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中考语文真题-《诫子书》

中考语文真题-《诫子书》

中考真题-《诫子书》一、文言文阅读(共5题,共100分)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②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②淫慢:放纵懈怠。

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

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对偶句:______理由:______(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______、不能______。

(用原文词语填空)2.(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

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

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

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

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诫子书中考题

诫子书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

()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⑶每以家弊.。

()⑷至心尚.之。

()11.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13.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共8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俭以养德以德报怨学以致用自以为是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静以修身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1.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答案:(三)阅读《诫子书》(5分)9.C(共2分)10.甲(共2分)11.答案示例: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七年语文《诫子书》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诫子书》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13课诫子书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对下列句子画出句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诫子书______(2)年与时驰______(3)非志无以成学______(4)俭以养德______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出。

9.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①有所存,恻然②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東于情,永窜④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选自《诸葛亮集》)(注释)①揭然:显露,显然,昭彰。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4分)
(1)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2)饭疏食 (


(3)夫君子之行(
德行

(4)意与日去 (
意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用__不__正__当__的__手__段__得__来__的__富__贵__,__对__于__我___ _来__讲__就__像__浮__云__一__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 么?(2分)
要内心宁静,学会节俭,培养品 德,立志求学、珍惜光阴、做对社会 有用的人(意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本文的观点是_静__以__修__身__,__俭__以__养__德____。 (原文回答),诸葛亮指出“_静__”是修身养 德的基础,“_志__”是成学的前提(每空仅 填一字)。(3分)
4、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3分)
立志,只有立下志向才能明确目标; 学习,静心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惜时,珍 惜时光才能不虚度此生。
(2)淫慢
淫:_懈__怠_____________
(3)治性
治:_修__养__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 驰:_疾__行__,__指__迅__速__逝__去_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诫子书》阅读练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非淡泊无以明. 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 性( )③年与时驰.( )④非学无以广. 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意与. 日去 呼尔而与. 之B.非志无以. 成学 可以. 为师矣C.夫. 君子之行 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 不能励精 入则. 无法家拂士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2分)答案:1.①明确、坚定 ②修养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长(2分)2.C3.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4.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静、修、俭、养)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试题2: 《诫子书》检测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一、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诫子书题解析版

诫子书题解析版

四、诫子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人在年少时候,心神情感尚未稳定,和他们交往亲密,受到他们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行为习惯,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自然(会变得与)他们相似,更何况是品行和技艺才能这些更加明显和容易学习的方面呢!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因此和行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入满是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变得芳香;而和坏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沾染上臭味。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墨子曾为丝能染色而悲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君子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慎重。

孔子曾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世间哪里能轻易找到啊!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值得我去尊敬和珍视。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有删改)【注释】①戎马:借指军队,战争。

②流离播越:失散流亡。

③款狎:亲近,亲密。

④操履:操行,品行。

⑤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 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①静以修.身(修:修养)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险:轻薄 ③所值.名贤(值:遇,遇到) ④如入鲍鱼之肆.(肆:店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 3分)(1)吾生乱世 于 (2)自然似 之 (3)较明易习者 也3.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旨在劝诫、劝勉。

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分析诸葛亮的语气和情感。

(3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淳淳教诲和殷切期望。

《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阅读【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诫子书》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诫子书》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诫子书》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 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⑶每以家弊.:_______________ ⑷至心尚.之: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诫子书中考题

诫子书中考题

阅读【甲】【乙】两局部文字,充成第7-11题.〔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換那么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答案】申/父母之戒【解析】谓宾断句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②意与日去③乐人之乐④数郡毕至【答案】①使……增长②离开③以……为乐④全,都【解析】“广〞、'去'源于【诫子书】重点字词,需要关注“广'的使动,“乐〞源于【醉翁亭记】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毕〞源于【口技】: “群响毕绝〞。

9.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答案】①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坷,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

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苟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

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术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①.,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B.及鲁肃过.寻阳/可以无大过.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学/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阅读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参考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诫子书》(原卷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诫子书》(原卷版)

专题25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诫子书》(原卷版)(2)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诸葛,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⑴[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⑶[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⑷[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⑸[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⑹[明志]明确志向。

⑺[明]明确坚定.⑻[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⑼[致]达到。

(10)[广]增长。

(11)[淫慢]放纵懈怠。

(12)[淫]放纵。

(13)[慢]懈怠。

(14)[励精]振奋精神。

(15)[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

(17)[险]轻薄。

(18)[治性]修养性情。

(19)[治]修养。

(20)[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2)[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5)[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6)[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⑸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⑹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2020中考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中考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真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诫子书》阅读答案「篇一」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2.告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

(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

)14.谈了饮酒问题。

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

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诫子书》阅读答案「篇二」【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论语》《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练习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2分)(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A. 有朋.自远方来B.温故而..知新C. 人不知而.不愠.D.淫慢则不能励.精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1.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_______,乙文侧重谈_______。

(2分)(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1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阅读(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淡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5、.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6、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诫子书》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训练题1.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B.非学无以广才..广才:增长才干C.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放纵懈怠 D.险.躁则不能治性险: 危险2.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投以.骨 B.君子之.行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 D.遂.成枯落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下面对文章的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告诫儿子以静求学,以俭养德,以学广才。

B.诸葛亮在文中表现了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无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养成。

C.本文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劝诫,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

D.文章末尾作者又殷殷叮咛,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所以应该珍惜时间。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 B.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C.非学无以广.才广:广大 D.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C.险躁则.不能治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选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表顺承) B.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消失) D.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行两狼之.并驱如故B.非淡泊无以.明志以.中有足乐者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悉以.咨之以.塞忠谏之路9.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诫子书》与《言家事》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诫子书》与《言家事》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诫子书》与《言家事》[甲]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 言家事诸葛亮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宁静无以致.远(3)悉.仰于官 (4)及卒.,如其所言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限断三处)成都有桑八百株3.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4.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将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1)增长。

(2)达到。

(3)全,都。

(4)死。

2.[答案] 成都/有桑/八百株3.孩子和兄弟的穿衣吃饭,都会有盈余。

4.[答案] ①清廉的智慧:高风亮节,不谋私利。

从《言家事》中看出,身为蜀国丞相,他却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死后身无余财。

②教育的智慧:“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可见诸葛亮不为子弟积累物质财富,而是教导他们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③学习的智慧:“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教导子弟立志求学,增长自己的才干。

[参考译文][乙] 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刘禅上表说:“(我)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有十五顷薄田,孩子和兄弟的穿衣吃饭,都会有盈余。

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平日的衣服食物,全靠公家的俸禄,没有做其他的事情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这样,我死的时候,在内不会有多余的绸布,在外不会有多余的钱财来辜负陛下。

”到(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共8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俭以养德以德报怨学以致用自以为是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静以修身
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1.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
【链接材料一】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
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
答案:
(三)阅读《诫子书》(5分)
9.C(共2分)
10.甲(共2分)
11.答案示例:
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怀素写草书,因贫穷无钱买纸,用芭蕉叶、漆盘和方板来练习书写,以致盘和方板都被穿透了,这就是他明志治学的体现。

(共4分。

每点2分)
译文参考:
【链接材料一】
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

”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

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


【链接材料二】
怀素不受约束,不拘小节,饮酒来涵养性情,草书来顺遂心志。

有时酒喝得尽兴,以至寺壁里墙、衣裳器皿,到处都有书写的字迹。

他因贫穷无纸可书写,曾经在故里种植了万余棵芭蕉,以供挥毫泼墨。

写不够,又漆一盘子,一块方板,写至再三,连盘子、方板都被穿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