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简介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9部委2009年8月18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除《实施意见》外,9部委还同时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已经2012年9月21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9号同时废止。

根据规定,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国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

主要先由基层医疗机构开始执行。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
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框架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突出改革重点,积极稳妥实施;创新
体制机制,广泛动员参与。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及零差率销售;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

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

基本药物定价,既考虑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鼓励企业生产基本药物,同时也要切实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保证基本药物及时、足量、保质供应,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用药的重要环节。

政府办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以省为单位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

要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基本药物保质保量,及时配送到每个医疗卫生机构。

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

各地将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范围和确保服务功能,在目录内配备药品。

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

同时,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要同步落实好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

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各地用药水平习惯差异,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期,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

民族自治区内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民族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患者也可以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非基本药物,纳入报销目录的非基本药物仍然可以得到
报销。

同时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使药品质量有保障,用药更安全。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

根据管理办法,必要时,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同意,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可适时组织调整。

决定调整品种和数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变化;我国疾病谱变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监测和评估;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等。

适的位置增加勘探孔的数量。

要注意对钻孔深度的控制,避免出现钻孔过深的问题,一般是在30米以内;在完成钻孔取样工作后,地质勘察工作剩余的工作主要有详细勘察以及补充勘察,前者的工作主要就是深化勘察工作,加强对勘察细节的调查和数据收集,后者就是根究岩土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来开展工作,如果对需勘察地区还需要别的数据资料,那就要对岩土地区再次进行勘察
工作。

3.1.3勘察指标拟定。

岩溶地区描绘方法如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溶地下水、岩溶形态。

对上述指标详细分析,就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岩溶地基质量勘察的结果。

3.2卵石地基质量勘察的分析。

3.2.1勘察重点分析。

在众多岩土勘察工作任务中,卵石地基时重点勘察对象,因为卵石的特性决定了卵石地基勘察工作的难抽样、难钻孔、难深挖等特性。

也正是因为卵石地基属于勘察工作中难度较大的勘
察任务,因此更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勘察,确保取样的科学性和勘察工作过程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卵石地基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3.2.2勘察方法分析。

对卵石较多地区进行勘察,其工作难度较大,因为卵石不是统一的整体,在进行勘察钻孔时会出现坍塌问题,而且卵石聚集的地区一般沙化较严重,砂石的物理性质也决定了其取得精准样品的难度,无论是卵石地质,还是砂石地质,在进行地质勘察时都存在取样较难的问题。

而且,卵石本身的硬度较高,钻孔较难。

若想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根据卵石以及其他硬度较强的地质的性质采取合理的勘察方式,只有适合的勘察方式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更清晰的了解不同岩土在地下的具体分布状况;在选择勘察方式时,最重要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要根据岩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勘察方式,不能盲目,对于岩土勘察工作而言,最适合的勘察方法才是最好的。

3.2.3从勘察工作制度层分析。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对地质勘察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就必须对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因素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只有在健全而严格的管理制度下进行的岩土勘察工作才值得信任,才能保证地质勘察数据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岩土工程施工中。

另外,还需要注重对地质勘察工作全过程进行规范化,明确每一勘察工作环节的前后顺序、时间以及具体的施工步骤。

在每一个勘察工作环节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

4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

4.1方法因素。

在当前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普遍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方式,然而,此处的抽样调查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抽样调查,它是对整个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解的方式,因此,选取的样本必须全面且具有说明性,尤其是要保证抽样调查的数量。

若是过多,则会导致勘察工作的成本增加;若是抽样过少,那就无法对勘察地区的地址状况进行深人而全面的了解,也无法保证勘察结果的全面性。

所以,可以按照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深度、不同的类型等要求条件来进行抽查样本的选取,这样能够保证勘察结果的科学性。

而且,针对不同的地质土层和岩层,要选取不同的调查方式,不能只是单一的使用抽样调查方式。

在样本选取工作完成后,要保证对其调查工作的质量和科学性。

4.2分析控制。

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其工作质量的控制是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设定好地质勘察工作的指标。

在充分了解岩土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细节之后再对地质勘察工作进行指标的设置,要保证该指标既能满足岩土工程需求,又能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要提高对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多采购一些先进的设备,既能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又能降低对人力的使用。

最后,要合理利用分析方式来保证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而落后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控制方式早已不具备适用性了,必须对其地质勘察工作质量进行提升。

只有高质量的地质勘察工作才能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才能让工程企业在建筑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