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居建筑代表
岭南建筑文化之镬耳屋
+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 居的代表,多都用青 砖、石柱、石板砌成, 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 因其山墙状似镬耳, 故称”镬耳屋”。粤 北客家等地称为“云 墙”或者是“茶壶 环”。鑊,是古时的 一种大锅,鑊耳屋, 因此亦称"锅耳屋"。
简介
+ 镬耳屋又象征着官帽 两耳,具“独占鳌头” 之意,唯有功名的乡 村方能采用,也是当 时家境殷实的象征。 别看镬耳屋灰头土脸, 其貌不扬,在所用材 料讲究,而且造工精 细。如镬耳屋所用的 青砖,以打磨的水磨 青砖为上乘,若非大 富之家,是用不起也
生息息的普通村民通过 简单笔墨寄托着血脉深
色彩
+ 值得注意的是,镬耳 屋山墙基本为黑色。 并非顺德人喜欢这种 黑沉压抑的色彩,而 是在中国五行学说中, 黑色代表水。在故宫 的诸多建筑中,基本 都用代表大地的黄色, 意味“万物源头,生 生不息”,只有文渊 阁的琉璃瓦采用黑色, 因它象征水,可镇火。
装饰
+ 因为南方多雨,屋脊 须加粗加高才能避免 渗漏,但修建后看到 光秃秃一条屋脊,既 难看,又浪费地方, 于是人们便在其上尽 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才 华和想象天赋,在点 画之间也就不自觉地 流露出神龙、水牛、
+ 水草这些绵承千年的 古老文化艺术传统和
装饰
+ 在屋脊上,我们偶尔 能看到一些几何图形 装饰,其实有些是变 形夔纹。至于一些镬 耳屋脊中间还有二龙 戏珠的装饰也可理解, 因为这珠就是龙珠,
建筑用材
+ 当时顺德还有一种以 蠔壳砌墙的居屋,很 有特色,据说冬暖夏 凉,间或也有以蠔壳 代替青砖建造的镬耳 屋。广州市海珠区的 黄埔古港和小洲村就 有这样的建筑。
布局
+ 可从正面看两边高耸 的墙体呈镬耳形,从 侧面看就像一个“凸” 字,可以看出当时珠 三角古居民建筑风格。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简介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简介
余荫山房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40年),是清代名臣、两广总督——余国柱的宅第。
为广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也是岭南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
方米,分三进院落,正厅为岭南风格的“三间两廊”式楼房,正厅两边有厢房。
每进院落由三座并列的楼房组成,四周为回廊连接。
整座建筑群布局严谨、建筑精美、色调和谐、美观大方,是研究岭南建筑、园林、雕塑等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余荫堂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435平方米,前后共四进院落,分为“余荫山房-东园”和“余荫山房-西园”两部分。
东、西两园以曲廊相连。
东园中有一座三层的楼为“听涛阁”,取“三山不到,空自留人”之意。
楼后为水池,
池水清澈如镜,映着半圆形的假山和四周青竹翠柏。
池西有一座玲珑小巧的建筑物“小沧浪”(即“小沧浪亭”)。
—— 1 —1 —。
开平碉楼一日旅游攻略
开平碉楼一日旅游攻略简介开平碉楼,又称岭南古楼,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
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开平碉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开平碉楼一日旅游攻略,帮助您充分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和文化,规划一天的行程,让您的旅途更加顺利和愉快。
行程安排上午1. 开平碉楼博物馆开平碉楼博物馆位于开平市区,是学习了解开平碉楼的最好地方。
博物馆内有丰富的文物和古代居民生活用品展示,您可以通过观看展览了解碉楼的历史和发展。
在博物馆内还有讲解员,可以向您介绍碉楼的相关知识。
建议您提前预约讲解服务,让您对碉楼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三山圣地三山圣地是开平碉楼区域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该地区拥有众多碉楼,均为精美的建筑作品。
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不同风格和设计的碉楼,感受碉楼给人带来的独特魅力。
在三山圣地附近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您可以顺道参拜。
午餐在开平市区有众多美食选择,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广东美食。
建议您尝试当地的特色菜品,比如开平牛肉煲、开平酿豆腐等,满足您的味蕾。
下午1. 世界文化遗产——杨英洋公祠杨英洋公祠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群,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这里有精美的雕刻和建筑,是学习开平市历史文化的好地方。
您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岭南传统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
2. 螺洲古镇螺洲古镇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水乡小镇,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和碉楼。
在这里,您可以漫步在石板街上,欣赏古老的建筑和宁静的水景,体验古代水乡的风情。
古镇内有不少小店和餐馆,您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和购买特色手工艺品。
晚餐晚餐时间可以选择在古镇内的一家特色餐馆用餐,品尝当地的特色菜肴,感受古镇的夜晚氛围。
晚上晚上可以选择在古镇内闲逛,欣赏古建筑的夜景,也可以选择回到开平市区休息。
注意事项1.预留足够时间参观各个景点,尽量避免赶时间造成行程匆忙。
2.外出旅行时记得携带好身份证明和相关旅行证件,以备不时之需。
开平碉楼设计探析
开平碉楼设计探析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碉楼”是一种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历史性建筑,同时也是粤西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开平碉楼又称为“华侨碉楼”,其风格独特、雕刻细致、色彩鲜艳,是岭南民居建筑的一大代表。
开平碉楼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与建造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开平碉楼的外观特征及其设计哲学入手,探析开平碉楼设计中的特色和价值。
开平碉楼的外观特征开平碉楼高约3至5层,有的达到9层,宽大而高大,以较庞大的面积符合其使用功能。
碉楼通常由八角、四角或圆形的建筑形体组成,同时具有高大建筑之间的过道、过厅、夹层和内处外廊等。
其外部给人以极为宏伟壮观的视觉效果,充分展现其建筑设计风格的独特之处。
碉楼中部层的上层设计有天井,以利于借助采光,越到上层,外廊越窄,内厅越多,墙壁雕刻越细致。
此外,开平碉楼外部还配有彩色玻璃、狮子、花鸟、人物浮雕等精美的雕刻作品,丰富了碉楼的外观特征。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不同于汉族文化,合理利用了地形地貌和社会发展环境,开发出了具有独特岭南特色的建筑文化。
而开平碉楼即为这一文化的集大成者,其设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开平碉楼具有高度的防御功能,可以抗御自然灾害和外来侵略,同时也成为华侨用来展示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
在其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了“均衡对称,朴素风雅;粗犷对峙,雅致相济”的美学观念,以及岭南人“家有九祠,祖宅楼堂”的家族尊严,所以说开平碉楼的设计亦是岭南文化的精髓所在。
作为代表岭南文化的重要建筑之一,开平碉楼的价值不仅是建筑艺术方面的,同时还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多重意义。
开平碉楼反映了岭南居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岭南文化的特征。
其设计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体现了岭南移民极强的其他化与适应能力,在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建筑艺术方面,既具备防御性的功能,同时制作精美、雕刻精确,成为当时建筑技术和雕刻艺术的代表之一。
岭南建筑文化的瑰宝——骑楼
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
虽然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但由于骑楼作为民间商住功能的建筑形式 , 商人们一方面为了迎合顾客的崇洋心理,另一方面为了标新立异,常常采用“洋 式店面”。其设计建造者大都不是职业建筑师,而是普普通通的工匠,面对西方建 筑,除了吸收一些结构方式和布局方式外,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各种装饰。工匠们凭 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模仿”,采取放任自由的“拿来主义” 态度。这种对西方建筑创造性的模仿和大胆的改良就形成了广州骑楼活泼而有特色 的建筑风格。
2012年,一群对骑楼情有独钟的80后,造成了100多栋骑楼模
型,通过超现代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表达着对骑楼的热爱。
或许我们不一定能够留得住 骑楼,但骑楼文化和曾经留给我
们的回忆,永存我们心中!
模型爱好者们都是用心之人,热炽这次
举办的这个骑楼模型展, 是对广州人来说意 义非凡,也希望广州的政府能够正视骑楼以 及其他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别让这些宝贵 的东西在现代化建设中消亡。
骑楼
该城堡是英国最大的私人府邸 之一。霍华德家族已经在这座美丽的 城堡中居住了300多年。
英国约 克郡霍德华 城堡
骑楼,一种“上楼下廊式”的临街建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岭南特色的建筑形式。建 筑物一楼建成行人走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走廊上方则为二 楼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国外骑楼最早见于古代希腊,曾一度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广州骑楼多在1920年 后形成,是从东南亚特别是马来半岛传入,主要是在广东民居竹筒屋的基础上,融合欧洲外 廊式样的模仿而成,在其身上正好体现了近代广州对西方异质文化开放融通的地域品格。
仿巴洛克式: 万福路114号
这种形式在东南亚一带和我国南方城市 的骑楼中被普遍采用。这些巴洛克装饰既不 同于古典式的严谨,也区别于17世纪巴洛克 风格的繁琐与追求曲线、动感,而是在构图 稳定的基础上加上巴洛克装饰。在广州的骑 楼中,巴洛克装饰多运用在山花装饰及女儿 墙的曲线中,在下九路、龙津西路、万福路 等都可以找到。
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1.骑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
在两广、福建、海南,赣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
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
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
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2.围屋: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始见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
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南部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围龙屋大门前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
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游览广东台山梅家大院美篇
游览广东台山梅家大院美篇
1 台山梅家大院——一座传统的岭南民居
广东台山梅家大院是一座建于清朝时期的传统岭南民居,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座大院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组成,包括三
进三院和一井一塔。
2 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
梅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典雅精致,展示了岭南民居的典型特色。
大院内有许多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以及各种古老的家具、陈设和工艺品,生动
地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独特的文化底蕴
梅家大院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建筑,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客家族和海外华人的建筑艺术,是岭南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大院内,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传统的民间文艺表演,如粤剧、木偶戏、皮影戏等,更能深入了解岭南文
化的丰富内涵。
4 美丽的园林景观
梅家大院的园林景观也非常美丽,有着别致的设计和精美的装饰,包括各种花草树木、假山水池、廊亭小院等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5 旅游胜地
梅家大院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岭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可以享受到美食、购物等各种旅游体验。
总之,台山梅家大院是一座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广州陈家祠感受传统岭南建筑的力
在广州陈家祠感受传统岭南建筑的力广州陈家祠可以说是中国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领略。
作为一个游客,我也有幸到访了这座古老且神秘的建筑,深深感受到了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西关,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一座以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大型宗祠建筑群。
进入陈家祠的大门,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丰富的雕刻和细腻的彩绘赋予建筑独特的美感。
陈家祠的建筑风格深受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体现了岭南建筑追求和谐、富丽的审美追求。
整个建筑群包括门楼、大宗祠和东西厢房,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空间序列。
每个建筑都充满了细节和层次感,让人惊叹于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在陈家祠的大堂,我看到了大量的木雕和石雕作品,这些作品细腻精美,内容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寓意。
木雕和石雕的技艺在岭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陈家祠将其发扬光大,展示了岭南传统工艺的精髓。
除了建筑本身,陈家祠还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
在大堂的壁画中,我看到了许多中国历史故事的描绘,这些壁画不仅具有装饰的功能,更传递着历史与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古老的文物收藏,如唐代的字帖和明代的陶瓷器。
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了解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在游览陈家祠的过程中,我被这座建筑所散发的历史气息所吸引。
它见证了岭南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也记录了无数家族的兴衰和传承。
探索陈家祠的每一个角落,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相遇,感受到了岭南建筑的力量。
除了建筑本身,陈家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深深打动了我。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岭南人民对家庭、传统和历史的重视。
每个建筑元素和装饰物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情感表达的追求。
游览结束后,我深深被陈家祠的魅力所吸引。
它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岭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这次的感受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也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3组)
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3组)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镬耳屋又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唯有功名的乡村方能采用,也是当时家境殷实的象征。
别看镬耳屋灰头土脸,其貌不扬,在所用材料讲究,而且造工精细。
如镬耳屋所用的青砖,以打磨的水磨青砖为上乘,若非大富之家,是用不起也住不起的。
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
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可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可以看出当时珠三角古居民建筑风格。
当时顺德还有一种以蠔壳砌墙的居屋,很有特色,据说冬暖夏凉,间或也有以蠔壳代替青砖建造的镬耳屋。
广州市海珠区的黄埔古港和小洲村就有这样的建筑。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在丹灶西城村六条古老巷子里,藏着连片清朝镬耳屋古建筑群。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丹灶新农村规划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
当岁月洗尽铅华,曾经的镬耳屋还在诉说着哪些故事?说到镬耳屋,你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看完下面的图片,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它!”关于“镬耳屋”的二三事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有花鸟图案。
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
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因此镬耳屋亦称'锅耳屋'。
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镬耳屋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
据说,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除此之外,镬耳屋是家境殷实的象征,所用材料讲究,而且造工精细。
相传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人家才有资格享受这种住房优惠,所谓“千两黄金万担谷,夜夜笙歌镬耳屋”,但后来山高皇帝远,这种堂皇沉雄的建筑也就慢慢平民化起来。
岭南文化︱中国岭南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岭南⽂化︱中国岭南的特⾊建筑有哪些?岭南,是我国南⽅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
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庾岭五座⼭组成,⼤体分布在⼴西东部⾄⼴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
历史上⼤致包括⼴东(含海南、⾹港、澳门)、⼴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岭南是⼀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变化。
现在提及到岭南⼀词,特指⼴东、⼴西、海南、⾹港、澳门三省⼆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岭南⽂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化中最具特⾊和活⼒的地域⽂化之⼀,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浩如烟海,源远流长。
岭南建筑作为岭南⽂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岭南⽂化的精髓。
千百年来,岭南建筑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勤劳动,充分利⽤了岭南的⾃然资源,结合⼈民的⽣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岭南建筑主要主要分为⼴府建筑、潮汕建筑、客家建筑和园林建筑。
⼴府民居主要分布于⼤珠江三⾓洲地区,⼴府早期的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
其代表是镬⽿屋,多⽤青砖、⽯柱、⽯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
因其⼭墙状似镬⽿,故称”镬⽿屋”。
在明清时期,⼀般是出过⾼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乡绅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封⽕⼭墙。
镬⽿屋象征着官帽两⽿,具“独占鳌头”之意,也是家境殷实的象征。
后来,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所镬⽿屋以显⽰其富有与⽓派。
开间越多意味着等级越⾼,这⾃然与先民的等级观念相关。
潮汕民居建筑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虎”和“四点⾦”。
规模较⼩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竿厝”。
⼤型民居以四点⾦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规模,称“三厅串”、“⼋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分规整的正⽅形或长⽅形。
⼤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
从平⾯上可分为⽅案和楼寨,从外围⽅式上可分为围墙和围楼。
广州最经典的10个旅游胜地
广州最经典的10个旅游胜地广州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旅游胜地。
下面列举了广州最经典的10个旅游胜地,让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广州之旅。
1. 陈家祠:位于广州老城区,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建筑群,被誉为“岭南民居博物馆”。
陈家祠是岭南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木雕、石雕和陶瓷装饰而闻名。
2. 广州塔:也被称为“小蛮腰”,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广州塔高60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塔形建筑,游客可以乘坐观光电梯欣赏广州市区的美景。
3.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广州市最高的山峰。
白云山风景秀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广州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4. 越秀公园:位于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公园内有湖泊、花坛、草地等各种景观,是广州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地方。
5. 南沙湿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是一个生态保护区。
南沙湿地被誉为“珠江口最后一片净土”,有着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是观鸟和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6. 广州动物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动物园之一。
动物园内有各种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长颈鹿、北极熊等,是家庭休闲游的好选择。
7. 珠江夜游:乘坐游船在珠江上游览广州的夜景是广州旅游的一大亮点。
夜晚的珠江两岸灯火辉煌,广州塔、海心沙等地标建筑在夜色中更显壮丽。
8. 南越王墓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一座展示南越文化的博物馆。
博物馆内有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和复原场景,让人们了解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9. 广州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一座以历史文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内有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广州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10.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海珠区琶洲地区,是广州市举办各类展览和会议的主要场所。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是亚洲最大的展览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商务人士。
以上是广州最经典的10个旅游胜地,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品味岭南文化,还是参观博物馆、游览珠江夜景,都能让您在广州留下美好的回忆。
广东的建筑文化类型
广东的建筑文化类型广东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类型。
这些建筑体现了广东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广东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
1. 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广东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是一种四边围合的庭院式建筑,通常由四面围墙和一个中央庭院组成。
四合院的设计考虑了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可以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在广东的农村地区,四合院是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展现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 潮州建筑潮州建筑是广东地区独特的建筑类型,以其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工艺而闻名。
潮州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以悬山顶为特色,屋顶上有独特的雕刻和装饰。
这些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注重细节和装饰,展示了潮州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念。
3. 粤剧大戏楼粤剧大戏楼是广东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供粤剧演出的专用剧场,是广东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
粤剧大戏楼通常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外观华丽,内部装饰精美。
它不仅是表演的场所,也是广东民众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中心。
4. 鲤鱼门建筑鲤鱼门是广东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结构而闻名。
它是一种类似拱门的建筑,通常由两个半圆形的门柱组成,形状像一条鲤鱼。
鲤鱼门的设计考虑了重量分配和结构稳定性,是广东传统建筑工艺的杰作。
5. 筹码楼筹码楼是广东独特的建筑类型,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
它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而闻名。
筹码楼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屋顶形状和精美的雕刻。
它是潮汕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6. 古村落建筑广东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的建筑体现了传统的农村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古村落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和青砖墙,保持了原始的风貌和历史特征。
这些古村落是广东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的建筑文化类型丰富多样,反映了广东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广东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
这些建筑不仅是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中心,体现了广东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岭南民居建筑简介
石雕:以花岗石为主要原料,用通雕、圆雕、浮雕等不同工 艺手法精雕细缕。大型作品主要有立体雕刻石柱蟠龙、照壁 麒麟、双狮守门等;浮雕主要镶嵌于墙壁上,有人物花卉、 奇花异草等。
7
客家围龙屋
8
开平碉楼
9
右图为典型 的四点金
5
下山虎:
(又称“爬狮”), 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 构成单位。顾名思义, “下山虎”(“爬 狮”)的形状有如下 山之虎,或爬行之狮, 它以大门为嘴,二个 前房为两只前爪,称 “伸手房”,以后厅 为肚,厅两旁的二间 大房为后爪。
6
装饰特点
嵌瓷:是中国稀有的特种工艺。就是用各种色彩晶莹的陶瓷 片作原料,集结成艺术整体,有花卉、人物、飞禽等,历来 多装饰在祠堂、庙宇、华贵建筑物上。 木雕:又称金漆木雕。一般采用樟木为原料,以通雕、圆雕、 浮雕、锯通等手法,经过凿、修等工艺精雕细刻而成,然后 贴金,使作品金碧辉煌。多装饰于祠堂、寺庙及华贵建筑内 部的梁柱或厅堂上,或作厅堂的屏风。后来也用于神柜神龛。
岭南民居建筑简介
岭南民居建筑的主要类型: 1、广府建筑:以广州、珠三角为代表
2、潮汕建筑:以潮州、汕头等地为代表
3、客家围龙屋:以梅州、韶关等地为代表 4、西洋碉楼建筑:以江门侨乡为〖house〗(前厝)
3
潮汕民居
4
潮汕民居一些特点
四点金:
因其四角上 各有一间其 形如“金” 字的房间压 角得名。
广州最能感受岭南建筑之美的景点有哪些
广州最能感受岭南建筑之美的景点有哪些广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是岭南建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岭南地区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
在广州,有许多景点可以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岭南建筑的魅力。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是广东保存最好、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中国清代宗祠建筑。
它建于清光绪十四年,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
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极为精湛,木雕、砖雕、石雕、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琳琅满目。
走进陈家祠,你会被那巧夺天工的木雕所吸引,梁架、斗拱、驼峰、雀替等构件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卉鸟兽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砖雕则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墀头等处,题材广泛,工艺精细,线条流畅。
石雕多为石柱、石鼓、石栏杆等构件上的装饰,造型生动,气势雄浑。
陶塑和灰塑多见于屋脊和墙顶上,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富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此外,陈家祠内还有大量的彩绘壁画,内容丰富,色彩斑斓,展现了岭南民间绘画的高超技艺。
陈家祠的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前后左右对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
它不仅是一座艺术的殿堂,也是岭南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
余荫山房,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建筑的经典之作。
它始建于清同治六年,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艺术特色而著称。
余荫山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岭南建筑和江南园林的特点,既有岭南建筑的通透轻盈,又有江南园林的曲折幽深。
园内的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展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深柳堂和临池别馆。
深柳堂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堂内装饰精美,木雕、满洲窗、彩玻等工艺精湛。
临池别馆则位于水池边,与八角亭隔水相望,环境清幽,是品茶赏景的好去处。
余荫山房的园林景观也别具一格,水池、假山、花木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典雅的氛围。
西关大屋三重门介绍
西关大屋三重门介绍
西关大屋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关大屋于1901年正式建成,是广东省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民居建筑。
西关大屋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时期。
由于历史原因,西关大屋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命运,所幸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对西关大屋进行保护,使其得以保存下来。
在广州老城区的西关大屋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三重门式建筑,它由两个院落组成。
一个院落由大门、二门和内院组成;另一个院落由东、西两个门楼组成。
“三重门”是指在西关大屋的两个院落之间有一道门楼,上刻有“三重门”三个字。
所谓“三重门”是指从大门到内院共有三重门:第一重是正门;第二重是二门;第三重则是内院的正门。
“三重门”式建筑不算很高,但从第二重至第三重台阶却很高。
这是由于广州气候潮湿,一般砖墙建筑多用泥、沙和石灰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容易受潮、发霉,所以砖与砖之间不能用水泥或其他材料粘合。
—— 1 —1 —。
深入福建泉州的世界文化遗产岭南建筑群
深入福建泉州的世界文化遗产岭南建筑群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是一个迷人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中国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曾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在泉州,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即岭南建筑群。
岭南建筑群是指泉州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代宅院和建筑群落。
在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中,展示了岭南地区独特而古朴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岭南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屋顶形式和精细的雕刻工艺而闻名于世。
岭南建筑的屋顶常常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其独特的造型给建筑增添了几分飘逸之感。
岭南建筑的屋顶檩条镂空彩画和嵌板雕刻精美绝伦,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巧。
屋顶色彩斑斓,常常使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给人一种热闹而喜庆的感觉。
岭南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清代中兴楼,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除了屋顶形式和雕刻工艺,岭南建筑群还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而著名。
岭南建筑群中的宅院往往按照传统的中国园林风格进行设计,常常有着内外两重院落和重复廊道的布局。
院落内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生机。
廊道上常常摆放装饰精美的花瓶和雕刻精美的屏风,给人一种高雅和典雅的感觉。
宅院内外的空间划分清晰,有着居住区、工作区和娱乐区等不同功能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和便利的居住环境。
岭南建筑群中还保存着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建筑群中的石头雕刻和木雕作品。
这些雕刻作品精美绝伦,展示了岭南地区的独特艺术风格。
石头雕刻常常以花鸟为题材,精细而传神,给人一种静美的感觉。
木雕则常常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造型独特,寓意深远。
这些雕刻作品是岭南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人们了解岭南历史文化的窗口。
岭南建筑群不仅是泉州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细的雕刻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岭南建筑群的保存和保护工作,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建筑风情:粤派建筑典范镬耳屋
粤派建筑典范镬耳屋Guangdong Style Building在岭南大地上,散落着一颗颗犹如璀璨明珠般的镬耳屋,它们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表现形态多姿多彩,是岭南乡土文化的“活化石”。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
无镬耳,不岭南晨光初现,徜徉在岭南的小村里,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镬耳屋顶、水磨砖墙、木雕屏风、麻石板路……一切显ARCHIECTURE 建筑风情得古朴而幽静。
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屋因其楼顶两边的山墙形状似锅耳,因此亦称“锅耳屋”。
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从侧面看则像“凸”字。
锅耳屋两边的锅耳形状,象征着官帽的两耳,也叫“鳌背墙”,具有“独占鳌头”之意。
镬耳山墙最直接的功能则是可遮挡太阳直射,减少屋内的闷热,可挡风入巷,让风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既能防盗,又可避免北风直吹,还有避免“散气”、“漏财”的作用。
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
另外,镬耳山墙上的窗户窄窄地高开,还能防盗。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修锅耳墙可以保佑子孙仕途顺达、富贵吉祥、丰衣足食。
在明清时期唯有功名的人家方能采用,是当时家境殷实的象征,因此锅耳屋也是明清时期岭南富贵民居的代表。
镬耳屋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虽然看上去灰头土脸,其貌不扬。
然而在其建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十分讲究,而且造工精细。
如锅耳所用的砖,都是采用打磨过的青砖为上乘,若非大富之家,是用不起的。
又如锅耳的结构从檐口至顶端用两排瓦筒压顶,并用灰塑封固,处理收口的工艺是整座建筑工程难度最高,造价最贵的地方。
镬耳屋的山墙基本为黑色,这应是取自于五行上的南方属火,而黑色属水,水能克火,借用黑色的水来镇南方之火的意象。
建筑格局常见的镬耳屋脊都有两头翘起、昂首向天的龙船脊,屋顶中间还有站立的风水ARCHIECTURE建筑风情编辑/徐帅特色建筑。
《岭南建筑代表》课件
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完美结合,在岭南建筑的设计和研究中,将传统与现代分别进行界定, 近一步挖掘其内在的共性与异质性。
对岭南文化保护的意义
保护和传承好更多的民族文化、更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进程中乃至 全民族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之根。
注重宜居性与景观融合
岭南建筑在保证室内采光和通风的同时,更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共生。窗边一般与花鸟鱼虫甚至是 墨竹石相呼应,与园林花园相搭配,共同营造出和谐自然的建筑环境。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中的雕刻形象、画像、题记等等,均蕴含了鲜明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一种宗教、哲学、 历史、习俗传承等等。
总结
岭南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历久弥 新。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一种具有南方平房建筑特色 的多进攸柳结构的居住建筑,是广州地 区近现代建筑的典范。
广府古建
广东地区不仅有陈家祠、西关大屋等建 筑古迹,还有甘肃展览馆、长城饭店等 具有岭南风情的古老建筑群。
现代建筑
正觉寺塔
正觉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此塔亦称“荔 湾塔”,始建于10世纪中叶,至2018年已 有约千年历史,是现今岭南地区保存最 完整的高塔之一。
岭南地区的建筑形式,受到 了其人们集体智慧的体现, 形成了“开间”和“上下三开间” 等特殊形式
现代
一些新型建筑,例如广州塔、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正颠 覆着以往的价值观念,成为 了现代化城市的代表
代表性建筑
传统建筑
陈家祠
广州市荔湾区大同南路34号。陈家祠是 广东地区保存至今规模最大、建筑最为 精美的古代宗祠建筑群,更是岭南古建 筑代表之一。
《岭南建筑代表》PPT课 件
[整理]岭南民居建筑代表
岭南民居建筑代表—锅耳屋艺术风格之研究来源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0徐玉苗,张甘霖0(广东佛山《魅浴》杂志美编,景德镇陶瓷学院)0摘要:岭南传统建筑代表之一锅耳屋,其建筑结构与艺术体系虽然早已成熟,但是自古以来很少见诸著录,而以建筑细部为主线者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将从艺术学的视角研究锅耳屋,以锅耳屋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为主要开展内容,结合到当地拍摄的相关照片材料对其进行特写,使读者对岭南传统建筑锅耳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本文以真实的图片和专业的参考文献资料为依据,突出锅耳屋的科学性、艺术性、史料性,展示它在岭南建筑体系上的位置。
当然,我们了解传统建筑的同时,对文物的保护与继承发展也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岭南建筑锅耳屋结构布局艺术风格0锅耳屋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出现于岭南一带的民居建筑特色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建筑实物中,以讲究地理风水和风俗观念为思想依据结合科学的规划布局都集中反映着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与表现风格。
因此,独特的外型建造、多样的艺术手法装饰、丰富的装饰题材、讲究的科学的布局规划等等的多方面内容都对现代探寻研究古代建筑历史文脉有着深厚的价值意义:一是历史价值,了解岭南当时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二是艺术价值,当地人民生活方式、情感爱好、审美观等,反映当时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
以文艺的门类来分,有关文学的有匾章、楹联、题字,有关艺术的有绘画、书法、雕饰、陈设(家具),还有实用艺术的装饰、装修、纹样、图案、色彩等。
三是科学价值,首先是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一个事物证明,同时它为今天的建筑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这三方面的内容离不开历史,离不开当地自然环境,它们构成了当地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正是为岭南风格创造实践基础。
0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到处喊着“破四旧”口号,导致锅耳屋受到历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还有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对古建筑的拆改和损害,现今在广东省还保存相对完好的锅耳屋群已经不多,目前发现有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佛山市三水区大旗头村、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金楼、四会市威整镇奇石河景区、佛山禅城区福贤路东华里、广州从化太平镇钱岗古村等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民居建筑代表—锅耳屋艺术风格之研究来源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徐玉苗,张甘霖(广东佛山《魅浴》杂志美编,景德镇陶瓷学院)摘要:岭南传统建筑代表之一锅耳屋,其建筑结构与艺术体系虽然早已成熟,但是自古以来很少见诸著录,而以建筑细部为主线者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将从艺术学的视角研究锅耳屋,以锅耳屋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为主要开展内容,结合到当地拍摄的相关照片材料对其进行特写,使读者对岭南传统建筑锅耳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本文以真实的图片和专业的参考文献资料为依据,突出锅耳屋的科学性、艺术性、史料性,展示它在岭南建筑体系上的位置。
当然,我们了解传统建筑的同时,对文物的保护与继承发展也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岭南建筑锅耳屋结构布局艺术风格锅耳屋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出现于岭南一带的民居建筑特色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建筑实物中,以讲究地理风水和风俗观念为思想依据结合科学的规划布局都集中反映着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与表现风格。
因此,独特的外型建造、多样的艺术手法装饰、丰富的装饰题材、讲究的科学的布局规划等等的多方面内容都对现代探寻研究古代建筑历史文脉有着深厚的价值意义:一是历史价值,了解岭南当时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二是艺术价值,当地人民生活方式、情感爱好、审美观等,反映当时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
以文艺的门类来分,有关文学的有匾章、楹联、题字,有关艺术的有绘画、书法、雕饰、陈设(家具),还有实用艺术的装饰、装修、纹样、图案、色彩等。
三是科学价值,首先是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一个事物证明,同时它为今天的建筑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这三方面的内容离不开历史,离不开当地自然环境,它们构成了当地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正是为岭南风格创造实践基础。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到处喊着“破四旧”口号,导致锅耳屋受到历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还有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对古建筑的拆改和损害,现今在广东省还保存相对完好的锅耳屋群已经不多,目前发现有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佛山市三水区大旗头村、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金楼、四会市威整镇奇石河景区、佛山禅城区福贤路东华里、广州从化太平镇钱岗古村等地方。
我们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和古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如何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以,在此期望现今社会对这些岭南特色的古建筑予以更加重视和保护。
建筑是人类永恒的史书或凝固的文化,由于自然条件、气候、温湿状况、经济基础、社会需要和人工技巧等各种因素,使中华建筑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的同时,形成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不同建筑风格。
如粤闽赣山区和朴实的客家人居住的土楼;黄土高坡文化和中原大地上出现的窑洞;皖南清秀飘逸的徽派建筑“马头墙”;还有体现着富庶的南粤和实用的岭南文化的特色建筑“锅耳屋”。
在岭南,锅耳屋是传统民居建筑中最经常看到的一种,它经过历代建筑匠师在自然环境、乡土资源、宗教思想、风水观念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条件影响下不断创造的结果,以高超的雕刻和绘画艺术增添建筑物的外形美,体现了岭南建筑的传统特征。
锅耳屋的屋面之上砌筑有锅耳状的硬山墙,故称此类民居建筑为“锅耳屋”。
但一直以来对于锅耳屋一词的由来都众说纷纭。
因此,为进一步探索和了解锅耳屋,试对锅耳屋的名称、构造、风格等方面作如下探析:一、锅耳屋名称说1、象形说据民间普遍的一个说法①:锅耳屋的屋顶是硬山式,两侧的风火山墙高出正脊许多,民间就觉得山墙的形状好像家里铁锅的两个锅耳,所以人们称这种屋顶为锅耳屋顶,因此这种类型的房屋也有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叫作“锅耳屋”了。
2、谐音说根据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教授考证,提出普通话的“鳌鱼”与广东粤语方言的“镬耳”发音相近,其轮廓也十分接近,中间拱凸,前后缓收,线条柔美,且“镬耳”叫起来比“鳌鱼”顺口易懂。
故以讹传讹,由“鳌鱼”变成了“镬耳”,但普通话中“镬耳”又很难上口,音随意变,讲普通话的人根据其实际含义又把“镬耳”变成了“锅耳”,因而现在有“锅耳墙”之说。
②3、综合说在中国传统建筑里,主要都是以木结构为基础,古人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就根据风水学五行当中水克火的道理,鳌鱼为水中生灵,在建筑上修建意味深远的鳌鱼墙。
那为什么选择鳌鱼这个图腾呢?曾经《淮南子•览冥篇》中对鳌鱼记载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之说。
也就是说,共工氏头撞不周山后,一根天柱断了,另外三根也已毁坏,女娲担心天要塌下来,赶紧抓住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鳌鱼,砍下它的四条腿,图一鳌鱼石雕墩在地球的四个角上,化作四条天柱,把天顶着,故有鳌鱼顶天负地之说。
在古代龙象征天子,除了皇帝其他人都不可以使用关于龙为题材的物品,官宦和上等阶层为了区别于平常老百姓,就选择了一种介于龙与鱼之间的神物——鳌鱼。
而屋脊两侧高出的山墙为鳌鱼(见图一)翘起的嘴巴,简化的建造又巧合地使其像官帽两耳的造型,后引申为“独占鳌头”的意思。
因此,鳌鱼这独特形象的硬山顶山墙设计在富有吉祥寓意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古人的身份地位,实为一举数得。
锅耳屋这种具有珠三角地区特色的“鳌鱼山墙”,其“锅耳屋”名字的由来就正如民间象形说所述,只是一个在百姓日常生活交流中既亲切又通俗平常的代名词。
后来民国时期锅耳屋在岭南民居中被广泛采纳,但也大多为地主阶层所建,成了岭南建筑的代表。
二、古屋遗韵——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其地理环境的特点是襟山带海。
五岭雄峙其北,浩瀚的南海绕其南;阴那山、莲花山、罗浮山、十万大山、六万大山虎踞东西。
境内的珠江为封闭式、向心状的水系。
这样的山河态势,历史时期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岭南历史地理的发展影响极其深刻。
此外,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岭南形成了炎热、潮湿、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点。
特殊的地域环境铸就了独特的岭南建筑,始终体现着岭南文化特色。
因为岭南潮湿炎热且多蚊患,木材容易腐烂蛀蚀,故柱础逐渐加高隔开潮气,易受风吹雨打的檐柱也由木质改为更加经久耐用的蚝壳、砖石等。
而据说用这种蚝壳材料构建的屋子,冬暖夏凉,而且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很适合岭南的气候。
③明清时期是岭南建筑的演进阶段,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要求建筑更加适应岭南气候、生活习惯。
目前发现最早的位于广州海珠区小洲村,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后来,这种民居建筑就在广东普遍开来了。
不过由于蚝壳这种材料的地域局限性,在广东大部分地区锅耳屋的普遍建筑材料还是以泥、砖、木为主。
同时人们对建筑布局和装饰亦更加的注重。
其最具代表性有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大旗头村振威将军家庙等等,其灰塑、陶塑、石雕砖雕、木雕等装饰都技艺高超、精美绝伦。
除了受特殊的地域环境影响,封建礼教是岭南古建筑设计的中心思想。
中轴对称、方整对称、融合协调是锅耳屋群体建筑布局的主流。
村落由多种关系构成,地理环境、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都对村落布局产生影响。
其中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又作用于地理环境因素之上,形成岭南村落的布局特色。
目前整个古建筑村落比较完整保存的如三水大旗头村、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金楼、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
村落多以祠堂为中心,按南北主轴,左右对称配置建筑。
前有池塘蓄水,后有山林或丘地衬托。
村民住宅多为定型化,朴素自然,绕祠堂层层拱卫,并以庭院为核心,建筑绕院环列,由院落组织成巷道,有秩序构成村落,形成了村落的普遍格局。
巷道也有主次,纵横有序、网脉清晰。
其规划几乎都是血缘宗族之族长根据族谱族规、乡约的宗规组织完成的。
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特征,要求室内通透凉快,此外,聚居者有防御等要求,故许多岭南传统民居充分利用建筑设计构造手段,达到遮阳、隔热、通风、防风、防盗等物质生活功能要求。
佛山市三水大旗头村现存60多座、200余间古屋为郑绍忠及其四子、家族的故宅,该村也更名为大旗头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光绪十五年,郑绍忠回乡重建大旗头锅耳屋群,为村也更名为大旗头村。
大旗头村座西向东,前低后高。
全村建筑可分为三部分:村前为文塔、池塘、大地堂、果园。
据村里老人说,文塔代表一支笔,塔边果园意为一算盘,大地堂喻墨砚和纸,池塘喻墨池,象征“文房四宝”,是寄望族人文人辈出、多取功名的意思;并在文塔旁边伴有高大的英雄树(木棉树)意寓读书做官,出人头地。
④村前有池塘,呈开放式,村后封闭,充分体现珠江三角洲典型农村聚落文化的特点。
村落地形前低后高使得雨水季节,池塘成了村子里重要的排水系统。
民宅不容易受灾,雨水亦可收集到村前的池塘里,而且村前的池塘有着布局和美化的需要,同时也消防成员之一。
如果村子有火灾水塘也提供了水源救火。
整个住宅区建筑密集、整齐,所有的房屋朝向一致、格局一致。
村内住宅两侧外墙开门与笔直的小巷纵横相通,村尾封闭,形成统一的梳式格局。
小巷是窄窄的青石板街,街边的石板每隔数米凿空成铜钱的形状,其下有暗渠,可以将每家每户排出的污水顺着地势一直送到村前的水塘再排往河涌。
据村里人说,大旗头村兴建过百年,即便是暴雨季节,村里也没发生过水浸街的事件。
石板街的一端是堵死的,另一端修有闸门楼,遇到匪患,闸门楼上的铁闸一落,整个村就变成了防守坚固的大院;遇到火灾,高墙和封闭的巷子可以防止火势蔓延。
故其建筑、排污、防盗、逃生等方面的规划都相当科学合理,令人称奇。
锅耳屋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锅耳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流畅的弧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
屋顶采用双层瓦,起到很好的防盗和隔热作用。
墙体的基础有的是花岗岩或红砂岩砌成,使墙基经历百年不倒,而且更具防护功能。
通常这一点是区分村内房主身份贵贱的标志之一,普通百姓的民宅是很少用石材作墙基的。
图2三水大旗头村锅耳屋群布局图房屋内部布局为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见图二)。
室内窗户极少,一律都是在极高处开一个猫眼窗,窗内还要装上铁枝,虽然具有极佳的防盗功能,却对采光带来困难,因此每座古屋中都设有天井。
从建筑功能上看,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天井的墙面饰有砖雕,用以拜天官之用。
有的家庭会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庭院。
天井两侧为厨房、绣房或杂物房,其后便是厅堂,三开间,进深二间。
而有的锅耳屋,其间数会相对多一些,就如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金楼里的锅耳屋,开间越多,等级越高,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深严的等级制度。
居室内前为大厅,两侧为居室,有的居室是单层式,而有的为两层式,上为阁楼,以作放置杂物之用。
大厅木屏风前有简易神龛,供祭祖先;木屏风后为杂物室或通向阁楼的楼梯。
在天井旁有楼梯到屋顶,屋顶上设有天阶,可以使巷间隔离的房屋互通,村民也可以利用天阶居高临下的打击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