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探讨
在我国农业 中生根 发芽 。农业合作经济模式 需要一个系 出解决 “ 三农 ” 问题 是一个很 明智 的决 定 ,探 索 “ 三 统的指 导组织模式、一批实践能力较强 的主体、和政府 农 ” 你会 发 现 它 所 包含 的实 践 价 值 它是 透 过 问题 的 表 面 在技术和资金 的支持 。只有这3 个 方面全面紧密结合起 现象 ,真正解决农业的内部制度 问题。 目前 ,我 国人均 来 ,农业 合 作模 式才会 完 善 。
一
1 我 国农业合作要尊重农 民的意愿
2 农业 合作 经济模 式的 由来
农村合作经济模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 的,合作经济
5 研 究农业 ,其主要 的 目的
是在于丰富农业合作模式 的理论 ,在实践中一些科学的 思 想 的发 展 要 追 溯 到 空想 社 会 主 义 ,其 发 展 与 马 克 思列 理 论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只有 经 济合 作 模 式 的 理论 有 了充 宁主义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 中得到丰富。农业合作经济 分 的发 展 ,才 会有 效 指 导 实 践 。我 国农 业合 作 经 济 模 式 组织模式要始终坚持理论来 自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 ,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 良机和前途似锦 的发展空 间。研 结 合 我 国农 业 发展 的规 律 和 农 业 生产 实 际 特 点 采取 多模 究 我 国农 业 经 济模 式 意 义 重 大 ,因此 在 对农 业 合 作 经 济 式 发展 方 式 ,搞 活 我 国农 村 经 济模 式 。现 代 化 工业 下 , 模式的研究时 ,一定要采用科学 的方法 ,尽 量避免我 国 农业合作经济的投 资模式和渠道要 时刻保持多元化 、农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出现类似 的错误 ,减少农业经济 业标准指标要高、提高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上损 失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1简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
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定承包合同。
由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国内社会动荡,生产力始终没有得到恢复。
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1]。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1)包干到户。
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
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
(2)包产到户。
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
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历史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1]。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农村合作社的由来及新形势下的“农商”合一
农村合作社的由来农村合作社,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它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乡村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也不同于行政机关,自有其独特的政治性质和法律性质。
它在历史演进中,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即合作化时期(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础);经济合作社时期(农村改革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村建制后原来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相应地变更为乡、村和村民小组,为适应生产队的经济职能,又更名为经济合作社,村民小组和经济合作社两个名称同时存在)。
合作化时期,农民对社会主义改造成的热情比较高,自愿入社,生产积极,合作社对经营管理的自主性也比较强。
因此,这一时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经济比较正常。
人民公社时期,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搞一平二调,严重地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虽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化管理,却脱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搞得农村经济几近崩溃。
经济合作社时期,普遍实行了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搞活了农村经济。
但也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能力和集体经济的弱化。
这些变化,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都尚未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
分析起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组织。
首先,它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基础,其以土地为中心的主要生产资料为组织内的农民集体所有,并以宪法和法律直接予以确认。
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组织保证。
其次,它适应中国农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发展规律,也就是说能够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研究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农村经济也在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道路。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探讨其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的由来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来源于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传统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中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通过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释放,农村生产关系得到了松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农村合作社的兴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逐渐得到重视。
农村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效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村龙头企业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与农民合作,农村龙头企业可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链条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电商助力农村经济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直接销售到城市,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有效的促进。
六、创新驱动农村经济发展创新是推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发展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政策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扶持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发展的动力之一。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八、人才培养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人才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培养一批懂农业、懂经济的人才,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九、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力量的参与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1. 引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是指一套保障农村集体经济运行和农民利益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机制。
它是在我国农村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推广的一项重要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和意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农村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
它能够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农村发展,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和农民权益的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的由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的形成源于我国农村改革的需要。
在农村改革过程中,为了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济管理、资金使用和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农村基层管理,提高经济绩效,政府逐渐引入村账街管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干事、谁晓事”的管理模式。
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4.1 村账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建立健全村账制度,明确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透明。
村账的管理应该符合法律法规,保证各项资金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4.2 街道管理:村账街管制度还包括对街道管理的要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健全街道管理机制,明确街道的权限和职责,提高街道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5.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的实施效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账街管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村账街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效能,使其运行更加规范和高效。
村账街管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提高了集体经济的安全和透明度。
村账街管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在农村经济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背景、功能、管理、发展等方面展开进行研究分析。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背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来已久,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农村经济改革时期,当时为了解决农村土地私有化问题,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集体化经营,实行以经济联合为基础的新型经济组织。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多种功能。
首先,它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和贷款发放等服务职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它还承担着农民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职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机制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层面。
内部管理主要是指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包括领导机构的选举和决策制定等。
外部管理则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需要通过政策指导和市场监管等方式促进其良性发展。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管理薄弱、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优势和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比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具有规模效应,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和收入机会。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领导机制不健全、决策效率低下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路径为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探索适合的发展路径。
高一历史必修2_知识拓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由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一是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既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也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这次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改革是以国家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手段推行的,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不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
二是1955年的土地集体化,变土地的农民个人私有为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取消土地报酬。
农民既失去了土地所有权,也失去了经营权。
这种所有制的经营方式,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生产力也遭到破坏。
三是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将土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变更为人民公社所有制,并由1962年9月27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将这种土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下来。
农民完全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在实行这种土地制度期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高度集中,土地不能出租、买卖,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其显著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讲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
为保障农民的土地经营权,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1986年6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使这一制度更加明确,它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法律规定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1955_2000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1955—2000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宋士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摘 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工业化和农村集体经济的确立,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农村出现和推广,在“文革”期间得到普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居民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和可得性,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缺医少药的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合作医疗制度迅速衰落和解体,自费医疗制度再次成为农村居主导地位的医疗制度,相当规模的农民失去了社会或社区提供的集体医疗保障。
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尽管是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但是,其覆盖面比较小,以致在医疗供给并不怎么短缺的情况下出现了农民医疗保健有效需求不足、新的“看病难”和“医疗难”等问题。
回顾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农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中图分类号] F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72(2007)03-0060-07The historical inspection on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from1955 to 2000SONG Shi-yun(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0836, China)Abstract: Co-operative medial treatment system appeared and spread in rural China along 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in the middle of 1950s, which was popularized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effectivelypromoted the accessibility to the peasants’ medical treatment and health protections. Their lack of medicine was solved basically.After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declined and disintegrated rapidly, self-funded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played a leading role again in rural China, and many peasants lost the collective medical treatmentsecurity provided by society or community. Ever since 1990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our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system had been market-oriented and also its organization form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However, the systemcovered so small that under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medical treatment supply many problems raised, such as inadequacy ofeffective demands in peasants’ medical treatment and health protections, being difficult to see a doctor and to be treated and soon. I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of looking back the development of our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security system in allsincerity and of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s.Key words: countryside; peasants;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security system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如何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健制度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种对策和方案纷纭迭出。
浅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
中图分 类号 : 3 1 0 文献标 识 码 : F 0. A
《 土地 管 理法》 十 条 规 定 : 农 民集 体 所 有 的土 第 “
所 有 权形 式 。 然而 也 因此 造成现 行 农村 土地 所有 权主 体不 明确 的状 态 , 从而 淡化 了农 村集 体成 员对 土 地所 有权 的重 视 , 也为权 力 者 的权力 寻租 创造 了机会 。笔 者认 为, 成农 村集 体土 地所 有权 虚位 的主要 因素是 造 来 源 在 本条 款 中 留下 了两 个 例 外 的规 定 , 即“已经 分 别 属 于村 内两 个 以 上农 村 集 体 经济 组 织 的 农 民集 体 所 有' 已经属 于 乡 ( 农 民集体 所有 ” , 和 镇) 的规 定 。 立 在 法 时 或 许是 为 了保 护在 人 民公 社 时期 遗 留下 来 的本
镇 或者 村接 收 。 是 , 员如何 安排 , 但 人 从法 理 上说 由接 收土地 所有 权 的组织 安排 下 岗人 员 , 因此会 给接 收单
位 造成 极大 的压 力 。因为 , 加工 厂所 占据 的土地 面积
全 民所 有 的土 地 所有 权 由 国家代 表 全 民 的利 益对 土
地行 使所 有权 , 因为土地 作 为一项财 产 不可 能 由全 国 公 民都行 使所 有权 , 由国务 院代表 国家行 使土 地所 有 权 。 同理 , 这种 乡镇 农 民集体 土地所 有权 也不 可 能 由 每个 乡镇 居 民直接 行使 。那 么 , 就存 在着 由谁 代表 乡 镇集 体行 使属 于乡镇 集体 所有 的土 地所有 权 的 问题 。 在对 某 处 乡镇 农 民集 体 所有 的土 地行 使 其 所有 权 的
“诺斯悖论”视野下的农民合作
在农 民的合作中,政府的角色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问题 ,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 中的角色是毋庸置疑的,但在
农 民合作 中,政府的介入往往陷入 “ 越位”或 “ 缺位” 的双重困境。农民合作是以帕累托效率改进为前提的 , 政府做为第三方力量是否需要介入 ?介入的原则和尺度是什么? 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U i Ja
(colfE o o i 。i u nU i rt。 hn d 10 4 C ia Sh o o cn mc S h a nv sy C eg u6 0 6 , hn ) s c ei
Ab t a t h oe o o e n n s i ot n o t e me h n s o r rS c o e ai n B tc re t h r xs a sr c :T e rl f g v r me ti mp ra tt h c a im ff me o p r t . u u rn y t ee e i a o l t p rd xwh n g v r me titr e e h r c s . T r u h a n lss o e h s r ffr r S c o r t n s c h a a o e o en n n e v n s t e p o e s h o g a ay i ft it y o ame o p ai i e te n h o e o n
一
、
理论 概 述 :诺斯 悖论
诺思认为 “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这一悖论使 国家成 为经济
史 研究 的核 心 ” ,诺斯 解 释说 “ 没有 国家 办不 成 事 ,有 了国 家 又有 很 多 麻 烦 。 这 种 现 象 被称 为 “ 斯悖 论 ” ” 诺 。
世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介绍
世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热点提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一些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不断出现,推动了这两大经济发展趋势的加强,建议复习时注意如下几个知识点:1、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3、主要的经济区域集团,中国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4、主要的经济全球化组织,中国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考纲要求: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史论共享: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合作组织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天地
须 按此 价 格 发 运柑 桔 , 根本 上 抑 止 了乱 收 费 、 收 费。 障 从 高 保 了协 会 成员 的根 本利 益 。” 在谈及 协 会 需要政 府 哪 些方 面给 予 支持 时。会 员们表 示。 协 会 的发 展 不要 政 府 的钱 、 、 , 要 政 府给 予宽 松 的政 策 财 物只 环 境. 时政府 扶 持柑 桔 产 业 发展 的 具体 措 施. 同 最好 能通过 协 会 来实 施。比如 在建 设交 易市 场和 配 果站 时. 该征 求协 会 的 应 意 见. 协会 才 真正 了解 哪 些地 方柑 桔 生产 比较 集 中, 只有 需要 建 设相 应 的交易 市 场和配 果站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互助经济组织。 现有入社社 员 43人. 6 带动养殖户 儿 O 多户, 0 惠及养殖户 4 0 多户。20 00 04年出笼肉鸡约 l O 1 0多万羽, 销
售 收入 1 0 0万元 。 20
就 象社 名 “ 双佳 ” 样 . 作 社 的发 展带 来 了公 司 与农 民 一 合 最 “ ” 佳 的合作 . 公 司和 农 民带来 了最 “ ” 也给 佳 的收益 。 理事
象时有发生. 一度也出现柑桔滞销现象。为规范市场、 促进发 展. 我们 1 0多个营销大户主动提 出成立柑桔产业协会. 通过
选 举产 生 7 名理 事。其 中 1名会 长 、 名 副会 长 、 2 1名秘 书长 , 到 目前 为 止 已 有 3 7名 会 员,主 要 是 从 事 柑桔 的 收 购 和 外 8
绝 大部 分 都1 养 l 0 ? 0 0羽 以上. 彻底 改 变 了传统 小规 模散 养 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为主要内容,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增强企业竞争力,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②解放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副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
稳定和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阶段: 10月 97年10月-----2003年
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 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用改组.联 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 企业的步伐.”
4、重大突破阶段:(1992年南方讲话、十四大之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经济多 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 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江泽民建议党 的十四大把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作为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得 到邓小平的赞同。
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1、1949—1956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经济体制; 2、1956—1978年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3、1978—1992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4、1992十四大后,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改革目标;
5、2000年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环节; 3、最终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000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导论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制度的类型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五、期货交易的功能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力脱贫——河南省商城县汪岗镇调研侧记
本刊全媒体记者丁浩摄影/赵润泽家乡很美,变化很大,一直以来,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写她。
曾经的老师,如今身为商城县汪岗镇副镇长的杨绪祥见到我,总会说:“学生,有机会给汪岗也写写啊。
”也许是太熟悉了,也许是各方面都做得太好了,不知从哪下笔为好。
这次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信阳采访行第二站走进商城县,其中要采访的一个点就是我的家乡汪岗,我决定借此机会写一写。
虽在郑州上班,但经常回去,大都因为工作原因顺道。
有时候,本地的同学、外地的朋友跟我一起路过汪岗街道的时候,总会夸赞:“你们这镇建得太漂亮了!”他们所说的漂亮,我觉得主要是指街道宽敞、整洁、干净,还有就是沿郑河两岸修建的两排徽式建筑,小桥、流水、人家,不就是一道风景线吗?为什么叫汪岗?新华字典对“岗”的注解有两层意思,一是高起的土坡,如黄土岗;二是守卫的位置,如门岗。
我觉得汪岗的地理位置很符合这两层意思。
汪岗地处县城南边,是县城南边最近的一个乡镇,地势比县城高,又是南部各乡镇进入县城的咽喉之地,犹如县城南大门。
再者,汪岗镇街道大部分处在汪岗村汪湾村民组,汪湾村民组以汪姓居民居多。
估计就是这个由来吧!有人形容汪岗像“过客”,意思就是游客过门而不入,但汪岗甘愿以博大的胸怀为着过客。
为了修通到伏山乡里罗城景区的路,从动员到征地再到公路完工,汪岗义无反顾,全力配合。
七里冲村原是汪岗镇下辖的一个村,因为离汤泉池温泉度假区近而划给了汤泉池管理处,现如今成了旅游度假景点,发展如火如荼。
自己的地盘是一块肥肉,为什么会拱手相让?答案是汪岗镇的主政者有担当和气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力脱贫———河南省商城县汪岗镇调研侧记商城图为了全县一盘棋,情愿为他人作嫁衣。
“虽然说我们镇没有景区,但每当看到游客的车辆从我们这经过去黄柏山、汤泉池、里罗城等景点游玩,能够带动他们的发展,我们心里也是高兴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节假日街道交通拥堵的时候,组织人员疏导,让游客感到顺畅。
”汪岗镇党委书记梅德峰对记者说。
村集体经济专题讲座PPT发展“合作股份”壮大集体经济
h
14
(5)辐射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章程》规定,基地 发展到600头或1000头以上养殖规模后,相应扶持合 作社成员及当地农户。合作社将种羊赊给合作社成员 或农户养殖,1年后偿还合作社,如1年无法偿还羊的, 合作社将其出资股份折价抵扣或农户缴纳的押金抵扣。
h
15
四、关于“合作股份”的股本来源
原则:“盘活存量、做足增量”。注意整合、盘活、转 化好涉农的资金、资产、资源,提高其发展效益。
推行合作股份使村集体经济壮大了产业做大了群众增收了村级组织的威信提高了党建工作加强了合作股份拓展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空间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创新实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与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功能互补的有益探索发挥其整合资源的组织优势以优质资源投入到合作社企业等新型农村经济主体中支持其发展壮大合理确定利益分配方式和经济民事法律关系降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风险实现集体资产专业化市场化经营通过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注入股本金的方式找到了新时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合作股份实现了国家投入项目资金的保值增值投入到农业农村发展的项目资金大多直接扶持补助到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迈开了村这一级导致国家投资后监管不力没有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作用
h
19
(一)与专业合作社合作
主要优势:层次相对较低,与有限的村集体资金、 资产、资源较匹配,容易合作,同时与当地的产业发展 方向较吻合,能实现村集体和当地产业发展的双向促进。
(二)与企业合作
主要优势: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收入会 较多。
不足:引进企业较难,合作门槛较高。
全省开展“合作股份”的村(组)、社区中近30%的 采取这种方式。
h
18
五、关于“合作股份”的合作方式
中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创新思路探索
引 言
农 村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的重要组织形式 , 是创 新农村体制机制的有效载体 ,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
我国创新农村 经济发展形式 的指导方 向。 当代农村合作社合 理聚集了资金 、 人力 、 土地等生产要素 , 有效地促进 了农村生 产力 的发展 。同时 , 它还通过 合作经 营 、 集 约经营 和规模经
营, 降低农产 品的生产 和交 易成本 , 增加农 民收入 。据调查 ,
加入农民合作社 的农户 比一 般农 户增 收 3 0 %左 右。因此 , 大 力发展农 村专业合作社是农 民增收 的有力保 障 , 有助于形成 多元增收 、 持续增 收 、 稳定增收 的发展格局 。同时 , 希望通过 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 , 使之成为引领农 民参与 国内外市场竞 争的现代农业 组织 。
马 克 思 主义 经 典 作 家 关 于农 业 合 作 理 论 的 科 学论 述
一
上, 形成了他们的合作社理论 。 2 . 关于合作社的性质 和作用 马克思 、 恩格斯认 为, 合 作制 不是独立 的经济形式。合作 社 只是一个 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 中间环节 ” , 并非社会 主义或
①马克 思 : 《 国际工人协会 成立 宣言》 ( 1 8 6 4 年1 0 月2 1日 一2 7日) , 《 马克 思恩格斯全 集》 第1 6 卷, 人 民出版社 1 9 4 年版 , 6
第5 一 l 4页。
②恩格斯 : 《 恩格斯致倍倍 尔》 ( 1 8 8 6年 1月 2 0日—2 3日) ,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 6卷 , 人 民出版社 1 9 7 4年版 , 第4 1 6 页。
列原则。
合作工 厂 , 是在 旧形式 内对 旧形式所打 开的的第一个 缺 口” , 是对 资本 主义 生产关 系的“ 积极扬弃 ” 。③ 马克思 和恩格斯 还 认 为无产 阶级 在夺 取政权后 , 合作经济可 以在一段 时期内与 国有经济并存 , 合作 社有其独 立的经济利 益 ; 合作社 内部 可 以可 以暂存雇佣关 系 , 但是要 加以限制 ; 对于既是劳 动者又 是私有者 的小生 产者 , 不能采用 剥夺 的方 式 , 而要建立各 种
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实困难与路径选择
经 挤 组 识 现 实 困难 与路 径 远 评
◎ 蔡 熙 华
据 调 查 , 2 1 年 末 共 有 各 类 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0 1
1 6 , 共 有 社 ( ) 员 1 6 8 , 占 全 县 总 户 2个 会 79 名
数 的 1 .6 20 %, 带 动 农 户 4 1 6 , 占全 县 总 户 数 31户 随着 城 乡市场 一 体化 进 程加 速 及新 农 村建 设 的 2 .2 40 %, 实 现 整 体 进 入 市 场 参 与 竞 争 , 改 变 了 农 不 断 深 入 , 新 型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迅 速 在 全 国 民 一 家 一 户 的 小 生 产 经 营 方 式 , 实 现 了 与 市 场 的
农 民。
合 素 质 均 较 缺 乏 。 这 在 一 定 时 期 内 尚 可 适 应 形 势 发 展 的 需 要 ,但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不 断深 入 ,人 员 素
二 、对 接 障 碍 :金 融 支持 农 民 合 作 组 质 瓶 颈 劣 势 将 逐 步 显 现 ,这 也 影 响 了银 行 授 信 信 心 。 织 发 展 的现 实 困难
技 术 , 灌 输 新 理 念 , 提 高 会 员 素 质 。 如 茨 榆 坨 镇 民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入 社 社 员 中 ,1 0 0 %是 农 民 ;
张塔 棚 菜 协 会 通 过 举 办 培 训 班 、新 品种 推 介 、 印 经 济 组 织 的 负 责 人 中 ,7 .%是 农 村 能人 、 1 .% 68 05 发 技 术 资 料 及 实地 指 导 等 形 式 ,开 展 了引 进 新 品 是 村 支 两 委 领 导 , 受 过 专 业 知 识 教 育 的 还 不 到 种 、 推 广 新 技 术 活 动 , 引导 菜 农 实 行 无 公 害 标 准 2 .%, 受 大 专 学 历 教 育 的 还 不 到 2 %, 其 专 业 72 0 化 生 产 ,培 育 了 一 批 能 充 分 利 用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的 知 识 、 政 策 水 平 、 市场 经 营 水 平 、 管理 经 验 、 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由来
1、关于合作。
“合作”的原意是指成员之间的共同行动和协作行动。
合作具有自愿性、自主性和自助性,也就是说,它是合作组织成员为了共同目的,自己动手互相帮助的一种合作。
人类的合作思想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希望能够建立平等、公正、协作以及互相帮助的理想组织。
这些思想成为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基础。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所设计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吉”,是一个有组织的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协作社;英国的欧文设想的理想模式是平行四边形的合作新村。
但是这些合作组织只是空想,没有付诸实践。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最成功的合作社,是1844年在英国的罗奇代尔镇由28个失业纺织工人自发成立的“公正先驱者消费合作社”。
当时每人出资1英镑作为一股,共28英镑,后来逐渐发展壮大,社员增加到近3万人,股金增加到40万英镑。
它所建立的罗奇代尔原则后来成为指导国际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如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德国的信用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等。
国际上先后成立了国际合作联盟、国际农业生产者联盟、信用联盟、欧洲消费者联盟等国际合作组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产生于1918年,是由北大倡导合作思想的胡钧教授及其学生们共同组织创办的“北大消费公社”。
1922年9月毛泽东在安源创办的“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普遍实行了合作化道路,在城镇和乡村组织成立了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
到1955年,农业、商业或手工业的合作化都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但是由于后来中央的路线转到了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在长达20年的人民公社体制下,受行政性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质,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但是,农业始终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在市场的面前表现得日益明显,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很难抵御市场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便选择了抱团、合作。
1982年,安徽省天长县界牌镇17户农民联合创办了改革后我国第一个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水产研究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积极探索发展和完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
除原有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完善外,各种以民主平等、自愿互利为原则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合作社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发展迅速。
2、关于经济组织。
所谓经济组织,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经济学名词,它泛指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团体,大到跨国公司,小到三两人的合伙生意,都在其范畴之内,可以说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概无例外。
我们所说的农村经济组织,不是这种广义的经济组织,而是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畴。
它特指农村微观经营组织和服务组织。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相对于传统的经济组织形式而言的一种变革和创造。
它所包含的范畴主要有三个方面:
总之,这几方面的创新,都是解决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问题,生产关系的三大要素都涉及到了。
因此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变革和完善,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
也就是说,你是单家独户的生产,还是诸多生产者组织起来的联合生产;你是雇工式的家庭农场或作坊,还是利益紧密联结的合资合作。
比如我们二十几年前搞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对人民公社大锅饭、大帮轰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
而近年来出现的统种分管、各类生产合作社等,又是对单家独户生产方式的一种创新。
二是产品交换方式的创新。
也就是流通组织形式的创新。
这是指使农户生产的东西是单家独户到市场去出卖,还是把生产者组织起来,共同去闯市场。
例如各类流通服务社、合作社、专业协会等,都具有这方面的创新意义。
三是分配方式的创新。
这是指生产与流通联合的紧密程度及利益关系,生产者把产品出卖后,是一次性取回应得利益,还是过后有返利等形式的二次分配,或者有大家共享的公共积累。
一些紧密型经济合作社及产业化组织就具有后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