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角洲相

合集下载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
1. 河流一要携带足够量的泥 沙; 2. 河口位于浅水区域,坡度 平缓,便于 泥沙的沉积; 3. 海洋动力作用较弱,仅能 对其进行改造而 不能把 沉积在河口的泥沙全部搬 运走。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1、河口沙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 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 成新月形河口沙坝。水流从沙坝顶端分叉而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 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出现新 的次一级河口沙坝。周而复始,形成了三角洲雏形。
三角洲逐渐形成的几个阶段
控制三角洲发育和沉积物分布的因素
河口水流
径流量与输沙量 潮流、潮汐 波浪 海流 其它因素
河口水流 河流在河口区水流具有流量展 宽、流速降低、惯性流动和咸 淡混合等特征。一般河口区的 河床开阔,能量分散,一部分 河水能量传给了海水,因而使 流速降低,它所携带的沉积物 有一部分要沉积下来。另外, 河流流动主要靠河床比降,河 口区一旦失去比降,水体只能 靠惯性流动维持一段距离,加 上咸淡水的混合,使河流携带 的大量沉积物必须在河口区堆 积下来,形成三角洲。 其它因素 气候、地质构造、盆地形状 与大小、地壳运动
六、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密切,因为有如下有利条件: 1、生油条件:前三角洲,水体安静,有机质含量高为还 原环境,可向石油转化,为良好的生油环境,其中含 有机质高的泥岩为良好的生油岩。 2、储集条件:三角洲前缘有发育良好的河口砂坝、远砂 坝和席状砂等砂体,其砂质较纯,分选性好,储油物 性好,并临近生油环境的前三角洲,是良好的油气储 集环境。 3、盖层条件:三角洲破坏期的海相泥以及分流间湾泥以 及三角洲平原的沼泽泥是良好的盖层。 4、圈闭条件:三角洲向海推进时,可产生同生滚动背斜 及同生断层,形成良好的构造及岩性构造圈闭。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1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

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分支河道)为格架,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

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

但它们较中、上游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

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

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

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

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

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沙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

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发育较好,但向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

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和变薄。

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

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和潜穴等较常见。

有时见有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3)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

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

(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面积的9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史学名词解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史学名词解释

地史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鲍马序列鲍马序列是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由自下向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a段),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往上为b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c段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d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E段,为块状泥岩。

2、沉积相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

3、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1669年由N.Steno提出,在未受强强裂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叠复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新。

4、复理石复理石又称复理石沉积,复理石建造,是指形成于大陆边缘(陆间区),大陆钭坡坡麓(深海、半深海),由浊积岩或等深积岩,深海,半深海泥岩,有规律的或韵律性的交互组成的巨厚地层。

5、板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沉积岩的沉积构造,由直脊型波痕迁移形成的沉积岩内部层理构造,上,下层面在可观察的露头上基本上是等厚的,内部纹层与其相交切。

6、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指携带着大量砂泥质碎屑的河流入海(或湖)在河—海(湖)水动力共同作用下,在河口区形成的尖顶指向陆地的三角形的沉积体,三角洲因此得名。

三角洲相因受河流、波浪、潮汐及岸流影响程度的差别,形态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自陆向海(湖)可分为三部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7、垂向加积作用垂向加积作用:在水流运动能量较低或静水条件下,主要是悬移物质从水体中垂直向下沉降,沉积学上把这这种沉积作用称为垂向加积。

8、笔石页岩相笔石页岩相以黑色页岩及硅质页岩为主,含丰富的笔石等浮游生物化石,而不含或少见底栖生物化石。

代表水深、滞流的非补偿海环境。

9、标准化石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

10、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沉积岩内部由于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出纹层状的构造,根据形态和成因主要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

三角洲相介绍

三角洲相介绍

第二节 三角洲沉积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1.河控三角洲形态
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 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按照三角洲的形态, 可进一步可分为鸟足状三角洲和朵状三角洲两种类型。
(1)鸟足状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
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浪控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特征类似于河控三角洲波浪作用能使大多数供给 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物发生再分配。河口砂坝的形成受到阻碍,三角洲前 缘斜坡较陡,进积作用沿整个三角洲前缘发生,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 进行。它的进积作用比河控三角洲前缘进积要慢,但对这类三角洲的沉 积亚、微相沉积特征还缺乏深入研究。一般来说,浪控三角洲的垂向层 序通常仍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但以具有浪蚀海滩脊序列为特征, 而且层序顶部一般都出现三角洲平原的沼泽和分支河道沉积,以此区别 于海岸沉积的海滩脊层序。浪控三角洲层序底部是含生物扰动的前三角 洲。向上过渡为互层的泥、粉砂和砂的沉积,具有波浪引起的冲刷构造、 递变纹理和交错纹理,最后演变成具平行低角度纹理的、分选好的高能 海滩砂以及沼泽沉积。
第二节 三角洲沉积特征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1.浪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浪控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故又称为鸟
嘴状三角洲。其形成特点是海洋的波浪作用大 于河流的作用,只有一条或两条主河道人海, 分支河道少而小。河流输入泥砂量不多,而且 被波浪作用改造、再分配,在河口两侧形成一 系列平行于海岸的海滩、砂嘴、砂坝,并在它 们的向陆一侧形成半封闭的泻湖和沼泽,仅只 在主河口区才有较多的砂质堆积,形成突出于 河口的鸟嘴状形态。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 罗河、意大利的波河形成的三角洲以及巴西圣 弗兰西斯科河三角洲都属于此类型。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三角洲相沉积是指在海洋或湖泊水域中,三角洲河流口部的泥沙、砾石等物质在水流和水浪的作用下,在沉积盆地中形成的岩石层。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表现如下:1. 沉积物特征:沉积物包括沉积岩、煤、盐等,主要由砂、泥、粒石等物质组成。

沉积物的层位和结构往往呈现出逐层递减的特征,即底部粒级较大,逐层递减趋势明显。

2. 沉积构造:沉积构造包括泥砂层理、交错层理、斜层理、标准层理等。

其中,泥砂层理在三角洲相沉积中表现尤为明显,呈现出倾斜度较小、厚度比较均匀、层间关系复杂的特点。

3. 浅滩砂体:由于三角洲相沉积通常出现在浅水区域,因此形成了大量的浅滩砂体。

这些砂体通常呈现出砂体粗细变化明显、轮廓折曲多变的特征。

4. 沉积序列:由于三角洲相沉积通常受到河流、海浪等环境影响,因此在不同层位中表现出的沉积序列也比较复杂。

除了基本的递减趋势外,还包括多个不同的沉积体系,如河道相、三角洲前缘相、陆相及深海相等。

5. 生物化石:在三角洲相沉积中,通常会产生一些生物化石。

这些化石可以为人们研究当时地质环境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沉积物的成分和成因。

参考文献:1. 马永峰, 吴恩泽, 陈志龙等. 内蒙古东部下巴山组沉积相特征及其对油气地质的启示[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1): 1-9.2. 陈立, 刘希林, 赵秀富. 渤海湾深水区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与模式[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2(5): 44-52.3. 孟晓晖, 郭玉红, 安振海等. 富源盆地下奥陶统三角洲相沉积特征及其控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99-1509.。

CH05_F_过渡相组_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_KC

CH05_F_过渡相组_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_KC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a.辫状河道
色杂、粒粗、分 选较差、不稳定 矿物含量高
冲刷充填、大型板、 槽状交错层理、平 行层理
40
沉积学_过渡相组
(三)、辫状河三角洲的相类型及相模式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b.冲积平原
范围较宽、砂砾 质沉积
c.河漫沼泽
棕褐色泥岩、泥质 粉砂岩与煤层构成
41
沉积学_过渡相组
(三)、辫状河三角洲的相类型及相模式
阿拉斯加,Copper河扇三角洲,具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13
沉积学_过渡相组
(四)、扇三角洲主要类型
2.阿拉斯加型——陆架型模式(Shelf-type model)
/photo/12117656
阿拉斯加,Copper河扇三角洲,具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14
3.前扇三角洲亚相
– 浪基面以下
– 沉积物:泥岩、粉砂岩
– 颜色:灰色
– 构造:波状、水平层理,
– 生物化石:含介形虫等
29
沉积学_过渡相组
(五)、扇三角洲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99.9 99.0 95.0 90.0
累积%
累积%
99.9 99.0 95.0 90.0
扇三角洲相粒度特征
累积%
99.90 99.00 95.00 90.00 70.00 50.00 30.00 10.00 5.00 1.00 0.10 0.01 0.00 0.0 1.0
砂砾岩;分流河道间:泥页岩、泥质粉砂岩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较大型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水平层理
多层叠置的正粒序。
26
沉积学_过渡相组
(五)、扇三角洲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沉积岩层的一个关键方面。

下面,我们将以以下步骤来阐述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三角洲定义、沉积过程和特征、沉积相和三角洲相。

一、三角洲的定义
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河流运河扇形扩散,随着海岸线或湖岸线的扩大,河流的沉积物成为地形隆起的地带,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通常被沙、泥、砾等沉积物所覆盖,坡度缓和。

二、沉积过程和特征
三角洲的沉积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水沉积、协调沉积和退水沉积。

在进水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的是粗粒物质,如沙和砾石,沉积层主要以构成河底冲积扇为主。

在协调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物质由砾石向泥砂过渡,沉积层主要构成扇形三角洲。

在退水沉积阶段,沉积物质转向细粒的泥、粉砂,沉积层呈扩散状。

三、沉积相和三角洲相
沉积相是指一类有着相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岩石地层,其中常常有着特定的成因和结构特征。

沉积相通常被用来解释沉积岩层的沉积历史和古环境,是地质学和物理地理学的基础。

而三角洲相,则是特指三角洲环境的沉积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常常含有海水内陆化的特征,少有淡水环境;
2. 地层层数繁多,沉积物质多样,含有多种岩性;
3. 沉积容易受到水流、洪水、风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沉积中容易形成河道、河道口等特征。

综上所述,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是三角洲在沉积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是地质学家和物理地理学家研究沉积岩层所需要了解的关键内容。

理解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沉积岩层的演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于沉积环境和地球的演化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亚相沉积特征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河控三角 洲相划分为三个亚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 前缘及前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陆 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几个沉积微 相。
①分流河道微相 分流河道是搬运陆源物质的通道,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 骨架。 (A)岩性:构成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主要为砂质;发育 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 根系的粉砂岩和泥岩。 (B)沉积构造:底面有侵蚀面,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垂向上具 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具有不对称波 痕及冲刷一充填构造。 (C)生物: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D)砂体形态: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向海侧的前方,坡度向海缓缓倾斜,又称为末端 砂坝,沉积物比河口砂坝细。 (A)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少量泥岩;常形成泥质粉砂岩层。 (B)沉积构造:发育水平层理、砂纹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波痕 以及冲刷一充填构造。 (C)生物:可有底栖生物生活,含有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生物扰动 构造非常发育。 (D)砂体形态:多为延伸较远的层状,一般均分布在河口砂坝之下, 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远砂坝与河口砂坝沉积一起构成一个典型的、 向上变粗的垂向层序,这是与河流相沉积层序的重要区别 。
③分流间湾微相 它是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凹陷的海湾地区,与海相通。当三角洲向 前推进时,在分流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的楔形泥质沉积体,称 为“泥楔”。 (A)岩性:以泥质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砂质沉积物多是洪 水期河水漫溢带来沉积的,常呈薄透镜体; (B)沉积构造: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砂岩具有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 波痕及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 (C)在层序上,下部为前三角洲粘土沉积,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沼 泽沉积。

经典地质图集,彻底搞明白三角洲相!

经典地质图集,彻底搞明白三角洲相!

经典地质图集,彻底搞明⽩三⾓洲相!百川东到海。

当两种不同的⽔域相遇会产⽣怎样的神奇现象?密西西⽐河三⾓洲(图源@NASA)三⾓洲——河流的最佳杰作之⼀,有着⼴阔的⾯积,⼟层深厚,⽔⽹密布,是最常见的地表形貌。

尼罗河三⾓洲(图源@UNEP)多瑙河三⾓洲(图源@NASA)恒河三⾓洲(图源@NASA)形态各异的三⾓洲真貌如何?⼜形成了什么样的沉积特征?第1章-形成-“三⾓洲”这个术语源⾃希腊字母'A'(delta) ,最早被古希腊⼈⽤于描述尼罗河三⾓洲沉积体的陆表形态。

尼罗河三⾓洲(图源@TDC)⽽三⾓洲的现代定义是由巴雷尔(1912)提出的,他认为“三⾓洲是河流在⼀个稳定的⽔体中或紧靠⽔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的⼀种沉积物”。

(图源@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此定义主要包括了如下四个⽅⾯的含义:三⾓洲包括陆上和⽔下两部分沉积区,在平⾯上呈顶尖朝向陆地的三⾓形沉积体,其上有错综分布向海(湖)散开的分⽀河道。

勒拿河三⾓洲(图源@NASA)三⾓洲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在河流⼊海(湖)的近河⼝处,由于⽔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河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堆积成⽔下浅滩。

河流⼊海⼝(图源@Elaine Thompson)浅滩逐渐淤⾼、增⼤,露出⽔⾯形成新⽉型河⼝砂坝。

⽔流⾃砂坝顶端分开,形成两个分⽀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

(图源@⽂献Modeling river delta formation)分⽀河道继续向前发展,在河⼝处出现新的次⼀级河⼝砂坝。

随着此过程重复发⽣,将形成⼀个喇叭状向海延伸的多叉道河⽹系统,即三⾓洲的雏形。

三⾓洲形成模式图分⽀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流速减缓,河床淤⾼。

坡度减⼩⾄⼀定程度,洪⽔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成决⼝扇滩,从⽽使三⾓洲在横向上逐渐扩⼤。

陆相沉积学第五章:扇三角洲体系

陆相沉积学第五章:扇三角洲体系

六、扇三角洲的识别标志
A. 扇三角洲通常发育在盆地陡坡带或同沉积边界断裂的下 降盘;
B. 扇三角洲一般沿沉积盆地的短轴方向生长(即垂直盆地 的长轴方向;
C. 扇三角洲沉积物通常较粗(砾石、含砾砂和砂岩等), 成分-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分选、磨圆较差,反映其具 物源区较近、搬运距离短、沉积迅速的特点。
•波浪与潮汐(Wave and tide deposition)
波浪与潮汐作用在湖盆中不明显,在海盆中作用明显, 形成沿岸沙坝和潮汐沙脊。
三、相分布(Facies distribution)
扇三角洲平原(Fandelta plain):为扇三角洲水上部分,与
冲积扇沉积相似,发育泥石流沉积、辫状水道沉积、筛析物。此外, 由于地形变缓,沉积物变细,辫状水道两侧发育天然堤,主要为波 状层理、爬生波痕纹理粉砂岩。
扇三角洲前缘(Fandelta front):为扇三角洲的水下部分,
是扇三角洲沉积最活跃的部分,由水下水道、河口坝、重力流沉积 与暗色泥岩互层构成。水下水道沉积与水上水道沉积相似,但水下 水道与暗色泥岩互层,而水上水道则与杂色泥岩互层;河口坝沉积 构成反旋回沉积,自下而上为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板状交错层理 和平行层理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中河口坝没有三角洲中的发 育。重力流沉积为块状-递变层理砂砾岩,与暗色泥岩互层,其中 水下碎屑流沉积中发育含泥砾的副砾岩。
在我国中新生代湖相地层中,扇三角洲十分普遍,常 构成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楚雄

盆地

断陷

期水
进式
扇三
成,1989)
水 退 式 扇 三 角 洲 的 沉 积 模 式
辫状水道
河道底部滞留沉积
泥石流沉积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2.沉积亚相特征:(1)三角洲平原:✧位置: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水上部分),始于河流大量分叉处,止于岸线或海(湖)平面处,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海滨区的延伸。

✧形态描述:为一广阔而低平的地区,其上主要由一系列活动或废弃的低弯度或辫状的分流河道以及河道间地区组成。

河流两侧发育有天然堤,河间地带为低湿的泥沼、草沼和树沼等大片沼泽地。

✧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生是该亚相的重要特征。

✧微相类型:①分流河道(分支河道/分流河床)微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可有一条或多条,是河流将陆源物质向海搬运的主要通道,形成三角洲的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流河道搬运至河口处沉积下来的。

沉积特征:分流河道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具有向上逐渐变细的正旋回层序。

但是分流河道比中上游河流沉积的粒度细、分选变好;在分流河道的下游,由于受到涨潮或者向岸风浪的影响,在废弃河道的河口地段常有海滩沙的堵塞。

在非洪水期的河道下游因底负载的搬运受阻,细粒沉积物将沉积在河道中形成细的覆盖层。

岩性:以砂质为主,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粒度比邻近的微相稍粗,分选变化较大。

一般底部为侵蚀面(分流河道的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滞留沉积物),再向上为槽状交错层理的砂层并过渡到波状交错层理的细砂岩和粉砂层。

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粉砂和黏土层。

(一般底部为中-细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物。

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层具有槽状或板状和波状交错层理,而其其规模向上变小。

其底界常与下伏岩层呈侵蚀冲刷接触。

)沉积构造:冲刷-充填构造、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等。

砂体形态: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在平面上为长形,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

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第五章 沉积相

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第五章 沉积相

第一节 概 述
(2)相模式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
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现代和古代研究的实例
中对沉积相的发展和演变以高度规律性的概括,归纳
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为相模式。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2. 沉积相划分 以沉积环境中占主导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并结合 沉积特征和其他沉积条件作划分: (1)陆相组:残积相和坡积相、山麓—洪积相、河流相、 湖泊相、风成相、冰川相、沼泽相 (2)海相组:海岸相、浅海陆硼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湖南澧水河中的砾石质边滩
C 心滩
2)堤岸亚相
a. 天然堤: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粉沙、泥沿
河床两岸迅速堆积所形成的堤岸。
天然堤沉积特征 沉积物 粉砂、泥的薄互层,向河 道方向可有细砂。一般单旋 回厚几cm--几十cm。
构造 小型砂纹层理(波状、槽 状、攀升层理)、水平层理, 顶部可有暴露构造。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 物源区具大量松散的碎屑物质;
2. 水体源于暴雨、快速的冰雪融化等;
3. 坡降一般0.1~0.3 ;
泥石流的类型:
按碎屑物质 与水的比例
稀性泥石流 稠性泥石流 泥石流
砂、砾为主(山地洪流) 砾、砂、泥混杂
按物质组成
水石流
泥 流
泥石流的特征:
沉积物: 结构: 构造: 沉积位置:
3)生物化石:丰富,常见介形虫、瓣腮类、腹足类、藻类、 植物根、茎、叶等。介形虫是湖泊的重要标志。
4)沉积物分布:理想的沉积是围绕湖盆呈环带分布。从湖岸到湖盆
中央大致依次出现砂砾岩、 砂岩、粉砂岩、泥岩
5.碎屑湖泊的亚相分类
依据湖水深度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


底积层之上是砂和细砾为主的前积层——三角洲沉积主体 ——较陡的倾角——三角洲前斜坡——侧向加积
最下部是底积层——泥、粉砂层——较深水沉积——垂向加积
第 三 节
及三 沉角 积洲 旋沉 回积 相 组 合


垂向上反旋回
第四节 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
岩性: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平原亚相常见泥炭或薄煤层。 没有或只有极少砾岩和化学岩 结构:成熟度较高;由陆向海,碎屑粒度和分选性变细变好 构造: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和透镜状层理、 流水和浪成波痕;冲刷—充填,变形构造、生物扰动 生物化石: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混生;原地生长者主要为广 盐性生物:瓣腮类、腹足类、介形虫;海生生物化石多出 现在层序的下部,向上减少,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 垂向层序:反旋回 砂体形态:平面-朵状、指状;纵剖面-帚状;横剖面-透镜状
三 角 洲 前 缘 亚 相
三 角 洲 亚 相 类 型 及 特
指状砂坝 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时,砂质堆积迅速, 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 远砂坝可连结结合成指状或鸟爪状砂体 ——高建设性三角洲前缘亚相特有

三 角 洲 前 缘 亚 相第 二 节 三 角 洲 亚来自相 类 型 及 特 征——
第二节 三角洲亚相类型及特征— —三角洲前缘亚相
第二节 三角洲亚相类型及特征— —三角洲前缘亚相
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河口砂坝受波浪、沿岸流的改造, 围绕三角洲前缘呈席状、带状展布。
沉积物:分选很好的砂。
构 造: 浪成交错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三、前三角洲亚相 浪基面以下,静水。 与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 沉积物: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 构 造:水平层理、生物扰动、 上部沉积物的滑塌。

第5章-三角洲相

第5章-三角洲相

建设性阶段完整,破坏 破坏性为主,不完整 破坏性为主,不完整 阶段不完整 总体下细上粗,细粒段 总体下细上粗,局部下 不发育,中部砂岩分选 总体下细上粗 粗上细 好 双向交错层理、复合层 水流波纹、交错层理 理、潮汐水道 对称波纹、冲刷构造
Holmes(1965),Mcgowen(1970)将扇三角洲定义为:“由相邻高地进积 到安静水体中的冲积扇。”
Mcpherson(1987)将辫状河三角洲定义 为:“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 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是介于粗 粒扇三角洲和细粒正常三角洲之间独具特 性的三角洲。
1、形成条件
①地形条件——盆地断陷边界地带,坳陷盆地陡坡边界地带 ②气候条件——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可形成稳定的水系,同时物理风化亦较 为强烈 ③海平面的升降——常见于海平面上升减缓的时期
a、前三角洲泥: 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 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富 含有机质,可成为良好的烃源岩。发育水平层理、 块状层理。广盐性的生物化石,生物扰动构造。 b、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沉积速度较快,沉 积物处于不稳定状态,形成浊流沉积,可用鲍马序 列描述,沉积物特征与三角洲前缘类似。
1.分流河道、天然堤和决口扇;2.三角 洲平原;3.三角洲前缘;4.前三角洲
1、河控三角洲的形态
2、三角洲沉积亚相划分及特征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 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Delta Plain)亚相
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范围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河口区。 岩 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 。 结构构造:分选性较差;层理复杂,见雨痕、干裂、足迹等。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羽状交错层理

沉积岩石学-三角洲相

沉积岩石学-三角洲相

辫状河道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 平原亚相 废弃河道充填微相 越岸沉积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 前缘亚相 河口砂坝微相 远砂坝微相 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相
扣49-2井,3088.09米,
水下分流河分流河道中含砾砂岩
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 时,砂质堆积迅速,水下分支河 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 远砂坝可连结组合成指状或鸟爪 状砂体,称指状砂坝。
砂坝沉积厚度大,向海 方向变宽加厚,向陆方向变窄 减薄,横剖面呈透镜状,下伏 的前三角洲泥常被挤入指状砂 坝而成为泥丘。
指状砂坝的几何形态是确定古代三角洲的重要 标志。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三角洲相划分 为三个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
前三角洲亚相
⑴三角洲平原(delta plain)亚相
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 量分叉位臵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 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和褐煤 等) 。碎屑颗粒分选差。
张8井,第6筒
板8-15-19井,
支流间湾沉积
3731.62米
支流间湾沉积,
下为水下分流河道, 上为河口砂坝
分支河口砂坝微相
也称分流河口砂坝,位于水下分支河道的河口 处,沉积速率最高。
沉积物主要为细砂、粉 砂,分选好,质纯。 单层为中、厚层,具较 发育的槽状交错层理,可见 流水波和浪成波痕。 生物化石稀少。
沉积构造:层理构造复杂,见雨痕、干裂、足 迹等。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岩体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以分支河道和沼 泽沉积为主体。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沉积微相。 分支河道微相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洲沉积相知识1、三⾓洲的发育过程:三⾓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

①河⼝坝和分流河道的形成,当河流注⼊海洋(湖泊)时,在河流⼊⼝处,由于⽔⾯展宽,以及盆地⽔体的顶托作⽤,使得⽔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形成⽔下浅滩.随着沉积作⽤的进⾏,浅滩逐渐淤⾼、增⼤,露出⽔⾯,形成最早的河⼝坝.⽔流从河⼝坝的顶端分成两段,形成两个分⽀河道。

随着三⾓洲建设的进⾏,在新的河⼝形成新的河⼝坝和分流河道。

②决⼝扇的形成与延伸,分流河道的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流速减缓,泄流不畅,洪⽔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在分流河道间形成决⼝扇沉积,这就使得三⾓洲分流河道间得以建设,从⽽使三⾓洲在横向上逐渐扩⼤。

2、三⾓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三⾓洲的形成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河流能量、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河⼝区盆地⽔体的能量、河⼝区地形及河⼝区的构造稳定性。

①河流能量越⼤,携带的泥砂越多,对三⾓洲的形成发育越有利;②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对三⾓洲的类型和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沿蓄⽔体表层扩散,形成表层平⾯喷流。

河流⼊海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海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与蓄⽔盆地⽔体在三度空间混合,形成轴状喷流,河流⼊湖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湖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盆地⽔体密度时,河⽔沿蓄⽔盆地⽔体底部扩散,形成底部平⾯喷流,这种情况多为洪⽔性河流⼊湖,海洋中少见,海洋中主要是海底重⼒流,形成深海扇。

③河⼝区盆地⽔体的能量主要指波浪、潮汐、海(湖)流的能量强弱,如果盆地⽔体能量弱,有利于河控三⾓洲的形成发育。

如果波浪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浪控三⾓洲。

如果潮汐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潮控三⾓洲。

④河⼝区地形主要指河⼝区的坡降⼤⼩,河⼝区的坡降越⼩,对三⾓洲的形成越有利,反之不然。

⑤河⼝区的构造稳定性是指河⼝区相对沉降幅度的⼤⼩,当沉降幅度等于或略⼩于沉积速度时,有利于三⾓洲的形成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三角洲相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三角洲(delta)一词源于希腊字母(Δ)。

三角洲相位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由于坡度减缓,流速降低,水流扩散,将携带的砂泥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是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大型沉积体,面积可达数十至数万平方公里,长达数十至数百公里,沉积厚度达数十至数千米。

三角洲按蓄水盆地的性质分为湖成和海成两种类型。

前者属湖泊相,前面已经讲过;后者为海陆过渡相,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下面先介绍三角洲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三角洲的发育大致经历下述两个阶段(一)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型河口砂坝。

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

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何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就随之形成了。

(二)决口扇的形成和三角洲的延伸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河床淤高。

坡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洪水期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平面上(横向上)逐渐扩大。

河水冲决天然堤后,取道于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海。

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加之海浪的改造和侵蚀,使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河道入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始发育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就是由7个三角洲叶体连接叠合而成的。

黄河河口现代三角洲就是由9期亚三角洲依次叠置而成的。

三角洲的增长和向海推进可以有很高的速度。

世界上一些大河流的三角洲增长速度:三、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三角洲沉积体是河流作用与海(湖)作用在河口地区互相影响的结果。

其发育情况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供给大量沉积物和沉积区的下沉。

另外还有气候、排水量、河口等各种地质作用、海浪、海流、潮汐、风和陆架坡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个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

归纳起来,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河流的作用1.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河流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流量和输砂量越大,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越高,越有利于泥砂在河口堆积,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2.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对三角洲的形成也有影响。

粗砂容易形成较大的岸坡和较陡的底坡,使外海波浪直通海岸,改造河口堆积体,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二)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当载有沉积物的河水流入安静的水体时,依河水与其流入的海洋或湖泊的水的密度之间的差异,可形成三种水流扩散方式:1.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入注水流沿蓄水体的底部形成面状射流(平面喷流),往往形成浊流。

由这种底流形成的沉积物被划为海底扇。

大陆坡海底峡谷中的高密度浊流在深海底形成的海底扇即属此类。

2.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

这种情况发生在河流进入淡水湖的地区。

沉积物呈辐射状扩散(辐向喷流),流水搬运泥砂的能力迅速消失,结果是形成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入注水体沿水体表面面状流动(平面喷流)。

大部分海洋三角洲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

(三)气候气候、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径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1.热带潮湿地区,一般降水量高于蒸发量,径流往往大而稳定。

化学风化多过机械风化,因而呈悬浮状态的泥砂含量很高。

这些因素就造成了比较稳定的蜿蜒曲折的的河道。

2.北极或干旱环境中,降水量变化大,植被稀疏,会出现具有大量底砂的辫状河。

(四)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等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可对河流输入的砂泥进行改造和再分配,影响或阻止三角洲向海方向的推进,改变着三角洲发育的形状。

当海洋水动力作用远远超过河流作用时,就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或者使原有的三角洲遭到破坏。

如我国钱塘江口,潮汐作用极强,河流作用相对微弱,不发育三角洲,而形成向海扩展的漏斗状三角港,称为河口湾。

(五)河口区海底地形河口区海底坡度小,水体浅,有利于泥砂堆积,波浪作用不易直通海岸,有利于三角洲形成;否则相反。

如非洲刚果河口不发育三角洲,河口附近坡度陡就是原因之一。

(六)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主要是指水盆地的稳定性和沉降速度。

一般说来,水盆地相对稳定,或沉降缓慢,沉降速度小于或略等于沉积速度,对三角洲的形成和保存有利。

第二节三角洲的主要类型由于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的强弱程度关系不同,形成的三角洲形状亦不同。

一、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分(一)建设性三角洲建设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的速度远远大于波浪所能改造的速度的条件下形成的。

河成三角洲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沉积厚,面积大,向海突出,一般呈鸟足状或朵叶状。

砂/泥比低。

大型河流入海多形成此类三角洲。

(二)破坏性三角洲当海洋作用增强而超过河流作用时,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等于或大于河流输入泥砂的能量,河口区形成的泥砂堆积经海洋水动力的改造、加工和破坏,就形成了破坏性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形成时间短,分布面积小,多呈鸟嘴状,多为中、小型河流入海所形成。

二、按河流、波浪、潮汐三者的相对强度由于河流、波浪、潮汐对三角洲的形成起直接控制作用,故很多学者主张按这三者的相对强度来划分三角洲的成因类型。

盖洛韦(W.E.Galloway,1976)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的相对关系,分析了世界上一些代表性三角洲,提出了三角洲的三端元分类(图)。

三角形三个端元分别代表了以河流、波浪、潮汐作用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分别称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前者属建设性三角洲,后两者属破坏性三角洲。

(一)河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和潮汐的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

按三角洲的形态进一步分为鸟足状三角洲和朵状三角洲。

1.鸟足状三角洲又称舌状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发育的地貌特征是海岸曲折,呈锯齿状,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

鸟足状三角洲的特点是河流输入的泥砂量大,悬浮负载多,砂/泥比值低,有发育的天然堤和较固定的(少而直的)分支河道,并沉积巨厚的前三角洲泥,向海推进快,延伸远,分支河道和指状砂体长短不一地向海延伸,形似鸟爪。

2.朵状三角洲朵状三角洲的形态呈向海突出的半圆状或朵叶状,与鸟足状三角洲相比,此类三角洲在形成时泥砂输入量相对较少,砂/泥比值较高,波浪作用有所增强,但河流输入沉积物的数量仍能抵御波浪和潮汐作用的改造,可见放射状分布与岸线垂直的分支河道。

三角洲前缘伸向海洋的指状砂体受到水的冲刷、改造和再分配而形成席状砂层,使三角洲前缘变得较为圆滑而近似于半圆形。

我国的黄河、滦河、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日尔河等形成的三角洲均属此类型。

(二)浪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故又称鸟嘴状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形成特点是海洋的波浪作用大于河流的作用。

这里海岸线微弧形,较平滑。

河流只有一条或两条主河道入海,分支河道少而小。

河流输入泥砂量不多,而且被波浪作用改造,再分配,在河口两侧形成一系列平行于海岸的海滩、砂嘴、砂坝,并在它们的向陆一侧形成半封闭的泻湖和沼泽,仅在主河道区才有较多的砂质沉积,形成突出于河口的鸟嘴状形态,砂体往往平行海岸线,与建设性三角洲砂体不同。

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罗河、意大利的波河形成的三角洲以及巴西圣弗朗西斯科河三角洲均属此类。

若波浪作用以及单向沿岸流作用增强,将会克服河流作用而导致河口偏移,形成掩闭型浪控三角洲,非洲西海岸的塞内加尔三角洲即属此类。

(三)潮控三角洲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破坏性三角洲。

河流流入三角港或其它形状的港湾,由于潮汐作用远远大于河流作用,在港湾中堆积的泥砂受潮汐作用的强烈破坏和改造,仅形成小型三角洲。

其外形受港湾控制,故又称港湾型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在河口区或其前缘向海方向,常发育因潮汐作用而形成的裂指状散射并断续分布的潮汐砂坝。

潮控三角洲以此区别于其它类型三角洲。

澳大利亚北部的巴布湾三角洲就是此类三角洲的典型实例。

此外,我国的珠江、鸭绿江、辽河三角洲,越南的湄公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也属此类型。

在三角洲三端元分类中所列举的许多三角洲类型,有些属河控、浪控、潮控三角洲的过渡类型。

三、扇三角洲海陆过渡相组中的扇三角洲与湖成扇三角洲特征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前者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

扇三角洲与河控三角洲不同的是沉积物粒度粗,以砂、砾为主。

扇三角洲平原类似辫状河沉积,甚至就可能是冲积扇沉积的一部分。

整个扇三角洲常呈短而厚的粗碎屑楔状体。

从山麓直接延伸到海洋陆棚浅水区并很快尖灭,不像河控三角洲那样延伸远,面积大。

扇三角洲也具有三层结构,兼具牵引流和重力流水动力特征。

第三节三角洲相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在本节中主要介绍河控三角洲。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以将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

一、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相的水上部分,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第一个分流点)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海滨区的延伸。

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与河流相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河流相的缩影。

从岩性上看,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生是该亚相的重要特征。

从微相类型看,分支河道和沼泽微相构成了该亚相的主体,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具体地说,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等几个沉积微相。

(一)分流河道微相又称分流河床微相。

其沉积特征与河流体系的河床沉积基本相同。

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骨架。

其成因是:河流在入海前在三角洲平原上经常改道,发生分流。

1.岩性以砂质沉积为主,是三角洲相沉积中最粗的。

岩石颗粒分选差至中等。

概率图发育跳跃和悬浮两个总体。

2.构造砂体中有发育的单向水流成因的交错层理,如板状、槽状交错层理。

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很少保存生物化石。

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3.层序由于分流河道经常改道,两河道被废弃后形成明显的向上变细的层序,与曲流河沉积层序类似。

4.岩体形态分流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

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呈长条状,故又称河道砂坝。

(二)陆上天然堤微相发育在分流河道两侧,粒度比分流河道沉积细,比沼泽沉积粗。

以细砂和粉砂为主。

天然堤在近河床一侧较陡,粒度较粗,沉积较厚;在远河床一侧变缓,粒度细、泥质增多、沉积变薄,并逐渐过渡为沼泽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