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解剖和正常MRI表现
颅脑CT、MRI解剖学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基底动脉主要分支: ❖ 小脑下前动脉 ❖ 小脑上动脉 ❖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大脑后动脉主要分支: ❖ 颞下前、中、后动脉及
距状沟动脉、顶枕动脉。
脑静脉系统
❖ 脑静脉系统由脑深部的引流静 脉和脑表面的浅静脉组成。
❖ 脑深部的引流静脉: ❖ 大脑大静脉 ❖ 基底静脉 ❖ 大脑内静脉
体池、枕大池、桥前池、大 脑大静脉池等。 ❖ 脑沟:中央沟、外侧裂沟、 矩状沟、扣带沟等。
六、颅脑血管解剖
❖ 颅脑动脉由颈动脉系统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 颈动脉系统:颈内动脉为脑 的主要供血动脉,颈外动脉 主要为颈面部供血,为颅骨 和脑膜的供血动脉。
❖ 椎-基底动脉:供应后颅窝 结构和部分大脑。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
状、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 颅盖骨分高密度的外板和内板、 较低密度的板障。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状、
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颅骨的MRI解剖
❖ 致密的颅骨呈低信 号,含骨髓的板障 呈较高信号。
❖ 腱膜和肌肉呈等T1短T2信号,T2WI不 易与骨区分,T1WI容易区分,不同部位 厚薄有别,但两侧对称。
❖ 以部位命名头皮软组织。
二、颅骨的CT、MRI解剖
❖ 颅骨由颅盖骨和颅底骨构成
❖ 颅盖骨:额骨(1)、顶骨(2)、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颅底骨:蝶骨(1)、筛骨(1)、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考考你脑的分叶?
脑的CT、MRI解剖
❖ 2)小脑:
❖ 位于后颅窝、天幕 下,分左右两侧小 脑半球、蚓部、齿 状核、小脑扁桃体 等。
脑的横断面和CT、MRI
CT扫描的优缺点
优点
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脑部疾病 ,尤其在紧急情况下具有重要意 义。
缺点
CT扫描存在辐射暴露,对人体有 一定的损伤,而且价格相对较高 。
03
MRI扫描
MRI扫描技术简介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的 影像学检查技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 冲使人体组织产生射频信号,通过计 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
MRI图像
MRI(磁共振成像)图像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获取头部解剖结构的详细图像。在 MRI图像中,脑组织呈现为高信号强度,而骨骼和钙化灶则呈现低信号强度。MRI 图像能够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尤其是对于软组织结构。
脑的横断面的临床意义
诊断病变 通过观察脑的横断面解剖结构和 CT、MRI图像,医生可以诊断各 种脑部病变,如肿瘤、出血、梗 死和感染等。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观察脑的横断面解剖结 构和CT、MRI图像,医生可以监 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病情
脑的横断面解剖结构和CT、MRI 图像可以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 度,如病变的大小、位置和扩散 范围等。
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可以根据脑的横断面解剖结 构和CT、MRI图像制定治疗方案, 如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或放射治 疗等。
02
CT扫描
CT扫描技术简介
CT扫描是一种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通过多个不同角度的X射线照射人体,再 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到组织结构的二维图像。
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能够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如脑实质、脑室、脑池 等。
CT扫描的图像可以显示脑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有助于医生对脑部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
CT扫描在脑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中脑上部层面
中脑前方为一对大脑脚,脚间池分开左右大脑脚;视束在视交叉后与大脑脚前散开; 导水管穿过中脑;背侧是中脑顶盖(四叠体板),四叠体板从背侧看为两排突起, 上面一对为上丘,下面一对为下丘;中脑前方为脚间池,两侧为环池,后方为四叠 体池。
1-额叶,2-颞叶,3-大脑脚 , 4-下丘,5-枕叶 , 6-外侧裂,7-视交叉 ,8-视 束,9-环池 ,10-四叠体池
侧脑室中部层面
此层面见侧脑室的额角、三角部;基底节的组成与CT相应层面相似,但 结构显示更清晰;外侧裂前是额叶,包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外 侧裂后是颞叶,包括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再后是枕叶,前纵裂两 侧是额上回和扣带回,后纵裂两侧是枕叶。 1-额叶, 2-尾状核头部,3-内囊前肢, 4-内囊膝部,5-豆状核, 6-内囊后肢,7-外 囊 , 8-岛叶,9-脑, 10-颞叶,11-枕叶 , 12-前纵裂,13-侧脑室额角 ,14-透明 隔,15-外侧裂 , 16-三脑室,17侧脑室三角部,18-大脑内静脉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的应用解剖
(一)颅骨:颅顶骨和颅底骨 (二)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 和延髓 (三)脑的被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四)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室 (五)脑的血管:脑动脉系统、脑静脉
延髓层面
脑干从下到上分别是延髓、桥脑和中脑,通过小脑下脚(绳状体)、 小脑中脚(桥臂)、和小脑上脚(结合臂)与小脑相连。延髓的前 部为椎体束和橄榄核,前方是椎动脉。 1-延髓,2-小脑半球,3-枕大池 ,4-鼻甲,5-鼻中隔,6-上颌 窦,7-鼻咽顶后壁,8-枕骨髁突,9-斜坡,10-乳突,11-椎动脉
侧脑室上部层面
半球的外侧面从前到后是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与顶下小叶 的角回,内侧从前到后是额上回、扣带回、胼胝体、扣带回峡、顶叶的楔 前回、顶枕裂、枕叶的楔回;尾状核体部和尾部紧贴侧 4-胼胝体膝部,5-尾状核体部, 6-侧脑室体部,7 -胼胝体压部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
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大脑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3. 重要的几个区: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MRI基本原理及颅脑正常MRI表现
3 软组织对比度优秀
MRI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便于检测和诊断病变。
MR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
脑卒中
MRI可检测脑梗死、脑出血等脑卒中病变,指导治疗和康复。
2
肿瘤诊断
MRI对肿瘤的定位和表征有重要作用,帮助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3
神经退行性疾病
MRI可发现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改变,如阿尔茨海默病。
MRI基本原理及颅脑正常 MRI表现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清晰的人体内部图像。本演 示将介绍MRI的基本原理以及颅脑正常MRI图像的表现。
MRI基本原理
MRI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扫描磁场中氢原子核的信号,生成图像。不同 组织的信号强度和时间特征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
MRI扫描过程
白质
在MRI上呈现为高信号,负责信息传递和神经连 接。
脑脊液
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包裹和保护脑组织。
灰质
在MRI上呈现为中等信号,负责信息加工和决策。
血液供应
在MRI上呈现为中等至高信号,为脑提供氧气和 营养物质。
MRI技术的优势
1 非侵入性
MRI扫描过程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对患者无伤害。
2 多层次解剖图像
MRI扫描需要患者躺在磁共振机的平台上,机器会产生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扫描过程安全无创伤,但需要保持 不动以避免图像模糊。
颅脑正常MRI表现轴位图像源自矢状位图像脑组织结构清晰可见,包括大脑、 小脑和脑干。
显示脑的左右半球和中线结构如 胼胝体。
冠状位图像
展示脑的前后方向结构,如额叶、 颞叶和脑室。
脑组织对应图像
头颅MRI(共74张PPT)
正常轴位 T2Flair
正常轴位 T1Flair
弥散加权成像(DWI)
• 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的不规则 随机运动,单位是mm2/s;
• MR弥散 成 像的 宏 观表 现 用表 观 弥散 系 数
ADC 表 示 , 正 常 组 织 的 ADC 值 在 6~8×104mm2/S。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所表
小脑扁桃体疝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 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手术切口疝
手术后由于肿瘤复发或组织水肿引起脑组
织膨胀,致使颅内组织经手术骨窗疝至颅外。
MRI图片的基本确认
确定图片与病人相符合;
按照时间、检查方式、扫描序列排列影像资 料;
首先观察影像表现 随后了解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选择
中枢神经系统MRI解剖与常见病变
常见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
正常磁共振图像的特征
脑组织结构完整
脑组织界面清晰 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居中
脑室系统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完好 脑沟、脑池的形态、大小无改变 各扫描序列中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空现象存在
颅骨结构无破坏与增生 脑内无异常强化
正常 轴位
在 红 细 胞 内 - 有 不 成 对 电 子 、 之 间 的 距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出现异常流空
特定脑区:a、基底节区 b、鞍区 c、桥小脑角区 d、枕大孔区
离<,而且分布不均匀,故 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有少许室管膜下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外一旦发现高信号即为异常。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有质子弛豫增强(引起T1WI高信号, T2FLAIR—低信号
头部CT及MRI解剖
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钙化
右侧壳核脑出血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大面积脑梗死
左额叶多形性胶 质母细胞瘤
• CT平扫异常表现: 3.病灶强化程度及类型:均一强化常见于脑膜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岛盖 放射冠
脉络膜从 顶枕沟
上矢状窦 大脑镰 扣带回
透明隔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尾状核体部 侧脑室体部
顶叶
枕叶
九、放射冠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放射冠 胼胝体体部
顶叶 顶枕沟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颞肌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侧脑室顶部
扣带回
十、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叶 枕叶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
七、基底节层面
额叶
扣带回
颞肌
尾状核头部
外囊
中央前回
豆状核
内囊膝部
丘脑
大脑内静脉 胼胝体压部
大脑大静脉
顶枕沟
视辐射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胼胝体膝部
侧脑室前脚
岛叶
透明隔
中央沟
中央后回
内囊前肢 内囊后肢
穹窿柱
颞叶
脉络膜从
顶叶 侧脑室三角区 直窦
八、尾状核体部层面
额叶
颞肌
胼胝体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大脑镰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半卵圆中心
中央后沟
缘上回
十一、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
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
症状逐渐加重,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和痴呆等, 治疗预后较差。
慢性期
长期饮酒者可能出现Korsakoff综合征,表现为记 忆力减退、虚构等症状,治疗预后较差。
典型表现
包括乳头体、四叠体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三个区域的 对称性病变。
MRI信号改变
病变区域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T1加权像低信号 改变。
其他表现
差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
03
FLAIR序列上脑脊液呈现为高信号,脑组织呈现为低信号。
02
Wernicke脑病MRI表现
病变部位
01
02
03
脑干
Wernicke脑病在MRI上通 常表现为脑干区域出现病 变,特别是延髓、桥脑和 中脑区域。
丘脑
病变也可能累及丘脑,表 现为该区域的信号异常。
Wernicke脑病通常伴随着其他神经系 统症状,如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意 识障碍等。如果仅有MRI异常而未出 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则应考虑其他 疾病的可能性。
03
是否存在其他全身症 状
Wernicke脑病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 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如果仅有MRI异常而未出现其他全身 症状,则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方案
补充维生素B1
对于已经发生的Wernicke脑病,及时补充维生素B1是治疗的关 键。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进行补充。
纠正脱水
对于因呕吐、腹泻等原因导致的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针对症状治疗
对于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等,可采取相应的 药物进行治疗。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
在FLAIR序列上,Wernicke脑病的病变也表现为高信号,这有助于更好地显示病灶及其 周围的水肿情况。
颅脑MRI读片入门
脑膜MRI图像上可观察到硬膜外、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异常信号,脑室系统MRI 图像上可观察到脑室扩大或变形等表现。
脑膜及脑室系统异常诊断
根据脑膜及脑室系统异常影像表现,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对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疾病进行诊断。
05 颅脑MRI读片技巧与注意 事项
脑干和小脑解剖结构
脑干
连接大脑与脊髓的桥梁,包括延 髓、桥脑和中脑等部分,控制基 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等。
小脑
位于大脑后下方的小脑半球,负 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控制。
颅神经解剖结构
01
02
03
04
第1对颅神经(嗅神经):负 责嗅觉。
第2对颅神经(视神经):负 责视觉。
第3对颅神经(动眼神经): 控制眼球运动和瞳孔反射。
无增厚或粘连。
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 室、第四脑室)的大小、形 态、位置正常,无异常信号。
脑池及脑沟的大小、形态正常, 无异常信号。
04 颅脑MRI异常影像表现及 诊断
大脑异常影像表现及诊断
大脑异常影像表现
大脑MRI图像上可观察到脑实质内异 常信号、脑回肿胀、脑沟变浅等表现 。
大脑异常诊断
根据大脑异常影像表现,结合患者病 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 对脑梗死、脑炎、脑肿瘤等疾病进行 诊断。
颅神经MRI正常影像表现
颅神经MRI影像显示颅神经走行自然,无异常信号。
各颅神经(视神经、嗅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 听神经)的大小、形态、位置正常,无异常占位病变。
颅底孔裂及通道无狭窄或闭塞。
脑膜及脑室系统MRI正常影像表现
脑膜MRI影像显示脑膜(硬脑 膜、蛛网膜、软脑膜)光滑,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头颅MRI的影像分析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头颅MRI的影像分析大脑是人类智力的中心和控制中枢,它负责感知、认知、思维以及协调身体运动等功能。
大脑的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充满褶皱的大脑皮层、位于深部的白质纤维束和多个不同功能的脑区。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灰色的外层,包含大约200亿个神经元。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并通过大脑中央沟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
大脑皮层具有很多褶皱,这些褶皱叫做脑回,增加了脑皮质的表面积,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功能区域。
脑回之间的沟叫做脑沟,它们将脑回分隔开来。
除了大脑皮层,大脑内部还有许多白质纤维束。
白质主要由多个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纤维负责传递信息。
透过白质轴突束,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可以相互连接和传递,实现脑内不同区域的协调工作。
脑内的白质纤维束分为多个束群,每个束群连接了特定区域之间的神经纤维。
常见的白质纤维束群有胼胝体、纵束、侧脑室周围的辐射等。
要了解大脑的结构,头颅MRI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头颅MRI(磁共振成像)使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的详细图像。
通过头颅MRI,我们可以看到大脑皮层、白质纤维束以及其他小结构如脑脊液、脑动脉等。
在头颅MRI的图像中,大脑皮层显示为灰色的区域,主要由脑回和脑沟组成。
脑回显示为皮层上突起的区域,而脑沟则显示为皮层上的凹陷区域。
这些脑回和脑沟的形状和分布可以体现大脑组织的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个体的MRI图像来研究大脑的解剖差异。
此外,头颅MRI还可以用来观察大脑内部的结构,如胼胝体、纵束等白质纤维束。
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可以对这些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揭示它们在大脑功能中的作用。
大脑的MRI影像分析还可以应用于研究脑发育、老化和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通过对大量MRI图像的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大脑发育的变化和老化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变化。
此外,通过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头颅MRI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变化。
正常头颅CT与MRI表现
在CT图像上,硬脑膜表现为高密度影;在MRI图像上,硬脑膜表现为低信号影。
软脑膜与蛛网膜
软脑膜
01
软脑膜是覆盖在脑组织表面的薄膜,它紧贴于脑组织
表面,对脑组织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蛛网膜
02 蛛网膜是位于硬脑膜下、软脑膜上的薄膜,它分为MRI表现
脑室与脑池
1
脑室是脑内部的空腔,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 室和第四脑室。
2
脑室在CT和MRI上表现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其形 态和大小有助于判断脑部是否存在病变。
3
脑池是脑室周围的间隙,充满脑脊液,在CT和 MRI上表现为低密度或低信号。
03
脑血管
脑动脉
脑动脉CT表现
在头颅CT平扫中,脑动脉通常表 现为低密度影,血管壁相对较厚 ,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后,脑动 脉会呈现明显强化。
脑动脉MRI表现
在MRI的T1加权图像上,脑动脉 表现为低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 上则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 ,脑动脉同样会呈现明显强化。
脑静脉
脑静脉CT表现
在头颅CT平扫中,脑静脉通常表现 为低密度影,血管壁相对较薄,边缘 模糊。增强扫描后,脑静脉的强化程 度较低。
脑静脉MRI表现
在MRI的T1加权图像上,脑静脉表现 为高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上则表现 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脑静脉的强 化程度较低。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颅骨骨缝在1-2岁左右完全闭 合。
在CT图像上,已闭合的骨缝呈现为致密的骨质结 构,而未闭合的骨缝则呈现为低密度影。在MRI 图像上,已闭合的骨缝呈现为低信号影,而未闭 合的骨缝则呈现为高信号影。
02
脑实质
脑灰质
01
灰质位于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神经 元胞体及其突起组成。
《头颅MRI断层解剖》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MRI技术将朝着更高分 辨率、更快速成像和更精确 诊断的方向发展。
新技术介绍
介绍先进的MRI技术,如功 能MRI、扩散张量成像等, 探讨其在头颅解剖中的应用 前景。
技术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MRI技术面临的挑 战,如伪影干扰、磁场不均 匀性等,提出相应的解决策 略。
课程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头颅MRI断层解剖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课程目标
熟悉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要点。
了解不同断层下的MRI表 现。
掌握头颅各部位的MRI解 剖特点。
01
03 02
PART 02
MRI基础知识
MRI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在强磁场中的 磁化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和检测 ,产生信号并重建图像。
磁场强度与成像质量
磁场强度越高,成像质量越好,但设 备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
MRI技术
快速成像技术
如梯度回波(GRE)和自旋回波(SE)序列,用于快速获取图像,适用于动态 观察和血流成像。
功能成像技术
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用于评估组织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
基底节
基底节是运动信号的重要中继站,负责产生和传递运动信号。在MRI图像中,基底节呈现为位于大脑深部的结构 ,包括纹状体、黑质和苍白球等。
大脑皮质与白质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负责认知、情感、运动和感觉等功能。在MRI图像中,大脑皮质呈 现为灰质带状结构,表面有许多沟回。
白质
白质是大脑内部的神经纤维束,负责连接大脑的不同区域。在MRI图像中,白质呈现为灰质之间的低 信号区域。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头颅MRI的影像分析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头颅MRI的影像分析引言大脑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和功能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至关重要。
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我们能够非侵入性地观察和分析大脑的解剖结构。
本文将介绍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头颅MRI的影像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大脑的解剖结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若干个叶,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在大脑中,有许多重要的结构,例如脑沟、脑回和脑室等。
脑沟和脑回脑沟是大脑皮层表面的凹陷区域,而脑回则是脑沟与脑沟之间的隆起区域。
脑沟和脑回的分布和形状对大脑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使得大脑能够容纳更多的神经元,从而提高了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脑室脑室是大脑内部含有脑脊液的空腔系统。
大脑内部有四个主要的脑室,分别是两个侧脑室、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脑室的功能包括产生和储存脑脊液,维持大脑的稳定环境,并提供保护和支持。
头颅MRI的影像分析头颅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无线电波来生成大脑的详细影像。
基于头颅MRI影像,我们可以进行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结构分析在头颅MRI影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脑的解剖结构,包括脑沟、脑回和脑室等。
通过对这些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大脑的形态特征,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可能存在的异常。
功能分析头颅MRI还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的功能。
通过特定的MRI扫描序列和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大脑的活动信息,例如血流和代谢活动。
这些功能信息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大脑的工作原理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
应用头颅MRI的影像分析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医学研究头颅MRI的影像分析在医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大规模的头颅MRI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解析大脑发育和老化的过程,并开展疾病的影像遗传学研究。
正常头颅CT与MRI断层解剖
生动 效果 可 通过在同一个带有艺术效果的图像 上对对象分层来实现
快照
机械花
新版式赋予您的演示文稿
创造力
幻灯胶片
照片贴角
专业型
动态
抽象
复杂
创造力
现代
拆分 图片
使用 切换 可为相册添加某些特殊效 果
此相册包含可引导您入门的示例 页。
要添加您自己的页面,请单击“ 开始”选项卡,然后单击“新建 幻灯片”库。
使用 切换 可为相册添加某些特殊效 果
拆分 图片
介绍
新图片效果
之前
之后
色调
饱和度
颜色
您可以使用图片颜色来更改图片的色调或饱和度或对其 重新着色为单一颜色
正常头颅CT与MRI断层解剖
介绍
新图片效果
之前
之后
色调
饱和度
颜色
您可以使用图片颜色来更改图片的色调或饱和度或对其 重新着色为单一颜色
之前
之后
对比度
亮度
清晰度
更正 允许您更改图像的 对比度、亮度和清晰度。
关注照片星级
背景消除 允许您快速而轻松地删除背景以将您的 图像中的 项目 隔离。
通过 在不同背景上对多个对象分层,您可以创建 动态版式
创造力
幻灯胶片
照片贴角
专业型
动态
抽象
复杂
创造力
现代
拆分 图片
使用 切换 可为相册添加某些特殊效 果
拆分 图片
介绍
新图片效果
之前
之后
色调
饱和度
颜色
您可以使用图片颜色来更改图片的色调或饱和度或对其 重新着色为单一颜色
之前
之后
对比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圆形肿块,边缘较清晰,信号强度不均匀,加权
现
(左图)为略低信号,加权(右图)以高信号影
为主。周边有轻度水肿带。
]
星形细胞瘤()
• [鉴别诊断] • ①少突胶质细胞瘤:瘤内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
瘤的特点之一,其钙化率达-,形态上为点状, 或为斑点状,或为曲条状,后者在少突胶质细胞 瘤的诊断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此外,少突胶质细 胞瘤的瘤体常较大,而瘤周水肿相对较轻,不到 鉴 肿瘤的。但钙化亦见于星形细胞瘤,且其发病率 别 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 诊 断
约占胶质瘤的,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发
生在岁以下,幕下占-,特别是多来自第
四脑室;幕上占-。病理特点为肿瘤常位
于脑室周围或脑实质内,多呈实性,囊性
病 因 病
变常见,出血少于、的肿瘤内有钙化,肿 瘤细胞脱落可随脑脊液向他处转移种植。
理
[
]
室管膜瘤()
• [临床表现] • 位于第四脑室内肿瘤因易阻塞脑脊液
囊性变。
[
影 像 学
②边缘有轻至中度水肿。 ③增强后出现斑状、带状、连续
表 现
或不连续的强化。
]
星形细胞瘤()
[
• 表现:
• ()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
①病灶信号强度明显不均匀,多
见囊变、出血。
影 ②占位效应及水肿明显,边缘凹
像 学 表
凸不整。 ③增强检查为不均匀的明显强化;
现 邻近病变的脑膜可因浸润而肥厚。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脑表面(正面)
脑表面(侧面)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中央剖面(内侧面)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中央剖面(内侧面)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脑 底 面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基 底 结 层 面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基 底 核 、 脑 干 、 小 脑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岛叶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星形细胞瘤()
• ②血管畸形:畸形的血管反复出血后,
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及钙化,可表现为不均
匀密度的结节,但病变周围不应有明显水
肿,亦无占位效应,除非有急性出血。
[
另外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还需与脑
鉴 别
软化灶、脑脓肿、脑穿通畸形囊肿、脑膜
诊 瘤、脑转移瘤等鉴别。
断
]
室管膜瘤()
• [病因病理] 室骨膜瘤起源于室管膜,
病 因 病 理
[
]
星形细胞瘤()
• [临床表现] • 可发生任何年龄,以岁多见,其临床
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有头痛、 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 临 床 表症 产状 生,的还局有部因神脑 经组 功织 能受 缺压 失、 症浸 状润。或破坏所 现
[
]
星形细胞瘤()
• [影像学表现] . • 表现: • ()级星形细胞瘤: • ①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较表浅,局部脑沟
变平。 影• ②边缘不甚清晰,但信号强度均匀。加权为略 像 低信号,加权为高信号。无增强效应。 学 ③周围无水肿。 表 现
[
]
星形细胞瘤()
• 表现:
• ()Ⅱ级星形细胞瘤:
①病灶信号强度不甚均匀,有小
病 因 病 理
[
]
星形细胞瘤()
• 、 低分级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年轻人的脑白 质,肿瘤呈灶性或弥漫性浸润,常有囊腔 形成,可为肿瘤内有囊或为囊内有肿瘤结 节。质地较均匀,出血、坏死罕见,常无 新生血管,-瘤内有钙化,瘤周无水肿。
病 因 病 理
[
]
星形细胞瘤()
• 、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呈弥漫浸润生长, 轮廓不整,与脑质分界不清。半数以上有 囊变。肿瘤易发生大片坏死和出血。肿瘤 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血管形成不良,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稀松。
[
]
星形细胞瘤()
• [病因病理] • 、 星形细胞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约占胶质瘤的,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成 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通常有 两种分类法:一种为三分法,即低分级星 病 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 因 质母细胞瘤; 病 理
[
]
星形细胞瘤()
• 、另一种为四分法,即星形细胞瘤Ⅰ-Ⅳ 级。Ⅰ-Ⅱ级相当于低分级星形细胞瘤、 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即为 胶质母细胞瘤。
循环,产生颅内高压症状较早,多以头痛 为首发症状,伴有呕吐、头晕及强迫头位。 肿瘤增大累及小脑蚓部或半球时,可出现 临平衡障碍、走路不稳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床当肿瘤压迫脑干或颅神经时,可出现相应 表的颅神经障碍。幕上肿瘤颅高压出现较晚, 现病程可长达年。
[
]
[
影
像
学
少突胶质细胞瘤。横断面加权示病灶大部分为低信
表
号。
现
]
[
影 像 学 表 少突胶质细胞瘤。横断面加权病灶以高信号为主,钙化 现 部分呈低信号。
]
少突胶质细胞瘤()
• [鉴别诊断] • ①节细胞胶质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及青
年人,发生在岁以下,发病部位较少突胶 质瘤深在。 鉴• ②低分级星形细胞瘤:位置常稍深在,肿 别 瘤密度偏低,钙化量较少呈点状或斑片状, 诊 部分患者瘤周水肿较重。 断
位于额叶,其次为顶叶与颞叶,无包膜,
病 但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以膨胀性生长
因 为主,生长缓慢。钙化发生率高,为-。
病 理
出血、囊性变少见。
[
]
少突胶质细胞瘤()
• [临床表现] • 好发于岁。常见首发症状为局灶性癫
痫,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则取决于病变部位。 晚期常出现颅内高压。
临 床 表 现
[
]
]
[
影 像 学 级星形细胞瘤。横断面示左侧额叶皮层与皮层下不规则 表 异常信号影,加权(左图)为略低信号,加权(右图) 现 为高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
]
[
影
像
学
Ⅱ级星形细胞瘤。横断面示左侧颞叶以囊变为主
表
占位病变,加权为均匀低信号(左图),加权为
现
高信号(右图),水肿轻微。
]
[
影
像
学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横断面示右侧额叶、岛叶类
少突胶质细胞瘤()
• [影像学表现] • 表现: • ①大多数肿瘤轮廓可见,水肿轻微。 • ②肿瘤内部加权、加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 影 影(为钙化所致)。 像 学 表 现
[
]
少突胶质细胞瘤()
• 表现: • ③大多数肿瘤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微强化。 • ④恶性者水肿和强化明显,与Ⅲ、Ⅳ级星
形细胞瘤不易区分。 影 像 学 表 现
大脑脚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中脑和小脑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脑干中央剖面
大脑的解剖和正常表现
脑 干 后 面 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少突胶质细胞瘤()
• [病因病理]
• 少突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占
胶质瘤的-,多见于成人。肿瘤常位于大
脑皮质或皮质下,其生长缓慢,半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