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电荷》教学案例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
《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摩擦起电的现象还总结出带电体的性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带电的多少可以通过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来判断,然后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此地只要学生了解即可,留待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此地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可用演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 橡胶棒(附毛皮), 验电器, 感应起电机,导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
2.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电荷的移动。
教学过程:
一、摩擦起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吗?如果知道,你们能用你们身边的器具演示一下摩擦起电现象吗?
学生活动:利用尺子,笔,纸屑演示摩擦起电现象。
师:请同学们边演示边思考,什么是摩擦起电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板书:
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
师:请同学们思考,从这个现象中,你能总结出带电体有什么性质吗?也就是说,如何知道一个物体是否带电了?
板书:
带电体性质: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
教师和学生一起演示: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在分别去吸引纸屑。
设疑:这两者都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说明他们都带上了电荷,那它们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吗?如果不是,如何可以证明?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做适当提示,一起得出实验方案)
多媒体演示: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一起,互相排斥。
②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一起,互相排斥。
③一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一起,互相吸引。
师: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吗?
板书: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两种电荷相互作用
师:再次回顾刚才的实验,你们还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
师:我们要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有没有什么方法?
板书:
1.方法一:用带电体的性质判断。
2.方法二:用验电器。
(出示验电器实物,介绍用电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演示实验:带电体和不带电体分别接触验电器,观察现象。
板书:
验电器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演示实验:用力摩擦橡胶棒,再次接触验电器,观察现象。
师:发现了什么?
板书: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伦(库),符号:C
五、元电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原子结构、元电荷。
要求边阅读边思考:①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什么对外不显电性?
③什么是原电荷?
六、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两个相同的验电器,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用导线将两者连接起来,观察现象。
板书: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可以转换。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