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男服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民间服饰
顺治元年十月有令命文官衣冠按明代服制,民装无规定。顺 治二年六月规定了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 行,违者杀而无赦。据说当时有一汉族遗老由于不愿剃发, 只好改扮女子装束。 顺治四年十一月确定官民服饰之制,但只限服色和使用材料, 所服之式样仍无明确规定。直至乾隆时期,规定了居住城市 和人员稠密的区域普遍服用旗装外,闭塞地方的平民仍然不 服用马褂,不戴红缨帽。即使一些留有发辫的男人,也将辫 盘绕在头顶,再加戴一顶毡帽,外观上很难辩认出来。特别 是清初时留辫很短小,就更不好分辨。 当时女子改装阻力很大,明装难以更改,反而大大吸引了满 人,不少旗人还特意模仿汉装,尽管乾隆时期宫中一再降旨, 禁止满人缠足,但异族女装的吸引力,使得不少满人违抗旨 令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朝服
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 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 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 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 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 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 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 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 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 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 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 袖端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 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 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 纹。
花翎
马蹄袖
日常服装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 服、褂、袄、衫、裤等。 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 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 过腰,袖仅掩肘,短衣 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 “马褂”。马褂的形制 为对襟、大襟和缺襟 (琵琶襟)之别。对襟 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 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 袍服外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褂多为短袖,
袖子宽大平直。 颜色除黄色外, 一般多一天青 色或元青色作 为礼服。其它 深红、浅绿、 酱紫、深蓝、 深灰等都可作 常服。

马甲”或称“坎
肩”,男女皆着。样式 有大襟、对襟等。一般 穿在里面,样式也比较 窄小。清末时,有把马 甲穿在外面的。这种马 甲,四周镶边,在正胸 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 粒,俗称“一字襟”马 甲,或称“十三太保”。
皇帝的冠饰
清代铠甲清代一般的盔帽,
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 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 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 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 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 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
清代一般的盔帽,不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成,都在表面髹漆。 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 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 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铜或铁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 护颈及护耳,上绣纹饰,并缀以铜或铁泡钉。 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 在胸前和背后各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 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 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成左、右两幅,穿时 以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接缝处,覆有质料相同 的虎头襞膝。以上这些配件除护肩用带子联结外,其余均用 纽扣相联。穿时从下而上,先穿围裳,再穿甲衣,待佩上各 种配件后,再戴盔帽。
文 官 补 子
武 官 补 子
清代的上等褂为“黄马褂”,这种褂属于皇帝 的最高赏赐,有四种人才可以享用: (1)皇帝出巡时,所有扈从大臣,即御前 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仆长等皇帝 的心腹之人,并可在帽顶后端插戴孔雀翎。这种 黄马褂没有花纹,是取淡黄色(明黄)纱或绸缎 原料制作,又叫“职任褂子”,所以卸职者不可 服用。 (2)竞技场上比武的优胜者和每年“行围” 时,贡献珍贵禽兽的大臣可以享用,服用黄马褂 时文官用黑色纽绊,武将用黄色纽绊。 (3)作战有功,显赫的高级武将或统兵的 文官可以享用。 (4)朝廷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可以被特 赐,赏赐时必骑马绕紫禁城一圈,这种仪式在咸 丰年间尤为盛行。
清王朝时, 以暴力手段 推行剃发易 服,按满族 习俗统一男 子服饰。清 时则剃发留 辫,辫垂脑 后,穿瘦削 的马蹄袖箭 衣、紧袜、 深统靴。
清代服装改制,清代满族早在关外建 立后金政权时就已开始厘定冠服制度,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 正五朝修订,至乾隆朝更趋于完善。 总体来说,清代在礼法制度上多承袭 明代,并参照中原古礼制的传统,其 冠服体系周详严整,尤其在纹饰品章 上延续了中华传统的衣冠文化。
清朝三大御用铠甲
• 康熙明黄缎绣平 金龙云纹大阅甲
• 皇太极铠甲
乾隆大阅甲胄
从左至右为:正黄旗、正白旗、镶红旗、正蓝旗、 镶黄旗、镶白旗、正红旗镶蓝
清代太平天国服
饰太平天国是中国唯 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 民政权。在服饰上, 既继承了传统遗制, 又有所创新,形成了 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 制度。
太平天国的士兵平时只准 扎巾而不能戴冠,临阵打仗 时才许戴盔。这种盔帽大多 用竹、篾、柳、藤编成,具 有一定的防御性能,名为 “号帽”,或叫“得胜盔”。 一般在上面绘有各种花朵及 彩云,并在正中写“太平天 国”四字。
补服
爵位补服图案 亲王 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 行龙各一团 郡王 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 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 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 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 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 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 身前身后绣狮
官员补服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 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 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 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 都为石青色。圆形补子为皇子、亲王、郡王、 贝勒、贝子皇亲贵族服用。方形补子是区分 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又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 。
龙袍以明黄色为主
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 古时称帝王之位,为 九五之尊。九、五两 数,通常象征着高贵, 在皇室建筑、生活器 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蟒袍,亲王、郡王,
通绣九蟒。贝勒以下至 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 奉国将军、一等侍卫, 皆九蟒四爪。文武四五 六品官、奉恩将军、县 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 八蟒四爪。文武七八九 品、未入流官,五蟒四 爪。
中国古代服饰
—清代服装
环艺5班 1110731501 孙涛
目录:
一:清朝服饰的概述 二:皇室及官员的朝服和补服 三:日常服装 四:清朝的铠甲 五:民间服饰
清朝服饰的概述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 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保留原 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王朝时,以暴力手 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 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 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 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 的中原地区。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族服饰看成是 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剃发易服。清初汉人 反满情绪高涨,以各种形式发泄反清情绪,抵御外族 的入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