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微量元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4~5g,在体内含量随年龄、性别、营养状况、 4~5g,在体内含量随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健康状 况不同而有异。 况不同而有异。
式 1 1 1 1 1 1 1 1 、 体 内 铁 的 存 在 形 贮备铁:约占体内总铁量的21~36%,以铁蛋 贮备铁:约占体内总铁量的21~36%, 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 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1、生理作用 促进维生素A代谢。 (3)促进维生素A代谢。 锌在体内有促进视黄醇(维生素A)的合成和构型的转化, 锌在体内有促进视黄醇(维生素A 的合成和构型的转化, 参与肝中维生素A动员,维持维生素A浓度稳定, 参与肝中维生素A动员,维持维生素A浓度稳定,对于维持正 常暗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锌对于维持皮肤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常暗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锌对于维持皮肤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4)促进食欲。 促进食欲。 锌可能参与唾液蛋白的构成,对味觉和食欲发生作用。 锌可能参与唾液蛋白的构成,对味觉和食欲发生作用。 (5)提高免疫功能。 提高免疫功能。 锌参与维护与保持免疫反应细胞的复制。 锌参与维护与保持免疫反应细胞的复制。
①维生素C阻止铁离子沉淀以及保持工作状态,也可能是与铁离子螯合为 维生素C阻止铁离子沉淀以及保持工作状态 铁离子沉淀以及保持工作状态, 小分子可溶性单体,而利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小分子可溶性单体,而利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②某些单糖(如葡萄糖)、有机酸(如胱胺酸、赖氨酸、柠檬酸等)可与 某些单糖(如葡萄糖)、有机酸(如胱胺酸、赖氨酸、柠檬酸等) )、有机酸 铁离子螯合为可溶性络合物,有利于铁的吸收。 铁离子螯合为可溶性络合物,有利于铁的吸收。 ③动物肉类及肝脏促进铁的吸收,原因未明,暂称为肉因子(meat 动物肉类及肝脏促进铁的吸收,原因未明,暂称为肉因子(meat 或肉鱼禽因子(MFP 或肉鱼禽因子(MFP factor) 。 factor)
1
功能铁:60~75%存在于血红蛋白,3%在肌 存在于血红蛋白, 功能铁:60~75%存在于血红蛋白 3%在肌 1%存在于含铁酶类和运输铁中 存在于含铁酶类和运输铁中。 肉,1%存在于含铁酶类和运输铁中。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2、膳食铁的存在形式 (1)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
11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5、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同位素实验研究发现每日需锌6mg, 同位素实验研究发现每日需锌6mg,考虑到不同膳食中的 锌吸收率不同,其供给量亦有异。曾测得锌吸收率在12 ~59%。 锌吸收率不同,其供给量亦有异。曾测得锌吸收率在12 59%。 WHO(1997)按锌吸收率为 WHO(1997)按锌吸收率为20%计算,推荐的供给量的 按锌吸收率为20%计算 计算, 0~12月龄6mg,1~10岁8mg,男性11~17岁14mg,大于18 12月龄 月龄6mg, 10岁8mg,男性11~17岁14mg,大于18 11mg,女性10~13岁13mg,14岁以上 岁以上11mg, 岁11mg,女性10~13岁13mg,14岁以上11mg,妊娠妇女 15mg,授乳妇女为27mg。 15mg,授乳妇女为27mg。 我国RNI成人男子为 我国RNI成人男子为15.5 mg/d、女子为11.5 mg/d; 成人男子为15.5 mg/ 女子为11.5 mg/ UL成人男女分别为 UL成人男女分别为 45 mg/d和37 mg/d。 mg/ mg/ 12
(2)膳食铁的存在形式对其吸收率影响很大。血红素铁吸收过 膳食铁的存在形式对其吸收率影响很大 吸收率影响很大。 程不受其它膳食因素的干扰;非血红素铁则相反。 程不受其它膳食因素的干扰;非血红素铁则相反。 (3)核黄素有利于铁的吸收、转运和储存。 核黄素有利于铁的吸收、转运和储存。
4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1、生理作用 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1)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目前已知含锌的酶有200多种 如乳酸脱氢酶、羧肽酶、 目前已知含锌的酶有200多种,如乳酸脱氢酶、羧肽酶、胸 多种, 腺嘧啶核苷激酶等。锌参与RNA、DNA聚合酶原的激活 聚合酶原的激活。 腺嘧啶核苷激酶等。锌参与RNA、DNA聚合酶原的激活。 (2)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 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 如锌参与RNA、DNA聚合酶原的激活 聚合酶原的激活, DNA聚合酶对 如锌参与RNA、DNA聚合酶原的激活,而DNA聚合酶对 DNA复制 翻译、转录起调节作用,DNA与蛋白质 DNA复制、翻译、转录起调节作用,DNA与蛋白质、核酸的 复制、 与蛋白质、 合成,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各过程都有关系。 合成,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各过程都有关系。锌对于促进 胎儿生长发育很重要。 胎儿生长发育很重要。对于促进性器官和性机能的正常发育起 9 着很重要的作用。 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铁
4、影响膳食铁吸收的主要因素
(4)植物性食品中的草酸、磷酸以及存在于茶叶及咖啡中的多 植物性食品中的草酸、 酚类物质抑制铁的吸收。 酚类物质抑制铁的吸收。 胃中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不利于铁离子释放, (5)胃中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不利于铁离子释放, 阻碍铁的吸收。 阻碍铁的吸收。 (6)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动物肉类及肝脏能促进非 维生素C 某些单糖、有机酸、 血红素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的吸收。
5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5 5 、 铁 缺 乏 和 缺三IDFra bibliotekIDE
FEP IDA
铁 性 贫 血
6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8、过量与中毒
急 性 中 毒 慢
过量 中毒 中毒
性 中 毒
素 、 、
7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人体含锌2~2.5g,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 人体含锌2~2.5g,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 血液中。这些组织中的锌以视网膜、脉络膜、 血液中。这些组织中的锌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 中锌含量最高。 中锌含量最高。 血液中红细胞膜上锌浓度较高, 血液中红细胞膜上锌浓度较高,红细胞中的锌主 要以金属酶、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的形式存在。 要以金属酶、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的形式存在。 血浆中锌主要与蛋白质相结合, 血浆中锌主要与蛋白质相结合,有一小部分与 运铁蛋白、金属硫因及核蛋白结合, 运铁蛋白、金属硫因及核蛋白结合,游离锌含量很 8 低。
14
(三)碘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三)碘 3、缺乏症 造 成
10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3、缺乏症 生长期儿童缺锌主要症状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 生长期儿童缺锌主要症状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 觉迟钝(异食癖)甚至丧失(厌食症) 伤口不易愈合, 觉迟钝(异食癖)甚至丧失(厌食症),伤口不易愈合,易感 免疫力下降等。 染,免疫力下降等。 4、过量与中毒 原因:可能发生于治疗过程中过量服用锌补充剂或用锌 原因: 容器储存食品。 容器储存食品。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腹泻等。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腹泻等。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1)铁为一些含铁酶的组成成分,参与 铁为一些含铁酶的组成成分, 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 二氧化碳的转运 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 过程。 过程。 (2)铁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 铁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 (3)铁参与许多重要的功能。 铁参与许多重要的功能。 如催化β 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如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 吟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 吟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 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中的解毒等。 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中的解毒等。 3
特点: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较多。因为在吸收前, 特点: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较多。因为在吸收前,
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 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 分离,并且在转化为亚铁后才能被吸收。 等)分离,并且在转化为亚铁后才能被吸收。 (2)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 特点: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较少。因为在吸收时, 特点: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较少。因为在吸收时, 不受膳食中磷酸、植酸的影响。 不受膳食中磷酸、植酸的影响。 2
、 生 理 功 能
3 3 3 3 3 3 3 3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4、影响膳食铁吸收的主要因素
(1)体内铁的需要量与贮存量对铁的吸收有影响。当贮存量多 体内铁的需要量与贮存量对铁的吸收有影响。 吸收率降低;反之亦然。 时,吸收率降低;反之亦然。
由于被吸收入肠粘膜的铁与一种脱铁蛋白结合,形成贮存形式的铁蛋白, 由于被吸收入肠粘膜的铁与一种脱铁蛋白结合,形成贮存形式的铁蛋白, 当身体需要铁时,铁从铁蛋白中释放,与称为运铁蛋白的β 当身体需要铁时,铁从铁蛋白中释放,与称为运铁蛋白的β-球蛋结合而被带入血 液循环,运往需铁的组织中。失去铁的脱铁蛋白又与新吸收的铁结合, 液循环,运往需铁的组织中。失去铁的脱铁蛋白又与新吸收的铁结合,再次形成 铁蛋白,当达饱和时,铁吸收量相应减少甚至停止吸收。 铁蛋白,当达饱和时,铁吸收量相应减少甚至停止吸收。
三、微量元素
微量营养素
1、生理功能 碘在体内的唯一功能是用来合成T 故其作用也通过甲状腺 碘在体内的唯一功能是用来合成T4、T3。 故其作用也通过甲状腺 素的作用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 素的作用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 (1)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化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转化。 (1)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化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转化。 促进生物氧化 (2)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 (2)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 促进蛋白质合成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4)调节组织中水盐代谢。 (4)调节组织中水盐代谢。 调节组织中水盐代谢 (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6)活化酶,对生物氧化和代谢都有促进作用。 (6)活化酶,对生物氧化和代谢都有促进作用。 活化酶 (7)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组织的发育和分化。 (7)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组织的发育和分化。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三)碘
成人体内仅含碘25 成人体内仅含碘25 ~ 50 mg,约有15mg集中在甲状腺中, mg,约有15mg集中在甲状腺中 集中在甲状腺中, 其中甲状腺素(T 16. %、三碘甲腺原氨酸 三碘甲腺原氨酸(T 其中甲状腺素(T4)占16.2%、三碘甲腺原氨酸(T3)占7.6%、 一碘酪氨酸(MIT)占32. %、二碘酪氨酸 二碘酪氨酸(DIT)占33. %,其 一碘酪氨酸(MIT)占32.7%、二碘酪氨酸(DIT)占33.4%,其 他碘化物为10. %。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 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PBI)为 他碘化物为10.1%。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PBI)为3~ 6µg /dl。 /dl。 食物中的碘进入消化道后,约1h内大部分被吸收,以I-形 内大部分被吸收, 食物中的碘进入消化道后, 1h内大部分被吸收 式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肾脏、唾液腺、 式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肾脏、唾液腺、胃黏膜及甲状腺等处浓 但只有甲状腺能利用碘合成甲状腺素, 集,但只有甲状腺能利用碘合成甲状腺素,而且浓集碘的能力 最强。被浓集在甲状腺滤胞细胞内的I 最强。被浓集在甲状腺滤胞细胞内的I-,通过过氧化物酶的作 用迅速氧化成I 用迅速氧化成I0,I0又立即与已激活的酪氨酸结合生成一碘酪 氨酸和二碘酪氨酸,二者再经耦合作用生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氨酸和二碘酪氨酸,二者再经耦合作用生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13 即前述的T 即前述的T4和T3。
三、微量元素
(一)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4~5g,在体内含量随年龄、性别、营养状况、 4~5g,在体内含量随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健康状 况不同而有异。 况不同而有异。
式 1 1 1 1 1 1 1 1 、 体 内 铁 的 存 在 形 贮备铁:约占体内总铁量的21~36%,以铁蛋 贮备铁:约占体内总铁量的21~36%, 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 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1、生理作用 促进维生素A代谢。 (3)促进维生素A代谢。 锌在体内有促进视黄醇(维生素A)的合成和构型的转化, 锌在体内有促进视黄醇(维生素A 的合成和构型的转化, 参与肝中维生素A动员,维持维生素A浓度稳定, 参与肝中维生素A动员,维持维生素A浓度稳定,对于维持正 常暗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锌对于维持皮肤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常暗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锌对于维持皮肤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4)促进食欲。 促进食欲。 锌可能参与唾液蛋白的构成,对味觉和食欲发生作用。 锌可能参与唾液蛋白的构成,对味觉和食欲发生作用。 (5)提高免疫功能。 提高免疫功能。 锌参与维护与保持免疫反应细胞的复制。 锌参与维护与保持免疫反应细胞的复制。
①维生素C阻止铁离子沉淀以及保持工作状态,也可能是与铁离子螯合为 维生素C阻止铁离子沉淀以及保持工作状态 铁离子沉淀以及保持工作状态, 小分子可溶性单体,而利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小分子可溶性单体,而利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②某些单糖(如葡萄糖)、有机酸(如胱胺酸、赖氨酸、柠檬酸等)可与 某些单糖(如葡萄糖)、有机酸(如胱胺酸、赖氨酸、柠檬酸等) )、有机酸 铁离子螯合为可溶性络合物,有利于铁的吸收。 铁离子螯合为可溶性络合物,有利于铁的吸收。 ③动物肉类及肝脏促进铁的吸收,原因未明,暂称为肉因子(meat 动物肉类及肝脏促进铁的吸收,原因未明,暂称为肉因子(meat 或肉鱼禽因子(MFP 或肉鱼禽因子(MFP factor) 。 factor)
1
功能铁:60~75%存在于血红蛋白,3%在肌 存在于血红蛋白, 功能铁:60~75%存在于血红蛋白 3%在肌 1%存在于含铁酶类和运输铁中 存在于含铁酶类和运输铁中。 肉,1%存在于含铁酶类和运输铁中。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2、膳食铁的存在形式 (1)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
11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5、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同位素实验研究发现每日需锌6mg, 同位素实验研究发现每日需锌6mg,考虑到不同膳食中的 锌吸收率不同,其供给量亦有异。曾测得锌吸收率在12 ~59%。 锌吸收率不同,其供给量亦有异。曾测得锌吸收率在12 59%。 WHO(1997)按锌吸收率为 WHO(1997)按锌吸收率为20%计算,推荐的供给量的 按锌吸收率为20%计算 计算, 0~12月龄6mg,1~10岁8mg,男性11~17岁14mg,大于18 12月龄 月龄6mg, 10岁8mg,男性11~17岁14mg,大于18 11mg,女性10~13岁13mg,14岁以上 岁以上11mg, 岁11mg,女性10~13岁13mg,14岁以上11mg,妊娠妇女 15mg,授乳妇女为27mg。 15mg,授乳妇女为27mg。 我国RNI成人男子为 我国RNI成人男子为15.5 mg/d、女子为11.5 mg/d; 成人男子为15.5 mg/ 女子为11.5 mg/ UL成人男女分别为 UL成人男女分别为 45 mg/d和37 mg/d。 mg/ mg/ 12
(2)膳食铁的存在形式对其吸收率影响很大。血红素铁吸收过 膳食铁的存在形式对其吸收率影响很大 吸收率影响很大。 程不受其它膳食因素的干扰;非血红素铁则相反。 程不受其它膳食因素的干扰;非血红素铁则相反。 (3)核黄素有利于铁的吸收、转运和储存。 核黄素有利于铁的吸收、转运和储存。
4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1、生理作用 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1)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目前已知含锌的酶有200多种 如乳酸脱氢酶、羧肽酶、 目前已知含锌的酶有200多种,如乳酸脱氢酶、羧肽酶、胸 多种, 腺嘧啶核苷激酶等。锌参与RNA、DNA聚合酶原的激活 聚合酶原的激活。 腺嘧啶核苷激酶等。锌参与RNA、DNA聚合酶原的激活。 (2)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 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 如锌参与RNA、DNA聚合酶原的激活 聚合酶原的激活, DNA聚合酶对 如锌参与RNA、DNA聚合酶原的激活,而DNA聚合酶对 DNA复制 翻译、转录起调节作用,DNA与蛋白质 DNA复制、翻译、转录起调节作用,DNA与蛋白质、核酸的 复制、 与蛋白质、 合成,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各过程都有关系。 合成,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各过程都有关系。锌对于促进 胎儿生长发育很重要。 胎儿生长发育很重要。对于促进性器官和性机能的正常发育起 9 着很重要的作用。 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铁
4、影响膳食铁吸收的主要因素
(4)植物性食品中的草酸、磷酸以及存在于茶叶及咖啡中的多 植物性食品中的草酸、 酚类物质抑制铁的吸收。 酚类物质抑制铁的吸收。 胃中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不利于铁离子释放, (5)胃中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不利于铁离子释放, 阻碍铁的吸收。 阻碍铁的吸收。 (6)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动物肉类及肝脏能促进非 维生素C 某些单糖、有机酸、 血红素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的吸收。
5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5 5 、 铁 缺 乏 和 缺三IDFra bibliotekIDE
FEP IDA
铁 性 贫 血
6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8、过量与中毒
急 性 中 毒 慢
过量 中毒 中毒
性 中 毒
素 、 、
7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人体含锌2~2.5g,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 人体含锌2~2.5g,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 血液中。这些组织中的锌以视网膜、脉络膜、 血液中。这些组织中的锌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 中锌含量最高。 中锌含量最高。 血液中红细胞膜上锌浓度较高, 血液中红细胞膜上锌浓度较高,红细胞中的锌主 要以金属酶、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的形式存在。 要以金属酶、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的形式存在。 血浆中锌主要与蛋白质相结合, 血浆中锌主要与蛋白质相结合,有一小部分与 运铁蛋白、金属硫因及核蛋白结合, 运铁蛋白、金属硫因及核蛋白结合,游离锌含量很 8 低。
14
(三)碘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三)碘 3、缺乏症 造 成
10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二)锌
3、缺乏症 生长期儿童缺锌主要症状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 生长期儿童缺锌主要症状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 觉迟钝(异食癖)甚至丧失(厌食症) 伤口不易愈合, 觉迟钝(异食癖)甚至丧失(厌食症),伤口不易愈合,易感 免疫力下降等。 染,免疫力下降等。 4、过量与中毒 原因:可能发生于治疗过程中过量服用锌补充剂或用锌 原因: 容器储存食品。 容器储存食品。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腹泻等。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腹泻等。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1)铁为一些含铁酶的组成成分,参与 铁为一些含铁酶的组成成分, 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 二氧化碳的转运 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 过程。 过程。 (2)铁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 铁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 (3)铁参与许多重要的功能。 铁参与许多重要的功能。 如催化β 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如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 吟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 吟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 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中的解毒等。 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中的解毒等。 3
特点: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较多。因为在吸收前, 特点: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较多。因为在吸收前,
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 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 分离,并且在转化为亚铁后才能被吸收。 等)分离,并且在转化为亚铁后才能被吸收。 (2)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 特点: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较少。因为在吸收时, 特点:影响其吸收的因素较少。因为在吸收时, 不受膳食中磷酸、植酸的影响。 不受膳食中磷酸、植酸的影响。 2
、 生 理 功 能
3 3 3 3 3 3 3 3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一)铁
4、影响膳食铁吸收的主要因素
(1)体内铁的需要量与贮存量对铁的吸收有影响。当贮存量多 体内铁的需要量与贮存量对铁的吸收有影响。 吸收率降低;反之亦然。 时,吸收率降低;反之亦然。
由于被吸收入肠粘膜的铁与一种脱铁蛋白结合,形成贮存形式的铁蛋白, 由于被吸收入肠粘膜的铁与一种脱铁蛋白结合,形成贮存形式的铁蛋白, 当身体需要铁时,铁从铁蛋白中释放,与称为运铁蛋白的β 当身体需要铁时,铁从铁蛋白中释放,与称为运铁蛋白的β-球蛋结合而被带入血 液循环,运往需铁的组织中。失去铁的脱铁蛋白又与新吸收的铁结合, 液循环,运往需铁的组织中。失去铁的脱铁蛋白又与新吸收的铁结合,再次形成 铁蛋白,当达饱和时,铁吸收量相应减少甚至停止吸收。 铁蛋白,当达饱和时,铁吸收量相应减少甚至停止吸收。
三、微量元素
微量营养素
1、生理功能 碘在体内的唯一功能是用来合成T 故其作用也通过甲状腺 碘在体内的唯一功能是用来合成T4、T3。 故其作用也通过甲状腺 素的作用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 素的作用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 (1)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化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转化。 (1)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化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转化。 促进生物氧化 (2)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 (2)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 促进蛋白质合成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4)调节组织中水盐代谢。 (4)调节组织中水盐代谢。 调节组织中水盐代谢 (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6)活化酶,对生物氧化和代谢都有促进作用。 (6)活化酶,对生物氧化和代谢都有促进作用。 活化酶 (7)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组织的发育和分化。 (7)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组织的发育和分化。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微量营养素
三、微量元素
(三)碘
成人体内仅含碘25 成人体内仅含碘25 ~ 50 mg,约有15mg集中在甲状腺中, mg,约有15mg集中在甲状腺中 集中在甲状腺中, 其中甲状腺素(T 16. %、三碘甲腺原氨酸 三碘甲腺原氨酸(T 其中甲状腺素(T4)占16.2%、三碘甲腺原氨酸(T3)占7.6%、 一碘酪氨酸(MIT)占32. %、二碘酪氨酸 二碘酪氨酸(DIT)占33. %,其 一碘酪氨酸(MIT)占32.7%、二碘酪氨酸(DIT)占33.4%,其 他碘化物为10. %。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 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PBI)为 他碘化物为10.1%。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PBI)为3~ 6µg /dl。 /dl。 食物中的碘进入消化道后,约1h内大部分被吸收,以I-形 内大部分被吸收, 食物中的碘进入消化道后, 1h内大部分被吸收 式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肾脏、唾液腺、 式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肾脏、唾液腺、胃黏膜及甲状腺等处浓 但只有甲状腺能利用碘合成甲状腺素, 集,但只有甲状腺能利用碘合成甲状腺素,而且浓集碘的能力 最强。被浓集在甲状腺滤胞细胞内的I 最强。被浓集在甲状腺滤胞细胞内的I-,通过过氧化物酶的作 用迅速氧化成I 用迅速氧化成I0,I0又立即与已激活的酪氨酸结合生成一碘酪 氨酸和二碘酪氨酸,二者再经耦合作用生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氨酸和二碘酪氨酸,二者再经耦合作用生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13 即前述的T 即前述的T4和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