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
推进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协作
薯
当前 ,群 众 仍 习 惯 首 选 大 医 院 就 诊 ,造 成 二
势 ,从 而保 障病 人 医疗康 复 的连 续性 ,也有利 于 提
级医疗 资 源严 重失 衡 ,大 医 院 门庭 若 市 ,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 门可 罗雀 , “ 看病 难 、看 病 贵 ”的局 面未 得到根 本 性 的扭转 。 为 充分 发 挥 三级 医 院在 危重 医学 研
双 向 转 诊 运 行 中 的 障 碍 。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机 构 管 理 人 员 应 及 时 更 新 管 理 观 念 , 借
医疗质量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可建立
沟通 交 流 ,统 一质 量 管 理 标 准 ,逐 步 实
鎏 为
息 平 台 的 软 件 , 实 现 对 上 转 、 下 转
病 人 健 康 资 料 的 网 络 管 理 和 资 源 共
助 三 级 医 院 人 员 、 技 术 优 势 , 强 化 社 区
质 量 管 理 委 员 会 , 定 期 召 开 例 会 , 及 时
现两 级机 构 诊疗 标准 的有 效衔 接 。 ’
会 : .
J
一
妻
- = I
效衔 接
生服务社区、深入社区的积极性,有利
于三 级 医 院加 大 对 社 区医生 的培 养 培训 力度。 =
区
要根据城镇医疗保险针对不
同 级 别 医 院 就 诊 结 算 标 准 , 在 降低 住 院 起 付 线 及 个 人 自付 比例 的 优 惠
一f’ —・ ■ ■ r ・
进
一 —’-
完 善 合 理 的 转 诊 流 程 和 相 关 制 度 ,
派 专 人 负 责双 向 转 诊 管 理 工 作 。在 转 诊 过 程 中要 注 重 发 挥 适 宜 社 区开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规定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规定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规定(一) ZZ医院与定点协作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双方应签定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转诊渠道畅通。
(二) 双方执行国家和上级卫生、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 ZZ医院设立全科门诊作为专职机构,专门负责接待社区上转和联系下转病人,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双向转诊工作,畅通转诊通道。
(四) 定点协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首诊负责制度。
社区医生在上转病人时,应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确定该病人符合转诊指征后,填写北京市统一格式的双向转诊单中“上转诊单”,详细注明初步诊断、病史及诊疗、转诊原因,并加盖公章。
(五) 社区医生转诊前要通知ZZ医院全科门诊准备接诊,并向ZZ医院接诊医生说明病人病情,提供相关的检查、治疗资料,收到答复后方可转诊,以避免造成病人不必要的奔波。
(六) 社区医生在转诊病人时,应向病人交代好注意事项,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转诊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确保患者途中安全。
(七) 社区上转病人待病情稳定后或康复期,ZZ医院应立即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好转诊记录,同时将病情介绍、治疗方案一同转回。
并指导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好下转病人的持续性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八) ZZ医院与具有定点协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双向转诊条件为:1.上转条件:①.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②.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③.有手术指征的危重病人;④.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诊断、治疗的病例;⑤.由上级支援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
2. 下转条件:①.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的病例;②.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③.诊断明确且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④.老年护理病例;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⑥.由上级支援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卫生服务的比较
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卫生服务的比较
尹红
【期刊名称】《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年(卷),期】2001()6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医学模式的转换,卫生工作已由“小卫生”转向“大卫生”,进入到一个更宽广,更复杂的领域。
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那么,什么是社区卫生服务呢?社区卫生服务是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医院卫生服务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社区卫生服务是打破传统的医疗格局,走出医院。
【总页数】1页(P39-39)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医院卫生服务;医疗服务
【作者】尹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唐县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
【相关文献】
1.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医院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与综合性比较[J], 王亚东;李航;陈琦;曹红霞;关静;李静;梁万年
2.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医院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比较 [J], 梁万
年;王亚东;李航
3.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就诊患者满意度比较[J], 王亚东;关静;李静;梁万年
4.一流服务一流质量打造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访 [J],
5.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服务量研究——三社区医院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内容、服务量及工作效率分析 [J], 吴秀云;李曼春;乌正赉;郭贵英;汪华;刘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双向转诊及服务流程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双向转诊及服务流程进一步加强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联系,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转诊网络,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职责:1、负责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荐医院专家、设备及检查项目,承担社区医疗顾问。
2、负责接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使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遇急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将病人转我院急诊,以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急诊科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延误及推委病人。
4、根据病情,认定确实能转回社区的病人,转出科室把关,科室安排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5、定期召开双向转诊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完善双向转诊工作。
6、结合双向转诊工作中常见医疗问题组织专题讲座。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1、负责向转诊病人针对性推荐专家。
2、社区医生进入转诊平台,认真填写转诊单。
3、接诊下转病人,及时与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有责任随时反馈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的服务情况、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双向转诊的医疗水平。
三、上、下转诊条件(一)上转条件:1、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的救治病例。
2、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3、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4、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
5、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
6、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
(二)下转条件: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
2、诊断明确,不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例。
3、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
4、老年护理病例。
5、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四、双向转诊程序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转诊原则将病人转至我院急诊科或相关科室。
2、转诊病人持“双向转诊单”到医院就诊。
3、转诊病人病情稳定后,医院各科室应及时将病人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五、管理与监督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基本标准(2019年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基本标准(2019年版)目录一、社区医院定位 (2)二、社区医院设置 (2)三、基本功能 (2)四、床位设置 (2)五、科室设置 (3)六、人员配置 (4)七、设备设施 (4)八、房屋 (4)九、规章制度 (5)十、其他要求 (5)一、社区医院定位社区医院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二、社区医院设置社区医院设置应当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加挂社区医院牌子。
三、基本功能(一)具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门诊、住院诊疗综合服务能力。
符合条件的,可提供适宜的手术操作项目。
(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辖区的公共卫生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能够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指导等个性化的签约服务。
(三)具备辖区内居民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功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在线复诊服务。
(四)对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
四、床位设置实际开放床位数≥30张,可按照服务人口1.0-1.5张/千人配置。
主要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鼓励有条件的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床位。
床位使用率≥75%。
五、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置全科医疗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应当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科、血液净化室等专业科室中的5个科室,有条件的可设置感染性疾病诊室(发热门诊)、老年医学科等科室。
(二)公共卫生科室。
至少设置预防保健科、预防接种门诊、妇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室。
公共卫生科室宜相对集中设置,有条件的可设置“优生优育优教中心(三优指导中心)”、营养科。
(三)医技等科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
目的: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双向转诊流程: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病情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 治疗结束后,患者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双向转诊制度的意义:实现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 服务质量。
转诊流程
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医生填写转诊单,注明转诊原因、转诊医院等信息
患者持转诊单到上级医院就诊,上级医院根据转诊单接收患者 上级医院治疗结束后,将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和康 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 流程
第三章
上级医院转诊流程
患者病情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转诊原 因和转诊流程。
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通过双向转诊,将患者分配到合适的医疗机构,避免资源浪费 降低医疗费用:双向转诊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双向转诊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双向转诊可源自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度低
患者对双向转诊制度不了解,导致 转诊过程中出现误解和抵触情绪
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益处认识不足, 导致转诊过程中出现拒绝和放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患者对双向转诊流程不熟悉,导致 转诊过程中出现延误和错误
患者对双向转诊的实施情况缺乏了 解,导致转诊过程中出现误解和担 忧
改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建议与 措施
资源整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手术费用的比较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手术费用的比较研究范群;陈永年;连燕舒;刘建华;方明明;陈峰;吉华萍;吴丽平;李学信;许婷【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6(006)001【摘要】目的: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级医院常见手术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术是否便捷、低耗,有无保留的必要.方法:调研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级医院常见手术的单病种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各级医院的费用做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病种手术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与各级医院.结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各级医院手术费用差别很大,在规范和安全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留基本的手术功能是符合社区居民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自身发展需要的.【总页数】4页(P57-60)【作者】范群;陈永年;连燕舒;刘建华;方明明;陈峰;吉华萍;吴丽平;李学信;许婷【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胸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1【相关文献】1.某三甲医院骨科手术和非手术患者费用分析 [J], 井国兰2.广州市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满意度比较研究 [J], 伍世骏;刘俊荣3.公立三甲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问题浅析--以安医大二附院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J], 何水红4.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B专科医院与Z综合医院的有关数据 [J], 陈丽;张柠;5.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B专科医院与Z综合医院的有关数据 [J], 陈丽;张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区卫生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及操作流程
社区卫生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及操作流程1. 背景社区卫生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双向转诊制度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社区卫生中心与上级医院的合作与协调,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双向转诊制度的概念双向转诊制度是指社区卫生中心与上级医院之间相互转诊病患的一种协作机制。
当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遇到较为复杂或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病例时,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制度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同样地,上级医院在诊断完毕或治疗完成后,也可以将患者转诊回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后续的随访和管理。
3. 双向转诊的操作流程双向转诊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患者初诊与判断当患者前往社区卫生中心就诊时,社区医生首先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判断,如果该病例需要进一步诊疗或治疗,则考虑进行双向转诊。
3.2 双向转诊申请社区医生需填写双向转诊申请表,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初步诊断和建议、申请转诊的科室和医院等内容。
申请表上应有社区医生的签名和日期,以确保申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3 转诊审核与安排社区卫生中心的转诊管理部门将对申请表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符合双向转诊的条件。
审核通过后,将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所需医疗资源,安排转诊至合适的上级医院科室。
3.4 转诊意见和记录社区卫生中心应将转诊意见和记录及时通知患者,并提供相应的转诊通知单。
转诊通知单包括转诊医生的联系方式、上级医院的科室和医生信息,以便患者及时联系并进行后续的诊疗。
3.5 上级医院接诊与治疗上级医院接到转诊患者后,将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完成诊疗任务后,医生需将诊疗结果记录,并将患者情况反馈至社区卫生中心。
3.6 转诊回访与管理社区卫生中心在收到上级医院回转患者后,将进行相应的回访和随访工作,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社区医生应及时向上级医院了解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指导。
4. 双向转诊制度的优势-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转诊安排,可以将复杂病例和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及时转至上级医院,避免了社区卫生中心资源的浪费。
省份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方案
省份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方案介绍本方案旨在建立有效的省份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并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协作原则- 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应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
- 双方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 分工协作应公平合理,充分考虑区域医疗需求和资源分布。
分工协作内容1. 医疗资源分配- 公立医院负责提供高级、复杂疾病的治疗和手术,社区卫生中心负责基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 公立医院应定期向社区卫生中心提供医疗指导和培训,确保其医疗技术水平。
2. 信息共享与协同- 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医疗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 在患者转诊和转院过程中,双方应协同配合,确保患者的治疗无缝对接。
3. 应急救援和疫情防控- 公立医院应在疫情暴发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向社区卫生中心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支持。
- 社区卫生中心应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培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经济合作- 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可以在医疗设备、药品采购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控制。
目标与评估- 建立省份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分工协作机制的目标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减轻公立医院压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以确保协作机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总结通过建立省份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分工协作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希望本方案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效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的深度融合
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的深度融合标题:深化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同时,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和更新。
未来,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医疗服务发展的趋势。
一、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医疗体系设计着重于医院,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处于较低的地位。
医疗机构的服务重心在治病救人,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担。
而社区卫生服务更注重预防,对于疾病的筛查、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等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能够将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还不够紧密,医疗资源配置也不够合理。
二、深化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未来,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将实现深度融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医疗资源:将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避免医疗资源的重复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2.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的健康信息,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个性化程度。
3.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将家庭医生与患者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家庭医生将负责患者的全程卫生服务管理,帮助患者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更好地将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拓宽医疗服务的基层维度。
4. 开展健康教育: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建立健康教育平台,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未来医疗服务的趋势未来,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将会引领着医疗服务发展的趋势。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以家庭医生为中心: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造家庭医生团队,使得医疗服务更加贴心、更有温度。
2.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建立社区健康促进中心,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家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优秀案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优秀案例甲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医、康、教、养为一体,依托智慧化信息平台,依托三甲医院医疗资源下沉社区,与家庭医师团队融合延伸居家,积极探索“医、养、社、家”智慧“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医康养护”联动发展和“主动式居家养老”服务。
中心充分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建立健全医康养护团队,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从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安宁疗护、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心理精神支持及辅助服务等方面制订完善从三甲医疗机构到社区居家健康全周期的整体性同质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开设绿色通道,组建MDT多学科会诊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与照护方案,落实优质医养结合服务,让老年人无论在机构还是居家都能便捷享受到高品质的医养服务。
O1.构建“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及“主动式”居家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甲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阳光医院康养资源优势引领、下沉作用,统筹“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的规划布局,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夯实甲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大中心)与社区嵌入式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小中心),挖掘养老机构潜力,为“养”保障、健康赋能,形成阳光医院牵头,甲地街道网格长、社区公共卫生团队、养老服务管理等共同参与的协同管理机制,按照医院-养老院-社区-居家一体化运行、连续化服务的模式,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手段链接医养资源,打造优质医疗资源、养老照护资源进社区家庭,做实“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全过程健康养老服务。
融合资源推进家庭医生-养老服务-社区管理团队网格化管理与医防康养护一体化服务机制甲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三甲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下沉向家庭延伸,构建服务清单,落实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带动社会资本共同运营;定期派出专家到社区坐诊、查房、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社区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老人健康综合评估、老年护理需求评估等,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定期巡诊、疾病巡诊、危急重症转诊、康复护理、中医保健、安宁疗护等服务;养老机构提供机构养老服务,与家庭医生及街道网格长相结合,解决城市中心圈人口密集、老年人居家环境健康保障与生活照护难题;养老管家和护理员根据服务清单与机构居家老年人需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范,提供从机构到社区居家的生活照料、辅助医疗等服务,包括16项上门医护、27项医院陪护服务、48项生活照料服务、15项健康管理服务在内的四大类106项服务,并对有个性需求的老人提供一对一24小时居家服务、一对二、一对三社区居家养老共享服务。
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感染检查标准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督导检查表
第二部分基础措施
督查说明:①本次督查针对每一条中某一项工作未开展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在其结果中选择“否”,并需在“督查情况备注”中注明。
湖北省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第二部分(基础措施维度)中“布局流程”、②对涉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消毒隔离执行情况”、“无菌操作执行情况”、“手卫生制度落实情况”要求的内容,以及笫四部分(重点环节管理)中“安全注射”、“气管插管”、“导尿管”、“血管内置管”、“手术操作”、“超声检查”要求的内容,应结合督查第三部分(重点部门管理)时一起进行,并在各区的《督导总结评估报告》中有情况反馈描述。
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若选择外包社会化洗涤机构,医疗机构应出具有该机构相关资格证明材料(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证明、环保部门环评报告)和承包《合同》。
检查人签字:。
社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区别
社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区别社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区别,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觉得都是看病的地方,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下面分享一篇关于社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区别的相关内容。
社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区别1一、概念不同1、社区医院是一个社区的卫生医疗服务机构。
国家现在在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体制,让小病能够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大大缓解了就医压力和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在一定社区中,由卫生及有关部门向居民提供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
二、目的不同1、社区医院的建立目的是国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的口号。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吸引居民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医,分流常见病、轻微病病人,进而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让患者不再排队。
2、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是提供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卫生资源有限,更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行简便技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三、下属分支不同1、社区医院下属分支为区县医院的分院,挂牌社区医院和独立法人的社区医院,卫生局对前2种医院都有派遣权力,而独立法人的社区医院当地街道社区只是有协调权力,没有管理权力。
2、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一个分支,这两本身就是一个单位,一个母,一个子的概念。
社区卫生中心是某某医院的别名,卫生服务站就是这个医院下的一个定点医疗机构,是可以给附近的社区居民方便瞧病的诊所。
社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区别2一、功能不同1、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 “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
医院与社区的连结:共同打造健康家园
医院与社区的连结:共同打造健康家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院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越发显得重要。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心点,而社区则是个体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二者的融合将不仅有助于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更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首先,医院与社区的连结在医疗服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区医疗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延伸,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的初级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医院应定期派遣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开设健康讲座,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并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服务。
这种连结模式可以有效地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医院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医院与社区的连结有助于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体系。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社区医疗中心方便地进行常规体检、慢性病管理等,医生可以根据居民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治疗方案。
同时,医院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会诊、在线健康咨询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的医疗服务。
通过医院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更好地控制各类疾病的传播,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
此外,医院与社区的连结还有助于促进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
社区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设置健康宣传展板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
医院可以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平台,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向居民传达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医院与社区的紧密合作,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减少大疾病的发生。
最后,医院与社区的连结还有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综合素质。
随着医疗服务在社区的延伸,居民不仅可以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还能够享受到更加全面的社会支持和关怀。
医院与社区可以合作开展社区健康服务项目,如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使社区成为一个充满温馨、关爱的大家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医院与社区合作实施方案
医院与社区合作实施方案首先,医院与社区合作的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
医院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立定期沟通的机制,及时交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保证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医院与社区合作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医院可以通过向社区派驻医疗团队、开展义诊活动、提供健康教育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可以发挥基层医疗服务的作用,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减轻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医院与社区合作还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和宣传教育。
医院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可以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医院与社区合作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医院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互联,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
同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可以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共同制定应急预案,协同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医院与社区合作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健康管理和宣传教育,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合作,医院与社区才能共同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社区健康事业的发展。
希望各地医院和社区能够认真落实合作实施方案,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共同促进社区健康事业的发展。
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一,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贴心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关注点。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准,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以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医疗质量安全的意义与目标医疗质量安全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要任务和永恒追求。
其意义在于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提高卫生服务水平。
目标是通过优质的医疗质量,降低并预防发生医疗事故,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建立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和要求。
2. 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控:每年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包括医疗过程的评估、医疗结果的评估以及居民满意度的评估等。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3. 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识别和评估医疗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
确保居民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
4. 医疗事故处理和报告:明确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报告要求,及时处理医疗事故,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并通过事故分析和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定期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6.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医疗业务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实施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贯彻始终,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措施落地生根。
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此外,医院管理者还应该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创新。
传统的医疗管理往往过于注重行政管理,忽视了医疗服务本身。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中,医院可以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提高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
另外,医院还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最后,医院管理者还应该与社区居民积极互动,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居民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等,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投诉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居民的投诉和意见,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总之,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方法和管理模式,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医院管理者还应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院延伸到社区的窗口,承担着初步诊疗、基本医疗保健、疾病预防与控制等任务,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服务质量的提升。
首先,医院管理者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协作机制。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内容、目标和责任,确保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衔接起来。
医院可以派遣专业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巡诊,解决居民初步诊疗的需求;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及时将病情严重的患者转诊给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其次,医院管理者还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资源。
医院作为大型医疗机构,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和科技资源,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这些资源。
例如,医院可以将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引入社区,提供先进的医疗检查和治疗服务;同时,医院也可以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网络和基层工作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居民,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医院支援社区服务工作方案
医院支援社区服务工作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社区的发展与建设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共同追求,而医院作为城市重要的医疗保健机构,其职责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更是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建立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网络,还要与社区紧密结合,共同推进医院支援社区服务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了基层医疗保健的重要载体,为老百姓提供了全面、优质、卫生、方便的服务。
然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诊疗设备、医疗技术、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加之市民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的参与和支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作目标促进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深度互动,推进医院支援社区服务工作,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工作1.组建医院支援社区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医院应组建专门的支援社区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其职责,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协调推进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医疗技术交流和卫生健康讲座医院学科骨干应结合社区医疗需求,定期前往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技术交流和卫生健康讲座,向广大市民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和健康管理意识。
3.开展定期巡诊服务医院应定期向社区派遣医疗专家和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检查和诊疗服务。
此外,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开设长期随访,制定正确用药和生活指导方案,加强慢病管理,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负担。
4.加强卫生技术支援医院应建立健全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开展远程医疗视频会诊,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同时,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不足的实际问题,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到社区指导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提高卫生技术水平。
5.开展义诊活动医院应积极组织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看病和诊疗服务,为社区居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分工还要有协作(开展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分工协作,是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那么,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应该如何分工协作?哪种模式最有利于分工协作?目前各地在探索中还存在哪些障碍?7月14日,在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研讨会上,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与会专家。
现状:四类模式渐成气候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据了解,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大中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大中型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辐射广大社区,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结合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鼓励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技术指导组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陶红兵介绍,目前各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中探索了4类模式——医院支援社区模式。
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政府主办和管理,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签订协议进行分工协作。
院办院管模式。
即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属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院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医院的领导,统一调配相关资源,双向转诊比较顺畅。
托管模式。
即在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隶属关系、人员身份、职责、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等不变的前提下,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人事调配权和经营决策权委托给医院。
松散式模式。
即以短期利益为导向,分工协作工作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支持,工作随意性较强。
例如派一名专家出诊给多少钱,转诊一名病人给多少钱等。
据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滔介绍,作为卫生部选定的公立医院和社区机构协作试点之一,武汉市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
2009年1月~5月,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量为297.6万人次,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1.9%,占该市同期总门诊量的1/3多。
2009年1月~6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门诊病人平均费用为44.6元,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实现双向转诊1.94万人次,其中上转1.20万人次,下转0.74万人次,上下转诊比率为1.61。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秦耕说:“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不断总结。
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要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快速、持续发展。
”问题:利益平衡难以“两全其美”分工协作面临三大难题为促进分工协作,一些地区开始探索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政府对医院支援社区的经费补偿、精神鼓励,政府对分工协作的工作目标考核,利用医保制度的激励约束等。
但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还面临诸多难题。
难题一:公立医院缺乏协作动力陶红兵说,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短期内医院的付出大于回报。
如果没有政府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的支持,公立医院承担指导社区的工作还很难持续发展。
此外,医院的医务人员受现有绩效考核制度的制约,缺乏协作的动力。
很多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把创收作为工作重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工协作的开展。
天津市卫生局社区卫生处处长黄金虎说,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机构,要防止单纯的“门诊搬家”,避免将社区变成医院创收的“窗口”。
难题二:双向转诊“下转难”陶红兵说,双向转诊中的利益划分不清,导致双向转诊开展难。
一方面,上转患者候诊时间长,未享受到双向转诊的好处;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存在患者上转和下转手续繁琐,需要再次支付起付线费用等问题。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社区首诊制、提高报销比例等政策,只对部分人群有引导就医的作用,而且引导力度还不强。
据悉,有些医院混淆了病人下转与出院的关系,认为病人出院就是下转,这种做法既增加了社区卫生人员无效回访的工作量,也对社区居民造成一定困扰。
与会代表建议,及早规范双向转诊中的下转标准,使得此项工作有章可循。
难题三:缺乏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专家提出,大部分地区缺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质量控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分工协作缺乏相应配套措施和奖惩机制的支持,对于分工协作的参与方特别是大医院缺乏有效制约和相应的激励措施;部分地区分工协作的考核结果与医院的年终考评和奖惩相关性不强,影响医院领导参与分工协作的积极性。
建议:政府主导是关键呼唤更多政策支持秦耕认为,各地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调动和保护公立医院的积极性,使他们将分工协作视为己任。
同时,研究建立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促进医院和社区相互合作可持续发展,使双方“诚信牵手,合作共赢”。
卫生部妇社司社区卫生处副处长刘利群说,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定位不能模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变成医院的门诊部,政府也不能把自己应承担的职责转移到公立医院身上。
陶红兵说,卫生、医保部门应相互协调,制定医疗保险制度与双向转诊衔接的政策,包括把符合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拉开报销档次,降低起付线等。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王以鹏说,公立医院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工作是培训全科医生,“仅凭大医院去社区‘输血’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此外,在人员聘用、职称晋升等方面应给予社区工作人员与公立医院人员同等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热情与归属感。
陶红兵建议,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统一招聘、统一管理、医院与社区人员交叉使用的人才机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匮乏的问题。
题。
而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战略性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发展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
为此,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了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尝试,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示后,国家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我国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期间也经历了许多的挑战和困难。
至今,虽已经过10余年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运行情况与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理论探讨、基本建设、政策配套、实施效果等方面都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差距很大,存在有诸多弊端,需要努力完善。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与评价。
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时期政策的回顾,分析相关政策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评价,总结成绩和发现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目标:1、回顾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动因,不同时期政策的核心内容与特征;2、分析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情况;3、评价不同时期政策影响下,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的成绩和问题,分析影响因素;4、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提供对策建议。
主要研究方法: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收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研究报告、书籍、政策文件以及研究文献。
运用“比较评价”与“结构—过程—结果”思路,系统分析我国不同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从多个方面予以综合分析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影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和政策的研究,回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历史,分析了我国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动因;2、通过对政策的研究,将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系统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即酝酿及试点阶段(1990年-1999年)、框架建设阶段(1999年-2005年)、完善建设阶段(2006年至今),总结出不同阶段的政策特征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性;3、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定位、筹资补偿机制、人员队伍建设、与医保政策的衔接、准入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影响功能落实的主要因素;4、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建议。
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建议:1、加强领导,完善政府行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加快政策制定和立法进度,提供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保障;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筹资和补偿机制;4、加强规范管理,健全网络建设,强调部门协调、共同参与;5、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制度,完善评价标准;6、全面推进“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7、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8、加强同基本医疗保险的结合;9、加强创新研究,探索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社区医院亟待“强身健体”达标社区医院将成“医保定点”———本报专访市卫生局局长闻宏海“今年省会卫生系统将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构建城市二级医疗服务网络,一级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另一级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被屏蔽广告]”昨天,在市人大会现场,市卫生局局长闻宏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并重点谈到很多代表、委员及市民非常关心的社区卫生服务问题。
社区医院“六统一”闻宏海局长说:“市卫生系统去年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健康档案、处方、化验单、治疗单、服装、标识‘六统一’和微机网络化管理,20个涉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据闻宏海局长介绍,按照“综合医院上水平、专科医院创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覆盖”的目标,今年省会卫生系统将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构建城市二级医疗服务网络。
各自构成一级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明晰、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管理科学的医疗服务体系。
市属医院应按照“建名院、强特色、创品牌”的思路,把综合医院做大做强,把专科特色做细做精,把品牌效应叫响叫亮,提高核心竞争力。
另外继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力争年内市区80%的涉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推广优秀社区卫生站经验“现有社区医疗机构设置数量并不少,但设置不合理,一些区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需要有效整合。
”对此,闻宏海表示,市卫生局将按照有关规划设置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把经营状况不好的职工医院及区级医院等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石家庄市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和附近居民建立起紧密联系,受到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双方相处很融洽。
今年,我们将重点将这些服务机构的经验予以推广。
”达标社区医院将“医保定点”闻宏海表示,目前石家庄市的社区医疗机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由公立医院建立、由职工医院转型而来以及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等。