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养生,通常以词源释义,即保养、养护生命之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摄养、养育、养护、赡养、调养、补养之意。古人把所有的保健延年活动统称为“养生”。
2.养生学是研究养生活动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学说的基础上,阐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大盗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养生与保健的区别:传统养生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的人,即健康的个体,是使正常人的健康得以维持甚至增强,如轻身、美容、增智、增力、长寿等。养生是属于治未病的范畴,即预防疾病的发生,或防止发生的疾病继续恶化。作为养生近义词的“保健”是西医传入中国后才有的,保健作为医学专用术语,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保健主要是以群体为对象,体现西医防病的特点;而养生主要是针对个体而言,反映中医从个体出发,注意个体差异的特点。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4.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原则:(1)顺应自然,法于阴阳(2)运动形体,和于术数(3)充养正气,食饮有节(4)固护阴精,不妄作劳(5)静神内受,情志调节(6)形神共养,性命双修。
5.健商,从卫生学的角度就是“健康的商数”,是指一个人提高自己健康水平的能力,是人类自身基本素质的标志,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健康新概念。
6.亚健康:从健康和疾病的状态分析,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叫“亚健康”。
7.亚健康状态造成的原因:(1)环境异常(2)心理因素(3)营养失衡(4)妄投温补(5)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8.天年是指自然赋予人类的生理年龄,即在没有任何意外因素使生命缩短的情况下,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
9.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其中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衰老学说是构建养生学理论大厦的主要材料,也是指导养生实践的理论基础。
10.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1.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土。
12.性命学说:“性”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的基础或本原;“命”指人体机能活动的基础或本原。性与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生命,故“性命”又可理解为生命。研究性与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称为“性命学说”。
13.天人相应是指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着共同的变化规律。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过程,人体对外界的变化也必然作出相应的反应。运用“天人相应”的观点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指导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即为天人相应论。
14.气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气、后天水谷之气以及自然界之大气。
15.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精、气、神同为人身三宝,缺一不可。三者之间互为其根,也可以互相转变。元代陈致虚云:“气聚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明代张景岳云:“精气既足,神自王(旺)也”。表明精、气为神的物质基础,精于气互根互用。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精、气、神在人体孰贵孰重持有不同看法。持重精说者,谓精属水,水能生万物;持重神说者,谓神虽由精气所生,然神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持重气说者,谓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三种看法虽各持一端,实际上则互为补充。
16.经络是人体经脉和脉络的总称,人体的经络主要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等
17.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18.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这些物质又是通过脏腑活动而化生的。
19.病因的分类:(1)外感病因:外感六淫(2)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3)病理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4)其他病因:虫兽咬伤、结石,金刃所伤、跌仆努伤、药邪、医过、胎传等
20.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
21.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22.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怒:情志伤肝。喜:情志伤心。思虑:情志上脾胃。忧悲:情志伤肺。惊恐:情志上肾23.四时养生就是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的情志、起居、饮食,通过运动健身,防病治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养生方法
24.夏季人体心火旺而肺气衰,人应晚睡以适应阴气的不足;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
25.饮食养生简称食养或食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质和功能,利用食物来保养生命,保护健康,延年益寿,或辅助药物防治疾病,预防疾病复发的养生方法
26.饮食养生的原则:(1)合理调配,多样饮食(2)五味调和(3)饮食有节,三餐有别(4)烹调有方,避免过咸(5)饮食禁忌(6)因人而异
27.饮食卫生与进餐要求:(1)进餐情绪(2)细嚼慢咽,不可暴食(3)进食姿势与速度(4)食宜专心(5)食后漱口(6)食后摩腹(7)食后散步(8)注意忌口
28.茶的主要作用:(1)提神醒脑(2)利尿强心(3)生津止渴(4)消食解酒(5)杀菌消炎(6)降压、抗老防衰29.茶的抗老防衰作用是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E和各种氨基酸等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30.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生存的客观食物的总和。广义上说,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生活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狭义上说,环境就是大自然,是一切生命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切生物都脱离不开环境,天地、山水、空气、动植物、阳光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31.睡时宜忌:(1)忌睡时多言谈(2)忌睡时蒙头(3)忌睡时张口(4)忌睡时吹风(5)忌睡时带表睡觉(6)忌睡时带牙(7)忌戴“罩”睡觉(8)忌睡时开机(9)忌带“妆”睡觉(10)睡眠时室内空气宜新鲜(11)寝室内外要保持安静
32.养生十六宜:(1)面宜常擦(2)发宜常梳(3)日宜常运(4)耳宜常弹(5)齿宜常叩(6)口宜常闭(7)津宜常咽(8)气宜常提(9)心宜常静(10)肢节宜常摇(11)腹宜常摩(12)背宜常暖(13)胸宜常护(14)足心宜常擦(15)皮肤宜常干(16)大小便宜禁口勿言33.气功的流派:(1)从基本形态上可分为动功、静功与动静功三大类(2)从练功时身体外部姿势上可分为战功、坐功、卧功与行功(3)从功理特征上可分为医学气功、武术气功、佛家功、道家功、儒家功、民间气功、方术派气功(4)从修持方法上来分,可分为导引派、吐纳派、意守派、冥想派、周天派、自然派等
34.八段锦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祛病延年之法。“八段”谓其节数,“锦”谓其优美柔和。在练功姿势上有站式或坐式之分;在动作风格上有南派、北派之分
35.八段锦练功方法:1.立式八段:(1)两手托天理三焦(2)左右开弓似射雕(3)调理脾胃臂单举(4)五劳七伤向后瞧(5)摇头摆尾去心火(6)两手攀足固腰肾(7)攥拳怒目增气力(8)背后七颠百病消2.坐式八段
36.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祛病延年六字法、六字延寿诀。是一种传统的呼吸锻炼功法,其特点是通过发音吐气,口呼默念嘘、呵、呼、四、吹、唏六字字音,达到吐故纳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脏腑的目的
37.六字诀练功方法:(1)念“嘘”字治肝病(2)念“呵”字治心病(3)念“呼”字治脾病(4)念“四”字治肺病(5)念“吹”字治肾病(6)念“嘻”字理三焦之气
38五禽:虎、鹿、熊、猿、鸟
39.名人谚语:1、彭祖:保神养生、乐于淡泊、吐纳导引2、孔子:自强则刚、大德必寿、中庸平和、饮食养生、强身健体、3、华佗:淡泊名利、倡导运动4、庄子:少私寡欲、静心养性、超然自得5、孙思邈:要节护精气神、要饮食清淡,注意节制、做轻体力劳动和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服用预防保健药物6、邓小平:乐观豁达、勤于动脑、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家庭和睦39.秋季养生:(1)、精神调养:秋内应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生悲忧情绪。身临枯草败叶、花木凋零的深秋,老人更容易引起悲愁伤感。秋季要培养乐观情绪,静想收获的喜悦,保持内心平静,收气敛神,为阳气潜藏做准备。(2)、起居调养:秋季是收藏的季节,自然界的阳气又疏汇趋向收敛、闭藏,秋风萧肃,众生收杀。在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象鸡一样夜寐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并使心神得以安静,以缓和秋季肃杀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为适应秋季“容平”特性,人们不应该像夏季的时候般把注意力放在外界,而是应该收敛神气,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3)饮食调养:秋季食谱应贯彻“少辛增酸”的原则。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标准。初秋,属长夏季节,湿热交蒸,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气候渐冷。所以饮食要多温食,少寒凉之物。(4)运动调养:金秋季节是开展各种锻炼的好时期。除日常生活调摄外,还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选择不同运动项目,随着天气渐冷,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但秋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空气干燥,锻炼时要注意衣物的增减,不要怕麻烦。还要及时补充水份及水溶性维生素。运动前喝些温开水,平时饮用菜汤、牛奶、果汁。可保持黏膜正常分泌,呼吸道湿润,皮肤润泽。(5)防病保健:秋天,燥金当令。易伤肺阴,诱发秋燥咳嗽。选用适当的药物来调养气血,平衡阴阳,以预防秋燥引起的疾病。根据秋季的特点,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制剂外,还应服用宜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原则是宜滋润忌耗散。如果夏季由于多食生冷瓜果而致胃肠虚寒者,秋令可服干姜、肉桂等温热药以“暖里腹”。
40.谚语:1.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强身之道,锻炼为妙2.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3.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4.补药一堆不如豆浆一杯5.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6.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7.穿衣要传布,吃饭要吃素8.少吃多滋味,多吃活受罪9.贪吃贪睡,添病减岁10.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11.气大伤神,食多伤身12.一顿吃伤,十顿喝汤13.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14.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15.天燥有雨,人燥有病16.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17.洗头洗脚,胜吃补药18.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19.饭钱一碗汤,气死好药方20.睡觉不蒙头,清晨郊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