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新考点——传统文化知识全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7 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

专题07 文学文化常识1.【2018年中考北京卷】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
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的《岳阳楼记》。
【答案】范仲淹【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此题根据《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名篇,确定作者不难。
注意“淹”字要写正确。
2.【2018年中考北京卷】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
下面对小全张中的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注: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
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左面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答案】D3.【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把握。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真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解析)1.(2018.枣庄)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县(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休.其形休的演变大怀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今文、蒙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直浩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千出日塑湖怪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刘送东阳可4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宁”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卡编的资治通鉴》一书。
《资治通鉴》是-部绵年体更书,它气战国策》所《左传9都是史学著作,对后此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术成平时,不或帽子,头发下垂:称为“亚弊”男于到二I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山为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2.(2018.宜宾)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小沣干朝官史降职或远调;迁客。
润迁的人:指降职沉调的人B.总角,古代川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殷的小警,称总角。
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C.乡过,科兰制度中每二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你为“进士”。
D.社.土地神:根:各神。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千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3. (2018.连云港)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社”是土地神。
“根是谷神古代文化中。
常用社程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多.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盲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思、鄙、敞、子”等,你对方或对方米属有“令、.、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卢、转注、假告,诗经冲的“六义”指风、雅领、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宗”右关的称谓,如“三皇五第”“罗塞二发”“二教九流”尤事不帝三常殿”等,其中,岁为三友”指的是松、竹、梅4. (2018.长沙)下列占人”泳称”敏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三有问题白朋友计教,说“点不才,有一事请教。
(精校word版)2018年全国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文学文化常识(附解析)

2018年全国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文学文化常识(附解析)1.【2018年福建省】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答案】2.(2分)B【解析】B错误:《我爱这土地》不是巴金的作品,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所以B项的巴金应该为艾青。
ACD三项正确。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又称为“诗三百”,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其显著特点是: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福建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7 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7 文学文化常识1.【2018年中考北京卷】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
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的《岳阳楼记》。
【答案】范仲淹【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此题根据《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名篇,确定作者不难。
注意“淹”字要写正确。
2.【2018年中考北京卷】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
下面对小全张中的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注: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
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左面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答案】D3.【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2018中考新考点——传统文化知识全解析

中考新考点——传统文化知识全解析《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规定的考试内容新增加了一个考点:了解现用教材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现在我们试卷上的标题也发生了变化,第题原来叫“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在此次的一模试卷中改为“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
这一题总分分没变,但文学常识由分降为分,名著阅读也由原来的分降为分,而总共降下来的分给了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
今昔对比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知识呢?解读传统文化知识一、传统文化定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二、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知识梳理、《论语》中的年龄、儒家思想(七上,)《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论语》包涵的主要思想就是“仁”。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中考牵手传统文化 提升考生语文素养——2108年中考传统文化分类解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精髓,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前行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纵观2018年各地中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也是题型多样,内容新颖,笔者简要摘取部分试题进行解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当今时代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更好地丰富中华民族的灵魂。
导语名师导读⊙⊙李传鹏(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金银花校区初中部)——2108年中考传统文化分类解析中考牵手传统文化提升考生语文素养阅读长廊【解析】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家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结合题干进行逐一分析,A 项结合书法运笔特点应该属于隶书。
B 项属于颜体,颜体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有种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C 项属于行楷,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
因此答案选择D,其笔法属于题干要求。
【参考答案】D。
二、品味传统酒文化例2.(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活动中去吧!⑴【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018年中考历史热点】“中国传统文化”考点梳理

【中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考点梳理2019年5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
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共设置文化产业综合馆、时尚设计馆、影视动漫游戏馆等9个展馆,总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同时在深圳各区设置67家分会场。
参展单位共2308个,比去年增加6个。
文博会期间,将举办论坛、签约、推介会、对接洽谈等活动超过500项。
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将全部参展,向全球观众集中展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文博会的举办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努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民必须具有的思想文化素养。
七嘴八舌说考情■ 陕西命题人说:陕西近5年中考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侧重于对诸子百家思想(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考查,2019年中考第20题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儒家思想的看法等为切入点考查的大国文化。
2019年陕西中考说明新增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考点,同学们在复习“传统文化”专题时,要与“中国古代科技”考点相结合,做重点复习。
■山西命题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山西中考中是一个常考点,每年均会涉及,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山西中考在考查中也逐年加大考查的分值比例,也使得中国古代史在中考中的分值比例由之前的分值占比15%到现在的20%之多,且还有加大的趋势。
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多综合性、比较性的考查。
■河南命题人说:河南近10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考查过13次,考查多集中在第1题和第23题,多以非选择题图片形式考查,结合河南地方文化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保证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
因此,2019中招考试对此专题将会是命题热门。
■江西命题人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近几年的社会热潮,教育部将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落实到初中的教材和考核中。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近年来,传统文化备受重视,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
作为中国语文的核心,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中考语文,笔者搜集整理了一份《传统文化》知识点课件,其中不仅有对各个文化概念的详细解释,还有大量的例题演练以及答案详解,相信会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词语解释篇传统文化的词语解释篇主要通过对各个概念的介绍,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内容和发展历程。
根据内容的主要分类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传统文化概念:包括对传统文化定义的解释和阐述,例如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等。
2.文学类:包括对古代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品的介绍,例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
3.哲学类:包括对思想家和流派的介绍,例如老子、庄子、孔子、儒家、道家等。
4.历史类:包括对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人物的介绍,例如三皇五帝、夏商周、秦始皇、汉武帝、明朝等。
5.艺术类:包括对传统艺术形式、代表作品的介绍,例如京剧、曲艺、漫画、瓷器、绘画等。
二、例题演练篇除了对传统文化概念的介绍,课件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例题演练,旨在加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例题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选择题:主要测试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李渔)2.填空题: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写答案,例如《千金小姐赋》是谁写的?(填写作者名)3.判断题:测试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第一部现代百科全书是清代科学家李约瑟所著。
(判断对错)4.阅读理解题:测试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下列选段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给出作品名,同学需要阅读选段并进行分析判断)三、答案详解篇课件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案详解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同学们答题的正确性,二是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临沂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_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 专题5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和传统文化课件

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和传统文化六年真题全练命题解读►近六年来,临沂中考一直考查文学常识、名著阅读。
2012~2014年,与名句默写合为一题,题目序号靠前,题干表述为“补写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15年后单列一题,题干表述为“文学常识或名著阅读填空”,考查侧重点为课本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题型均为填空题。
2017年分设两题,文学常识方面增加了文化常识的考查,名著考查侧重人物和故事情节。
预测2018年还会遵循这一原则,基本形式与考查内容变化不大。
1.[2017·临沂,第6题,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
他的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2017·临沂,第7题,2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
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
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
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梳理

2018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第一章先秦一、阶段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即祖国历史的开篇。
二、考点梳理:1、人文始祖(1)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2)炎帝和黄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轩辕氏):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3)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后,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2)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授民授疆土”),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3)影响: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4)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3、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彻底的改革(时间:公元前356年)(2)内容: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3)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性质: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5)对改革的认识: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才能实现价值。
③改革是强国之路,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4、甲骨文(1)出土地点: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原商朝的都城))(2)特征: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它是一种象形文字,比较成熟,与今天汉字有渊源的关系。
(3)作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018年全国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文学文化常识(附解析)

2018年全国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文学文化常识(附解析)1.【2018年福建省】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答案】2.(2分)B【解析】B错误:《我爱这土地》不是巴金的作品,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所以B项的巴金应该为艾青。
ACD三项正确。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又称为“诗三百”,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其显著特点是: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福建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
2018年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五传统文化8

2019年5月17日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缘分让我在
12
考向探究
这里遇见应你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应考策略
|知 识 梳 理|
教材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整理
一、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
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出自九上《雨说》)
2019年5月17日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缘分让我在
17
考向探究
这里遇见应你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6.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 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 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7.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推荐卷子 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卷子的房考官为“房师”。 (2~7出自九上《范进中举》) 8.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现指考试不及格。(出自八下 《藤野先生》) 9.进学: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 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 试,考中的为“举人”。(出自九下《孔乙己》) 10.殿试: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临殿廷主持。(出自 八上《故宫博物院》)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019年5月17日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缘分让我在
7
考向探究
这里遇见应你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解题时要紧扣语境,通过 对选项语句的准确理解和语境中句子含义的理解,准确选 择相应的语句。第①句前面提示冬至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 体现,因此相对应的俗语应该是C项“冬至一阳生”;第 ②句前面的提示是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把它当作一个 很重要的节日,因此②句应该是讲冬至节日重要性的A项 ;第③句后有“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因此应该是指过了冬至如过了年的意思,所以应选择B 项。
中考专题复习: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专题

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知识学考目标文学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考试内容涉及现行教材中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传统文化的题型有填空、释字、翻译、分析题等,其内容涉及思想意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间习俗、生活起居和器物用品等诸多方面。
真题感悟1.(2018·杭州)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解析B项典故并不出自于“伯乐相马”,而出自于“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
2.(2018·温州)瓯越文学社组织大家去江心屿采风,同学们围绕以下几句诗议论纷纷。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孟浩然)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李白)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杜甫)A.孟浩然、李白、杜甫都写过有关江心屿的诗,江心屿真不愧为“诗之岛”。
B.江心屿成为诗人的书写对象是从唐朝开始的,它的诗歌文化真是历史久远。
C.谢灵运在永嘉期间写了很多山水诗,永嘉山水成就了谢灵运,使他成为“山水诗鼻祖”。
D.“澄鲜阁”名称就出自谢灵运诗句,温州还有一些古迹与他有关,如池上楼等。
3.(2018·金华)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规定的考试容新增加了一个考点:了解现用教材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现在我们试卷上的标题也发生了变化,第5题原来叫“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在此次的一模试卷中改为“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
这一题总分7分没变,但文学常识由3分降为2分,名著阅读也由原来的4分降为3分,而总共降下来的2分给了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
今昔对比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知识呢?解读传统文化知识一、传统文化定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二、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知识梳理1、《论语》中的年龄、儒家思想(七上,P52)《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论语》包涵的主要思想就是“仁”。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畴。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畴。
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髫(tiáo)年:女孩七岁。
始龀(chèn)、龆(tiáo)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礼记·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桃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ào dié):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2、关于黄河的诗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七下,P75)一条流淌着千年的河流,流转时间,流转四季,流转变迁。
唯有它依旧静静的流淌着,没有改变着自己的方向,使命!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l 故事1、《闯王渡黄河》闯王自成带领农民在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l 故事2、《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l 故事3、《夷当河伯的故事》华阴潼乡有个叫夷的人。
成为一名河伯。
l 故事4、《望洋兴叹》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
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那才真叫大呢。
“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l 故事5、《鲁班修造将军柱》桑园峡黄河水流湍急,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称为将军柱。
l 故事6、《黄河的民间故事》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穿。
l 故事7、《黄河与长江的传说》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它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wǎng liǎng)作战。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仍靠两条大江大河养育生生不息地繁衍着。
l 故事8、《河伯授图》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跳到黄河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百川灌河】河:黄河。
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
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长江大河】指长江和黄河。
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负石赴河】河:指黄河。
背着石头跳进黄河。
比喻人以死明志。
【河不出图】河:指黄河。
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
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
因此黄河不出河图则不是圣明之世。
指时当乱世。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2)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3)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4)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5)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跳进黄河洗不清;6)黄河富,最富是;7)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8)天下黄河富;9)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3、戏曲(生旦净丑)(七下,P152)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中国的戏曲、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等。
4、马的世界:“马”的汉字演变过程、关于马的成语、马的历史传说(七下,P230)“马”字的演化过程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简体。
l 赤兔马: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
l 的卢马:备的坐骑。
l 昭陵六骏:唐太宗世民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
千金买骨:燕昭王,郭隗。
膑赛马:齐国使者到大梁来,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
齐国将军田忌。
老马识途: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
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人称伯乐。
指鹿为马:始皇死后,高和斯专政,高做了宰相高职。
王亥驯马: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
5、颜体书法(七下,P261)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
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等。
6、建筑(桥、园林)(八上,P92)石拱桥是中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州桥和卢沟桥突出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坐落在省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
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已历时1400年。
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春所建。
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700年,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的胜景之一。
7、黄发垂髫(八上,P166)指老人与儿童。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指老人;垂髫tiáo:垂下来的头发,指小孩。
8、莲文化(关于莲的别称、成语、诗句)、白丁(平民)(八上,P170)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
【步步莲花】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莲花步步生】【并头莲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
并排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
比喻恩爱的夫妻。
【火中生莲】火里生长出来的莲花。
比喻稀有或难得。
后指深陷火炕,遭到不幸,但能洁己不毁。
莲花:【莲耦同根】比喻有血肉亲缘关系。
【柳腰莲脸】腰如柳,脸似莲。
形容女性之美。
亦代指美女。
【三寸金莲】金莲:旧指女子缠过的小脚。
封建时代美誉妇女小脚的用语。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比喻人才能出众也须大家的支持。
【荷橐持筹】荷橐,带着装文具的小袋;持筹,拿着记数的算筹。
谓参预筹画设计,出谋献策。
【菊老荷枯】比喻女子容颜衰老。
【藕断丝不断】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
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藕丝难杀】比喻感情缠绵,难以割断。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白丁古义项有:原指平民百姓,也指没学问的人。
9、更定(晚上八点左右,古时的纪时法)(八上,P201)更(gēng)定:更,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更定是指晚上八点左右。
10、中秋节等节日习俗(八上,P21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重阳节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