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练习课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

学习目标:1、掌握求圆锥体积推导过程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

学习难点:圆锥体积实际运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

圆锥的体积推导和公式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第一题:填空:采用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1)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2)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柱的体积12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2、第二题:(1)、求体积

3厘米

(2)一个圆锥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锥直径是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圆锥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各种形式的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A)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B)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C)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选择

(1)、底面积、体积分别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锥的高是15cm,圆柱的高是()cm

A 15

B 45

C 5

D 30

(2)、把一个圆柱锻造成圆锥()不变。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D体积

三、综合练习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5.36立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2)、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6平方米,高是2.4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1分米,高是6分米的圆柱形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①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②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四、检测评价

1、填空

⑴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先用公式()求();再用公式()求()。

⑵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先用公式()求();再用公式()求();最后用公式()求()。

⑶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先用公式()求();再用公式()求();最后用公式()求()。

2、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周长是9.42米,高是2米.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课本30页第5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优质教案【新版】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的体积》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通过学生猜想、观察、操作、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归纳公式,体验过程,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理念,本课以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为主线,以引导猜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为基点,通过实际应用训练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理解运用知识。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猜想释疑、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中,自觉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解决问题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联想、猜测、操作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就本节课的设计而言,本课“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首先悬疑激趣,再通过多媒体认识、理解圆锥体的特征。然后进行分组操作,为了实验的准确性,通过用空心圆锥向空心圆柱的容器里倒沙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校 崔坤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5、26页例2、例3和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圆锥的体积。 2、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 1”。 教学准备: 1、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若干水槽,若干小杯子,沙子和水;铅锤1个;量筒一个。 2、多媒体课件设计。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本教学设计的资源主要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方教育资源库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资源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924378799.html,/xxsx/xxsxjs/xs6b/xs6bkb/200704/t20070411_388512.htm 】

师:那现在谁来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谁来说? 生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是:v=a3 师:圆柱体呢? 生3: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二、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引出问题。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铅锤,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锥。 师: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生:我用排水法,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就是铅锤的体积。(同时上台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好吗? 生:好。 师:如果有很多这样大小不一样的铅锤呢? 生: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 师: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体积都有计算公式,我想要是圆锥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就好了。 (2)联想、猜测。 师: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圆柱的体积有关。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所以我认为它们一定有关系。(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圆锥的体积》教案

第七课时圆锥的体积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例2是以探索圆锥的体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例3则是在例2的基础上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核心能力 在探索圆锥的体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发展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探求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圆锥与圆柱的联系,发展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五)学习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请你整理出来。 (2)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请整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物体的体积公式以及圆锥体积的推导,深化转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圆锥体积的推导埋下伏笔。】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出示沙堆) 师:你们有办法知道这个沙堆的体积吗?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各种办法。 预设:把它放进圆柱形的容器里,测量出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就可以知道等等师:能不能像其它立体图形一样,探究出一个公式来求圆锥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出求圆锥体积公式的必要性。】 2.问题探究 (1)观察猜想 师:你们觉得,圆锥的体积和我们认识的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可能有关?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圆柱,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 师:认真观察,它们之间的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出示圆柱、圆锥的教具)学生猜想。 (2)操作验证 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亲自验证。 实验用具:教师准备等底等高和不等底等高的各种圆柱、圆锥模具,一些水。 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先上台选用实验用具,然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圆锥的教案

圆锥的体积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审核人: 一、 内容分析 这里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例3是圆锥体积公式 的应用。例2教材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1)引出问题。教材首先提出“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让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是:可以用排水法,但这种方法太麻烦。从而产生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动机。(2)联想、猜测。学生讨论,回想会计算哪些图形的体积,思考圆锥的体积和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从而将圆锥和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 (3)实验探究。教材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圆柱圆锥相互倒水或沙子的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4)导出公式。通过试验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1 。由此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31 Sh 。例3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题目给出了圆锥形 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积。通过这个例子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会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灵活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 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是 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课标要求 课标中对应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 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课标第24页)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在这里主要是通过猜想、实验得出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四、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圆锥的体积(新授课) 第二课时:圆锥的体积(练习课) 圆锥的体积(新授课) 主备教师:复备教师: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会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会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 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二、学习方式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质疑引导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加以运用。 三、评价方式 习题测试 四、评价样题 1、圆锥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圆锥的体积评课

《圆锥的体积》评课 今天,我们校内教研课中,听了郭晓青老师的《圆锥的体积》一课。 本课内容是小学数学六年级的内容。课堂上,刘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层次清晰,并凭借着教者干净利落的语言给教学带来了良好的效果,也为课堂增添了些许光彩。 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2、并能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3、在让学生结合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方法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导学案运用得当。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但总体来讲,猜想、估计有余,而验证讨论归纳做得不够。其实在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进行验证时,只要多给学生时间,特别是合作的时间,学生不仅可以探索出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而且根据已的知识经验还完全可以自己推导出公式。在这里刘老师没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仍有牵着学生走的意向。 2、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我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两个实验,一组是等底等高,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二是特别设计了一组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实验,再次强调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的倍数关系 坡头小学程爱芬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 听了郭晓青老师上的《圆锥的体积》一课,收获很多,作为一位年轻老师能够勇于参加这次教学活动,而且做了精心的准备已经不容易,能够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更不容易。下面我想重点谈本节课的两点成功之处,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合理平台。主要体现在刘老师能够运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设计有奖问答和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大胆借鉴前面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求圆柱体积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启示,领悟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使新旧知识得到整合。这种借鉴的学习方法,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变得轻松,同时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终身的发展。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以实验目的为主线,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有眼睛观察,动脑筋思考,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探索出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公式计算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合作者、发现者,并且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不过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环节的衔接和时间的分配有些不恰当,教学方法没有多样化,欠缺改革创新。例如:在教学新课时,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进行倒沙实验。我认为在实验前,一定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如(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关系吗?)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候,学生就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来就兴趣盎然。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变浓了,课堂气氛变得热烈,那么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我相信郭老师通过这次的锻炼,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坡头小学荆文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圆锥的体积》(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12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 的圆柱的体积的”。 教学准备: 1、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若干水槽,若干小杯子,沙子和水;量筒一个。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 师:那现在谁来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是:v=abh 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谁来说? 生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是:v=a×a×a 师:圆柱体呢? 生3: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是:v=sh 二、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引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观察情境图,这堆小麦大致是什么形状? 生:圆锥。 师:你有办法知道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计算体积都有公式,我想要是圆锥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就好了。 师:圆锥确实有计算体积的公式,但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圆锥的体积)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例1、例2,完成第50页上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比圆柱体积多的沙土(最好让学生也准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导人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三、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教师:那么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 的地方?”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接着,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我先在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一、本周主要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二、本周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转化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考点分析 1.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 底面积 × 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V = sh 或者V = лr 2h 。 2. 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 = 31sh 或者V = 3 1лr 2h 。 【典型例题】 例1、(计算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底面周长9.42分米,高20厘米。求它的体积? 分析与解:求圆柱的体积,一般根据V = sh 或者 V = лr 2h ,题中没有给出底面积,又没有给出底面半径,所以要先求出底面半径,同时题目中单位名称不统一,要注意化单位,可以统一为分米,也可以统一为厘米。 20厘米 = 2分米 底面半径:9.42 ÷ 3.14 ÷ 2 = 1.5(分米) 体积: 3.14 × 1.52× 2 = 14.13(立方分米) 答:它的体积是14.13立方分米。 点评:会使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但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也非常重要。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之前的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样,都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2、(计算圆柱的容积)一个圆柱形的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周长是9.42米,高是2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545千克,这个粮囤约装稻谷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 分析与解:先通过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再求出底面积,进而求出容积。再去求能装稻谷多少千克。 3.14 ×(9.42÷3.14÷2)2 × 2 × 545 = 7700.85 ≈ 7701(千克) 答:这个粮囤约装稻谷7701千克。 点评:虽然求容积的方法和求体积的方法相同,但并不意味着体积就是容积。体积的数据是从外面量的,而容积的数据要从里面量。所以一个物体的体积都比其容积要大。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 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

六年级数学下册 与点评圆锥的体积1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圆锥的体积 教学反思与点评: 1.教学反思 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打破了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有的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还有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另外,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几番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 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2.点评: 1.保障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先提出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自由地想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再加以巧妙引导,使学生自然想到选择“圆柱”作为研究工具。由此看出,我们不但要使学生能够进行某种目的和意义的实验操作,还要使他们体会到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即操作的目的),这样才真正体现自主探索的价值。 2.保障足够的探索时空;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有了足够的时空,学生才能对所面临的问题作多角度思考、多层面推断、多策略探索,学生的创造智慧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善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环境”,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材料,记录下自由的发现,充足的时间才有充分的体验,所以,在汇报交流时,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与课件

说课 圆锥的体积 九山镇宋王庄小学文波今天我说课的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下面将从教材、学法、教法、教学设计等七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说教材 1、教材的容、地位和作用。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空间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一年级开始就认识了物体,五年级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在前面刚学了圆柱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学习圆柱的体积,学生很容易掌握,做到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圆锥的体积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nical volum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圆锥的体积教案 目标定位: a教学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 b教学 1. 合理、有效、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推理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3. 在活动中使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得到发展,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得以增强,空间观念得到强化。 [ (一)、复习引入、铺垫孕伏

a教学提问 1.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 3. 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 4. 说一说圆锥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b教学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及思考 1. 我们认识了圆锥,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圆锥的各部分及其特征。什么是圆锥的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 2. 如果要把一根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木料,加工成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大家想一想,该怎么办?(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形木料旋转切削转化为圆锥的过程,并将圆柱与圆锥重叠,突出“等底等高”)师提问:①制成的圆锥的底面积与截取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制成的圆锥的高与截取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②大家可以试着猜想、估计一下,制成的圆锥的体积与截取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猜想、估计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考! (二)、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圆锥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铅锤 1.师:你们见过这个吗?生:铅锤。 师:我们知道这个铅锤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这个铅锤的体积,那么有什么办法算出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生:将其放进装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就是这个容器的体积。 2.教师操作,将铅锤放进量筒中,水面上升。 师:这个时候如何测量铅锤的体积呢? 生:测量加入铅锤前后,水的体积增加的部分就是铅锤的体积(测量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排水法)。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如果要测量像小麦堆这样类似圆锥的体积怎么办呢?(课件出示图片)能把他放在水里吗? 生:不能。 师: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就有局限性?不适用于求所有的圆锥体的体积。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找到一种办法来解决求圆锥体的体积。

二、新授 A、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我们在计算圆柱体的体积的时候是将它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那么你们认为哪种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会和圆锥的体积有关呢? 生:圆柱。 师:你能说说你猜测的依据吗? 生: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师:对,圆柱和圆锥在外形是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所以他们的体积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师:那请你们大胆地猜测一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圆柱的体积师圆锥的三倍。 生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师:谁有补充的?任意一个圆锥的体积都是任意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 板书:猜测V圆柱=3V圆锥V圆锥=1/3V圆柱 师:有了猜测我们要干嘛? 生:验证。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做实验验证。 B、准备水、圆柱、圆锥模具、试验单。(2分钟) 要求:1、任选一组圆柱与圆锥比较、观察发现:弄清是比较什么?实验结果填什么? 2、细心操作,尽量减少误差。 C、小组汇报如何实验的和实验结果。学生展示试验单。 师:对比一下结果发现? 生:有倒三次到满的,那么这些是三次倒满的圆柱和圆锥是哪一组?拿出来,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 D、师:通过实验验证了你们的猜测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圆锥的体积(2)》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3课时圆锥的体积(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计算几个简单的圆锥体积。 二.新知探究 1(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7、8、9题。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圆锥的体积》北师大版(2014秋) (3)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仁化县黄坑小学吴有兰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若干个,水槽1个,沙子,不等底不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3、口算下列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 6 厘米,体积 = ? ②底面半径是 2 分米,高10分米,体积 = ? ③底面直径是 6 分米,高10分米,体积 = ?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六年级(2)班孙智 《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的教学,让我学习和累计了很多的教学经验。教学时我先生活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让学生经历发现、提问、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新课一开始,我就利用教师出示一堆煤,师:将这堆煤倒在地上,会变成什么形状情境导入,教师再演示削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让学生观察,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由于课件很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而且很容易想到应该是几分之几的关系。在猜想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更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教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想,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演示、交流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自己得到结论促进了小组的合作意识。符合数学来源于实践的认知。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完成实验结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在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中,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圆锥及体积的认识 1、情感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发展主要包括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习数学的态度与学习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摆脱了传统“灌”的教学,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生在发现中激起兴趣,从探索中寻找快乐,然后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 2、思想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活动是儿童认识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三、多层次设计练习题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评析、课堂纪实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 评析、课堂纪实 圆锥的体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贾玉萃 【教材解读】 《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我认为《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增强,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几何知识,了解部分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方法。但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还不是完全成熟,形体之间的转化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探索规律,归纳总结,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形成。【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生活中的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重点难点】 1.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加强实践操作: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多次实验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 2. 整合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引入新知时,我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学生的课堂气氛充满了乐趣和活力,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时,设计了两次试验,使学生更加明白了: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才能有3倍的关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的信息加工。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 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资源: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一套,一些沙或米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

应的计算公式。)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比较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 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