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与探索
根据党和国家人才总体战略以及清华大学的发展定位,为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2010年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四年多来,在中组部和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认真研究总结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学堂计划”为载体,创立并实践“领跑者”理念,从理念创新、氛围营造、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入推进计划实施,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 总体目标
“学堂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遵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规律,构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区,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于基础学科研究,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为国家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借鉴“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具体目标是,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每年动态选拔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本科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领跑者”理念
“学堂计划”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创立“领跑者”理念,实施优势转化战略,营造清华学堂环境,注重素质教育环节。“领跑者”理念即让优秀学生作为“领跑者”,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优势转化战略,即将学科、师资、国际交流、优质生源、优良传统等方面的办学优势积极、主动、优先地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以百年清华学堂作为专用教学场所,搭建国际化、开放式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素质教育优先,引导学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理想,潜心钻研,勇攀科学高峰。
“领跑者”理念是“学堂计划”的核心理念。学校把进入“学堂计划”的学生定位为“领跑者”,希望他们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既要在“跑”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追求,又要在“领”中表现出厚德载物的使命和责任;并告诫他们“领跑者”的五个“不是”、五个“是”:不是光环,是使命;不是荣誉,是责任;不是娇宠,是磨练;不是圈养,是放飞;不是孤傲,是引领。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这是“领跑者”理念的根本和终极的追求。
3. 主要举措
学校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力学六个专业领域实施“学堂计划”,分别建立了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充分尊重学科门类、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
(1)建立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
学校探索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开放式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将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选入“学堂计划”进行培养。目前,入选计划的学生近500名。
(2)以拔尖人才培养未来的拔尖人才
“学堂计划”分别设立了“清华学堂首席教授”和“清华学堂项目主任”岗位,聘请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获得者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泉水等一流学者担任各班首席教授。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首席教授全面负责学生培养和项目管理工作。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聘请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对计划实施进行指导。
(3)改革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学堂计划”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充分选择,鼓励学生表现特长、发展潜质,追求卓越。各学科设置核心课程体系,聘请国内外优秀授课教师,力求小班化和多样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展研究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4)营造学术氛围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搭建高端开放式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建立学习者“社区”和科学研究“乐园”,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提供专门的物理空间,将清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清华学堂作为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学校层面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学术交流。
(5)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学校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聘请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给予指导、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实验室研究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
学习和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学术自信,激励挑战精神。
4. 配套政策
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学校为计划实施营造有利环境,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1)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建立人才培养“特区”。在招生、培养、管理等环节,在注重“素质”的基础上,突出“拔尖”和“创新”的目标。入选的学生享受专项奖学金。
(2)设立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国家经费支持,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聘任国内外高水平教师、资助学生国际交流和科研训练,以及奖学金、教学资源建设等。
(3)配备最好的设备和条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要向参与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支持。(4)开展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研究,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组织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就拔尖创新人才特质、培养途径及相应的体制机制等共同开展教育研究,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二、尊重学科特点和师生个性,鼓励多样化探索和实践
数学班在首席教授丘成桐先生主持下,遵循“领跑者、国际化、重基础、尊个性”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工作,不仅吸引和培养了一批有志于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优秀学生,更对数学系整体人才培养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班通过自主招生和高考初选一批有志于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优秀学生,并通过每年综合考核建立动态进出机制,使得入选同学自觉肩负起”领跑者”使命,引领数学系学生专心数学学习,营造崇尚科学、潜心数学、刻苦钻研的学习氛围,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数学班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训练和接触前沿,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鼓励高年级班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兴趣组织不同方向的研讨班,积极创造机会使学生尽早地在数学的主流方向跟随国际数学大师学习工作。数学班邀请了一批国际著名学者来清华大学开设讲座,讲授数学基础和专业课程,派遣部分学生赴国外著名大学数学系学习和研究,一些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直接由国外教授指导,在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学生尽早接触数学研究的国际前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物理班继承和发展了基础科学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在帮助学生树立学术理想、自主学习研究、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显著超越了以往局限,克服了过去的不足,执着于物理学术研究、自主举办学术沙龙、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学术导师在物理班已然成风。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提出,一流顶尖人才主要地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关键要为这些人的脱颖而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非常好的环境,营造很好的氛围,使得一流人才“冒出来”。学生遴选重点考察学生科学追求、物理认识、思维逻辑和意志心理等。开设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