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目的建立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适用范围溶出度测定。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程序 1.简述 1.1溶出度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1.2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烧杯中在37.0?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剂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其溶出的量。 1.3本方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剂及颗粒剂的测定。 1.4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转篮法第二法桨法及第三法小杯法。 1.5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 2.1溶出度仪 2.1.1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主要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圆底烧杯及杯盖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 2.1.2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仪器的校正为使同一药物的溶出度测定得到良好的再现性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采用溶出度校正片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 2.1.3.1溶出度校正片分崩解型和非崩解型两种崩解型为泼尼松片非崩解型为水杨酸片。目前国内仅有非崩解型校正片。 2.1.3.2校正前应先调式所用仪器。 2.1.3.3溶剂磷酸盐缓冲液

PH7.4。配制方法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D要求PH值为7.40?0.05临用前脱气。 2.1.3.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溶出度

乳体中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水杨酸10mg置校正用水杨酸片1片精密称定置

100ml量瓶中加乙醇1ml摇匀加溶剂适量经超声处理30分钟使水杨酸溶解加溶剂到刻度摇匀经滤纸不宜使用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为对照品溶液。对照应做2份平行试验 2.1.3.5校正溶液的制备取溶剂各900ml分别注入每个操作容器中温度保持在37?0.5?按规定桨法为50转/分钟篮法为100转/分钟调整转速。取溶出度校正用水杨酸片6片分别精密称定分置6个容器中自药片接触溶出介质时开始计时并分别在10、15、20、25和30分钟时取样连续取样不停机每次抽取2ml及时补充溶剂2ml各自经滤纸滤过六个小漏斗和六张滤纸连续使用每次滤过后漏斗底部应无液体存在取续滤液为校正溶液。 2.1.3.6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校正溶液各

1ml分别置5ml量瓶中加上述溶剂至刻度摇匀在紫外分光光度计296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吸收度计算每片各时间点的溶出量。 2.1.3.7注意事项各时间点取样后要去净注射针头中的残留溶液。 2.1.3.8对实验结果的要求 ?每片的30分钟溶出量应在规定见溶出度校正用水杨酸片使用说明书的范围内。 ?每组时间点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除10分钟一组可以在10以内外转篮法的其他组应在5以下桨法的其他组应在7以下。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溶出度平均值为纵坐标求出相关系数r应在0.99以上。 2.2取样器注射器5、10、15、20ml及取样针头。 2.3滤过器滤头及滤膜?0.8μm。 3.操作方法 3.1仪器的调试 3.1.1每次使用前应检查转轴是否垂直与圆底烧杯的轴线间偏离要小于2mm旋转应平稳、无颤动。稳速误差不得超过?4。 3.1.2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0.5?。 3.1.3第一法的转篮在旋转时的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0mm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3.1.4第二法的搅拌桨在旋转时的摆动幅度A、B 不得过?0.5mm取样点位置应在桨叶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3.1.5第三法中的搅拌桨在旋转时的摆动幅度A、B不得超过?0.5mm取样点位置应在桨叶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6mm外。 3.2测定前的准

备按各该药品项下的规定量取规定量的经煮沸放冷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置1000ml或250ml仅适用于第三法圆底烧杯内水浴加温使杯内溶剂湿度保持在

37.0?0.5?调节转速调节轴高度使第一法的转篮底部或第二法的桨叶底部离圆底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2mm第三法的桨叶底部离圆底部的距离为15?1mm。 3.3第一法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放在6个干燥的转篮内将转篮降入溶剂中并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续滤液照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3.4第二法与第三法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操作容器内用于胶囊剂测定时如胶囊上浮可用一小段耐腐蚀的金属线轻绕于胶囊外壳或将胶囊装入耐腐蚀的金属沉降篮内并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30秒钟内完成。取续滤液照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3.5对照品的测定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用规定的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规定的浓度或与供试品溶液浓度相当的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经滤膜滤过取续

4.1在达到该药品规定的溶出时间滤液照供试品溶液的测定方法测定。 4.注意事项

时应在仪器开动的情况下取样。 4.2第一法在转篮降入溶剂后立即开始记时第一法和第三法在供试品接触液面时立即开始计时。 4.3滤膜应浸渍在蒸馏水中至少浸泡一天以上。 4.4水浴中的水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水浴液面应略高于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液面。 4.5检查每个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温度应为37.0?0.5?为保证恒温实验时应加

。 4.6溶剂的PH值应使用PH计检测。 4.7有机玻璃盖各杯之间温差最大不超过0.5?

溶剂须经脱气处理气体的存在可产生干扰尤其对第一法转篮法的测定结果。4.8中国药典规定用滤膜滤过但对用滤膜滤过时有吸附作用的供试品要用其他无吸附的滤材滤过。对照品溶液须用相同的滤材滤过后再进行测定。 4.9由于

0.1mol/L盐酸溶液对现有的转篮与搅拌桨均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当采用0.1mol/L盐酸溶液为溶剂并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作为溶出度测定时对低波长外的吸收度有干扰应予注意。 4.10测定胶囊剂的溶出度时应增加空胶囊的空白试验以克服测定误差。 4.11实验结束后应将篮轴、篮体或搅拌桨从电动机上取下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后妥善保存。 4.12实验中常采用的试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其质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应注意选用。 5.记录与计算 5.1记录记录以下内容 5.1.1方法溶剂及加入量转速温度取样时间。5.1.2取样体积、滤材。 5.1.3测定方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荧光分光光度法应记录测定波长与吸收度或荧光强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应记录检测波长与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用对照品时应记录称取量与稀释倍数、取样体积、滤材。 5.1.4溶出量计算值6个、平均值1个。 5.2计算溶出量以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表示。 5.2.1用吸收系数时的计算式中由于吸收系数E1 的浓度单位是g/ml而供试品规格B的单位是mg10是其转换系数。 5.2.2用对照品时的计算 5.2.3符号 A为供试品吸收度、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 B为供试品规格mg S 为供试品稀释倍数 Ar为对照品吸收度、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 Sr为对照品稀释倍数 Mr为对照品的重量mg 1 为吸收系数。 6、结果与判定第一法、第二法及第三法结果判断方法一致除别有规定外应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溶出度测定法项下的规定。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6.1 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均应按标示含量计算。规定中的限度以Q表示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为标示含量的70。1001011BEAcm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1cm 100BSrArMrSA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1cm 6.2 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 6.3 如6片个中仅有1片个低于

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仍可判为符合规定。

6.4如6片个中有1片个低于Q10应另取6片个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个中如仅有2片个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定限度时亦可判为符合规定。 6.5如6片个中有2片低于规定限度或其平均溶出量低于规定限度或初、复试的12片中有3片低于规定限度均判为不符合规定。 6.6每个操作容器内的供试品取用量如为2片个或2片个以上时应计算出每片个的平均溶出量均不得低于限度Q不再复试。熔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熔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适用范围熔点测定。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实施。程序 1.简述熔点系指一种物质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相熔化成液相时的温度是物质的一项物理常数。依法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 C“熔点测定法”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或凡士林及其类似物质并在正文各该品种项下明确规定应选用的方法遇有在正文未注明方法时均系指采用第一法。在第一法中又因熔融时是否同时伴有分解现象而规定有不同的升温速度和观测方法。由于测定方法受热条件和判断标准的不同常导致测得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测定时必须根据药典正文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选用方法并严格遵照该方法中规定的操作条件和判断标准进行测定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本规程仅适用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 C“熔点测定法”中的第一法与第二法而不适用于第三法。 2.仪器与用具 2.1加热用容器硬质高型玻璃烧杯或可放入内热式加热器的大内径园底玻璃管供盛装传温液用。 2.2搅拌器电磁搅拌器或用垂直搅拌的杯状玻璃搅拌棒用于搅拌加热的传温液使之温度均匀。 2.3温度计具有0.5?刻度的分浸型温度计其分浸线的高度宜在50mm至80mm之间分浸线低于50mm的因汞球距离液面太近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分浸线高于80mm的则毛细管容易漂浮均不宜使用温度计的汞球宜短汞球的直径宜与温度计柱身的粗细接近便于毛细管装有供试品的

部位能紧贴在温度计汞球上。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2.4毛细管系用洁净的中性硬质玻璃管拉制而成内径为0.91.1mm壁厚为0.100.15mm分割成长10cm以上最好将两端熔封临用时再锯开其一端用于第一法或两端用于第二法以保证毛细管内洁净干燥。

3.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3.1传温液 3.1.1水用于测定熔点在80?以下者。用前应先加热至沸使脱气并放冷。 3.1.2硅油或液状石蜡用于测定熔点在80?以下者。硅油或液状石蜡经长期使用后硅油的粘度易增大而不易搅拌均匀液状石蜡色泽易变深而影响熔融过程的观察应注意更换。 3.2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专供测定熔点校正温度计用用前应在研体中研细并按所附说明书中规定的条件干燥后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避光保存备用。

4.第一法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4.1供试品的预处理取供试品置研钵中研细移置扁形称量瓶中按正文中各该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如该药品不检查干燥失重则对熔点低限在135?以上而受热不分解的品种可采用105?干燥对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品种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个别品种在正文中另有规定的则按规定处理。 4.2取两端熔封的毛细管于临用前锯其一端将开口的一端插入上述预处理后的供试品中再反转毛细管并将熔封一端经叩桌面使供试品落入管底再借助长短适宜约60cm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上述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放入玻璃管上口使其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

供试品紧密集结于毛细管底部装入供试品的高度应为3mm。个别品种规定不能研磨、不能受热、并要减压熔封测定的可将供试品少许置洁净的称量纸上隔纸迅速用玻璃棒压碎成粉末迅速装入毛细管使其高度达3mm再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一根管壁有一小孔的耐压橡皮管的小孔中橡皮管末端用玻璃棒密塞另一端接在抽气泵上在抽气减压的情况下熔封毛细管。 4.3将温度计垂直挂于加热用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的底端处于加热面加热器的上方2.5cm以上加入适量的传温液使传温液的液面

约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加热传温液并不断搅拌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尚低10?时调节升温速度使每分钟上升1.01.5?对于熔融时同时分解的供试品则其升温速度为每分钟上升2.53.0?待到达预计全熔的温度后降温如此反复23次以掌握升温速度并便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的全熔时的分浸线恰处于液面处。 4.4当传温液的温度上升至待测药品规定的熔点低限沿低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使贴附或用毛细管夹或橡皮圈固定在温度计上要求毛细管的内容物适在汞球的中部根据4.3掌握升温速度继续加热并搅拌注意观察毛细管内供试品的变化情况记录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凡在正文该品种的熔点项下注明有“溶融时同时分解”的品种除升温速度应调节为每分钟上升2.53.0?外并应以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以供试品的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时的温度或供试品分解物开始膨胀上升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无法分辨初熔和全熔时可记录其产生突变例如颜色突然变深、

传温液的升温速供试品突然迅速膨胀上升时的温度此时可只有一个温度数据。

4.5度毛细管的内径和壁厚及其洁净与否以及供试品装入毛细管内的高度及紧密程度均将影响测定结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4.6初熔之前毛细管内的供试物可能出现“发毛”、“收缩”、“软化”、“出汗”等现象在未出现局部液化的明显液滴和持续熔融过程时均不作初熔判断。但如上述现象严重过程较长或因之影响初熔点的观察?庇κ游 ?云反慷炔桓叩谋曛径枰约锹疾?璺ㄓ胝 ,母靡?纷鞫哉詹舛ㄒ员阌谧钪张卸稀?“发毛”系指毛细管内的柱状供试物因受热而在其表面呈现毛糙“收缩”系指柱状供试物向其中心聚集紧缩或贴在某一边壁上“软化” 系指柱状供试物在收缩后变软而形成软质柱状物并向下变塌“出汗”系指柱状供试物收缩后在毛细管内壁出现细微液滴但尚未出现局部液化的明显液滴和持续的熔融过程。 4.7全熔时毛细管内的液体应完全澄清。个别药品在熔融成液体后

会有小气泡停留在液体中此时容易与未熔融的固体相混淆应仔细辨别。第二法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5.1取供试品仅指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注意用尽可能低的温度使之熔融另取两端已锯开的毛细管垂直插入上述熔融的供试品中使供试品被吸入毛细管内的高度达10?1mm取出后擦去毛细管外壁的残留物在10?以下的冷处放置24小时或置冰上放冷不少于2小时使之完全凝固。 5.2将上述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用橡皮圈固定在温度计上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适在汞球的中部。将毛细管连同温度计垂直浸入传温液只能用水液面距加热面应在6mm以上中并使供试品的上端适在传温液液面下10?1mm处此时温度计的分浸线不可能恰在液面处可不考虑。

5.3缓缓加热并不断搅拌传温液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尚低5.0?0.5?时调节加温速度使每分钟升温0.30.5?注意观察毛细管内供试品的变化检读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上升的温度即得。 6结果与判定

6.1对第一法中的初熔、全熔或分解突变时的温度以及第二法中熔点的温度都要估读到0.1?并记录突变时或不正常的现象。每一检品应至少重复测

定3次3次读数的极差不大于0.5?且不在合格与不合格边缘时可取3次的均值加上温度计的校正值后作为熔点测定的结果。如3次读数的极差为0.5?以上时或在合格与不合格边缘时应再重复测定二次并取5次的均值加上温度计的校正值后作为熔点测定的结果。必要时可选用正常的同一药品再次进行测定记录其结果并进行比较。 6.2测定结果的数据应按修约间隔为0.5进行修约即0.10.2?舍去

0.30.7?修约为0.5?0.80.9?进为1?并以修约后的数据报告。但当标准中规定的熔点范围其有效数字的定位为个位数时则其测定结果的数据应按修约间隔为1进行修约即一次修约到标准规定的个位数。 6.3经修约后的初熔、全熔或分解突变时的温度均在各该药品“熔点”项下规定的范围以内时判为“符合规定”。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判别为“不符合规定”1初溶温度低于规定范围的低限2全熔温度超过规定范围的高限3分解点或熔点温度处于规定范围之外4初熔前出现严重的“发

毛”、“收缩”、“软化”、“出汗”现象且其过程较长并与正常的该药品作对照比较后有明显的差异者。 7.附注 7.1温度计的校正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因其规定的允差较大且在较长期的使用后其标值因经受多次反复受热、冷却而产生误差因此应经常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的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通常可在测定供试品时同时进行。 7.1.1熔点标准品的品名及其标定的熔点见该套标准品附的说明书。熔点标准品在使用前应先在研钵中研细并将香草醛与乙酰苯胺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非那西丁至酚酞在105?干燥干燥后存放在专用的避光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必要时也可在

按4.2的方法将熔点标准品装入毛细管中。所用毛细管的内径临用前再干燥。

7.1.2

应尽量接近1.0mm内容物的高度应比较准确为3mm。7.1.3按4.3与4.4用待校正的温度计以每分钟1.5?的升温速度检读熔点标准品到达全熔固相刚刚全部消失时的温度重复测定两次并要求两次之差不得大于0.3?。以其均值与该标准品标示的温度相比较得出该待校温度计在该点或其附近时应加上或减去的校正值200?以下的校正值不得大于0.5?200?以上的校正值不得大于0.8?。 7.1.4通常采用与被测供试品熔点相近的上下二个熔点标准品进行测定得出此二点的校正值并按供试品熔点在二点之间的位置计算出该点的校正值。 7.1.5温度计的校正值应大体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如果发现多个部位的校正值忽高忽低不呈现有规律性的变化时则该支温度计应当停用。 7.2个别品种的特殊要求 7.2.1药典规定一般供试品均应在干燥后测定熔点但对个别品种规定不经干燥而采用含结晶水的供试品直接测定熔点应予注意。如环磷酰胺、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和氯化琥珀胆碱均含1分子结晶水规定在测定前不要进行干燥。 7.2.2硫酸阿托品含1分子结晶水规定在120?干燥3小时后立即依法测定操作中应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且因干燥后的无水物极易吸潮在干燥后要立即装入毛细管并熔封测定前再锯开上端。 7.2.3药典规定熔点在

80?以下者的传温液用水80?以上者的传温液用硅油或液状石蜡。通常的概念认为

液体石蜡也可以适用于80?以下物质的测定但已知有二个品种即优奎宁和偶氮苯用水作传温液和用液状石蜡作传温液测得的熔点不一致如用液体石蜡作传温液其全熔点较用水时约高1?。因此应严格按中国药典的规定使用传温液。 7.2.4某些药品受热后除失去结晶水外还会有晶型改变、分子重排等现象产生如鬼臼毒素在其熔点前10?放入会立即熔融而长时间缓缓升温至初熔点180?时可以测出其熔点。容量仪器校正SOP 目的建立容量仪器校正程序范围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校正。责任者中心化验室主任、相关化验员。程序 1、玻璃容器的校正就是称量一定量水的体积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玻璃

容器的体积也随温度变化从而得出玻璃容器的准确容积。 2、不同温度时1ml

水在不同介质中称量数据如下表。应用此表来校正容量仪器例如在15?时欲取得20?时容量为一升的水由于是在空气中称量可查表计算得997.93g反之也能从水中的重量换算成体积。温度真空中重空气中重温度真空中重空气中重 10 0.99973 0.99839 21 0.99802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