
二、论述题
1、试析奥巴马政府和小布什政府反恐战略异同
2、从哥本哈根会议看气候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立场的异同
三、短论(以所给主题为题,写一篇至少1500字的小论文,前面需附1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及3-5个关键词)
二十国集团(G20)集团与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

国际关系复习资料

国际关系复习资料

国际关系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多项选择、单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 、国际体系:指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彼此互动而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2、国际格局:指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3 、国际秩序:以一定国际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4、国家权力;是一国控制或影响国际环境和他国意志与行为的能力,是一国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手段。

5、亚洲安全观: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6、均势外交: 大国为谋求霸权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

7 、首脑外交:指国家领导人直接参与的外交活动8 、公众外交:指一国面向国内外公众营建总体。

9、布什主义:布什主义,是指布什政府从美国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布什主义”的显著特征在于他提出了一反国际法规则的所谓“先发制人”政策,所以“布什主义”也被称为“先发制人主义”。

10、示范性冲突:11、全球问题: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并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内涵: (1) 国际社会层面 (2)社会人类学层面 (3)自然与社会层面12、雅尔塔体制: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 1943 、11)、雅尔塔会议( 1945 、2) 和波茨坦会议( 1945 、7)上对如何处理和安排战后的欧洲和世界、对日战争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构成了雅尔塔体制。

13 、非政府组织:泛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具有一定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

国际关系学考试试题

国际关系学考试试题

国际关系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国际关系学?简要描述其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各国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国际组织、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等国际事务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国际体系的结构与运作、国际冲突与合作等。

国际关系学关注的对象包括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国际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请简要介绍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指的是每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平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拥有不受其他国家干涉的自主权。

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权原则是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的基石。

通过承认国家的主权,国际社会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和协商,最大限度地降低冲突和争端的发生。

其次,主权原则保障了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内部政策,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和控制。

这为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决策提供了相对的自由度。

第三,主权原则确保了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平等地位。

每个国家都拥有平等的主权权利,无论其国力大小和地理位置如何。

国际关系学强调了不应该通过武力或其他形式的强制手段来剥夺国家的主权。

3. 请简述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区别和影响。

多边主义是指各国通过均等对话、平等协商、共同决策的方式来解决国际问题和推动国际合作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多边主义强调各国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尊重国际法和国际规则,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

单边主义则是指某一国家或团体单方面做出决策,不考虑其他国家的意见和利益,以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来实施行动。

单边主义往往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优先权和特殊地位。

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区别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边主义强调平等和合作,注重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推动国际共识的形成和落实。

单边主义则倾向于强调自身国家的利益和意见,较少考虑其他国家的观点和利益,容易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国际关系考试试题

国际关系考试试题

国际关系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位于纽约?A. 联合国B. 世界银行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 世界贸易组织2. 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A. 法国B. 德国C. 俄罗斯D. 英国3. 以下哪个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联合国D. 世界贸易组织4. 《日内瓦四公约》涵盖了哪些方面的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定?A. 战争中保护文化遗产B. 战争中保护儿童权利C. 战争中保护妇女权利D. 战争中保护战俘权利5. 战后的《波茨坦公告》是针对哪个国家的?A. 德国B. 意大利C. 日本D. 俄罗斯二、填空题6. 联合国成立于 ______ 年。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位于 ________。

8. 《日内瓦四公约》规定了对于 _______ 的保护。

9.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代表着国际贸易向 ______ 方向发展。

10. 《巴黎协定》旨在应对全球 _______ 变化。

三、简答题11. 解释一下什么是外交与什么是国际关系?12. 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列举一个联合国机构的功能。

13. 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请简要描述一下。

14. 什么是国际交往的法律基础?请举例解释。

15.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简要描述一下。

四、论述题16. 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一下。

17. 论述一下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8. 讨论国际环境法对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合作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19. 总结国际法律体系的基本架构,并解释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

20. 以您所熟悉的一个国际事件为例,分析国际社会对该事件的反应及其影响。

五、综合题请结合以上题目中你感兴趣或者熟悉的内容,进行一次完整的综合分析与讨论,展示你在国际关系方面的学习与思考成果。

国关史论述问题整理

国关史论述问题整理

国关史论述问题整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际关系史是研究各国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也是世界历史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理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和演变对于我们把握世界格局、洞察历史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在国际关系史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整理的。

是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政治是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直接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和走向。

我们需要了解各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对立关系、合作关系等,以及这些关系是如何影响着国际关系格局的。

是经济关系。

经济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关注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投资关系、金融关系等,了解各国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影响,以及这些经济关系如何塑造着世界经济秩序。

是文化关系。

文化交流是各国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桥梁,文化关系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需要关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教育交流、人文交流等,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以及这种文化关系如何促进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是安全关系。

安全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各国之间的安全关系直接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稳定。

我们需要关注各国之间的军事关系、安全合作、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了解不同国家对于安全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以及这些安全关系对于世界安全局势的影响。

国际关系史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元的研究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国际关系史的问题进行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进程,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世界和平的实现做出贡献。

【字数不足,补充内容】。

在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议题和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其中之一就是国际体系的演变。

国际体系是指国际社会中各种国家和其他国际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和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

(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

(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第五,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简述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欧洲大国举行这维也纳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商讨能反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度”,因此,会议的任务就是“恢复旧秩序”,重建欧洲的政治秩序。

会议确定的原则包括:(1)正统原则: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

(2)补偿原则: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及在对拿破仑力战有功的国家均给予补偿。

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3)势力均衡原则: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以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

(4)围堵法国原则:增强法国周边国家的力量,以围堵法国,以防其扩张。

5.对维也纳会议及其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维也纳体系突出的特点是强权政治。

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

第一、它为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

该体系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

第二、它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

战胜国四强对法国的威胁心有余悸,深恐其卷土重来,因而增加法国周围国家的力量,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

第三、它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同时有利于英国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第四、它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

平衡与均势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从长远来看,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力量对比是在变化的,因此才有大国之间的兴衰更替。

第五、它追求封建体制的复辟又无视弱国的利益,因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同时也是不正义的。

6.试析普法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

但战争是由法国发动的。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了丹麦和奥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德国统一。

为此,在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事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告建立德意志,德国遂告统一。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使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

而德国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7.简述德意志帝国统一的影响。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统一无论对德国还是对欧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结束了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第二、德国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德国统一后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使德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的统一是一场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革命,有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

第四、改变了欧洲用到世界的政治格局。

德国统一后,成为欧洲强国,打破了法国独霸的局面,从而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8.简答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奥斯曼帝国长期的对外征服和统治在给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的同时,又阻碍了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国库枯竭和税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负担越来越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使帝国元气大伤,日趋衰落。

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帝国的经济技术停滞不前,缺乏当时西欧国家变革社会、提高生产力的动力。

(2)封建专制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帝国历任统治者和政府高官都很腐败,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获取经济利益。

9.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其性质而言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是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的意义。

从战争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体现在:(1)产生了两大政治后果:一是引起了包括十月革命在内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二是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2)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是欧洲霸权遭到严重削弱;二是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欧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民族国家,同时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三是国际权力中心发生偏移,世界政治的权力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并且由于俄国的崛起,权力重心也存在着向苏俄转移的迹象。

10.试述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内在矛盾。

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

(2)重划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的疆界。

(3)承认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独立交划定它们的边界。

(4)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交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

(5)限制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军备。

(6)德国等战败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

(7)成立国际联盟。

主要影响:(1)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

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2)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

(3)重新瓜分殖民地。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内在矛盾: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体系内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1.简述华盛顿体系体系的作用。

第一、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

“四国条约”的签订,解除了英日联合对美国的威胁,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清了障碍;“五国条约”的签署,使美国和英国取得了相同的制海权,英国的海上优势从此结束;“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创造了条件。

第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遏制。

第三、中国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总之,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宰割中国和遏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2.试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影响: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1)德俄奥土四大帝国被摧垮;(2)德国面积缩小,且东西互不连接;(3)欧洲出现7个新兴国家激起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即,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战胜国内部因分赃不均,矛盾重重;美日冲突,埋下太平洋战争祸根。

总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却为下一轮冲突创造了条件。

1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欧洲霸权遭到严重削弱;第二、国际权力中心发生转移;第三、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第四、新的国际争端正在酝酿,为新的国际关系添加了新内容。

14.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第一、巴黎和会带有浓厚的复仇色彩。

第二、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和约,是把战败国踩在脚下的和约。

第三、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掠夺性和约。

第四、巴黎和会缔结的和约是重新瓜分世界的和约。

15.论述国际联盟的性质及作用。

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②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国、法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