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府民居看岭南建筑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广府民居看岭南建筑文化
摘要:岭南有着优秀的建筑文化,有很多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他们体现了岭南人们的智慧。而这一切的最好体现莫过在这片土地的民居,他们与这片土地的人们息息相关,他记录这片土地人民的生活的一切。本文通过讲述广府民居的特色与他的一些历史,来欣赏岭南建筑文化。
关键词:广府民居;岭南建筑;保护;特点
岭南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又打造了许多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例如广州西关大屋、广东清代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开平碉楼、三水大旗头村、从化钱岗村、深圳大鹏所城等等。
我们先来说说岭南建筑的文化吧。专家学者认为:岭南建筑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这些建筑文化特征都可以在不同的建筑中的到体现。例如广东清代的四大名园体现了多元文化;广州的骑楼体现了海洋文化;还有广州的十三行体现了商业文化等等。
但我认为人所居住的地方是最能体现出该地域的建筑特点和建筑文化,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是文化的创作者。所以下面我们从广府民居来领略岭南建筑的文化。
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建筑,跟粤东的客家建筑、潮汕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广府民居就是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岭南建筑。广府建筑主要包括广州、南海、顺德地区的建筑。
这里我们有必要讲述一下广府这一词的意义。广府,是汉族之下的一个民系,是以雅语为母语,有着自己独特文化、风俗,说古代汉语语言,拥有特色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广府早期的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官僚地主常常是四五代人聚族而居,建立封闭的建筑群。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大中型住宅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有地位的人家一镬耳火墙为特色。砌墙的材料有三合土、卵石、蚝壳、砖等,清代以后多用青砖。建造这种镬耳火墙的目的是来显示其富有与气量。这可以说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岭南建筑依然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的。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侨乡出现有异国风格的碉楼,在城市出现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两旁出现骑楼。均是开南国建筑风气之先。还有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西关大屋,它也是各种文化综合的一种产物。
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民居一般为小天井大进深,布局紧凑的平面形式. 广府风格的古民居通常是一个家庭几人至数十人居住。如何能让住在里面的一个大家庭感到舒服,这是广府民居建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想其他的民居也一定是这样的。所以广府民居通常符合通风与阴凉的要求是岭南建筑的共同特点,其次就是依据自然条件包括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体现出的防潮、防晒的特点。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岭南人民建造了适合居住的
建筑,我认为这很好地体现了岭南建筑文化的务实性。
同时岭南民系的复杂性和岭南文化的多元性,造就了岭南民居丰富多彩的现象。广府民居风格在南宋以后逐步建立起来,至清中叶已经相成熟。主要代表形式是布局整齐的梳式布局村落和三间两廊式的合院。村前有风水池塘,中轴线前端布置大祠堂,成为整个村落的构图中心。整齐通畅的巷道发挥着交通、通风和防火的作用。锅耳式的山墙此起彼伏,形成蔚为壮观的广府民居特色。岭南园林独树一帜,可游可居,在拥挤中求疏朗,在流动中求静观,在朴实中求轻巧,在繁丽中求淡雅。
还有就是广东地区商业文化十分浓厚,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商品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但浓厚商业文化也带来了投机性、市侩性的负面作用,以及较为浓厚的宿命观。因此在广府民居中一般都会供奉着神位或是关公等。这又给广府民居蒙上了一层封建主义的神秘色彩。这更是体现了岭南建筑文化的世俗性。
广府民居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之一,它见证了岭南建筑发展的历史,但它也在岭南的建筑历史中慢慢地消失。因为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很多的广府民居或因年久失修或因发展需要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建筑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最好的体现,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尤其是一些古建筑。广府民居现在还不算是很年代久远,但它毕竟是岭南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理由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他。虽然我们有很多的学者专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不给力,所以还是有很多的古民居建筑消失了。以上的原因使古民居建筑消失。但我认为保护这些建筑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民众的参与,有调查指出我们很多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往往是一点小小的利益也足以让他们把这些未来的古建筑推倒。所以我们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有关部门更应该加强民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当然有时候我认为社会的发展有时候也应当迁就一下这些文物或是未来的文物。
参考文献:
1、陈伟明,区域传承与海外传扬,中国发展,2007(1)
2、娄宇、李智,中外建筑史,2010
3、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建筑.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4、梁雪.中国地域文化与建筑的地方性.天津大学学报,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